课件26张PPT。物理 九年级第一课时 初探比热容学习目标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重点难点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学习内容一
比热容 阅读课本P11-P12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学习指导
自学检测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_______。2.一定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这种物质的_____。
比热容用符号__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不同比热容c焦每千克摄氏度J/(㎏·℃) 合作探究猜想:将一千克的水和一千克的食用油的温度分别提高50℃,加热的时间是否相同?2.请大家设计实验完成这个猜想。
a.在实验中应该控制哪些量相同?
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用一样的加热器来加热。 合作探究b.让哪些量不同?让物质的种类不同。c.怎样比较物质吸收的热量的多少?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物质吸收的热量,加热的时间越长,说明吸收的热量越多。
我们可以采用酒精灯或电加热器来加热,为了保证加热器放热的速度相同,一般使用电加热器。d.请小组讨论后,给出本组实验方案。 合作探究3.交流设计方案,根据实验条件的可能和器材的准备情况确定实验方案。方案一: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看哪一个的温度升高得多;方案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哪一个吸收的热量多。以小组为单位,选定方案一,完成P11页图13.3-1和13.3-2的实验,请学生观察,设计表格并记录实验数据。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4.分析数据: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哪种物质升高的温度多?升温快的物质吸收热量的本领是强还是弱?5.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方案二。再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精讲点拔物质吸收热量的本领也可以理解为物质“储存”热量的本领。2.开始的温度叫初温,结束时的温度叫末温。升高的温度指的是初温与末温的温度差。3.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得慢的吸收热量的本领比较强。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升高同样的温度,加热时间长的吸收热量的本领比较强。精讲点拔4.在本实验中,水和食用油在吸收热量的同时,还在对外散热,所以实验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是允许的。为减少误差,尽量采用绝热性能好的容器来进行实验。即时练习在方案二的实验中,对水和食用油加热,我们发现,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的时间更长,这说明水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即水的储存热量的本领更强。 学习内容二
了解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现象。 阅读课本P19文字内容与插图,分析小资料中数据,注意这些数据之间存在的规律。 学习指导
自学检测1.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质量是_____的水,温度升高_______需要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
2.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_________与它温度降低1℃所_________,在数值上是________。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同样的热量时,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_________,因此,__________的物质对温度有很好的调节作用。4.2×103J/(㎏·℃)一千克1℃4.2×103J吸收的热量放出的热量相等的变化小比热容大 合作探究1.分析小资料中的数据,能得出哪些结论。(回顾八年级声学中关于声速小资料的归纳方法)1、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也会不同。比如水和冰。
3、一般来说,金属的比热容远小于非金属。 合作探究2.想一想: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耍的时候,脚踩在沙子上有什么感觉?踩在水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不同的感觉?阅读P13页图13.3-3的图片与相关内容,想一下怎么回答。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3.拓展性问题:我们大部分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海边,白天与夜晚的风向是否相同,请回家上网查阅资料后回答。因为陆地基本上是沙石构成的,比热容小于水,白天温度升得快,热空气上升,海洋升温慢,海洋上方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所以,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在晚上,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风又会从陆地吹向海洋。 合作探究4.阅读“想想议议”,思考: 在夏天,在室内洒水可以降温,这是利用了什么?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家中有小汽车,打开小汽车的前盖,会看到一个大水箱(向上滚动鼠标滑轮可以重看汽车水箱散热器图片),水箱起什么作用?里面装的是什么液体?为什么要装这种液体?如果是在北方,在冬天很冷的情况下,能否只装这种液体,如果不能,应该怎么解决? 合作探究5.扩展性实验。阅读P13页图13.3-4了解利用温度传感器和计算机来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的方法。精讲点拔水的比较容大,等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相比,吸收同样的热量,水的温度升得慢,吸热或致冷效果好。降低同样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比较多,取暖效果较好。即时练习
1.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中,需要用对温度更加敏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介质。物质来做为显示液,所以一般采用比热容小的液态金属――水银2.完成课本P14页第1、2题。答案:B即时练习
答案:D课件12张PPT。物理 九年级 第二课时 热量的计算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推导并利用比热容的公式解决相关的热量计算问题。 学习内容一
热量的计算 阅读课本P14文字内容,尝试推导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学习指导
自学检测比热容在数值等于质量是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_________。2.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质量是______的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______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热量1kg1℃ 0.88×103J 合作探究阅读P14页“想想议议”,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质量是1k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吸收的热量是 0.88×103J,质量是2k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吸收的热量是 J;质量是2kg的铝块温度从30℃升高到100℃,吸收吸收的热量是 J。 合作探究2.如果我们用用Q吸代表物质吸收的热量,c代表比热容,m代表物质的质量,t0代表物质的初温,t代表物质的末温,则利用比热容计算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应该怎么写?Q吸=cm(t-t0) 3.利用这个公式尝试解答问题1的后两问,注意格式 。4.如果物质放出热量,则公式应该怎么写?Q放=cm(t0-t) 合作探究一壶质量为1kg的水,温度从100℃自然冷却到20℃,在此过程中,这壶水放出多少J的热量?c水=4.2×103J/(kg?℃)Q放=c水m(t0-t) = 4.2×103J/(kg?℃)×1kg
×(100℃-20℃) =3.36×105J 精讲点拔 1.在物理学中也可以用Δt来表示温度差,所以这两个公式也可以写成
Q吸=cmΔt 和 Q放=cmΔt2.应用公式Q吸=cmΔt Q放=cmΔt及
其变形式 c= 、 m= 、
Δt= 、Δt=t-t0(Δt= t0-t)可
以计算物质的比较容、质量、初温、末温等。精讲点拔3.在应用这些公式计算时,所以的单位都要换算成国际单位后才能计算。J
kgJ/(kg?℃)℃即时练习请学生板演P15页4、5题。2.一锅炉把3 t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为1.008×109J,求水的初温为多少℃?3.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吸收热量之比为3∶1,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A.9∶2 B.2∶9
C.1∶2 D.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