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易错点复习-第四单元-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娱乐场(wú) B.暂时(zhàn)
C.押下去(jiā) D.侦探(zhē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砌底 迁移 解救 目标 野炊 B.剥削 压泊 缺点 批评 牺牲
C.责任 秦山 奋斗 目标 埋葬 D.兴旺 必要 制度 寄托 意见
3.郑燮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对此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语言朴素,形象生动,赞美了岩石的坚韧与顽强。
B.“千磨万击”一词写出了“我”依然如故,毫不动摇,显示竹子的风采。
C.诗人寓意自己刚正不阿的性情。
D.表明了“我”千万次的磨难打击,历经千辛万苦,无坚不摧。
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正确面对困难和失败,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B.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长者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C.大街上高大整齐的行道树、色彩艳丽的花圃真让人赏心悦目。
D.学习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等闲”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不可等闲视之。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运用倒叙手法的好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人胜。 B.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C.强调突出文章的主题。 D.交代起因、事件,直截了当。
二、填空题
7.读拼音,写词语。
fěn suì shū jí biān pào bō xuē nuó yí
( ) ( ) ( ) ( ) ( )
yán jùn fánɡ yù dān ɡē kùn jìnɡ yān zhī fēi fú
( ) ( ) ( ) ( ) ( )
8.比一比,再组词。
籍( ) 瞅( ) 残( ) 稚( ) 泰( )
藉( ) 揪( ) 贱( ) 推( ) 秦( )
9.填写近义词
奇怪——________ 轻易——________ 纷乱——________ 恐怖——________
会意——________ 思索——________ 焦急——________ 阻击——________
10.读一读,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
(3)“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 )
(4)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是__________,写于___________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害十六周年。文章写的是_______________的事,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一句中李大钊同志不肯离开北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三、语言表达
12.口语交际。
你在学校的作文比赛中获奖了,老师临时让你发表获奖感言,你会怎么说?请简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按要求写句子。
(1)“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小东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错误马上被朋友们纠正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穷人》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代信息技术这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精彩回顾。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 就比泰山还重 替法西斯卖力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4.给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15.解释短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固:________ 或:________于:__________鸿:___________
16.用横线在原文中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这一句和后面三句的关系是 。
17.“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联系历史或当代生活举例:死重于泰山的人,古代有________、________等;现代有______、_______等。死轻于鸿毛的人,古代有________、_______等;现代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天山
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它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而骑马进入天山,迎面送来的却是阵阵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山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下汇成冲击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到了这样的地方,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欣赏那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闪着鳞光的鱼群。 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显得优美。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好像是春天了。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无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的野花,每一朵都赛过八寸大的玛瑙盘。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坐在马背上,你不用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繁花无边的天山呢?
19.这篇短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___”画出描写天山样子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天山中野花多而美的句子。
2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山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句中的“白缎”指_____,“暗花”指_____。
22.这篇短文文辞生动,意境优美,找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写下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喜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3.笔底生花。
请以“爱”为话题,写一个发生在你身边的关于爱的故事。可以写同学之间的友爱,也可以写长辈对你的疼爱。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有误。娱乐场(wú)——(yú)。
B.有误。暂时(zhàn)——(zàn)。
C.有误。押下去(jiā)——(yā)。
2.AD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能力。
A.砌底——彻底:一直到底;深而透。
B.压泊——压迫:用权势强制别人服从或者是对有机体的某部分加上压力。
C.秦山——泰山:山名,在山东。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故选D。
3.A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
A.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4.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阅读句子,结合句中“我们要正确面对困难和失败”可知,“怨天尤人”符合语境。
B.不耻下问:原意是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
阅读句子,结合句中“及时向长者请教”可知,与“不耻下问”不搭配。故B选项错误。
C.赏心悦目:指因看到好的事物而心情欢畅。
阅读句子,结合句中“高大整齐的行道树、色彩艳丽的花圃”可知,“赏心悦目”符合语境。
D.举一反三:指拿已知的一件事理去推知相类似的其他事理;比喻善于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阅读句子,结合句中“触类旁通”可知,“举一反三”符合语境。
5.D
【详解】考查多义词。“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出自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石灰吟》。全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这里的“等闲”是平常的意思。
B.“等闲视之”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成语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意思是你不要把它看成平常的事,耽误我的大事。这里的“等闲”是指平常。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出自现代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全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这里的“等闲”是指平常。
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宋代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意思是人生年少时,不要把大好青春等闲虚度,等到年纪大了,才后悔年轻时没有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这里“等闲”的意思是虚度时光。
故选D。
6.D
【详解】本题考查对首尾呼应的写法的感悟能力。
倒叙法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本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本课开头先写了事件的结局——父亲被难;然后以时间为线索写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具体内容,最后呼应了开头。纵观全文,倒叙法的使用强调了文章的主题情感和主要事件,产生悬念,吸引读者更深入地阅读,比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更富有结构的变化。
D.“交代起因”,不符合倒叙法“交代结果”的写法特征,所以错误。
故本题选D,
7. 粉碎 书籍 鞭炮 剥削 挪移 严峻 防御 耽搁 困境 焉知非福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碎、籍、鞭、剥、挪、御、耽、焉”容易写错,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8. 籍贯 瞅见 残害 幼稚 泰山 狼藉 揪心 低贱 推动 秦国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籍”字是竹字头,一般与书册、出生地有关。可以组词为:户籍
“藉”是草字头,指垫在下面的东西;同“借”。可以组词为:慰藉
“瞅”字是目字旁,可以组词为:瞅准
“揪”字是提手旁,可以组词为:揪住
“残”字左边是“歹”,可以组词为:残忍
“贱”字左边是“贝”,可以组词为:贫贱
“稚”字是禾字旁,可以组词为:稚嫩
“推”字是提手旁,可以组词为:推车
“泰”字下面是“氺”,可以组词为:泰国
“秦”字下欠是“禾”,可以组词为:秦腔
9. 奇异 容易 混乱 恐惧 领会 考虑 烦躁 阻挡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奇怪:意思是稀奇罕见,异于常态;感到出乎意料,难以理解;表示惊讶。近义词有:稀罕、好奇、离奇、奇异、怪异等。
轻易:1.简单容易:胜利不是~得到的。2.随随便便:他从不~发表意见。近义词有:轻松、随便、简便、自便等。
纷乱:杂乱;混乱:思绪~。~的脚步声。近义词有:混乱、庞大、凌乱、纷扰、繁芜等。
恐怖:意思是威胁、恐吓。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看到暴力、血腥的场面而引起的恐惧。近义词有:可怕、阴森、可骇、恐慌等。
会意:意思是1.六书之一。2.会心;领悟。3.合意;中意。4.了解;同意。近义词有:领会、了解、领路、体会等。
思索:思考探求:~问题。用心~。近义词有:研究、考虑、思念、忖量等。
焦急:意思指非常着急。近义词有:焦灼、焦虑、烦躁、焦炙等。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战。近义词有:阻拦、阻挡等。
10. 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注意结合细节分析。
(1)结合“披散的长头发”“苍白的脸”等内容可知,运用了外貌描写。
(2)结合“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可知,运用了外貌描写。
(3)“是的,我是最大的。”是“我”说的话,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
(4)结合“走”等内容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
11. 李星华 1943 李大钊遇难 被捕前 被捕时 被审时 被害后 坚持进行革命工作 对革命高度负责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作者和主要事件的事件和理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是纪念自己的父亲被害十六周年时所作的文章。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事件是:第一件事情(第2—7自然段):写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第二件事情(第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敌人逮捕的经过。第三件事情(第18—29自然段):写在法庭上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第四件事情(第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心情。学生围绕此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概括总结。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哪能离开呢 ”是一句反问句,结合后文“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可知,李大钊同志不肯离开北京的原因是:坚持进行革命工作。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学生围绕此作答。
12.示例:首先感谢老师的辛勤栽培,是您给我的文学创作开了窍;其次,这是对我阶段性的鼓励,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前进,争取更好的成绩。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习惯作答即可,在作答过程中要注意礼貌用语,书写要注意笔顺笔画。
13.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真理。 妈妈对小东说,她把小东的书包缝好了。 朋友们马上把我的错误纠正了。 《穷人》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 我对现代信息技术这门功课很感兴趣。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写句子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正确完成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改转述句、改“把”字句和修改病句等练习。
(1)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一改标点,将问号改成句号;二是去掉反问词和反问语气词,三是将否定变肯定或将肯定变否定。最后检查句子是否通顺,要确保句子意思不变。
(2)直述句改转述句步骤:一改标点,冒号改成逗号去掉双引号;二改人称,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将第二人称改为说话的第二个人;三查句子是否通顺,可以适当的添加或删除一些字词,但不能改变句子意思。
(3)“被”字句改“把”字句,一是将“被”字改成“把”字,二是将主语和宾语互换,三是调整语序,使句子通顺,并确保句子意思不变。
(4)这句话的病因是句式杂糅,要么去掉“的作者”,要么去掉“写的”。
(5)这句话的病因是语序不当,应该将“现代信息技术这门功课”与“我”调换位置。
14.:“ ,,。”,;,, 15. 本来 有的 表示比较 鸿雁 16.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总分 17.张思德为人民牺牲的人,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他的死是光荣的,是有价值的,是比泰山还重的。 18. 文天祥 岳飞 焦裕禄 赖宁 秦烩 赵高 汪精卫 林彪
【解析】1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直接说出来的话语,要用冒号加双引号,句尾用句号加双引号。“就比泰山还重”和“就比鸿毛还轻”是并列说明死的意义,中间要用分号,“替法西斯卖力”后面停顿,用逗号。
15.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雁的羽毛还轻。固:本来。或:有的人。于:表示比较。鸿:鸿雁。
16.本题考查对段落中心句的掌握。
一个段落的中心句一般在句首。文段将重于泰山的死与轻于鸿毛的死做对比,写了人总有一死,但不同的人死有不同的意义,有的人死轻如鸿毛,有的人死重如泰山。故本段的中心句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故文段首句和后面三句是总分关系。
17.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
结合文章可知,张思德通知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利益牺牲,体现了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故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张思德为人民牺牲的人,永远活在人民心里,他的死是光荣的,是有价值的,是比泰山还重的。
18.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
结合文章可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比如古代的:商鞅,为人民利益而变法,最终被贵族守旧势力害死。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现代的:刘胡兰、王二小、董存瑞、雷锋等人,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死是有意义的,所以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比如古代的:秦桧、吴三桂;他们投递叛国,死有余辜。现代的:汪精卫、李士群叛变革命,破坏抗战,汉奸小人,被日本特务毒死,他们的死比鸿毛还要轻。
19.山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美景的喜爱,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0.“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山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无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的野花,每一朵都赛过八寸大的玛瑙盘。” 21. 雪峰 白云的影子 22.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无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将野花比作织锦、彩霞、长虹,生动形象突出地写出了野花的颜色多和种类多。
【解析】略
23.范文:
爱
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爱,是大海中的点点灯火;引领你走向未来;爱,是是恋人的长吻;爱,一杯牛奶,香醇浓厚,滋味无穷。
生活中,处处都有爱。爱,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美好。
哭泣时,好友凑过来,关切的问一句“怎么啦?”,然后想尽办法,逗你开心,还加几句"不许哭了,再哭呀!就不是大美女了。”这时,你会不会抹干脸上的泪水,再绽放给好友一个最灿烂的笑容呢?其实,这不也是爱吗?一种无比纯洁的友爱。
夜深了,窗外的万千灯火一盏一盏的灭了。唯独你,还坐在桌前,在那习题堆中奋战。
月儿在天空中放出清光,寒气渐渐浓了。你,不禁打了个寒战。却有一件衣服轻轻地,披在你肩上。扭头看去,一个身影,走出你的房间。桌上的一杯牛奶,还在冒着热气。这时,你会不会握住那杯牛奶,将它一饮而尽呢?其实,这不也是爱吗?一种博大无私的亲情之爱。
爱,是一种美好,一份幸福。爱,温暖着生活,滋润着心灵。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