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真题变式题第15-16题
一、原题15
1.(2022·衢州)如图,在△ABC中,边AB在x轴上,边AC交y轴于点E.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恰好经过点C,与边BC交于点D.若AE=CE,CD=2BD,,则k= .
【答案】
【知识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过点C作CM⊥x轴于点M,过点D作DN⊥x轴于点N,
∵点C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设点C
∴,
∵CM∥DN∥OE,AE=CE,CD=2BD,
∴,,
∴OA=OM=m,,
∴
解之:x=3m,
∴ON=3m,MN=3m-m=2m,
∴BN=m,
∴AB=m+m+2m+m=5m,
∵
解之:.
故答案为:.
【分析】过点C作CM⊥x轴于点M,过点D作DN⊥x轴于点N,设点C,可得到OM,CM的长;再利用CM∥DN∥OE,AE=CE,CD=2BD,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表示出OA,DN的长,由此可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表示出x,即可表示出ON,MN,BN,AB的长,然后利用△ABC的面积为6,可求出k的值.
二、变式题1基础
2.(2022·河池)如图,点P(x,y)在双曲线的图象上,PA⊥x轴,垂足为A,若S△AOP=2,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答案】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
∵图象位于第二象限内,
∴,
∴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可得S△AOP=|k|=2,结合反比例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可确定出k的值,据此可得函数解析式.
3.(2022·南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是函数图象上的三点。若,则k的值为 .
【答案】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三角形的面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连接OA,过点A作AD⊥x轴于点D,BE⊥x轴于点E,
∵点A(m,6m),B(3m,2n),C( 3m, 2n)是函数y=kx(k≠0)图象上的三点.
∴k=6m2=6mn,
∵m≠0
∴n=m,
∴B(3m,2m),C( 3m, 2m),
∴B、C关于原点对称,
∴BO=CO,
∵S△ABC=2,
∴S△AOB=1,
∵S△AOB=S梯形ADEB+S△AOD S△BOE=S梯形ADEB,
∴|6m+2m|) |3m m|=1,
∴,
∴,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OA,过点A作AD⊥x轴于点D,BE⊥x轴于点E,利用点A,B,C的坐标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得到n=m,可推出B、C关于原点对称,可证得BO=CO;再利用△ABC的面积可得到△AOB的面积;然后根据S△AOB=S梯形ADEB+S△AOD S△BOE=S梯形ADEB,可得到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2的值,即可求出k的值.
4.(2022·鞍山)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坐标原点.在中,,边在轴上,点是边上一点,且,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交于点,连接.若,则的值为 .
【答案】1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割补法
【解析】【解答】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D,∠OAB=90°,
∴D(m,),
∵OD:DB=1:2,
∴B(3m,),
∴AB=3m,OA=,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D交AB于点C,∠OAB=90°,
∴,
∵,
∴,即,
解得k=1,
故答案为:1.
【分析】设D(m,),则B(3m,),可得AB=3m,OA=,先求出,利用割补法可得,即,再求出k的值即可。
三、变式题2巩固
5.(2022·呼伦贝尔、兴安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的直角顶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O与原点重合,点A在第一象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OA的中点C,交于点D,连接.若的面积是1,则k的值是 .
【答案】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连接OD,过C作,交x轴于E,
∵∠ABO=90°,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经过OA的中点C,,
∴,,2OC=OA,
∵,
∴△OCE∽△OAB,
∴,
∴,
∴,
∴k=,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OD,过C作,交x轴于E,先证出△OCE∽△OAB,可得,再结合,可得,最后求出k的值即可。
6.(2022·锦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的边OB在y轴上,边AB与x轴交于点D,且BD=AD,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点A,若S△OAB=1,则k的值为 .
【答案】2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设A(a,b) ,如图,作A 过x轴的垂线与x 轴交于C ,
则:AC=b ,OC=a ,AC∥OB,
∴∠ACD=∠BOD=90°,∠ADC=∠BDO,
∴△ADC≌△BDO,
∴S△ADC=S△BDO,
∴S△OAC=S△AOD+ S△ADC=S△AOD+ S△BDO= S△OAB=1,
∴×OC×AC=ab=1,
∴ab=2,
∵A(a,b) 在y=上,
∴k=ab=2 .
故答案为:2.
【分析】设A(a,b) ,作A过x轴的垂线与x 轴交于C ,先证明△ADC≌△BDO,可得S△ADC=S△BDO,再利用割补法可得S△OAC=1,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OC×AC=ab=1,求出ab的值,再将点A的坐标代入y=,求出k的值即可。
7.(2022·威海)正方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0,4).若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C,则k的值为 .
【答案】24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过点C作CE⊥y轴,
∵点B(0,4),A(2,0),
∴OB=4,OA=2,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CBA=90°,AB=BC,
∴∠CBE+∠ABO=90°,
∵∠BAO+∠ABO=90°,
∴∠CBE=∠BAO,
∵∠CEB=∠BOA=90°,
∴,
∴OA=BE=2,OB=CE=4,
∴OE=OB+BE=6,
∴C(4,6),
将点C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
k=24,
故答案为:24.
【分析】过点C作CE⊥y轴,先证明可得OA=BE=2,OB=CE=4,再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出OE的长,即可得到点C的坐标,再将点C的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即可得到答案。
8.(2021九上·龙沙期末)如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对角线的交点P,已知点A,C,D在坐标轴上,,的面积为8,则 .
【答案】-4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过点P作PE⊥y轴于点E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B=CD
又∵BD⊥x轴
∴ABDO为矩形
∴AB=DO
∴S矩形ABDO=S ABCD=8
∵P为对角线交点,PE⊥y轴
∴四边形PDOE为矩形面积为4
即DO EO=4
∴设P点坐标为(x,y)
k=xy=-4
故答案为:-4.
【分析】根据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得出AB=CD,ABDO为矩形,S矩形ABDO=S ABCD=8,即可得出四边形PDOE为矩形面积为4,即DO EO=4,设P点坐标为(x,y),即可得出k的值。
四、变式题3提升
9.(2022·黄石)如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矩形对角线的交点E和点A,点B、C在x轴上,的面积为6,则 .
【答案】8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矩形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EF⊥BC,则,
设E点坐标为(a,b),则A点的纵坐标为2b,
则可设A点坐标为坐标为(c,2b),
∵点A,E在反比例函数上,
∴ab=k=2bc,解得:a=2c,故BF=FC=2c-c=c,
∴OC=3c,
故,解得:bc=4,
∴k=2bc=8,
故答案为:8.
【分析】过点E作EF⊥BC,利用矩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设A点坐标为坐标为(c,2b),利用点A,E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可得方程,解方程可得到a=2c,由此可表示出BF,FC,OC的长;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关于bc的方程,解方程求出bc的长,即可得到k的值.
10.(2022·东营)如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若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经过点A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 .
【答案】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C⊥x轴于C,过点B作BD⊥x轴于D,
则∠ACO=∠ODB=90°,
由题意得OA=OB,∠AOB=90°,
∴∠CAO+∠COA=∠AOC+∠BOD=90°,
∴∠CAO=∠DOB,
∴△ACO≌△ODB(AAS),
∴AC=OD,OC=BD,
设点B的坐标为(a,b),则AC=OD=a,OC=BD=b,
∴点A的坐标为(-b,a),
∵点B在反比例函数,
∴,
∴,
∴,
∴经过点A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
故答案为:.
【分析】过点A作AC⊥x轴于C,过点B作BD⊥x轴于D,先利用“AAS”证明△ACO≌△ODB可得AC=OD,OC=BD,设点B的坐标为(a,b),则AC=OD=a,OC=BD=b,点A的坐标为(-b,a),将点A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可得,即可得到解析式。
五、原题16
11.(2022·衢州)希腊数学家海伦给出了挖掘直线隧道的方法:如图,A,B是两侧山脚的入口,从B出发任作线段BC,过C作CD⊥BC,然后依次作垂线段DE,EF,FG,GH,直到接近点A,作AJ⊥GH于点J.每条线段可测量,长度如图所示.分别在BC,AJ上任选点M,N,作MQ⊥BC,NP⊥AJ,使得,此时点P,A,B,Q共线.挖隧道时始终能看见P,Q处的标志即可.
(1) km.
(2) = .
【答案】(1)1.8
(2)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1)CD EF GJ=5.5 1 2.7=1.8(km);
故答案为:1.8.
(2)连接AB,过点A作AZ⊥CB,交CB的延长线于点Z,
∴AZ=CD EF GJ=1.8,
BZ=DE+FG CB AJ=4.9+3.1 3 2.4=2.6,
∵点P,A,B,Q共线,
∴∠MBQ=∠ZBA,
又∵∠BMQ=∠BZA=90°,
∴△BMQ∽△BZA,
∴.
故答案为:.
【分析】(1)观察图形可得到CD,EF,GL的长,然后代入计算求出CD EF GJ的值.
(2)连接AB,过点A作AZ⊥CB,交CB的延长线于点Z.利用图中数据求出AZ,BZ的长;利用点P,A,B,Q共线,利用对顶角相等,可证得∠MBQ=∠ZBA,利用有两组对应角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证得△BMQ∽△BZA,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出k的值.
六、变式题4基础
12.(2021·龙湾模拟)如图1是某激光黑白A4纸张打印机的机身,其侧面示意图如图2, , .出纸盘 下方为一段以 为圆心的圆弧 ,与上部面板线段 相接于点 ,与 相切于点 .测得 , .进纸盘 可以随调节扣 向右平移, , .当 向右移动 至 时,点 , , 在同一直线上,则 的长度为 .若点 到 的距离为 , ,连结 ,线段 恰好过 的中点.若 ,则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为 .
【答案】34;32
【知识点】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过F′作FG⊥AB于G交CD于M,
∵ , ,
∴∠GBH′=∠BH′F′=∠F′GB=90°,
∴四边形BGF′H′是矩形,
∴GF′=BH′,F′H′=FH=MC=GB=2cm,
∵DM∥AG,
∴∠F′DM=∠F′AG,∠F′GA=∠F′MD,
∴△DMF′∽△AGF′,
∴ ,
∵ cm,
, cm,DM=DC-CM=18-2=16cm,
∴ ,
∴ cm,
∴AB=AG+BG=32+2=34cm,
连结OD,PD,ED交OP于N,过E作EJ⊥AB于J,EK⊥OD于K, 过P作PR⊥BH于R,交OD延长线于L,
∵OD⊥CD,AB∥CD,
∴EJ∥OD,EK⊥JE,
∵tanA=4,JE=16cm,
∴ ,
∵EK=AB-AJ-CD=34-4-18=12cm,KD=BC-JE=24-16=8cm,
∵PO过 中点,DE为弦
∴OP⊥ED,且EN=DN,
∴OP为DE垂直平分线,
∴PE=PD=
在Rt△EKD中,由勾股定理ED= ,
∴ND=EN=2 ,
∵EK⊥OD,ON⊥ED,
∴∠EKD=∠OND=90°,
∴∠EDK=∠ODN,
∴△EKD∽△OND,
∴ 即 ,
∴OD=13,
∵tan∠POL=tan∠DEK= ,
∴设PL=2m,OL=3m,
∴DL=OL-OD=3m-13,
在Rt△PDL中,由勾股定理得:PD2=DL2+PL2,
即
整理得 ,
解得m=7,或m=-1(舍去)
∴PL=2m=2×7=14cm,
∵PR⊥BH,DC⊥BH,OL⊥CD,
∴∠LDC=∠DCR=∠LRC=90°,
∴四边形DCRL是矩形,
∴LR=CD=18cm,
∴PR=PL+LR=14+18=32cm.
故答案为:34,32.
【分析】过F′作FG⊥AB于G交CD于M,由 , ,可证四边形BGF′H′是矩形,由DM∥AG,可证△DMF′∽△AGF′,可得 ,可求 cm,连结OD,PD,ED交OP于N,过E作EJ⊥AB于J,EK⊥OD于K, 过P作PR⊥BH于R,交OD延长线于L,OD⊥CD,AB∥CD,可得EJ∥OD,EK⊥JE,由tanA=4,JE=16cm,可求 可求EK=12cm,KD =8cm,由PO过 中点,利用垂径定理,PE=PD= ,由勾股定理ED ,可得ND=EN=2 ,可证△EKD∽△OND,可求OD=13,由tan∠POL=tan∠DEK= ,设PL=2m,OL=3m,构造方程 ,解之即可.
13.(2018·泰安)《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在“勾股”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邑方二百步,各中开门,出东门十五步有木,问:出南门几步而见木?”
用今天的话说,大意是:如图, 是一座边长为200步(“步”是古代的长度单位)的正方形小城,东门 位于 的中点,南门 位于 的中点,出东门15步的 处有一树木,求出南门多少步恰好看到位于 处的树木(即点 在直线 上)?请你计算 的长为 步.
【答案】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DEFG是正方形,∴∠EDG=90°,∴∠KDC+∠HDA=90°.
∵∠C+∠KDC=90°,∴∠C=∠HDA.
∵∠CKD=∠DHA=90°,∴△CKD∽△DHA,
∴CK:KD=HD:HA,∴CK:100=100:15,
解得:CK= .
故答案为: .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及已知证明∠C=∠HDA,∠CKD=∠DHA,再证明△CKD∽△DHA,得出对应边成比例,就可求出CK的长。
14.(2017·天水)如图,路灯距离地面8米,身高1.6米的小明站在距离灯的底部(点O)20米的A处,则小明的影子AM长为 米.
【答案】5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易得△MBA∽△MCO,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 = ,即 = ,
解得AM=5m.则小明的影长为5米.
【分析】易得:△ABM∽△OCM,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可得出小明的影长.
15.(2014·遵义)“今有邑,东西七里,南北九里,各开中门,出东门一十五里有木,问:出南门几何步而见木?”这段话摘自《九章算术》,意思是说:如图,矩形城池ABCD,东边城墙AB长9里,南边城墙AD长7里,东门点E、南门点F分别是AB,AD的中点,EG⊥AB,FH⊥AD,EG=15里,HG经过A点,则FH= 里.
【答案】1.05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EG⊥AB,FH⊥AD,HG经过A点,
∴FA∥EG,EA∥FH,
∴∠HFA=∠AEG=90°,∠FHA=∠EAG,
∴△GEA∽△AFH,
∴ .
∵AB=9里,DA=7里,EG=15里,
∴FA=3.5里,EA=4.5里,
∴ ,
解得:FH=1.05里.
故答案为:1.05.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得到△GEA∽△AFH,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列出比例式求得答案即可.
16.(2017·丽水)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m分别交于x轴、y轴于A,B两点,已知点C(2,0).
(1)当直线AB经过点C时,点O到直线AB的距离是 ;
(2)设点P为线段OB的中点,连结PA,PC,若∠CPA=∠ABO,则m的值是 .
【答案】(1)
(2)12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一次函数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1)当直线AB经过点C时,点A与点C重合,
当x=2时,y=-2+m=0,即m=2.
∴直线AB为y=-x+2,则B(0,2)
∴OB=OA=2,AB=2 ,
设点O到直线AB的距离是d,
由S△OAB= ,
则4=2 d,
∴d= .
2)作OD=OC=2,则∠PDC=45°,如图,
由y=-x+m可得A(m,0),B(0,m),
则可得OA=OB,则∠OBA=∠OAB=45°,
当m<0时,∠APO>∠OBA=45°,∴此时∠CPA>45°,故不符合,
∴m>0.
∵∠CPA=∠ABO=45°,
∴∠BPA+∠OPC=∠BAP+∠BPA=135°,
即∠OPC=∠BAP,
则△PCD~△APB,
∴ ,
即 ,
解得m=12.
故答案为 ;12.
【分析】(1)点C与点A都在x轴上,当直线AB经过点C,则点C与点A重合,将C点坐标代入y=-x+m代入求出m的值,则可写出B的坐标和OB,求出AB,再由等积法可解出;(2)典型的“一线三等角”,构造相似三角形△PCD~△APB,对m的分析进行讨论,在m<0时,点A在x轴负半轴,而此时∠CPA>∠ABO,故m>0,∴由相似比求出边的相应关系.
七、变式题5巩固
17.(2021·金华)如图1是一种利用镜面反射,放大微小变化的装置.木条BC上的点P处安装一平面镜,BC与刻度尺边MN的交点为D,从A点发出的光束经平面镜P反射后,在MN上形成一个光点E.已知 , .
(1)ED的长为 .
(2)将木条BC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得到 (如图2),点P的对应点为 , 与MN的交点为D′,从A点发出的光束经平面镜 反射后,在MN上的光点为 .若 ,则 的长为 .
【答案】(1)13
(2)
【知识点】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
∵ ,
∴ ,
∵从A点发出的光束经平面镜P反射后,在MN上形成一个光点E.
过A作AH⊥BN交NB延长线于H,过E′作E′F⊥BN于F,设E′D=x,E′D′=5+x,
在Rt△BDN中,
∴ ,
∴△ABP∽△EDP,
∴ ,
即 ,
∴ ;
故答案为:13.
(2)过A作AH⊥BN交NB延长线于H,过E′作E′F⊥BN于F,设E′D=x,E′D′=5+x,
在Rt△BDN中,
∵BD=12,DD′=5,
由勾股定理D′B= ,
∵∠AHB=∠ABD=∠E′FN=∠BDD′=90°,
∴∠ABH+∠DBD′=∠DBD′+∠DD′B= +∠E′D′F,
∴∠ABH=∠BD′D=∠E′D′F,
∴△ABH∽△BD′D∽△E′D′F,
∴ , ,
∴ , ,
∴ ,
∵从A点发出的光束经平面镜P′反射后,在MN上形成一个光点E′.
∴ ,
∴△AHP′∽△E′FP′,HP′=HB+BP=2.5+4=6.5,P′D′=BD′-BP′=13-4=9,
P′F= P′D′-FD′=9- ,
∴ 即 ,
解得x=1.5,
经检验x=1.5是方程的解,
EE′=DE-DE′=13-1.5=11.5= .
故答案为 .
【分析】 (1) 利用垂直的定义可证得∠ABP=∠EDP=90°,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APB=∠EPD,可推出△ABP∽△EDP,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出ED的长.
(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B的长,再证明△ABH∽△BD′D∽△E′D′F,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出AH,BH的长,表示出E′F,F′D的长;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A′PB=∠E′P′D,可推出△AHP′∽△E′FP′,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HP′、P′D′、P′F的长,利用比例式建立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得到EE′的长.
18.(2020·温州)如图,在河对岸有一矩形场地ABCD,为了估测场地大小,在笔直的河岸l上依次取点E,F,N,使AE⊥l,BF⊥l,点N,A,B在同一直线上。在F点观测A点后,沿FN方向走到M点.观测C点发现∠1=∠2。测得EF=15米,FM=2米,MN=8米,∠ANE=45°,则场地的边AB为 米,BC为 米。
【答案】15 ;20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 , ,
,
和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米, 米, 米,
(米 , (米 ,
, ,
(米 ;
过 作 于 ,过 作 交 于 ,交 于 ,
,
四边形 和四边形 是矩形,
, , ,
, ,
,
,
设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 , .
【分析】根据题意易证△ANE和△BN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E=EN,BF=FN,由此可求出AE,BF的长,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N,BN的长,再根据AB=AN-BN求出AB的长;过点C作CH⊥l于点H,过点B作PQ⊥l,交AE于点P,交CH于点Q,利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可得到EF,QH的长,再证明△AEF∽△CHM,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到CH与HM的比值,设MH=3x,CH=5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CQ,BQ的长,然后证明△APB∽△BQ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建立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得到BQ的长,从而可求出BC的长。
19.(2017·历下模拟)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P是BC边上一动点(不含B、C点).将△ABP沿直线AP翻折,点B落在点E处;在CD上有一点M,使得将△CMP沿直线MP翻折后,点C落在直线PE上的点F处,直线PE交CD于点N,连接MA,NA.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有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①∠NAP=45°;
②当P为BC中点时,AE为线段NP的中垂线;
③四边形AMCB的面积最大值为10;
④线段AM的最小值为2 ;
⑤当△ABP≌△ADN时,BP=4 ﹣4.
【答案】①③⑤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D=∠B=∠BAD=90°,AD=AB,
由折叠知,∠DAN=∠EAN,∠AEN=∠ADN=90°,AE=AD
∴AE=AB,
在Rt△APE和Rt△APB中, ,
∴Rt△APE≌Rt△APB,
∴∠EAP=∠BAP,
∵∠DAN=∠EAN,∠BAD=90°,
∴∠PAN=45°,
故①正确,
当PB=PC=PE=2时,
由折叠知,ND=NE,
设ND=NE=y,
在Rt△PCN中,(y+2)2=(4﹣y)2+22解得y= ,
∴NE≠EP,故②错误,
设PB=x,则CP=4﹣x,
∵△CMP∽△BPA,
∴ ,
∴CM= x(4﹣x),
∴S四边形AMCB= [4+ x(4﹣x)]×4=﹣ x2+2x+8=﹣ (x﹣2)2+10,
∴x=2时,四边形AMCB面积最大值为10,故③正确,
作MG⊥AB于G,
∵AM= = ,
∴AG最小时AM最小,
∵AG=AB﹣BG=AB﹣CM=4﹣ x(4﹣x)= (x﹣2)2+3,
∴x=2时,AG最小值=3,
∴AM的最小值= =5,故④错误.
∵△ABP≌△ADN时,
∴∠PAB=∠DAN=22.5°,在AB上取一点K使得AK=PK,
∴∠KPA=∠KAP=22.5°
∵∠PKB=∠KPA+∠KAP=45°,
∴∠BPK=∠BKP=45°,
∴PB=BK,AK=PK= PB,
∴PB+ PB=4,
∴PB=4 ﹣4,故⑤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⑤.
【分析】①正确,先判断出Rt△APE≌Rt△APB,即可得出结论;
②错误,设ND=NE=y,在Rt△PCN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y即可解决问题.
③正确,设PB=x,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④错误,作MG⊥AB于G,因为AM= = ,所以AG最小时AM最小,构建二次函数,求得AG的最小值为3,AM的最小值为5.
⑤正确,在AB上取一点K使得AK=PK,列出关于PB的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八、变式题6提升
20.(2021·衢州)图1是某折叠式靠背椅实物图,图2是椅子打开时的侧面示意图,椅面CE与地面平行,支撑杆AD,BC可绕连接点O转动,且 ,椅面底部有一根可以绕点H转动的连杆HD,点H是CD的中点,FA,EB均与地面垂直,测得 , , .
(1)椅面CE的长度为 cm.
(2)如图3,椅子折叠时,连杆HD绕着支点H带动支撑杆AD,BC转动合拢,椅面和连杆夹角 的度数达到最小值 时,A,B两点间的距离为 cm(结果精确到0.1cm).(参考数据: , , )
【答案】(1)40
(2)12.5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实际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1)过点C作CM垂直AF,垂足为M,
∵椅面CE与地面平行,
∴ ,
∴ ,
解得:CM=8cm,
∴CE=AB-CM=48-8=40cm;
故答案为:40;
(2)在图2中,
∵ ,椅面CE与地面平行,
∴ ,
∵ ,
∴ ,
∴ ,
∴ ,
∴ ,
∵H是CD的中点,
∴ ,
∵椅面CE与地面平行,
∴ ,
∴ ,
图3中,过H点作CD的垂线,垂足为N,
∵ , ,
∴ ,
∴ ,
∴ ,
解得: ,
故答案为:12.5.
【分析】(1)过点C作CM垂直AF,垂足为M,利用椅面CE与地面平行,可证得△MFC∽△AFB,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CM的值,利用CE=AB-CM,可求出CE的长.
(2)利用AAS可证得△AMD≌△BEC,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DM=CE,MC=ED=8,同时可求出CD的长;再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求出CH的长;然后证明△COD∽△BOA,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CO与BO的比值;图3中,过H点作CD的垂线,垂足为N,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CD的长,由此可求出AB的长.
1 / 1【浙江衢州】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真题变式题第15-16题
一、原题15
1.(2022·衢州)如图,在△ABC中,边AB在x轴上,边AC交y轴于点E.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恰好经过点C,与边BC交于点D.若AE=CE,CD=2BD,,则k= .
二、变式题1基础
2.(2022·河池)如图,点P(x,y)在双曲线的图象上,PA⊥x轴,垂足为A,若S△AOP=2,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3.(2022·南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是函数图象上的三点。若,则k的值为 .
4.(2022·鞍山)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坐标原点.在中,,边在轴上,点是边上一点,且,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交于点,连接.若,则的值为 .
三、变式题2巩固
5.(2022·呼伦贝尔、兴安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的直角顶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O与原点重合,点A在第一象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OA的中点C,交于点D,连接.若的面积是1,则k的值是 .
6.(2022·锦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的边OB在y轴上,边AB与x轴交于点D,且BD=AD,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点A,若S△OAB=1,则k的值为 .
7.(2022·威海)正方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0,4).若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C,则k的值为 .
8.(2021九上·龙沙期末)如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对角线的交点P,已知点A,C,D在坐标轴上,,的面积为8,则 .
四、变式题3提升
9.(2022·黄石)如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矩形对角线的交点E和点A,点B、C在x轴上,的面积为6,则 .
10.(2022·东营)如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若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经过点A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 .
五、原题16
11.(2022·衢州)希腊数学家海伦给出了挖掘直线隧道的方法:如图,A,B是两侧山脚的入口,从B出发任作线段BC,过C作CD⊥BC,然后依次作垂线段DE,EF,FG,GH,直到接近点A,作AJ⊥GH于点J.每条线段可测量,长度如图所示.分别在BC,AJ上任选点M,N,作MQ⊥BC,NP⊥AJ,使得,此时点P,A,B,Q共线.挖隧道时始终能看见P,Q处的标志即可.
(1) km.
(2) = .
六、变式题4基础
12.(2021·龙湾模拟)如图1是某激光黑白A4纸张打印机的机身,其侧面示意图如图2, , .出纸盘 下方为一段以 为圆心的圆弧 ,与上部面板线段 相接于点 ,与 相切于点 .测得 , .进纸盘 可以随调节扣 向右平移, , .当 向右移动 至 时,点 , , 在同一直线上,则 的长度为 .若点 到 的距离为 , ,连结 ,线段 恰好过 的中点.若 ,则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为 .
13.(2018·泰安)《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在“勾股”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邑方二百步,各中开门,出东门十五步有木,问:出南门几步而见木?”
用今天的话说,大意是:如图, 是一座边长为200步(“步”是古代的长度单位)的正方形小城,东门 位于 的中点,南门 位于 的中点,出东门15步的 处有一树木,求出南门多少步恰好看到位于 处的树木(即点 在直线 上)?请你计算 的长为 步.
14.(2017·天水)如图,路灯距离地面8米,身高1.6米的小明站在距离灯的底部(点O)20米的A处,则小明的影子AM长为 米.
15.(2014·遵义)“今有邑,东西七里,南北九里,各开中门,出东门一十五里有木,问:出南门几何步而见木?”这段话摘自《九章算术》,意思是说:如图,矩形城池ABCD,东边城墙AB长9里,南边城墙AD长7里,东门点E、南门点F分别是AB,AD的中点,EG⊥AB,FH⊥AD,EG=15里,HG经过A点,则FH= 里.
16.(2017·丽水)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m分别交于x轴、y轴于A,B两点,已知点C(2,0).
(1)当直线AB经过点C时,点O到直线AB的距离是 ;
(2)设点P为线段OB的中点,连结PA,PC,若∠CPA=∠ABO,则m的值是 .
七、变式题5巩固
17.(2021·金华)如图1是一种利用镜面反射,放大微小变化的装置.木条BC上的点P处安装一平面镜,BC与刻度尺边MN的交点为D,从A点发出的光束经平面镜P反射后,在MN上形成一个光点E.已知 , .
(1)ED的长为 .
(2)将木条BC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得到 (如图2),点P的对应点为 , 与MN的交点为D′,从A点发出的光束经平面镜 反射后,在MN上的光点为 .若 ,则 的长为 .
18.(2020·温州)如图,在河对岸有一矩形场地ABCD,为了估测场地大小,在笔直的河岸l上依次取点E,F,N,使AE⊥l,BF⊥l,点N,A,B在同一直线上。在F点观测A点后,沿FN方向走到M点.观测C点发现∠1=∠2。测得EF=15米,FM=2米,MN=8米,∠ANE=45°,则场地的边AB为 米,BC为 米。
19.(2017·历下模拟)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P是BC边上一动点(不含B、C点).将△ABP沿直线AP翻折,点B落在点E处;在CD上有一点M,使得将△CMP沿直线MP翻折后,点C落在直线PE上的点F处,直线PE交CD于点N,连接MA,NA.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有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①∠NAP=45°;
②当P为BC中点时,AE为线段NP的中垂线;
③四边形AMCB的面积最大值为10;
④线段AM的最小值为2 ;
⑤当△ABP≌△ADN时,BP=4 ﹣4.
八、变式题6提升
20.(2021·衢州)图1是某折叠式靠背椅实物图,图2是椅子打开时的侧面示意图,椅面CE与地面平行,支撑杆AD,BC可绕连接点O转动,且 ,椅面底部有一根可以绕点H转动的连杆HD,点H是CD的中点,FA,EB均与地面垂直,测得 , , .
(1)椅面CE的长度为 cm.
(2)如图3,椅子折叠时,连杆HD绕着支点H带动支撑杆AD,BC转动合拢,椅面和连杆夹角 的度数达到最小值 时,A,B两点间的距离为 cm(结果精确到0.1cm).(参考数据: ,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知识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过点C作CM⊥x轴于点M,过点D作DN⊥x轴于点N,
∵点C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设点C
∴,
∵CM∥DN∥OE,AE=CE,CD=2BD,
∴,,
∴OA=OM=m,,
∴
解之:x=3m,
∴ON=3m,MN=3m-m=2m,
∴BN=m,
∴AB=m+m+2m+m=5m,
∵
解之:.
故答案为:.
【分析】过点C作CM⊥x轴于点M,过点D作DN⊥x轴于点N,设点C,可得到OM,CM的长;再利用CM∥DN∥OE,AE=CE,CD=2BD,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表示出OA,DN的长,由此可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表示出x,即可表示出ON,MN,BN,AB的长,然后利用△ABC的面积为6,可求出k的值.
2.【答案】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
∵图象位于第二象限内,
∴,
∴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可得S△AOP=|k|=2,结合反比例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可确定出k的值,据此可得函数解析式.
3.【答案】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三角形的面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连接OA,过点A作AD⊥x轴于点D,BE⊥x轴于点E,
∵点A(m,6m),B(3m,2n),C( 3m, 2n)是函数y=kx(k≠0)图象上的三点.
∴k=6m2=6mn,
∵m≠0
∴n=m,
∴B(3m,2m),C( 3m, 2m),
∴B、C关于原点对称,
∴BO=CO,
∵S△ABC=2,
∴S△AOB=1,
∵S△AOB=S梯形ADEB+S△AOD S△BOE=S梯形ADEB,
∴|6m+2m|) |3m m|=1,
∴,
∴,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OA,过点A作AD⊥x轴于点D,BE⊥x轴于点E,利用点A,B,C的坐标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得到n=m,可推出B、C关于原点对称,可证得BO=CO;再利用△ABC的面积可得到△AOB的面积;然后根据S△AOB=S梯形ADEB+S△AOD S△BOE=S梯形ADEB,可得到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2的值,即可求出k的值.
4.【答案】1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割补法
【解析】【解答】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D,∠OAB=90°,
∴D(m,),
∵OD:DB=1:2,
∴B(3m,),
∴AB=3m,OA=,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D交AB于点C,∠OAB=90°,
∴,
∵,
∴,即,
解得k=1,
故答案为:1.
【分析】设D(m,),则B(3m,),可得AB=3m,OA=,先求出,利用割补法可得,即,再求出k的值即可。
5.【答案】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连接OD,过C作,交x轴于E,
∵∠ABO=90°,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经过OA的中点C,,
∴,,2OC=OA,
∵,
∴△OCE∽△OAB,
∴,
∴,
∴,
∴k=,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OD,过C作,交x轴于E,先证出△OCE∽△OAB,可得,再结合,可得,最后求出k的值即可。
6.【答案】2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设A(a,b) ,如图,作A 过x轴的垂线与x 轴交于C ,
则:AC=b ,OC=a ,AC∥OB,
∴∠ACD=∠BOD=90°,∠ADC=∠BDO,
∴△ADC≌△BDO,
∴S△ADC=S△BDO,
∴S△OAC=S△AOD+ S△ADC=S△AOD+ S△BDO= S△OAB=1,
∴×OC×AC=ab=1,
∴ab=2,
∵A(a,b) 在y=上,
∴k=ab=2 .
故答案为:2.
【分析】设A(a,b) ,作A过x轴的垂线与x 轴交于C ,先证明△ADC≌△BDO,可得S△ADC=S△BDO,再利用割补法可得S△OAC=1,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OC×AC=ab=1,求出ab的值,再将点A的坐标代入y=,求出k的值即可。
7.【答案】24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过点C作CE⊥y轴,
∵点B(0,4),A(2,0),
∴OB=4,OA=2,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CBA=90°,AB=BC,
∴∠CBE+∠ABO=90°,
∵∠BAO+∠ABO=90°,
∴∠CBE=∠BAO,
∵∠CEB=∠BOA=90°,
∴,
∴OA=BE=2,OB=CE=4,
∴OE=OB+BE=6,
∴C(4,6),
将点C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
k=24,
故答案为:24.
【分析】过点C作CE⊥y轴,先证明可得OA=BE=2,OB=CE=4,再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出OE的长,即可得到点C的坐标,再将点C的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即可得到答案。
8.【答案】-4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过点P作PE⊥y轴于点E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B=CD
又∵BD⊥x轴
∴ABDO为矩形
∴AB=DO
∴S矩形ABDO=S ABCD=8
∵P为对角线交点,PE⊥y轴
∴四边形PDOE为矩形面积为4
即DO EO=4
∴设P点坐标为(x,y)
k=xy=-4
故答案为:-4.
【分析】根据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得出AB=CD,ABDO为矩形,S矩形ABDO=S ABCD=8,即可得出四边形PDOE为矩形面积为4,即DO EO=4,设P点坐标为(x,y),即可得出k的值。
9.【答案】8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矩形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EF⊥BC,则,
设E点坐标为(a,b),则A点的纵坐标为2b,
则可设A点坐标为坐标为(c,2b),
∵点A,E在反比例函数上,
∴ab=k=2bc,解得:a=2c,故BF=FC=2c-c=c,
∴OC=3c,
故,解得:bc=4,
∴k=2bc=8,
故答案为:8.
【分析】过点E作EF⊥BC,利用矩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设A点坐标为坐标为(c,2b),利用点A,E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可得方程,解方程可得到a=2c,由此可表示出BF,FC,OC的长;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关于bc的方程,解方程求出bc的长,即可得到k的值.
10.【答案】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C⊥x轴于C,过点B作BD⊥x轴于D,
则∠ACO=∠ODB=90°,
由题意得OA=OB,∠AOB=90°,
∴∠CAO+∠COA=∠AOC+∠BOD=90°,
∴∠CAO=∠DOB,
∴△ACO≌△ODB(AAS),
∴AC=OD,OC=BD,
设点B的坐标为(a,b),则AC=OD=a,OC=BD=b,
∴点A的坐标为(-b,a),
∵点B在反比例函数,
∴,
∴,
∴,
∴经过点A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
故答案为:.
【分析】过点A作AC⊥x轴于C,过点B作BD⊥x轴于D,先利用“AAS”证明△ACO≌△ODB可得AC=OD,OC=BD,设点B的坐标为(a,b),则AC=OD=a,OC=BD=b,点A的坐标为(-b,a),将点A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可得,即可得到解析式。
11.【答案】(1)1.8
(2)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1)CD EF GJ=5.5 1 2.7=1.8(km);
故答案为:1.8.
(2)连接AB,过点A作AZ⊥CB,交CB的延长线于点Z,
∴AZ=CD EF GJ=1.8,
BZ=DE+FG CB AJ=4.9+3.1 3 2.4=2.6,
∵点P,A,B,Q共线,
∴∠MBQ=∠ZBA,
又∵∠BMQ=∠BZA=90°,
∴△BMQ∽△BZA,
∴.
故答案为:.
【分析】(1)观察图形可得到CD,EF,GL的长,然后代入计算求出CD EF GJ的值.
(2)连接AB,过点A作AZ⊥CB,交CB的延长线于点Z.利用图中数据求出AZ,BZ的长;利用点P,A,B,Q共线,利用对顶角相等,可证得∠MBQ=∠ZBA,利用有两组对应角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证得△BMQ∽△BZA,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出k的值.
12.【答案】34;32
【知识点】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过F′作FG⊥AB于G交CD于M,
∵ , ,
∴∠GBH′=∠BH′F′=∠F′GB=90°,
∴四边形BGF′H′是矩形,
∴GF′=BH′,F′H′=FH=MC=GB=2cm,
∵DM∥AG,
∴∠F′DM=∠F′AG,∠F′GA=∠F′MD,
∴△DMF′∽△AGF′,
∴ ,
∵ cm,
, cm,DM=DC-CM=18-2=16cm,
∴ ,
∴ cm,
∴AB=AG+BG=32+2=34cm,
连结OD,PD,ED交OP于N,过E作EJ⊥AB于J,EK⊥OD于K, 过P作PR⊥BH于R,交OD延长线于L,
∵OD⊥CD,AB∥CD,
∴EJ∥OD,EK⊥JE,
∵tanA=4,JE=16cm,
∴ ,
∵EK=AB-AJ-CD=34-4-18=12cm,KD=BC-JE=24-16=8cm,
∵PO过 中点,DE为弦
∴OP⊥ED,且EN=DN,
∴OP为DE垂直平分线,
∴PE=PD=
在Rt△EKD中,由勾股定理ED= ,
∴ND=EN=2 ,
∵EK⊥OD,ON⊥ED,
∴∠EKD=∠OND=90°,
∴∠EDK=∠ODN,
∴△EKD∽△OND,
∴ 即 ,
∴OD=13,
∵tan∠POL=tan∠DEK= ,
∴设PL=2m,OL=3m,
∴DL=OL-OD=3m-13,
在Rt△PDL中,由勾股定理得:PD2=DL2+PL2,
即
整理得 ,
解得m=7,或m=-1(舍去)
∴PL=2m=2×7=14cm,
∵PR⊥BH,DC⊥BH,OL⊥CD,
∴∠LDC=∠DCR=∠LRC=90°,
∴四边形DCRL是矩形,
∴LR=CD=18cm,
∴PR=PL+LR=14+18=32cm.
故答案为:34,32.
【分析】过F′作FG⊥AB于G交CD于M,由 , ,可证四边形BGF′H′是矩形,由DM∥AG,可证△DMF′∽△AGF′,可得 ,可求 cm,连结OD,PD,ED交OP于N,过E作EJ⊥AB于J,EK⊥OD于K, 过P作PR⊥BH于R,交OD延长线于L,OD⊥CD,AB∥CD,可得EJ∥OD,EK⊥JE,由tanA=4,JE=16cm,可求 可求EK=12cm,KD =8cm,由PO过 中点,利用垂径定理,PE=PD= ,由勾股定理ED ,可得ND=EN=2 ,可证△EKD∽△OND,可求OD=13,由tan∠POL=tan∠DEK= ,设PL=2m,OL=3m,构造方程 ,解之即可.
13.【答案】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DEFG是正方形,∴∠EDG=90°,∴∠KDC+∠HDA=90°.
∵∠C+∠KDC=90°,∴∠C=∠HDA.
∵∠CKD=∠DHA=90°,∴△CKD∽△DHA,
∴CK:KD=HD:HA,∴CK:100=100:15,
解得:CK= .
故答案为: .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及已知证明∠C=∠HDA,∠CKD=∠DHA,再证明△CKD∽△DHA,得出对应边成比例,就可求出CK的长。
14.【答案】5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易得△MBA∽△MCO,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 = ,即 = ,
解得AM=5m.则小明的影长为5米.
【分析】易得:△ABM∽△OCM,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可得出小明的影长.
15.【答案】1.05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EG⊥AB,FH⊥AD,HG经过A点,
∴FA∥EG,EA∥FH,
∴∠HFA=∠AEG=90°,∠FHA=∠EAG,
∴△GEA∽△AFH,
∴ .
∵AB=9里,DA=7里,EG=15里,
∴FA=3.5里,EA=4.5里,
∴ ,
解得:FH=1.05里.
故答案为:1.05.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得到△GEA∽△AFH,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列出比例式求得答案即可.
16.【答案】(1)
(2)12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一次函数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1)当直线AB经过点C时,点A与点C重合,
当x=2时,y=-2+m=0,即m=2.
∴直线AB为y=-x+2,则B(0,2)
∴OB=OA=2,AB=2 ,
设点O到直线AB的距离是d,
由S△OAB= ,
则4=2 d,
∴d= .
2)作OD=OC=2,则∠PDC=45°,如图,
由y=-x+m可得A(m,0),B(0,m),
则可得OA=OB,则∠OBA=∠OAB=45°,
当m<0时,∠APO>∠OBA=45°,∴此时∠CPA>45°,故不符合,
∴m>0.
∵∠CPA=∠ABO=45°,
∴∠BPA+∠OPC=∠BAP+∠BPA=135°,
即∠OPC=∠BAP,
则△PCD~△APB,
∴ ,
即 ,
解得m=12.
故答案为 ;12.
【分析】(1)点C与点A都在x轴上,当直线AB经过点C,则点C与点A重合,将C点坐标代入y=-x+m代入求出m的值,则可写出B的坐标和OB,求出AB,再由等积法可解出;(2)典型的“一线三等角”,构造相似三角形△PCD~△APB,对m的分析进行讨论,在m<0时,点A在x轴负半轴,而此时∠CPA>∠ABO,故m>0,∴由相似比求出边的相应关系.
17.【答案】(1)13
(2)
【知识点】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
∵ ,
∴ ,
∵从A点发出的光束经平面镜P反射后,在MN上形成一个光点E.
过A作AH⊥BN交NB延长线于H,过E′作E′F⊥BN于F,设E′D=x,E′D′=5+x,
在Rt△BDN中,
∴ ,
∴△ABP∽△EDP,
∴ ,
即 ,
∴ ;
故答案为:13.
(2)过A作AH⊥BN交NB延长线于H,过E′作E′F⊥BN于F,设E′D=x,E′D′=5+x,
在Rt△BDN中,
∵BD=12,DD′=5,
由勾股定理D′B= ,
∵∠AHB=∠ABD=∠E′FN=∠BDD′=90°,
∴∠ABH+∠DBD′=∠DBD′+∠DD′B= +∠E′D′F,
∴∠ABH=∠BD′D=∠E′D′F,
∴△ABH∽△BD′D∽△E′D′F,
∴ , ,
∴ , ,
∴ ,
∵从A点发出的光束经平面镜P′反射后,在MN上形成一个光点E′.
∴ ,
∴△AHP′∽△E′FP′,HP′=HB+BP=2.5+4=6.5,P′D′=BD′-BP′=13-4=9,
P′F= P′D′-FD′=9- ,
∴ 即 ,
解得x=1.5,
经检验x=1.5是方程的解,
EE′=DE-DE′=13-1.5=11.5= .
故答案为 .
【分析】 (1) 利用垂直的定义可证得∠ABP=∠EDP=90°,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APB=∠EPD,可推出△ABP∽△EDP,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出ED的长.
(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B的长,再证明△ABH∽△BD′D∽△E′D′F,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出AH,BH的长,表示出E′F,F′D的长;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A′PB=∠E′P′D,可推出△AHP′∽△E′FP′,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HP′、P′D′、P′F的长,利用比例式建立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得到EE′的长.
18.【答案】15 ;20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 , ,
,
和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米, 米, 米,
(米 , (米 ,
, ,
(米 ;
过 作 于 ,过 作 交 于 ,交 于 ,
,
四边形 和四边形 是矩形,
, , ,
, ,
,
,
设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 , .
【分析】根据题意易证△ANE和△BN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E=EN,BF=FN,由此可求出AE,BF的长,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N,BN的长,再根据AB=AN-BN求出AB的长;过点C作CH⊥l于点H,过点B作PQ⊥l,交AE于点P,交CH于点Q,利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可得到EF,QH的长,再证明△AEF∽△CHM,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到CH与HM的比值,设MH=3x,CH=5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CQ,BQ的长,然后证明△APB∽△BQ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建立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得到BQ的长,从而可求出BC的长。
19.【答案】①③⑤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D=∠B=∠BAD=90°,AD=AB,
由折叠知,∠DAN=∠EAN,∠AEN=∠ADN=90°,AE=AD
∴AE=AB,
在Rt△APE和Rt△APB中, ,
∴Rt△APE≌Rt△APB,
∴∠EAP=∠BAP,
∵∠DAN=∠EAN,∠BAD=90°,
∴∠PAN=45°,
故①正确,
当PB=PC=PE=2时,
由折叠知,ND=NE,
设ND=NE=y,
在Rt△PCN中,(y+2)2=(4﹣y)2+22解得y= ,
∴NE≠EP,故②错误,
设PB=x,则CP=4﹣x,
∵△CMP∽△BPA,
∴ ,
∴CM= x(4﹣x),
∴S四边形AMCB= [4+ x(4﹣x)]×4=﹣ x2+2x+8=﹣ (x﹣2)2+10,
∴x=2时,四边形AMCB面积最大值为10,故③正确,
作MG⊥AB于G,
∵AM= = ,
∴AG最小时AM最小,
∵AG=AB﹣BG=AB﹣CM=4﹣ x(4﹣x)= (x﹣2)2+3,
∴x=2时,AG最小值=3,
∴AM的最小值= =5,故④错误.
∵△ABP≌△ADN时,
∴∠PAB=∠DAN=22.5°,在AB上取一点K使得AK=PK,
∴∠KPA=∠KAP=22.5°
∵∠PKB=∠KPA+∠KAP=45°,
∴∠BPK=∠BKP=45°,
∴PB=BK,AK=PK= PB,
∴PB+ PB=4,
∴PB=4 ﹣4,故⑤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⑤.
【分析】①正确,先判断出Rt△APE≌Rt△APB,即可得出结论;
②错误,设ND=NE=y,在Rt△PCN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y即可解决问题.
③正确,设PB=x,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④错误,作MG⊥AB于G,因为AM= = ,所以AG最小时AM最小,构建二次函数,求得AG的最小值为3,AM的最小值为5.
⑤正确,在AB上取一点K使得AK=PK,列出关于PB的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20.【答案】(1)40
(2)12.5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实际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1)过点C作CM垂直AF,垂足为M,
∵椅面CE与地面平行,
∴ ,
∴ ,
解得:CM=8cm,
∴CE=AB-CM=48-8=40cm;
故答案为:40;
(2)在图2中,
∵ ,椅面CE与地面平行,
∴ ,
∵ ,
∴ ,
∴ ,
∴ ,
∴ ,
∵H是CD的中点,
∴ ,
∵椅面CE与地面平行,
∴ ,
∴ ,
图3中,过H点作CD的垂线,垂足为N,
∵ , ,
∴ ,
∴ ,
∴ ,
解得: ,
故答案为:12.5.
【分析】(1)过点C作CM垂直AF,垂足为M,利用椅面CE与地面平行,可证得△MFC∽△AFB,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CM的值,利用CE=AB-CM,可求出CE的长.
(2)利用AAS可证得△AMD≌△BEC,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DM=CE,MC=ED=8,同时可求出CD的长;再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求出CH的长;然后证明△COD∽△BOA,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CO与BO的比值;图3中,过H点作CD的垂线,垂足为N,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CD的长,由此可求出AB的长.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