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真题变式题第17-18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衢州】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真题变式题第17-18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11 16:15:24

文档简介

【浙江衢州】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真题变式题第17-18题
一、原题17
1.(2022·衢州)
(1)因式分解:.
(2)化简:.
二、变式题1基础
2.(2022八下·南召开学考)因式分解:
(1);
(2).
3.(2021八上·富裕期末)因式分解:.
4.(2021八上·朝阳期中)因式分解下列各题:
(1)
(2)
5.(2017·天门)化简: ﹣ .
6.(2012·湛江)计算: .
三、变式题2巩固
7.(2021八上·川汇期末)
(1)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2)分解因式:.
8.(2021八上·东平月考)请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3a(x﹣y)﹣5b(y﹣x);
(2)x2(a﹣b)2﹣y2(b﹣a)2.
(3)2xmyn﹣1﹣4xm﹣1yn(m,n均为大于1的整数).
四、变式题3提升
9.(2017·吉林)某学生化简分式 + 出现了错误,解答过程如下:
原式= +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1)该学生解答过程是从第   步开始出错的,其错误原因是   ;
(2)请写出此题正确的解答过程.
五、原题18
10.(2022·衢州)已知:如图,.求证:.
六、变式题4基础
11.(2020·泸县)如图,AB平分∠CAD,AC=AD.求证:BC=BD.
12.(2020·南充)如图,点C在线段BD上,且AB⊥BD,DE⊥BD,AC⊥CE,BC=DE,求证:AB=CD.
13.(2020·菏泽)如图,在 中, ,点E在 的延长线上, 于点D,若 ,求证: .
七、变式题5巩固
14.(2020·自贡)如图,在正方形 中,点E在 边的延长线上,点F在 边的延长线上,且 ,连接 和 相交于点M.
求证: .
15.(2021·杭州)在①AD=AE,②∠ABE=∠ACD,③FB=FC 这三个条件中选择其中一个,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并完成问题的解答。
问题:如图,在△ABC中,∠ABC=∠ACB,点D在AB边上(不与点A,点B重合),点E在AC边上(不与点A,点C重合),连结BE,CD,BE与CD相交于点F。若_▲_,求证:BE=CD 。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作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16.(2020·铜仁)如图, , , .求证: .
17.(2020·台州)如图,已知AB=AC,AD=AE,BD和CE相交于点O.
(1)求证:△ABD≌△ACE;
(2)判断△BO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8.(2020·温州)如图,在△ABC和△DCE中,AC=DE,∠B=∠DCE=90°,点A,C,D依次在同一直线上,且AB∥DE。
(1)求证:△ABC≌△DCE
(2)连结AE,当BC=5,AC=12时,求AE的长。
八、变式题6提升
19.(2020·甘肃)如图,点M, 分别在正方形 的边 , 上,且 ,把 绕点A顺时针旋转 得到 .
(1)求证: ≌ .
(2)若 , ,求正方形 的边长.
20.(2020·黔东南州)如图1,△ABC和△DCE都是等边三角形.
探究发现
(1)△BCD与△ACE是否全等?若全等,加以证明;若不全等,请说明理由.
拓展运用
(2)若B、C、E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ADC=30°,AD=3,CD=2,求BD的长.
(3)若B、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如图2),且△ABC和△DCE的边长分别为1和2,求△ACD的面积及AD的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解:
(2)解:
= ,
= ,
= .
【知识点】因式分解﹣公式法;分式的加减法
【解析】【分析】(1)观察此多项式的特点:有两项,都能写成平方形式且符号相反,因此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2)先将分子分母中能分解因式的分解因式,进行约分;再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式的加法,然后利用同分母分式相加,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2.【答案】(1)解:
=
=
=
(2)解:
=
=
=
【知识点】因式分解﹣公式法
【解析】【分析】(1)原式可变形为(m+n)2-(2n)2,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2)原式可变形为(x2+y2)2-(2xy)2,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
3.【答案】解:原式=(5+m)(5﹣m).
【知识点】因式分解﹣公式法
【解析】【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即可。
4.【答案】(1)解:a2+2a+1=(a+1)2;
(2)解:a3﹣ab2)=a(a2﹣b2),
=a(a+b)(a﹣b);
【知识点】因式分解﹣公式法;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提公因式与公式法
【解析】【分析】(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即可;
(2)先提取公因式a,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即可。
5.【答案】解: ﹣
=
=
= .
【知识点】分式的加减法
【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减法可以解答本题.
6.【答案】解:
=
=
=
【知识点】分式的加减法
【解析】【分析】首先通分,然后利用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的运算法则求解即可,注意运算结果需化为最简.
7.【答案】(1)解:
=
=;
(2)解:
=
=.
【知识点】完全平方公式及运用;平方差公式及应用;因式分解﹣公式法
【解析】【分析】(1)观察两个多项式可得:x是完全相同的项,3y和2是互为相反的项,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征,于是原式=[x+(3y-2)][x-(3y-2)]=x2-(3y-2)2,再由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即可求解;
(2)观察多项式可知:将中间两项结合可得原式=(a-b)2-10(a-b)+52,符合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根据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计算即可求解.
8.【答案】(1)解:3a(x﹣y)﹣5b(y﹣x)
=3a(x﹣y)+5b(x﹣y)
=(x﹣y)(3a+5b)
(2)解:x2(a﹣b)2﹣y2(b﹣a)2
=x2(a﹣b)2﹣y2(a﹣b)2
=(a﹣b)2(x2﹣y2)
=(a﹣b)2(x -y)(x +y)
(3)解:2xmyn﹣1﹣4xm﹣1yn

【知识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提公因式与公式法
【解析】【分析】(1)提取公因式(x-y)即可得到答案;
(2)先提取公因式(a﹣b)2,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即可;
(3)提取公因式即可得到答案。
9.【答案】(1)一;分式的基本性质用错
(2)解:原式= +
=
=
【知识点】分式的加减法
【解析】【分析】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子、分母都同时乘以(除以)不等于0的式子,分式的值保持不变,必须同时乘(除),题目中的同学就是分母乘,分子没乘,出现错误.
10.【答案】证明:∵ , , ,
∴ ,
∵ ,
∴△ACB≌△ACD,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分析】利用邻补角的定义可证得∠ACB+∠3=180°,∠4+∠ACD=180°,利用等角的补角相等,可证得∠ACB=∠ACD;再利用ASA证明△ACB≌△ACD,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证得结论.
11.【答案】证明:∵AB平分∠CAD,
∴∠BAC=∠BAD.
∵AC=AD, AB=AB,
∴△ABC≌△ABD(SAS).
∴BC=BD.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由AB平分∠CAD可知∠BAC=∠BAD,再根据AC=AD, AB=AB可判断出△ABC≌△ABD,从而得到BC=BD.
12.【答案】证明:∵ , ,

∴ ,

在 和 中
∴ ≌
故 .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ABBD,DEBD,ACCE,可以得到 , , ,从而有 ,可以验证 和 全等,从而得到AB=CD.
13.【答案】证明:∵ ,
∴∠ADE=90°,
∵ ,
∴∠ACB=∠ADE,
在 和 中

∴ ,
∴AE=AB,AC=AD,
∴AE-AC=AB-AD,即EC=BD.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利用AAS证明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14.【答案】证明:∵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BC=CD,∠ABE=∠BCF=90°,
又∵CE=DF,
∴CE+BC=DF+CD即BE=CF,
在△BCF和△ABE中,
∴ (SAS),
∴AE=BF.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证明:AB=BC=CD,∠ABE=∠BCF=90°,再证明BE=CF,可得三角形的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答案.
15.【答案】解:选择条件①的证明:
∵ ,
∴ ,
又∵ , ,
∴ ≌ ,
∴ .
选择条件②的证明:
∵ ,
∴ ,
又∵ , ,
∴ ≌ ,
∴ .
选择条件③的证明:
∵ ,
∴ ,
又∵ , ,
∴ ≌ ,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选择条件①,利用等角对等边可证得AB=AC,利用SAS可证得△ABE≌△ACD,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证得结论;选择条件②,利用等角对等边,可证得AB=AC,再利用ASA可证得△ABE≌△ACD,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结论;选择条件③,利用等边对等角可证得∠FBC=∠FCB,再利用ASA可证得△CBE≌△BCD,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证得结论.
16.【答案】证明: ,



在 和 中, ,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CB=∠DFE,由等量加等量和相等可得BC=EF,然后用角边角可证△ABC≌△DEF.
17.【答案】(1)证明:∵AB=AC,∠BAD=∠CAE,AD=AE,
∴△ABD≌△ACE(SAS);
(2)△BOC是等腰三角形,
理由如下:
∵△ABD≌△ACE,
∴∠ABD=∠ACE,
∵AB=AC,
∴∠ABC=∠ACB,
∴∠ABC﹣∠ABD=∠ACB﹣∠ACE,
∴∠OBC=∠OCB,
∴BO=CO,
∴△BOC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分析】(1)由“SAS”可证△ABD≌△ACE;(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D=∠ACE,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ACB,可求∠OBC=∠OCB,可得BO=CO,即可得结论.
18.【答案】(1)证明:∵AB∥DE,
∴∠BAC=∠D
∵∠B=∠DCE=90°,AC=DE
∴△ABC≌△DCE(AAS)
(2)解:∵△ABC≌△DCE,
∴CE=BC=5
∵AC=12,∠ACE=90°,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
【解析】【分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BAC=∠D,再利用AAS可证得结论。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求出CE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的长。
19.【答案】(1)证明:由旋转的性质得: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即
,即
在 和 中,

(2)解:设正方形 的边长为x,则
由旋转的性质得:
由(1)已证:
又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则在 中, ,即
解得 或 (不符题意,舍去)
故正方形 的边长为6.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分析】(1)先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 ,再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角的和差可得 ,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2)设正方形 的边长为x,从而可得 ,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 ,从而可得 ,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得 ,最后在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
20.【答案】(1)解:全等,理由是:
∵△ABC和△DCE都是等边三角形,
∴AC=BC,DC=EC,∠ACB=∠DCE=60°,
∴∠ACB+∠ACD=∠DCE+∠ACD,
即∠BCD=∠ACE,
在△BCD和△ACE中,

∴△ACE≌△BCD( SAS)
(2)解:如图3,由(1)得:△BCD≌△ACE,
∴BD=AE,
∵△DCE都是等边三角形,
∴∠CDE=60°,CD=DE=2,
∵∠ADC=30°,
∴∠ADE=∠ADC+∠CDE=30°+60°=90°,
在Rt△ADE中,AD=3,DE=2,
∴AE= = = ,
∴BD=
(3)解:如图2,过A作AF⊥CD于F,
∵B、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BCA+∠ACD+∠DCE=180°,
∵△ABC和△DCE都是等边三角形,
∴∠BCA=∠DCE=60°,
∴∠ACD=60°,
在Rt△ACF中,sin∠ACF= ,
∴AF=AC×sin∠ACF=1× = ,
∴S△ACD= = = ,
∴CF=AC×cos∠ACF=1× = ,
FD=CD﹣CF=2﹣ ,
在Rt△AFD中,AD2=AF2+FD2= =3,
∴AD= .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分析】(1)依据角的构成可证∠BCD=∠ACE,然后根据SAS可证明△ACE≌△BCD;
(2)由(1)的全等三角形知:BD=AE,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E的长,则BD=AE可求解;
(3)如图2,过A作AF⊥CD于F,先根据平角的定义得∠ACD=60°,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可求得AF的长,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CD的面积,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D的长.
1 / 1【浙江衢州】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真题变式题第17-18题
一、原题17
1.(2022·衢州)
(1)因式分解:.
(2)化简:.
【答案】(1)解:
(2)解:
= ,
= ,
= .
【知识点】因式分解﹣公式法;分式的加减法
【解析】【分析】(1)观察此多项式的特点:有两项,都能写成平方形式且符号相反,因此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2)先将分子分母中能分解因式的分解因式,进行约分;再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式的加法,然后利用同分母分式相加,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二、变式题1基础
2.(2022八下·南召开学考)因式分解:
(1);
(2).
【答案】(1)解:
=
=
=
(2)解:
=
=
=
【知识点】因式分解﹣公式法
【解析】【分析】(1)原式可变形为(m+n)2-(2n)2,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2)原式可变形为(x2+y2)2-(2xy)2,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
3.(2021八上·富裕期末)因式分解:.
【答案】解:原式=(5+m)(5﹣m).
【知识点】因式分解﹣公式法
【解析】【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即可。
4.(2021八上·朝阳期中)因式分解下列各题:
(1)
(2)
【答案】(1)解:a2+2a+1=(a+1)2;
(2)解:a3﹣ab2)=a(a2﹣b2),
=a(a+b)(a﹣b);
【知识点】因式分解﹣公式法;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提公因式与公式法
【解析】【分析】(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即可;
(2)先提取公因式a,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即可。
5.(2017·天门)化简: ﹣ .
【答案】解: ﹣
=
=
= .
【知识点】分式的加减法
【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减法可以解答本题.
6.(2012·湛江)计算: .
【答案】解:
=
=
=
【知识点】分式的加减法
【解析】【分析】首先通分,然后利用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的运算法则求解即可,注意运算结果需化为最简.
三、变式题2巩固
7.(2021八上·川汇期末)
(1)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2)分解因式:.
【答案】(1)解:
=
=;
(2)解:
=
=.
【知识点】完全平方公式及运用;平方差公式及应用;因式分解﹣公式法
【解析】【分析】(1)观察两个多项式可得:x是完全相同的项,3y和2是互为相反的项,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征,于是原式=[x+(3y-2)][x-(3y-2)]=x2-(3y-2)2,再由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即可求解;
(2)观察多项式可知:将中间两项结合可得原式=(a-b)2-10(a-b)+52,符合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根据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计算即可求解.
8.(2021八上·东平月考)请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3a(x﹣y)﹣5b(y﹣x);
(2)x2(a﹣b)2﹣y2(b﹣a)2.
(3)2xmyn﹣1﹣4xm﹣1yn(m,n均为大于1的整数).
【答案】(1)解:3a(x﹣y)﹣5b(y﹣x)
=3a(x﹣y)+5b(x﹣y)
=(x﹣y)(3a+5b)
(2)解:x2(a﹣b)2﹣y2(b﹣a)2
=x2(a﹣b)2﹣y2(a﹣b)2
=(a﹣b)2(x2﹣y2)
=(a﹣b)2(x -y)(x +y)
(3)解:2xmyn﹣1﹣4xm﹣1yn

【知识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提公因式与公式法
【解析】【分析】(1)提取公因式(x-y)即可得到答案;
(2)先提取公因式(a﹣b)2,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即可;
(3)提取公因式即可得到答案。
四、变式题3提升
9.(2017·吉林)某学生化简分式 + 出现了错误,解答过程如下:
原式= +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1)该学生解答过程是从第   步开始出错的,其错误原因是   ;
(2)请写出此题正确的解答过程.
【答案】(1)一;分式的基本性质用错
(2)解:原式= +
=
=
【知识点】分式的加减法
【解析】【分析】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子、分母都同时乘以(除以)不等于0的式子,分式的值保持不变,必须同时乘(除),题目中的同学就是分母乘,分子没乘,出现错误.
五、原题18
10.(2022·衢州)已知:如图,.求证:.
【答案】证明:∵ , , ,
∴ ,
∵ ,
∴△ACB≌△ACD,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分析】利用邻补角的定义可证得∠ACB+∠3=180°,∠4+∠ACD=180°,利用等角的补角相等,可证得∠ACB=∠ACD;再利用ASA证明△ACB≌△ACD,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证得结论.
六、变式题4基础
11.(2020·泸县)如图,AB平分∠CAD,AC=AD.求证:BC=BD.
【答案】证明:∵AB平分∠CAD,
∴∠BAC=∠BAD.
∵AC=AD, AB=AB,
∴△ABC≌△ABD(SAS).
∴BC=BD.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由AB平分∠CAD可知∠BAC=∠BAD,再根据AC=AD, AB=AB可判断出△ABC≌△ABD,从而得到BC=BD.
12.(2020·南充)如图,点C在线段BD上,且AB⊥BD,DE⊥BD,AC⊥CE,BC=DE,求证:AB=CD.
【答案】证明:∵ , ,

∴ ,

在 和 中
∴ ≌
故 .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ABBD,DEBD,ACCE,可以得到 , , ,从而有 ,可以验证 和 全等,从而得到AB=CD.
13.(2020·菏泽)如图,在 中, ,点E在 的延长线上, 于点D,若 ,求证: .
【答案】证明:∵ ,
∴∠ADE=90°,
∵ ,
∴∠ACB=∠ADE,
在 和 中

∴ ,
∴AE=AB,AC=AD,
∴AE-AC=AB-AD,即EC=BD.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利用AAS证明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七、变式题5巩固
14.(2020·自贡)如图,在正方形 中,点E在 边的延长线上,点F在 边的延长线上,且 ,连接 和 相交于点M.
求证: .
【答案】证明:∵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BC=CD,∠ABE=∠BCF=90°,
又∵CE=DF,
∴CE+BC=DF+CD即BE=CF,
在△BCF和△ABE中,
∴ (SAS),
∴AE=BF.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证明:AB=BC=CD,∠ABE=∠BCF=90°,再证明BE=CF,可得三角形的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答案.
15.(2021·杭州)在①AD=AE,②∠ABE=∠ACD,③FB=FC 这三个条件中选择其中一个,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并完成问题的解答。
问题:如图,在△ABC中,∠ABC=∠ACB,点D在AB边上(不与点A,点B重合),点E在AC边上(不与点A,点C重合),连结BE,CD,BE与CD相交于点F。若_▲_,求证:BE=CD 。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作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答案】解:选择条件①的证明:
∵ ,
∴ ,
又∵ , ,
∴ ≌ ,
∴ .
选择条件②的证明:
∵ ,
∴ ,
又∵ , ,
∴ ≌ ,
∴ .
选择条件③的证明:
∵ ,
∴ ,
又∵ , ,
∴ ≌ ,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选择条件①,利用等角对等边可证得AB=AC,利用SAS可证得△ABE≌△ACD,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证得结论;选择条件②,利用等角对等边,可证得AB=AC,再利用ASA可证得△ABE≌△ACD,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结论;选择条件③,利用等边对等角可证得∠FBC=∠FCB,再利用ASA可证得△CBE≌△BCD,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证得结论.
16.(2020·铜仁)如图, , , .求证: .
【答案】证明: ,



在 和 中, ,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CB=∠DFE,由等量加等量和相等可得BC=EF,然后用角边角可证△ABC≌△DEF.
17.(2020·台州)如图,已知AB=AC,AD=AE,BD和CE相交于点O.
(1)求证:△ABD≌△ACE;
(2)判断△BO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AB=AC,∠BAD=∠CAE,AD=AE,
∴△ABD≌△ACE(SAS);
(2)△BOC是等腰三角形,
理由如下:
∵△ABD≌△ACE,
∴∠ABD=∠ACE,
∵AB=AC,
∴∠ABC=∠ACB,
∴∠ABC﹣∠ABD=∠ACB﹣∠ACE,
∴∠OBC=∠OCB,
∴BO=CO,
∴△BOC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分析】(1)由“SAS”可证△ABD≌△ACE;(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D=∠ACE,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ACB,可求∠OBC=∠OCB,可得BO=CO,即可得结论.
18.(2020·温州)如图,在△ABC和△DCE中,AC=DE,∠B=∠DCE=90°,点A,C,D依次在同一直线上,且AB∥DE。
(1)求证:△ABC≌△DCE
(2)连结AE,当BC=5,AC=12时,求AE的长。
【答案】(1)证明:∵AB∥DE,
∴∠BAC=∠D
∵∠B=∠DCE=90°,AC=DE
∴△ABC≌△DCE(AAS)
(2)解:∵△ABC≌△DCE,
∴CE=BC=5
∵AC=12,∠ACE=90°,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
【解析】【分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BAC=∠D,再利用AAS可证得结论。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求出CE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的长。
八、变式题6提升
19.(2020·甘肃)如图,点M, 分别在正方形 的边 , 上,且 ,把 绕点A顺时针旋转 得到 .
(1)求证: ≌ .
(2)若 , ,求正方形 的边长.
【答案】(1)证明:由旋转的性质得: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即
,即
在 和 中,

(2)解:设正方形 的边长为x,则
由旋转的性质得:
由(1)已证:
又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则在 中, ,即
解得 或 (不符题意,舍去)
故正方形 的边长为6.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分析】(1)先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 ,再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角的和差可得 ,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2)设正方形 的边长为x,从而可得 ,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 ,从而可得 ,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得 ,最后在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
20.(2020·黔东南州)如图1,△ABC和△DCE都是等边三角形.
探究发现
(1)△BCD与△ACE是否全等?若全等,加以证明;若不全等,请说明理由.
拓展运用
(2)若B、C、E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ADC=30°,AD=3,CD=2,求BD的长.
(3)若B、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如图2),且△ABC和△DCE的边长分别为1和2,求△ACD的面积及AD的长.
【答案】(1)解:全等,理由是:
∵△ABC和△DCE都是等边三角形,
∴AC=BC,DC=EC,∠ACB=∠DCE=60°,
∴∠ACB+∠ACD=∠DCE+∠ACD,
即∠BCD=∠ACE,
在△BCD和△ACE中,

∴△ACE≌△BCD( SAS)
(2)解:如图3,由(1)得:△BCD≌△ACE,
∴BD=AE,
∵△DCE都是等边三角形,
∴∠CDE=60°,CD=DE=2,
∵∠ADC=30°,
∴∠ADE=∠ADC+∠CDE=30°+60°=90°,
在Rt△ADE中,AD=3,DE=2,
∴AE= = = ,
∴BD=
(3)解:如图2,过A作AF⊥CD于F,
∵B、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BCA+∠ACD+∠DCE=180°,
∵△ABC和△DCE都是等边三角形,
∴∠BCA=∠DCE=60°,
∴∠ACD=60°,
在Rt△ACF中,sin∠ACF= ,
∴AF=AC×sin∠ACF=1× = ,
∴S△ACD= = = ,
∴CF=AC×cos∠ACF=1× = ,
FD=CD﹣CF=2﹣ ,
在Rt△AFD中,AD2=AF2+FD2= =3,
∴AD= .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分析】(1)依据角的构成可证∠BCD=∠ACE,然后根据SAS可证明△ACE≌△BCD;
(2)由(1)的全等三角形知:BD=AE,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E的长,则BD=AE可求解;
(3)如图2,过A作AF⊥CD于F,先根据平角的定义得∠ACD=60°,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可求得AF的长,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CD的面积,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D的长.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