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真题变式题第19-20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衢州】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真题变式题第19-20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11 16:24:34

文档简介

【浙江衢州】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真题变式题第19-20题
一、原题19
1.(2022·衢州)如图,在4×4的方格纸中,点A,B在格点上.请按要求画出格点线段(线段的端点在格点上),并写出结论.
(1)在图1中画一条线段垂直AB.
(2)在图2中画一条线段平分AB.
二、变式题1基础
2.(2019·金华)如图,在7×6的方格中,△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试按要求画出线段EF(E,F均为格点),各画出一条即可。
三、变式题2巩固
3.(2019·衢州)如图,在4×4的方格子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
(1)在图1中画出线段CD,使CD⊥CB,其中D是格点,
(2)在图2中画出平行四边形ABEC,其中E是格点.
4.(2018·宁波)在5×3的方格纸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
(1)在图1中画出线段BD,使BD∥AC,其中D是格点;
(2)在图2中画出线段BE,使BE⊥AC,其中E是格点.
5.(2021·自贡)如图,△ABC的顶点均在正方形网格格点上.只用不带刻度的直尺,作出△ABC的角平分线BD(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6.(2019·温州)如图,在7×5的方格纸ABCD中,请按要求画图,且所画格点三角形与格点四边形的顶点均不与点A,B,C,D重合.
(1)在图1中画一个格点△EFG,使点E,F,G分别落在边AB,BC,CD上,且∠EFG=90°;
(2)在图2中画一个格点四边形MNPQ,使点M,N,P,Q分别落在边AB,BC,CD,DA上,且MP=NQ.
7.(2019·哈尔滨)图1、图2是两张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线段AC的两个端点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在图1中画出以AC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点B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2)在图2中画出以AC为腰的等腰三角形ACD,点D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ACD 的面积为8.
四、变式题3提升
8.(2021·衢州)如图,在 的网格中, 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
(1)在图1中画出 ,使 与 全等,顶点D在格点上.
(2)在图2中过点B画出平分 面积的直线l.
9.(2021·吉林)图①、图2均是 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 ,点 均在格点上,在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所画图形的顶点均在格点上.
(1)在图①中,以点 , , 为顶点画一个等腰三角形;
(2)在图②中,以点 , , , 为顶点画一个面积为3的平行四边形.
五、原题20
10.(2022·衢州)如图,C,D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的两点,,连结BC,CD.
(1)求证:.
(2)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六、变式题4基础
11.(2017·湖州)如图, 为 的直角边 上一点,以 为半径的 与斜边 相切于点 ,交 于点 .已知 , .
(1)求 的长;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2.(2022·淮安)如图,是的内接三角形,,经过圆心交于点,连接,.
(1)判断直线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七、变式题5巩固
13.(2022·攀枝花)如图,的直径垂直于弦于点F,点P在的延长线上,与相切于点C.
(1)求证:;
(2)若的直径为4,弦平分半径,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4.(2022·徐州)如图,点A、B、C在圆O上,∠ABC=60°,直线AD∥BC,AB=AD,点O在BD上.
(1)判断直线AD与圆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圆的半径为6,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5.(2022·南通)如图,四边形内接于,为的直径,平分,点E在的延长线上,连接.
(1)求直径的长;
(2)若,计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6.(2022·东营)如图,为的直径,点C为上一点,于点D,平分.
(1)求证:直线是的切线;
(2)若的半径为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7.(2021九上·临江期末) 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BC为⊙O的直径,点E为△ABC的内心(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连接AE并延长交⊙O于D点,连接BD并延长至F,使得BD=DF,连接CF、BE
(1)求证:DB=DE
(2)求证:直线CF为⊙O的切线
(3)若CF=4,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8.(2017·枣庄)如图,在△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点O在AB上,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恰好经过点D,分别交AC,AB于点E,F.
(Ⅰ)试判断直线B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Ⅱ)若BD=2 ,BF=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
19.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CD边上的点,且BE=BA,以点A为圆心、AD长为半径作⊙A交AB于点M,过点B作⊙A的切线BF,切点为F.
(1)请判断直线BE与⊙A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果AB=10,BC=5,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八、变式题6提升
20.(2011·苏州)如图①,小慧同学把一个正三角形纸片(即△OAB)放在直线l1上.OA边与直线l1重合,然后将三角形纸片绕着顶点A按顺吋针方向旋转120°,此时点O运动到了点O1处,点B运动到了点B1处;小慧又将三角形纸片AO1B1,绕点B1按顺吋针方向旋转 120°,此时点A运动到了点A1处,点O1运动到了点O2处(即顶点O经过上述两次旋转到达O2处).
小慧还发现:三角形纸片在上述两次旋转的过程中.顶点O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两段圆弧,即 和 ,顶点O所经过的路程是这两段圆弧的长度之和,并且这两段圆弧与直线l1围成的图形面积等于扇形A001的面积、△AO1B1的面积和扇形B1O1O2的面积之和.
小慧进行类比研究:如图②,她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0ABC放在直线l2上,0A边与直线l2重合,然后将正方形纸片绕着顶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此时点O运动到了点O1处(即点B处),点C运动到了点C1处,点B运动到了点B2处,小慧又将正方形纸片 AO1C1B1绕顶点B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按上述方法经过若干次旋转后,她提出了如下问题:
问题①:若正方形纸片0ABC按上述方法经过3次旋转,求顶点0经过的路程,并求顶点O在此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图形与直线l2围成图形的面积;若正方形纸片OABC按上述方法经过5次旋转.求顶点O经过的路程;
问题②:正方形纸片OABC按上述方法经过多少次旋转,顶点0经过的路程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解:如图1,线段AC即为所求(图中其余四条与AC平行的线段也符合题意).
(2)解:如图2,线段CD即为所求(图中其余两条线段上的格点线段也符合题意).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作图-垂线
【解析】【分析】(1)利用格点的特点及垂直的定义,画出AC⊥AB.
(2)利用格点的特点及线段中点的定义,画出线段CD,使CD平分AB.
2.【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图-垂线;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
【解析】【分析】①从图中可得AC边的中点在格点上设为E,过E作AB的平行线即可在格点上找到F,则EG平分BC;
②EC=,EF=,FC=,借助勾股定理确定F点,则EF⊥AC;
③借助圆规作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
3.【答案】(1)解:如图,
线段CD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2)解:如图,
ABEC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作图-垂线;作图-三角形
【解析】【分析】(1)过点C作CD⊥CB,且点D是格点即可.(2)作一个△BEC与△BAC全等即可得出图形.
4.【答案】(1)如图所示:线段BD为所求作的线段.
(2)如图所示:线段BE为所求作的线段.
【知识点】作图-平行线;作图-垂线
【解析】【分析】(1)在图中找CD和AB平行且相等,就可以得四边形ABDC为平行四边形,再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BD∥AC,
(2)tan∠CAB=tan∠AEB= ,所以∠AEB+∠EAC=90°,所以可得BE⊥AC.
5.【答案】解:如图,射线BD即为所求作.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作图-角的平分线
【解析】【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可知AB的长为5,再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作出射线BD.
6.【答案】(1)解:画法不唯一,如图1或图2等.
(2)解:画法不唯一,如图3或图4等.
【知识点】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作图-三角形
【解析】【分析】(1)为了画出格点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试算。设每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构造Rt△EFG,为了保证∠EFG=90°,要使△EBF∽△FCG。(2)先由勾股定理按格点正方形边长试算MP和NQ,使MP=NQ,画出MP和NQ,使其相交,把四边形四点连接即可。
7.【答案】(1)解: ∵ 以AC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AC=
∴AB=BC=ACsin45°=
如图1
(2)解: ∵AC=CD=
∵ 以AC为腰的等腰三角形ACD,点D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ACD的面积为8
∴△ACD的底边上的高为4,底边AD=4
如图2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作图-三角形
【解析】【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由以AC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BC的长,然后画出△ABC即可。
(2) 以AC为腰的等腰三角形ACD,点D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ACD的面积为8,就可得到AD的长及AD边上的高,然后画出△ACD。
8.【答案】(1)解:如图,画


∴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2)解:如图,取格点D,连接AD、CD,
由(2)可知△ACD与 △ACB 全等,可以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过点D和点B作直线l交AC于点E,∴AE=AC,∴△ABE的面积等于△BEC的面积,则直线l即为所求.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作图-三角形
【解析】【分析】(1)利用SSS,画出△ACD即可.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画出符合题意的直线即可.
9.【答案】(1)解:如图①中,此时以 为顶点, 为底边,该 即为所求(答案不唯一).
(2)解:如图②中,此时底 ,高 ,因此四边形 即为所求.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作图-三角形
【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图即可;
(2)根据 以点 , , , 为顶点画一个面积为3的平行四边形,作图即可。
10.【答案】(1)证明:∵ = ,
∴∠ACD=∠DBA,
又 ∠CAB=∠DBA,
∴∠CAB=∠ACD,
∴ ;
(2)解:如图,连结OC,OD.
∵∠ACD=30°,
∴∠ACD=∠CAB=30°,
∴∠AOD=∠COB=60°,
∴∠COD=180°-∠AOD-∠COB=60°.
∵ ,
∴S△DOC=S△DBC,
∴S阴影=S弓形COD+S△DOC=S弓形COD+S△DBC=S扇形COD,
∵AB=4,
∴OA=2,
∴S扇形COD= ,
∴S阴影= .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扇形面积的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割补法
【解析】【分析】(1)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证得∠ACD=∠DBA,结合已知可证得∠CAB=∠ACD;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
(2)连接OC,OD,可求出∠CAB的度数,利用圆周角定理可求出∠AOD和∠COB的度数,由此可求出∠COD的度数,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证得CD∥AB,可推出△DOC和△DBC的面积相等,可证得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COD的面积;然后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扇形的面积.
11.【答案】(1)解:在Rt△ABC中,AB= = =2 .
∵BC⊥OC
∴BC是⊙O的切线
又∵AB是⊙O的切线
∴BD=BC=
∴AD=AB-BD=
(2)解:在Rt△ABC中,sinA= ==.
∴∠A=30°.
∵AB切⊙O于点D.
∴OD⊥AB.
∴∠AOD=90°-∠A=60°.
∵=tanA=tan30°.
∴=.
∴OD=1.
S阴影==.
【知识点】勾股定理;切线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解直角三角形
【解析】【分析】(1)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然后根据切线的判定证出BC为切线,然后可根据切线长定理可求解.
(2)在Rt△ABC中,根据∠A的正弦求出∠A度数,然后根据切线的性质求出OD的长,和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再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可求解.
12.【答案】(1)解:直线与相切,
理由:如图,连接,
∵,
∴,
连接,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是的半径,
∴直线与相切;
(2)解:如(1)中图,
∵是的直径,
∴,
∵,
∴,
∴,
∴,
∵,
∴,
∴,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切线的判定;扇形面积的计算;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解析】【分析】(1) 直线BD与相切, 连接BE、OB,由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得∠AEB=∠C=60°,推出△OBE是等边三角形,则∠BOD=60°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OBD=90°,据此可得结论;
(2)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ABE=90°,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算出AE、BD的长,最后根据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OBD-S扇形BOE,结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扇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13.【答案】(1)证明:如图,连接,


由圆周角定理得:,

与相切,





(2)解:如图:连接,
弦平分半径,,
,在中,,




,,

.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扇形面积的计算
【解析】【分析】(1)连接OC,由据等边对等角得∠OBC=∠OCB,由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得∠ADF=∠OBC,故∠OCB=∠ADF,根据切线的性质及角的和差可得∠PCB+∠BCO=90°,从而根据等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得∠PCB=∠PAD;
(2)连接OD,易得∠ODF=3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DOF=60°,根据垂径定理得DF=CF,故S△DOF=S△BFC,再根据S阴影=S扇形BOD,利用扇形面积计算公式即可算出答案.
14.【答案】(1)解:直线AD与圆O相切,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OA,
∵,
∴∠D=∠DBC,
∵AB=AD,
∴∠D=∠ABD,
∵,
∴∠DBC=∠ABD=∠D=30°,
∴∠BAD=120°,
∵OA=OB,
∴∠BAO=∠ABD=30°,
∴∠OAD=90°,
∴OA⊥AD,
∵OA是圆的半径,
∴直线AD与园O相切,
(2)解:如图,连接OC,作OH⊥BC于H,
∵OB=OC=6,
∴∠OCB=∠OBC=30°,
∴∠BOC=120°,
∴,
∴,
∴,
∴扇形BOC的面积为,
∵,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径定理;切线的判定;扇形面积的计算
【解析】【分析】(1)连接OA,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D=∠D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D=∠ABD,则∠DBC=∠ABD=∠D=30°,∠BAO=∠ABD=30°,推出∠OAD=90°,据此证明;
(2)连接OC,作OH⊥BC于H,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得∠OCB=∠OBC=30°,则∠BOC=120°,OH=OB=3,利用勾股定理可得BH,由垂径定理可得BC=2BH,然后根据S阴影=S扇形BOC-S△BOC进行计算.
15.【答案】(1)解:解:(1)∵BD为⊙O的直径,
∴∠BCD=∠DCE=90°,
∵AC平分∠BAD,
∴∠BAC=∠DAC=45°,
∴,
∴BC=DC=,
∴.
答:直径BD的长为4.
(2)解:∵在圆O中,,
∴弓形BC的面积等于弓形DC的面积,
∴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DCE的面积
∵,
∴S阴影部分=S△DCE=.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为6.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扇形面积的计算;解直角三角形
【解析】【分析】(1)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证得∠BCD=∠DCE=90°,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得∠BAC=∠DAC=45°,利用圆周角定理可推出BC=DC;再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D的长.
(2)利用在圆O中,,可证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DCE的面积;再求出CE的长;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16.【答案】(1)证明:连接OC,如图,
∵,
∴,
∵平分,
∴,
∴,
∴,
∵于点D,
∴,
∴直线是的切线;
(2)解:过点O作于F,如图,
∵,,
∴,,
∴,
∴,
∵,
∴,
∴,
∴.
【知识点】切线的判定;扇形面积的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割补法
【解析】【分析】(1)连接OC,先证明,再结合OC为半径,即可得到直线是的切线;
(2)过点O作于F,先求出,再利用割补法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
17.【答案】(1)证明:∵E是△ABC的内心 ∴∠BAE=∠CAE,∠EBA=∠EBC
∵∠BED=∠BAE+∠EBA,∠DBE=∠EBC+∠DBC,∠DBC=∠EAC
∴∠DBE=∠DEB
∴DB=DE
(2)证明:连接CD ,则 ∠CDB=90°
∵点E为△ABC的内心 ∴DA平分∠BAC ∴∠DAB=∠DAC ∴BD=CD
∴∠CBD=∠BCD=∠DCF=45°
∴∠BCF=90°
∴BC⊥CF 即CF是⊙O的切线
(3)解:连接OD
∵ O、D是BC、BF的中点,CF=4 ∴ OD=2
∵∠BCF=90° ∴∠BOD=90°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扇形BOD的面积﹣△BOD的面积
==π-2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切线的判定;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扇形面积的计算;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心的定义得出∠BAE=∠CAE,∠EBA=∠EBC,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BED=∠BAE+∠EBA,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DBC=∠EAC,从而得出∠DBE=∠DEB,即可得出DB=DE;
(2) 连接CD,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CDB=90°,根据∠BAE=∠CAE得出BD=CD,从而得出
∠CBD=∠BCD=∠DCF=45°,得出∠BCF=90°,即可得出CF是⊙O的切线;
(3) 连接OD,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OD=2,OD∥CF,从而得出∠BOD=90°,利用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BOD的面积-△BOD的面积,代入数值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18.【答案】解:(Ⅰ)BC与⊙O相切.
证明:连接OD.
∵AD是∠BAC的平分线,
∴∠BAD=∠CAD.
又∵OD=OA,
∴∠OAD=∠ODA.
∴∠CAD=∠ODA.
∴OD∥AC.
∴∠ODB=∠C=90°,即OD⊥BC.
又∵BC过半径OD的外端点D,
∴BC与⊙O相切.
(Ⅱ)设OF=OD=x,则OB=OF+BF=x+2,
根据勾股定理得:OB2=OD2+BD2,即(x+2)2=x2+12,
解得:x=2,即OD=OF=2,
∴OB=2+2=4,
∵Rt△ODB中,OD= OB,
∴∠B=30°,
∴∠DOB=60°,
∴S扇形AOB= = ,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ODB﹣S扇形DOF= ×2×2 ﹣ =2 ﹣ .
故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 ﹣ .
【知识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扇形面积的计算
【解析】【分析】(Ⅰ)连接OD,证明OD∥AC,即可证得∠ODB=90°,从而证得BC是圆的切线;
(Ⅱ)在直角三角形OBD中,设OF=OD=x,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即为圆的半径,求出圆心角的度数,直角三角形ODB的面积减去扇形DOF面积即可确定出阴影部分面积.
19.【答案】解:(1)直线BE与⊙A的位置关系是相切,
理由如下:连接AE,过A作AH⊥BE,过E作EG⊥AB,则四边形ADEG是矩形.
∵S△ABE=BE AH=AB EG,AB=BE,
∴AH=EG,
∵四边形ADEG是矩形,
∴AD=EG,
∴AH=AD,
∴BE是圆的切线;
(2)连接AF,
∵BF是⊙A的切线,
∴∠BFA=90°
∵BC=5,
∴AF=5,
∵AB=10,
∴∠ABF=30°,
∴∠BAF=60°,
∴BF=AF=5,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直角三角形ABF的面积﹣扇形MAF的面积=×5×5﹣=.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
【解析】【分析】(1)直线BE与⊙A的位置关系是相切,连接AE,过A作AH⊥BE,过E作EG⊥AB,再证明AH=AD即可;
(2)连接AF,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直角三角形ABF的面积﹣扇形MAF的面积.
20.【答案】解:①如图所示,正方形纸片OABC经过3次旋转,顶点O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三段圆弧,
∴顶点O在此过程中经过的路程为: 2+ =(1+ )π,
顶点O在此过程中经过的图形与直线l2围成的图形面积为:
×2+ +2×V×1=1+π.
正方形纸片OABC经过5次旋转,顶点O在此过程中经过的路程为:
3+ =( + )π,
②正方形纸片OABC经过3次旋转,顶点O在此过程中经过的路程为:
∵ 2+ =(1+ )π,根据第四次正方形旋转时O点不动,也就是此时也是正方形纸片OABC经过4次旋转的路程;
∴ =20(1+ )π+ ,
∴正方形纸片OABC经过了:20×4+1=81次旋转.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弧长的计算;扇形面积的计算;旋转的性质
【解析】【分析】①根据正方形旋转3次和5次的路径,利用弧长计算公式以及扇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②再利用正方形纸片OABC经过4次旋转得出旋转路径,进而得出 =20(1+ )π+ ,即可得出旋转次数.
1 / 1【浙江衢州】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真题变式题第19-20题
一、原题19
1.(2022·衢州)如图,在4×4的方格纸中,点A,B在格点上.请按要求画出格点线段(线段的端点在格点上),并写出结论.
(1)在图1中画一条线段垂直AB.
(2)在图2中画一条线段平分AB.
【答案】(1)解:如图1,线段AC即为所求(图中其余四条与AC平行的线段也符合题意).
(2)解:如图2,线段CD即为所求(图中其余两条线段上的格点线段也符合题意).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作图-垂线
【解析】【分析】(1)利用格点的特点及垂直的定义,画出AC⊥AB.
(2)利用格点的特点及线段中点的定义,画出线段CD,使CD平分AB.
二、变式题1基础
2.(2019·金华)如图,在7×6的方格中,△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试按要求画出线段EF(E,F均为格点),各画出一条即可。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图-垂线;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
【解析】【分析】①从图中可得AC边的中点在格点上设为E,过E作AB的平行线即可在格点上找到F,则EG平分BC;
②EC=,EF=,FC=,借助勾股定理确定F点,则EF⊥AC;
③借助圆规作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
三、变式题2巩固
3.(2019·衢州)如图,在4×4的方格子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
(1)在图1中画出线段CD,使CD⊥CB,其中D是格点,
(2)在图2中画出平行四边形ABEC,其中E是格点.
【答案】(1)解:如图,
线段CD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2)解:如图,
ABEC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作图-垂线;作图-三角形
【解析】【分析】(1)过点C作CD⊥CB,且点D是格点即可.(2)作一个△BEC与△BAC全等即可得出图形.
4.(2018·宁波)在5×3的方格纸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
(1)在图1中画出线段BD,使BD∥AC,其中D是格点;
(2)在图2中画出线段BE,使BE⊥AC,其中E是格点.
【答案】(1)如图所示:线段BD为所求作的线段.
(2)如图所示:线段BE为所求作的线段.
【知识点】作图-平行线;作图-垂线
【解析】【分析】(1)在图中找CD和AB平行且相等,就可以得四边形ABDC为平行四边形,再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BD∥AC,
(2)tan∠CAB=tan∠AEB= ,所以∠AEB+∠EAC=90°,所以可得BE⊥AC.
5.(2021·自贡)如图,△ABC的顶点均在正方形网格格点上.只用不带刻度的直尺,作出△ABC的角平分线BD(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解:如图,射线BD即为所求作.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作图-角的平分线
【解析】【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可知AB的长为5,再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作出射线BD.
6.(2019·温州)如图,在7×5的方格纸ABCD中,请按要求画图,且所画格点三角形与格点四边形的顶点均不与点A,B,C,D重合.
(1)在图1中画一个格点△EFG,使点E,F,G分别落在边AB,BC,CD上,且∠EFG=90°;
(2)在图2中画一个格点四边形MNPQ,使点M,N,P,Q分别落在边AB,BC,CD,DA上,且MP=NQ.
【答案】(1)解:画法不唯一,如图1或图2等.
(2)解:画法不唯一,如图3或图4等.
【知识点】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作图-三角形
【解析】【分析】(1)为了画出格点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试算。设每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构造Rt△EFG,为了保证∠EFG=90°,要使△EBF∽△FCG。(2)先由勾股定理按格点正方形边长试算MP和NQ,使MP=NQ,画出MP和NQ,使其相交,把四边形四点连接即可。
7.(2019·哈尔滨)图1、图2是两张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线段AC的两个端点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在图1中画出以AC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点B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2)在图2中画出以AC为腰的等腰三角形ACD,点D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ACD 的面积为8.
【答案】(1)解: ∵ 以AC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AC=
∴AB=BC=ACsin45°=
如图1
(2)解: ∵AC=CD=
∵ 以AC为腰的等腰三角形ACD,点D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ACD的面积为8
∴△ACD的底边上的高为4,底边AD=4
如图2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作图-三角形
【解析】【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由以AC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BC的长,然后画出△ABC即可。
(2) 以AC为腰的等腰三角形ACD,点D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ACD的面积为8,就可得到AD的长及AD边上的高,然后画出△ACD。
四、变式题3提升
8.(2021·衢州)如图,在 的网格中, 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
(1)在图1中画出 ,使 与 全等,顶点D在格点上.
(2)在图2中过点B画出平分 面积的直线l.
【答案】(1)解:如图,画


∴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2)解:如图,取格点D,连接AD、CD,
由(2)可知△ACD与 △ACB 全等,可以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过点D和点B作直线l交AC于点E,∴AE=AC,∴△ABE的面积等于△BEC的面积,则直线l即为所求.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作图-三角形
【解析】【分析】(1)利用SSS,画出△ACD即可.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画出符合题意的直线即可.
9.(2021·吉林)图①、图2均是 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 ,点 均在格点上,在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所画图形的顶点均在格点上.
(1)在图①中,以点 , , 为顶点画一个等腰三角形;
(2)在图②中,以点 , , , 为顶点画一个面积为3的平行四边形.
【答案】(1)解:如图①中,此时以 为顶点, 为底边,该 即为所求(答案不唯一).
(2)解:如图②中,此时底 ,高 ,因此四边形 即为所求.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作图-三角形
【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图即可;
(2)根据 以点 , , , 为顶点画一个面积为3的平行四边形,作图即可。
五、原题20
10.(2022·衢州)如图,C,D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的两点,,连结BC,CD.
(1)求证:.
(2)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答案】(1)证明:∵ = ,
∴∠ACD=∠DBA,
又 ∠CAB=∠DBA,
∴∠CAB=∠ACD,
∴ ;
(2)解:如图,连结OC,OD.
∵∠ACD=30°,
∴∠ACD=∠CAB=30°,
∴∠AOD=∠COB=60°,
∴∠COD=180°-∠AOD-∠COB=60°.
∵ ,
∴S△DOC=S△DBC,
∴S阴影=S弓形COD+S△DOC=S弓形COD+S△DBC=S扇形COD,
∵AB=4,
∴OA=2,
∴S扇形COD= ,
∴S阴影= .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扇形面积的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割补法
【解析】【分析】(1)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证得∠ACD=∠DBA,结合已知可证得∠CAB=∠ACD;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
(2)连接OC,OD,可求出∠CAB的度数,利用圆周角定理可求出∠AOD和∠COB的度数,由此可求出∠COD的度数,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证得CD∥AB,可推出△DOC和△DBC的面积相等,可证得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COD的面积;然后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扇形的面积.
六、变式题4基础
11.(2017·湖州)如图, 为 的直角边 上一点,以 为半径的 与斜边 相切于点 ,交 于点 .已知 , .
(1)求 的长;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答案】(1)解:在Rt△ABC中,AB= = =2 .
∵BC⊥OC
∴BC是⊙O的切线
又∵AB是⊙O的切线
∴BD=BC=
∴AD=AB-BD=
(2)解:在Rt△ABC中,sinA= ==.
∴∠A=30°.
∵AB切⊙O于点D.
∴OD⊥AB.
∴∠AOD=90°-∠A=60°.
∵=tanA=tan30°.
∴=.
∴OD=1.
S阴影==.
【知识点】勾股定理;切线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解直角三角形
【解析】【分析】(1)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然后根据切线的判定证出BC为切线,然后可根据切线长定理可求解.
(2)在Rt△ABC中,根据∠A的正弦求出∠A度数,然后根据切线的性质求出OD的长,和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再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可求解.
12.(2022·淮安)如图,是的内接三角形,,经过圆心交于点,连接,.
(1)判断直线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答案】(1)解:直线与相切,
理由:如图,连接,
∵,
∴,
连接,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是的半径,
∴直线与相切;
(2)解:如(1)中图,
∵是的直径,
∴,
∵,
∴,
∴,
∴,
∵,
∴,
∴,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切线的判定;扇形面积的计算;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解析】【分析】(1) 直线BD与相切, 连接BE、OB,由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得∠AEB=∠C=60°,推出△OBE是等边三角形,则∠BOD=60°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OBD=90°,据此可得结论;
(2)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ABE=90°,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算出AE、BD的长,最后根据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OBD-S扇形BOE,结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扇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七、变式题5巩固
13.(2022·攀枝花)如图,的直径垂直于弦于点F,点P在的延长线上,与相切于点C.
(1)求证:;
(2)若的直径为4,弦平分半径,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答案】(1)证明:如图,连接,


由圆周角定理得:,

与相切,





(2)解:如图:连接,
弦平分半径,,
,在中,,




,,

.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扇形面积的计算
【解析】【分析】(1)连接OC,由据等边对等角得∠OBC=∠OCB,由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得∠ADF=∠OBC,故∠OCB=∠ADF,根据切线的性质及角的和差可得∠PCB+∠BCO=90°,从而根据等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得∠PCB=∠PAD;
(2)连接OD,易得∠ODF=3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DOF=60°,根据垂径定理得DF=CF,故S△DOF=S△BFC,再根据S阴影=S扇形BOD,利用扇形面积计算公式即可算出答案.
14.(2022·徐州)如图,点A、B、C在圆O上,∠ABC=60°,直线AD∥BC,AB=AD,点O在BD上.
(1)判断直线AD与圆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圆的半径为6,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答案】(1)解:直线AD与圆O相切,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OA,
∵,
∴∠D=∠DBC,
∵AB=AD,
∴∠D=∠ABD,
∵,
∴∠DBC=∠ABD=∠D=30°,
∴∠BAD=120°,
∵OA=OB,
∴∠BAO=∠ABD=30°,
∴∠OAD=90°,
∴OA⊥AD,
∵OA是圆的半径,
∴直线AD与园O相切,
(2)解:如图,连接OC,作OH⊥BC于H,
∵OB=OC=6,
∴∠OCB=∠OBC=30°,
∴∠BOC=120°,
∴,
∴,
∴,
∴扇形BOC的面积为,
∵,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径定理;切线的判定;扇形面积的计算
【解析】【分析】(1)连接OA,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D=∠D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D=∠ABD,则∠DBC=∠ABD=∠D=30°,∠BAO=∠ABD=30°,推出∠OAD=90°,据此证明;
(2)连接OC,作OH⊥BC于H,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得∠OCB=∠OBC=30°,则∠BOC=120°,OH=OB=3,利用勾股定理可得BH,由垂径定理可得BC=2BH,然后根据S阴影=S扇形BOC-S△BOC进行计算.
15.(2022·南通)如图,四边形内接于,为的直径,平分,点E在的延长线上,连接.
(1)求直径的长;
(2)若,计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答案】(1)解:解:(1)∵BD为⊙O的直径,
∴∠BCD=∠DCE=90°,
∵AC平分∠BAD,
∴∠BAC=∠DAC=45°,
∴,
∴BC=DC=,
∴.
答:直径BD的长为4.
(2)解:∵在圆O中,,
∴弓形BC的面积等于弓形DC的面积,
∴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DCE的面积
∵,
∴S阴影部分=S△DCE=.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为6.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扇形面积的计算;解直角三角形
【解析】【分析】(1)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证得∠BCD=∠DCE=90°,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得∠BAC=∠DAC=45°,利用圆周角定理可推出BC=DC;再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D的长.
(2)利用在圆O中,,可证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DCE的面积;再求出CE的长;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16.(2022·东营)如图,为的直径,点C为上一点,于点D,平分.
(1)求证:直线是的切线;
(2)若的半径为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答案】(1)证明:连接OC,如图,
∵,
∴,
∵平分,
∴,
∴,
∴,
∵于点D,
∴,
∴直线是的切线;
(2)解:过点O作于F,如图,
∵,,
∴,,
∴,
∴,
∵,
∴,
∴,
∴.
【知识点】切线的判定;扇形面积的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割补法
【解析】【分析】(1)连接OC,先证明,再结合OC为半径,即可得到直线是的切线;
(2)过点O作于F,先求出,再利用割补法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
17.(2021九上·临江期末) 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BC为⊙O的直径,点E为△ABC的内心(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连接AE并延长交⊙O于D点,连接BD并延长至F,使得BD=DF,连接CF、BE
(1)求证:DB=DE
(2)求证:直线CF为⊙O的切线
(3)若CF=4,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答案】(1)证明:∵E是△ABC的内心 ∴∠BAE=∠CAE,∠EBA=∠EBC
∵∠BED=∠BAE+∠EBA,∠DBE=∠EBC+∠DBC,∠DBC=∠EAC
∴∠DBE=∠DEB
∴DB=DE
(2)证明:连接CD ,则 ∠CDB=90°
∵点E为△ABC的内心 ∴DA平分∠BAC ∴∠DAB=∠DAC ∴BD=CD
∴∠CBD=∠BCD=∠DCF=45°
∴∠BCF=90°
∴BC⊥CF 即CF是⊙O的切线
(3)解:连接OD
∵ O、D是BC、BF的中点,CF=4 ∴ OD=2
∵∠BCF=90° ∴∠BOD=90°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扇形BOD的面积﹣△BOD的面积
==π-2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切线的判定;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扇形面积的计算;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心的定义得出∠BAE=∠CAE,∠EBA=∠EBC,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BED=∠BAE+∠EBA,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DBC=∠EAC,从而得出∠DBE=∠DEB,即可得出DB=DE;
(2) 连接CD,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CDB=90°,根据∠BAE=∠CAE得出BD=CD,从而得出
∠CBD=∠BCD=∠DCF=45°,得出∠BCF=90°,即可得出CF是⊙O的切线;
(3) 连接OD,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OD=2,OD∥CF,从而得出∠BOD=90°,利用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BOD的面积-△BOD的面积,代入数值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18.(2017·枣庄)如图,在△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点O在AB上,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恰好经过点D,分别交AC,AB于点E,F.
(Ⅰ)试判断直线B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Ⅱ)若BD=2 ,BF=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
【答案】解:(Ⅰ)BC与⊙O相切.
证明:连接OD.
∵AD是∠BAC的平分线,
∴∠BAD=∠CAD.
又∵OD=OA,
∴∠OAD=∠ODA.
∴∠CAD=∠ODA.
∴OD∥AC.
∴∠ODB=∠C=90°,即OD⊥BC.
又∵BC过半径OD的外端点D,
∴BC与⊙O相切.
(Ⅱ)设OF=OD=x,则OB=OF+BF=x+2,
根据勾股定理得:OB2=OD2+BD2,即(x+2)2=x2+12,
解得:x=2,即OD=OF=2,
∴OB=2+2=4,
∵Rt△ODB中,OD= OB,
∴∠B=30°,
∴∠DOB=60°,
∴S扇形AOB= = ,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ODB﹣S扇形DOF= ×2×2 ﹣ =2 ﹣ .
故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 ﹣ .
【知识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扇形面积的计算
【解析】【分析】(Ⅰ)连接OD,证明OD∥AC,即可证得∠ODB=90°,从而证得BC是圆的切线;
(Ⅱ)在直角三角形OBD中,设OF=OD=x,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即为圆的半径,求出圆心角的度数,直角三角形ODB的面积减去扇形DOF面积即可确定出阴影部分面积.
19.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CD边上的点,且BE=BA,以点A为圆心、AD长为半径作⊙A交AB于点M,过点B作⊙A的切线BF,切点为F.
(1)请判断直线BE与⊙A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果AB=10,BC=5,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答案】解:(1)直线BE与⊙A的位置关系是相切,
理由如下:连接AE,过A作AH⊥BE,过E作EG⊥AB,则四边形ADEG是矩形.
∵S△ABE=BE AH=AB EG,AB=BE,
∴AH=EG,
∵四边形ADEG是矩形,
∴AD=EG,
∴AH=AD,
∴BE是圆的切线;
(2)连接AF,
∵BF是⊙A的切线,
∴∠BFA=90°
∵BC=5,
∴AF=5,
∵AB=10,
∴∠ABF=30°,
∴∠BAF=60°,
∴BF=AF=5,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直角三角形ABF的面积﹣扇形MAF的面积=×5×5﹣=.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
【解析】【分析】(1)直线BE与⊙A的位置关系是相切,连接AE,过A作AH⊥BE,过E作EG⊥AB,再证明AH=AD即可;
(2)连接AF,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直角三角形ABF的面积﹣扇形MAF的面积.
八、变式题6提升
20.(2011·苏州)如图①,小慧同学把一个正三角形纸片(即△OAB)放在直线l1上.OA边与直线l1重合,然后将三角形纸片绕着顶点A按顺吋针方向旋转120°,此时点O运动到了点O1处,点B运动到了点B1处;小慧又将三角形纸片AO1B1,绕点B1按顺吋针方向旋转 120°,此时点A运动到了点A1处,点O1运动到了点O2处(即顶点O经过上述两次旋转到达O2处).
小慧还发现:三角形纸片在上述两次旋转的过程中.顶点O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两段圆弧,即 和 ,顶点O所经过的路程是这两段圆弧的长度之和,并且这两段圆弧与直线l1围成的图形面积等于扇形A001的面积、△AO1B1的面积和扇形B1O1O2的面积之和.
小慧进行类比研究:如图②,她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0ABC放在直线l2上,0A边与直线l2重合,然后将正方形纸片绕着顶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此时点O运动到了点O1处(即点B处),点C运动到了点C1处,点B运动到了点B2处,小慧又将正方形纸片 AO1C1B1绕顶点B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按上述方法经过若干次旋转后,她提出了如下问题:
问题①:若正方形纸片0ABC按上述方法经过3次旋转,求顶点0经过的路程,并求顶点O在此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图形与直线l2围成图形的面积;若正方形纸片OABC按上述方法经过5次旋转.求顶点O经过的路程;
问题②:正方形纸片OABC按上述方法经过多少次旋转,顶点0经过的路程是 ?
【答案】解:①如图所示,正方形纸片OABC经过3次旋转,顶点O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三段圆弧,
∴顶点O在此过程中经过的路程为: 2+ =(1+ )π,
顶点O在此过程中经过的图形与直线l2围成的图形面积为:
×2+ +2×V×1=1+π.
正方形纸片OABC经过5次旋转,顶点O在此过程中经过的路程为:
3+ =( + )π,
②正方形纸片OABC经过3次旋转,顶点O在此过程中经过的路程为:
∵ 2+ =(1+ )π,根据第四次正方形旋转时O点不动,也就是此时也是正方形纸片OABC经过4次旋转的路程;
∴ =20(1+ )π+ ,
∴正方形纸片OABC经过了:20×4+1=81次旋转.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弧长的计算;扇形面积的计算;旋转的性质
【解析】【分析】①根据正方形旋转3次和5次的路径,利用弧长计算公式以及扇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②再利用正方形纸片OABC经过4次旋转得出旋转路径,进而得出 =20(1+ )π+ ,即可得出旋转次数.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