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赏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赏析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2 11:4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升初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赏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记叙文阅读之人物赏析的提问形式。
掌握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赏析的解题技巧。
能够独立完成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赏析题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赏析的解题技巧
难点:能够独立完成记叙文阅读之人物赏析题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四张人物图片:诸葛亮、董存瑞、祥子和鲁迅,让同学们猜猜他们是谁?
(生进行猜测)
师提问:从哪猜出来这些人物的名字?
生1:诸葛亮头上戴的帽子、手上拿的扇子
生2:董存瑞头顶天脚踏地举着炸药包的动作
生3:祥子在拉黄包车
生4:鲁迅先生目光如炬,神情坚毅
引出课题:是啊,要判断一个人的形象我们可以关注人物的描写方法和他所做的事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赏析。
齐读课题。(板书:人物形象赏析)
提问形式
过渡:记叙文是小学阶段最常考的一种文体,然而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物的推动,所以在记叙文里面人物形象赏析就十分必要。
一篇文章让读者进行人物赏析的记叙文常见的提问方式有哪些?
XX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请概括XX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形象特点)。
你如何评价XX这个人物形象?
文中在刻画“我”这个形象时,突出了“我”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文中哪一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或者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指名学生读。
解题技巧:
记叙文里面的人物形象多如牛毛,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进行人物形象赏析?
角度一:人物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
①过渡:画出描写人物方法的句子之后我们还需要找一些二字或者四字词语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②课件出示四种人物:小孩子、残疾人、父亲、农民,想一想看见这些人物形象你会想到哪些词?
小孩子:天真活泼、懂事乖巧、朴实善良、自由快乐、无拘无束、见多识广、想象力丰富、善于观察
残疾人:自立自强、积极乐观、自食其力、身残志坚、热爱生活、知恩图报、自尊心强、热情大方
父亲:严厉、疼爱子女、教子有方、言传身教、无私奉献、宽厚仁慈
农民:憨厚老实、淳朴善良、勤劳朴实、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③女生读、男生读、男生女生读、齐读
④课件出示人物描写角度例题: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桥》
(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看出老汉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计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穷人》
(通过神态、心理描写,看出桑娜是一个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人。)
(2)角度二:具体事例
①课件出示具体事例角度例题:
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晾到太阳底下。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感觉就把被子叠好,铺成被窝状,晚上睡觉我钻进去时,被子里还是暖乎乎的。 ——《阳光的两种用法》
(从母亲把太阳叠进被窝帮“我”御寒这件事看出来母亲是一个有智慧、热爱生活的人。)
总结方法:
①通过某一件事或某一处细节,表现出“XX”是一个……样的人。
②“XX”是一个……样的人,从某一件事或某一处细节可以看出来。
经典例题:
出示例文《卖豆浆的孩子》
卖豆浆的孩子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吃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趁着没有人,问他:“你爸爸妈妈呢, 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 ”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 ” 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
⑤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年幼的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⑥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的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⑦后来,每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起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⑧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学生默读例文,思考:你怎么评价卖豆浆的孩子?请简要分析。
师相机指导
用“—”画出对卖豆浆孩子描写方法的句子。
指名学生读。
用做题方法总结答案
①卖豆浆的孩子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从他舀豆浆、接豆浆和算账那熟练的动作看出来的;
②卖豆浆的孩子是一个独立坚强的人,从他下雨仍然卖豆浆和卖完豆浆再去上学两件事看出来的;
③卖豆浆的孩子是一个孝顺懂事的人,从作者和他的对话能看出来他从小就负担起生活的责任;
题组演练:
课件出示三篇记叙文章,巡回播放。
那姐妹俩
①去年春天,我去一个贫困山区采访。
②那天,我走进一家昏暗的屋子里,看到了眼前的一切:破铜烂铁和废纸张残器具随处可见,一个小女孩低头忙着将各种各样的废品分门别类地码整齐,墙璧上贴满了奖状。那些奖状引起了我的注意:每一张奖状上,无一例外都写着两个名字:程思爱、程思晴,似乎每次表彰都是两个人同时获得。但仔细一看,就发现并非如此。每张奖状,最初只有一个名字,另一个名字的字迹歪歪斜斜,分明是后来添上去的。
③小女孩发现我在打量奖状,主动说话了: “我叫程思晴,姐姐叫程思爱。”
④我问:“ 你姐姐呢 ”
⑤思晴:“我姐姐去学校读书了。 ”
⑥我找了个小板凳,坐下,问:“你干吗不去上学 ”思晴的脸瞬间红了,她低下头,将脑袋埋进两膝间:“我明天才去上学,今天该姐姐上学。”
⑦我惊奇地问:“ 你们姐妹俩轮流去读书 ”“嗯。”思晴的声音比蚊子哼得还低。
⑧我很吃惊,一边帮思晴整理废品,一边和她攀谈起来。
⑨我很快知道,她家的生活很艰难:毫无收入的妈妈只能靠捡破烂维持全家人的日常生活,再供两个孩子读书就很困难了。这样一来,思爱和思睛这对10岁的双胞胎姐妹,只能轮流去学校读同一班级,真是一条奇特的“妙计”。
⑩这对可怜的姐妹,每天只能有一个去学校读书,另一个要么随妈妈去拾荒捡破烂,要么待在家里清理废品并进行分类。到了晚上,去学校读书的那个就当“老师”,把当天学来的知识全部“教”给另一个。至于考试,赶。上哪个去学校,哪个就当考生....
思晴越说兴致越高,她指着满墙的奖状骄傲地说:“叔叔,你看,我和姐姐老考第又都是班干部,学习委员轮着当,同学们常把我俩当小老师,有不懂的就问我们.....”
我望着思晴那张沾着黑色泥渍却无比明媚的小脸,心里说不上是欣慰还是沉重。
(1)文中的那对姐妹俩是怎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①那对姐妹俩是一个孝顺的人,从她们不上学的时候跟随妈妈去捡破烂或者整理废品并进行分类看出来的;
②那对姐妹俩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从“我”和她的对话中看出来,虽然两个人轮流上学但是没有怪任何人,而是欣然接受;
③那对姐妹俩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从对思晴的语言描写中看出来,她对学习和生活充满憧憬和向往;
像花生一样活着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③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
④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⑤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⑥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⑦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1)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析。
①父亲是个教子有方的人,从“我”处于人生低谷时,父亲用许地山的《医治花生》来开导“我”看出来的;
②父亲是个勤劳能干的人,从父亲一趟一趟地碾花生苗的动作看出来的;
③父亲是个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从父亲讲起花生就“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这一种就是几十年”看出来的;
剃头周的平庸人生
①剃头周的门面虽小且破,但很整洁,碎发是随手清扫的。笨重的黑皮转椅,角落里绽开细缝,露出细密的衬布甚至微黄的海绵来,但踩着脚踏板调整高度时,照样灵活得很。三五把闪亮的小剪子,尖尾巴的细齿梳子,几瓶印着明星头像的发胶,一盒儿童痱子粉,方块的海绵,摆在镜子前窄窄的台面上,像一排待画的静物,在明亮的光线里,闪烁着细碎的金光,暖调子,慢慢地流淌。
②剃头周没有一般手艺人的愁苦气。首先他不瘦,圆鼓鼓的脸蛋洋溢着很有营养的光泽,壮实的身材,微腆的肚子,头发也梳得整齐。对每一位进店的客人,他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您来啦!里面请一”“稍等片 刻,马上就好......
③谈笑归谈笑,他剃起头来一丝不苟,哪怕椅子上已坐了一排人,必须不时点着各人名号,安抚大家。到这里来剃头的,以男人和小孩居多,墙角并没有一般美发店必备的宇航员头盔式的烫发设备,讲究的女人不来这里,小孩愿意来,是因为剃头周会制造出动画片里人物的声调,有效抵消了电推子在其后颈上行驶的惊恐。虽说男人们的发型大同小异,但不能因此质疑剃头周的手艺,像我弟,一个时髦青年,凡事注重品质,也时常光顾他的小店。
④人活一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的人喜欢哼哼唧唧地抱怨,有的人天生精气神十足,剃头周便是后一类人。他从早站到晚,嘴也不闲着,累是肯定的,但从来没听他叹过一声苦。
(1)你如何评价剃头周这个任务形象?
①剃头周是一个热情待人的人,从他招呼客人的语言可以看出来;
②剃头周是一个做事一丝不苟的人,从剃头的人再多,他都必须不时点着各人名号,安抚大家;
③剃头周是一个心态乐观的人,从对他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来,
学生分成三组,合作讨论交流。
每组选派代表回答问题。
师相机指导按照答题方法回答
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 神态描写8
人物形象分析 外貌描写
心理描写
具体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