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写景文章以季节变换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阅读能力比较薄弱,所以我在阅读教学时,重点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从扶到放,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及概括主要意思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领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独特的美,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通过替换词语、品味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等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语句的生动。
3.引导学生进行小导游解说、辩论赛、迁移运用等,活动中训练语感、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领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进行辩论赛。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 迁移教学法 合作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板贴、学习单。
学生:完成前置性积累。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印象,快乐集结。
1.回顾复习: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话说一说?
预设:绿色的海洋、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
2.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顺序?
预设: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
3.师:老师想去小兴安岭旅游,需要一个小导游,我这里有一些特殊的导游证,本节课堂认真思考、发言积极、在小组合作出色的孩子就能率先获得,有信心吗?让我们正式开启“小兴安岭”之旅,尽情领略小兴安岭四季的独特风韵吧!
二、品词析句,学法迁移。
(一)、走进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天。(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师: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春天的小兴安岭。。
1.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并根据自学提示回答问题。
①思考: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②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③用一两个词说说春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抽”→“长”。用词语替换的方法体会“抽”的好处,先同桌对子交流,然后集中反馈, 接着观看视频,最后练习朗读。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的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用想象画面和品关键词的方法体会。
“小鹿散步……”朗读后,师:你看到了一群怎样的小鹿呢?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得出了小鹿的可爱。
3.小结:朋友,我推荐你春天去小兴安岭吧!这里有嫩绿的叶子、融化的积雪、淙淙的小河……要是运气好,还能看见可爱的小鹿在溪边散步呢!
4.学法总结:我们可以运用词语替换、想象画面、品关键词的方法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小组合作学习夏天、秋天、冬天。(学习第3--5自然段)
师:同学们,让我们用刚才学习“春天”的方法,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其他季节的魅力。每个组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季节,先默读自学,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思考你们选的那个季节具体写了小兴安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组内完成练习单。
1.默读课文,圈出词句。
2.合作交流,填写表格,说出感想,情感朗读
三、小型辩论,内化课文。
师:听你们这么一讲,每个季节都很吸引人,老师矛盾了!到底该什么季节去呢?我们不如开个辩论会吧!
第一环节:立论
第二环节:自由辩论
总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四、作业超市 读写结合
1.当小导游,为家人介绍小兴安岭。
2.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