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习作:故事新编
习作内容
这次习作是在原有的童话故事的基础上,重新编一个故事。要求我们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童话或寓言故事,对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改编,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故事,以此表达一种新的思想或主
题,反映现实生活。可以新编《龟兔赛跑》,也可以另选一个熟悉的故事,如《狐假虎威》《井底之蛙》《狐狸与乌鸦》等,来创编一个新故事。
课文导入
从前,有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在互相争辩谁跑得快。于是他们决定进行一场比赛一决高下。兔子带头冲出,它奔跑了一会儿,就已遥遥领先。心想,早着呢,还可以在树下歇一会儿,放松一下,然后再跑。兔子就在树下坐下,不一会儿就睡着了。而笨手慢脚的乌龟则一路不停地爬呀爬,不一会儿到了终点,成为货真价实的冠军。等兔子一觉醒来,才发觉它输了。
◇兔子和乌龟都赢了。
先设想一下故事的结局:
◇兔子和乌龟都没赢。
◇兔子赢了。
◇乌龟又赢了。
故事新编的途径有哪些呢?
情节变形,对原有的故事情节进行改编,或增加情节,或改变情节,或保留一部分情节后再按需要设计其他的情节。
从前,有一只猪妈妈养了三只小猪。老大、老二好吃懒做,老三却爱干活,而且猪妈妈讲什么它都听得很认真。
有一天,猪妈妈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养三只小猪了,便把它们送给一只有钱的猪来收养。这个有钱的主人对小猪们非常严格,每天都要它们干活,并规定了任务,如果当天没有完成任务,剩下的活就要累积到第二天。
《三只小猪》新编
老大、老二在家里没干过什么活,都很不情愿,它们一边干活一边玩耍,每天都不能完成任务。只有老三很勤快,每天都很认真地把主人交交给的任务完成。几天过后,主人见老大、老二好吃懒做,没有完成的任务累积得越来越多,于是决定把它们杀了吃掉。老三知道了,就向主人求情,并答应三天之内帮老大、老二把累积的活都干完。接下来的三天,老三没日没夜地帮两个哥哥干活,到了第三天,任务终于完成了,可老三也累得病倒了。主人被老三感动了,终于答应让兄弟三人都留下来。
选一个熟悉的故事,创编新故事。
限制词:“一个”
“熟悉的故事”
“创编新故事”
中心词:“有趣”
提示词:“设想结局”
“想象新的故事情节”
审清题意
从此以后,老大、老二都变了,他们又听话又勤快,和老三一样都是人见人爱的小猪。
本文采用的是改变原来故事主人公的性格,放在相似的环境中。原故事中三只小猪都很懒,做事互相推托,结果造成了悲剧。本文小作者将老三改成了一个勤劳的小猪, 并将结局改成了喜剧。这让读者和原作一比较,就能直接体会到勤劳的重要性。
时间变形,就是改变原有故事发生的时间,或提前,或推后,设想故事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结果。
例如,孟母三迁的千古佳话,放在现在可以说是推动“择校风”,助长了“应试教育”,不利于教育平等和教育创新。
设计场景
设计故事情节
怎么写
细致刻画形象
理清事情发展顺序
比如:一座陡峭的大山上站着乌龟和兔子,它们准备一场扣人心弦的比赛。
要一波三折
要创新
比如:抓住乌龟、兔子的动作、语言等进行细致描写。
理一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不可缺少,注意完整全面。
故事新编包括哪些内容呢?
语言新
环境新
人物新
主题新
通俗来讲就是旧瓶装新酒。
写作重点
要熟悉故事,即了解原故事的
人物、背景和寓意。
01
想象合理,构思新的故事情节。
02
表达一个主题。
03
想象合理,构思新的故事情节。
注意不能简单地复述原故事,可以结合我们现代生活的细节和科技产品,在情节、寓意上令人耳目一新。
1.通过这种形式的尝试,我们品尝到了作文创新的乐趣。同学们还可深入思考、认真讨论,想出更好的形式,把作文写得更精彩。
2.下面布置今天的作文题目及要求:
(1)请将今天课堂上的要点扩充成一篇文章。
(2)请写一篇周记,可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人们熟知的人物,或是历史人物、成语、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等等,进行改写新编,要求有新意,反映现实生活要深刻。
新知讲解
写法指导
倒推法想象故事情节
本次习作要求新编故事,我们可以运用倒推法来想象故事的情节,即先设想新编故事的结局,然后推想哪些原因可以导致这一结局,根据这些去构思新编的故事中发生的事,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在事情经过中想象主人公的行为表现。
结构梳理
故事新编的途径
1.情节变形
2.时间变形
3.空间变形
4.角色变形
【审题训练】选一选,填一填,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
审清题目: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的是( )。
A.续写故事 B.故事改编 C.故事新编 D.缩写故事
审清内容:习作可以写( )等内容。(多选)
A.新编《龟兔赛跑》 B.新编《狐假虎威》
C.新编《井底之蛙》 D.新编《狐狸与乌鸦》
C
ABCD
审清重点:对于本次习作的重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要介绍清楚故事的起因
B.对于新编故事的内容要做详细介绍
C.重点写新添加的故事情节
D.要详细写新编故事的结局
D
【审题训练】选一选,填一填,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