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米洛斯的维纳斯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21 20:2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米洛斯的维纳斯 教案
一.本讲主要内容
(一)生字:
攫(jué)住、丰腴(yú)、迥(jiǒng)然、玉笏(hù)、回溯(sù)、
赘(zhuì)言、驰骋(chěng)
(二)词语:
掌握:丽姿、矫揉造作、丰腴、魅力、迥然、抑或、包孕、述怀、毋庸赘言、销魂勾魄
理解: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绝妙的境界。
矫揉造作:矫,使弯曲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曲的。形容故意做作,不自然。
一览无遗:览,看;遗,剩余。形容事物很简单,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也指建筑物、园林布局单调或诗文的内容平谈,不能使回味。
标新立异:标,揭出。原来是说特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后用以表示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现在有时形容敢于革新创造的精神。
不可思议:原来是说思维所不能达到的境界。现在形容不可想象或难于理解。
顺理成章:原指写作遵循事理,自成章法,后来多用来指说话、做事合乎情理,不违背常例。
精美绝伦:形容精致美好而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伦,同类,同等。
(三)语文知识:
1.辨析易混的修辞方法,如比喻与比拟。比喻与借代等。
2.准确熟练掌握常用的关联词语。
(四)阅读重点:
1.训练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能力,善于质疑解难,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2.了解作者鉴赏艺术作品的审美观点,领会作者对断臂维纳斯那“丧失的美感”的无比钟爱和珍视。
二.学习指导
1.研究探讨,质疑解难,把握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初读作品,运用第一单元关于筛选信息的知识,先找出疑难语句,思考设问,深入体会作者的表达目的。
(1)疑难关键句有:
①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②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③对比,我既感到这是……这是一次借舍异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④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⑤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种神秘气氛所迷,……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
⑥因为在这里成为问题的,……而质量的变化了。
⑦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
⑧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⑨而背负着美术作品命运的米洛斯……却是一种令人难以相信的讥讽。
(2)疑难解答:
①艺术效果决定着作品命运,只有超越时空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成为不朽杰作。而雕像双臂丧失非出于创作者意图,却使作品具有神秘的无尽的美感,这种艺术效果是与作者无关系的。
②拟人的说法。丧失的艺术效果使作品神妙迷人,不同时间、不同国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意象,作品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超越时空,是永恒的。]
③完好的作品为有限的定型审美,有特殊性;残缺作品为无限的不定型审美,具有普遍性,是一种艺术上的完整。
④比喻的说法。缺失给人无尽想象空间,能创造出无数的各形艺术生命,作品在虚像变换中具有不可望尽的神密。
⑤因为缺失,人们在无穷空间中感受无尽的美妙,一但复原,这种美妙将给固定,无尽之美将消逝,这一点是人们无法接受的。
⑥这些复原的方案只是对艺术造型的优劣得失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评价,或多或少只是数量差异;而缺失后的作品所具有的艺术想象空间与复原的定型作品毫无对等之处,一种为永恒杰作,一种为生活人形,是一种质的不同。
⑦艺术上的“无”可通过想象产生无穷个“有”,而艺术品的“有”即使再精妙,也会限制思维,缺少艺术上的广阔无尽,是不完美的。
⑧从艺术上说,丧失之形比原形更具无比神妙的整体美,这种艺术飞跃之后再复原,是为艺术倒退,那种美感将丧失,艺术性会下降,是人们不情愿做的。
⑨“手”在艺术中至关重要,是着力表现的部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是维纳斯因缺失“手”而得到非凡的审美效果,正是手的丰富意义的隐藏,给人们以无尽发掘空间,才会给艺术品无限生机。
2.在质疑解难基础上,理清思路,概括本文观点。
(1)本文思路:
开篇指明维纳斯因失臂而获得无尽的美妙;再指出复原设想将破坏“缺失”之美;最后表明手臂缺失才使得艺术价值提升,深化主题。
(2)从“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一句,理解作者观点。
拟人说法。双臂缺失,给人广阔想象空间,可想象无数的形象;给人无尽的神秘美感;作品具有无限生机,那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的艺术效果。
3.辨析比喻、比拟、借代等修辞。
(1)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比拟是仿照“拟体”的特征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2)借喻与借代的异同:
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表示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区别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那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是喻中有代。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网上能力训练题
一.能力训练部分
(一)基础性训练题:
1.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 )
A.魅(mèi)力 脊(jǐ)背 魂魄(pò)
B.迥(jiǒng)然 回溯(sù) 玉笏(hù)
C.气氛(fēn) 攫(jué)住 包孕(yùn)
D.矫(jiāo)揉造作 丰腴(yú) 毋(wù)庸赘言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
A.出神入画 矫揉造作 毋庸赘言
B.丰腴 迥然不同 消魂勾魄
C.标新立异 顺理成张 一览无遗
D.精美绝伦 不可思议 回旋余地
3.对下组句子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无论是她的秀颜,②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线,③或是她的脊背,④不管你欣赏哪儿,⑤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
4.对下列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拟人)
B.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比喻)
C.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失去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借代)
D.维纳斯就把她那条玉臂巧妙地遗忘在故乡希腊的大海或是陆地的某个角落里。(拟人)
5.按照原文内容完成下文填空:
比如,_________她的左手上托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只苹果,________是被人像柱支托着,___________是擎着盾牌,_________是玉笏?……__________可以进一步驰骋想象---会不会其实她__________一座单身像,_________群像中的一个人物。
6.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A.失去双臂,能够引起人们的同情,凄惨的美丽。
B.所有的艺术品只有在残损之后,才会有艺术之美。
C.缺失了双臂,可以给欣赏者以无限空间想象,从而完成对艺术品的残损经历的体验,真正体会艺术品的苦痛之美。
D.缺失了双臂,能够给人想象的空间,想象出更秀丽迷人的形象,达到整体完美的艺术效果。
(二)提高性训练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出神入化(神:神思;化:变化。)
B.矫揉造作(矫:假托;揉:回旋地按。)
C.精美绝伦(绝:少有的;伦:同类,同等。)
D.一览无遗(览:看;遗:留下的。)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顺理成张 直接了当 隐约其辞 贻笑大方
B.自惭形秽 急于是功 情随事迁 名列前矛
C.谬种流传 好高鹜远 精美绝轮 衣锦还乡
D.屈尊下顾 销声匿迹 残羹冷炙 漫不经心
3.为使句子简洁流畅,下面应保留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
倘若一个没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好像迷失了路途一样,不但不知道明天走到哪里,或者做什么,而且,就是连今天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都不清楚。
A.倘若 就 就是 都
B.就 不但 而且 以及
C.不但 就是 都
D.就 或者 以及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_________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_________,旧的关系不断________,语言受到_________,随着发生_______。
A.告诫 出现 改革 影响 变异
B.告诫 出现 改革 冲击 变化
C.告诉 涌现 改变 冲击 变化
D.告诉 涌现 改变 影响 变迁
5.深入理解下段文字,在空白处选取恰当的一保存,并解释理由。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以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
A.这两种人的学习态度都是错误的,都是华而不实的。
B.这两种人的学习态度都是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C.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
D.这两种人都没有掌握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
(三)研究性训练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题。
废墟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直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虚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虚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齑粉的遗址也不是废墟,废墟中应有历史最强劲的韧带。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人留连盘桓的磁力。是的,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小心翼翼地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不露痕迹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全部劳作的终点,是使它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墟,一个人人都愿意凭吊的废墟。修缮,总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损失。把损失降到最低度,是一切真正的废墟修缮家的夙愿。……
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那么得不偿失。_______②_______。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但是,收拾来的又不是前夜残梦,只是今日的游戏。
1.在文中横线①填上一句话作为文章第2段。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应填上的一项是:( )
A.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B.回归真实,回归自然。
C.不惧怕废墟,不惧怕衰老。
D.让废墟展现世界历史的进程。
2.怎样的废墟值得保存?请列出两个条件,每项不超过25个字。(可摘用原文语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整下面4个句子的顺序,把它们填在文中最后一段②的横线上,应选的一项是:( )
①熊熊的火光不见了 ②历史的感悟不见了
③大清王朝不见了 ④民族的郁忿不见了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③①④②
4.应怎样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挑剔和筛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昨夜的故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③“前夜的残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5.废墟的保存有什么意义?根据文章用自己的话归纳为3点,每点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训练题点拨与解答
(一)基础性训练题:
1.D
(矫“jiāo”应读“jiǎo”;毋“wù”应读“wú”)
2.D
(出神入画应作出神入化;消魂勾魄应作销魂勾魄;顺理成张应作顺理成章)
3.A
4.C
(本句修辞为借喻。)
5.也许,也许,或者,抑或……而且,不是,而是
6.D
(二)提高性训练题:
1.C、D
(出神入化――神:神妙;化:化境。矫揉造作――矫:使弯曲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曲的。)
2.D
(A顺理成张应作“顺理成章”,直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当应作“直截了当”;B急于是功应作“急于事功”,名列前矛应作名列前茅,C好高鹜远应作“好高骛远”,精美绝轮应作“精美绝伦”。)
3.C
4.C
5.C
(这段文字“理论”的材料是:马、恩、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教导我们应当从客观实际出发;事实的材料是,许多相反――做理论工作的“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做实际工作的“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联系上下文很快就会发现“这两种人”就是指“做理论工作的”“做实际工作的”,而他们的一个共同点,便是忽视客观实际的存在。因此选C。)
(三)研究性训练题:
1.A
2.
①它原先是祖先的壮举,时代的精粹所在。
②它有鲜明的历史意义,能使现代人产生强烈的感应。
3.D
4.
①历史价值不大的废墟会被时代的进程所淘汰,只留下富有历史感的废墟。
②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耻辱。
③大清王朝当初建造圆明园,以为自己会永远统治天下的梦想。
5.
①显示祖辈的力量与智慧。
②展现历史进程。
③让现代人从中得到历史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