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诺曼底”号遇难记(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诺曼底”号遇难记(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2 20:4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诺曼底号”遇难记
作者:维克多·雨果
在茫无边际的大海上行驶,海难的发生是不可预料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发生在无情的海上,我们将认识一个“伟大的灵魂”——哈尔威船长,学习和他有关的海上故事——《“诺曼底号”遇难记》。
维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课前导读
学习目标
1. 认识“脉、估”等生字,会写“伦、腹”等字,会写“行驶、凌晨”等词语。
2. 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 感受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mài

pōu

luǒ



qiǎn

wéi

hān

xiè

bēi

gǎng

zǎi

xiōng
字词学习
弥漫 英伦 山脉 鱼腹 剖开
窟窿 裸着 哭泣 混乱 汹涌
嘶嘶 维持 秩序 酣睡 机械 可卑
岗位 主宰 惊慌失措 调遣 践行
____载重
____记载
zǎi
zài


____尽力
____尽管
jìn
jǐn

qiǎn
结构:半包围
部首:辶
组词:消遣 差遣
书写指导:书写要紧凑。“辶”的捺稍平。“口”要扁,两个横折的折要短。
我会写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哈尔威船长是如何化险为夷的?
当时的场面是什么样的?
“诺曼底号”遇难记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轮船遭到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地指挥船上的六十个人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的岗位上,随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的故事。
第一部分(1~5):
第二部分(6~9):
第三部分(10~42):
第四部分(43~46):
写“诺曼底号”在雾海中夜航。
写“诺曼底号”被撞,海难发生。
写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沉着指挥人们脱险。
写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
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后,谁能用一个简单的词语说说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诺曼底号”造于1863年,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然而危险就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地降临到了这艘船上,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因为当时海面上雾很大,可见度低。
“大海上夜色正浓,烟雾弥漫。”
“雾越来越浓了。”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隐约可辨。”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混乱的人群
船长是谁?在紧急情况下,船长是如何救人的?
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
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震荡的一刹那间,所有人都慌乱地奔到甲板上,海水在不断地往里灌。
哈尔威船长。让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当秩序无法维持时拿出手抢恐吓人们。最终船上的60个人全部获救,除了哈尔威船长自己。
找出课文中描写雾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反复写雾?
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雾越来越浓了。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到临头,葬身鱼腹了。
这是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灾难即将来临的凄惨氛围,衬托人们的心情,为下文写人们遭遇海难做铺垫。
体现了他超人的心理素质和才干,体现了他危难时刻这种群众领袖的英雄风范。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
思考(重点):哈尔威船长的大声吼喝体现了什么?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里?”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么样?”
“停了。”
简短明了威严有力,看出哈尔威船长的沉着冷静。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载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撞船不可避免
“逼”字除体现速度快外,还体现无法防备,与撞船形成对照,突出情况紧急。
课文精讲
拓展阅读
2008年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六点多就起床了。他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天空阴沉沉的。
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是为集体着想,是为国家着想……”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最后的姿势
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学生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震撼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
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
……
谭秋千,一位普通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