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曹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图甲所示实验。实验后,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假设溶液均未饱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操作没有错误
B.图乙中a﹣b段反应过程中有沉淀产生
C.图乙中c点时溶液中所含NaCl质量是b点时2倍
D.图乙中c点之后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和NaCl
2.二氧化硫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水溶液叫亚硫酸(H2SO3 )。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其水溶液叫氢硫酸。已知相同的条件下,氢硫酸的酸性弱于亚硫酸。现在室温下向饱和的亚硫酸溶液中通入过量的硫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H2SO3═3S↓+3H2O.则下图中溶液的pH随通入硫化氢体积的变化曲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3.现有某金属样品2.7g,金属成分可能是Mg、Al、Fe。向其中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产生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①x的值为0.2
②金属的成分有3种情况
③M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2种或3种溶质
④金属样品中一定含有铝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向装有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试管中,缓慢加入细铁粉,充分反应。下列关于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
A. B.
C. D.
5.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
D.气压相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一样多
6.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4种 B.b点得到的固体为Cu
C.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D.d点得到的混合物中有2种金属单质
7.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溶液红色褪去
B.pH值变大
C.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D.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8.烧杯中盛有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中只有1种溶质 B.b~c段发生2个反应
C.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3.7% D.m=37.85
9.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图所示曲线的是( )
选项 甲 乙
A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碳酸钙粉末
C 稀盐酸 氧化铁
D 硝酸银溶液 铜粉
10.下列四个图象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钠固体
C.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D.向质量相等、浓度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和铁
11.下列实验内容符合坐标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
序号 实验内容 横坐标表示的量 纵坐标表示的量
① 用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时间 红磷的质量
②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时间 二氧化锰的质量
③ 生铁钉放入足量稀盐酸 加入盐酸的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 向一定量硝酸银溶液中放入铜片 反应时间 固体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纯度
B.稀释浓硫酸把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密封在塑料袋里的少量干冰在室温下塑料袋很快鼓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白磷通常保存在水里
(2)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法和性质。
①A装置可以控制制取气体时的发生与停止,请简述反应物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
②打开弹簧夹,并推压加液器的活塞加入盐酸。当图A制气管中的盐酸消耗完,反应停止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
③用A制取的CO2含有杂质,要得到较纯净的CO2,可将制气管与B、C、D相连,仪器接口连接顺序是:从A中导出的气体接 , 接 , 接 。请把D装置导管补画完整。
(3)向盛有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铝和硝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锌粉,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a点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b点时烧杯底部的金属固体有哪些? 。
(4)工业上可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冶炼熔点高的金属等,其原理是在高温下用铝粉将某些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用铝与氧化铁反应来制取2.24kg铁,理论上需要消耗铝的质量是多少?
13.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19.6%稀硫酸中,当酸过量时生成氢气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甲图所示,当金属过量时生成氢气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乙图所示,请回答:
(1)下列对于甲、乙两图理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可多选)。
A.甲图中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可能都有剩余
B.乙图中反应结束后稀硫酸可能都没有剩余
C.甲图中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D.乙图中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2)在丙图上画出镁粉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图。(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
参考答案
1.解:A、图甲中的实验操作滴加稀盐酸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故A错误;
B、由溶液pH 的变化图,a~b段pH增大,发生的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a﹣b段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故B错误;
C、依据钠元素守恒,a﹣b段反应的碳酸钠是V1,b﹣c段反应的碳酸钠是2V1,所以图乙中c点时溶液中所含NaCl质量是b点时2倍,故C正确;
D、图乙中c点之后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故D错误。
故选:C。
2.解:酸性溶液pH小于7,且酸性越强pH越小。随着反应2H2S+H2SO3═3S↓+3H2O的发生,溶液的酸性变弱,pH会不断变大,图象会是一条上升的曲线;至恰好反应时pH等于7,继续滴加氢硫酸溶液会再次显酸性,但由于氢硫酸的酸性弱于亚硫酸,故溶液最后的pH会比开始时大。
故选:B。
3.解:①反应生成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完全来自于硫酸,生成氢气质量:100g×9.8%0.2g,x的值为0.2,该选项正确。
②2.7g的Mg、Al、Fe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分别是大于0.2g、大于0.2g、小于0.2g,金属的成分有3种情况,即镁和铁、铝和铁、镁、铝和铁,该选项正确。
③M点对应的溶液中可能含有四种溶质,即硫酸镁、硫酸铝、硫酸亚铁和硫酸,该选项不正确。
④金属样品中不一定含有铝,一定含有铁,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4.解:向装有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试管中,缓慢加入细铁粉,铁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
A、开始阶段,铁的量不足时,固体只有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固体变成铜、银,铁粉过量后,固体是铁、铜、银,故A正确;
B、开始阶段,铁的量不足时,溶质有硝酸银、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完全反应后,溶质变成硝酸亚铁、硝酸铜,铁粉过量后,溶质只有硝酸亚铁,故B正确;
C、每56份质量质量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216份质量的银,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64份质量的铜,所以溶液质量开始减小的幅度大,后面减小的幅度小,最后不变,故C正确;
D、铁粉过量后,固体质量还会继续增大,不会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5.解: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c所需的时间短,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接触面积答,反应速率更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最终曲线①、②的气压相等,说明最终产生的CO2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气压相同时,说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则产生二氧化碳一样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解: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3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B、b点锌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则得到的固体为Ag,故选项说法错误。
C、c点锌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Zn(NO3)2,故选项说法正确。
D、d点是锌和硝酸铜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锌,得到的混合物中有银、铜、锌3种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解:A、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能说明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B、pH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但始终小于7,可能是向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造成的,不能说明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正确。
C、铁钉表面产生气泡,是因为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能说明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D、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能说明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解:o~a段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a~b段生成的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b~c段生成的是氢氧化镁沉淀,所以
A、a点对应溶液中有氯化镁、硫酸镁2种溶质,故A错误;
B、b~c段只发生氢氧化钡和氯化镁的反应1个反应,故B错误;
C、设氢氧化钡的质量分数为x
Ba(OH)2+MgSO4=BaSO4↓+Mg(OH)2↓
171 233
x×100g 23.3g
x=17.1%,故C错误;
D、设硫酸钡质量为y,氢氧化镁质量为z。
Ba(OH)2+MgSO4=BaSO4↓+Mg(OH)2↓
171 233 58
50g×17.1% y z
y=11.65g,z=2.9g
所以m=23.3g+11.65g+2.9g=37.85g,故D正确。
故选:D。
9.解:A、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的总质量逐渐增加,不能用如图曲线表示,故选项错误。
B、稀盐酸与碳酸钙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大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不能用如图曲线表示,故选项错误。
C、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不能用如图曲线表示,故选项错误。
D、铜粉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64份质量的铜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的总质量会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能用如图曲线表示,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解: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则溶液质量减少,最终水完全反应,溶液的质量变为0,故选项图象正确。
B、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始终显碱性,pH不会减小,故选项图象错误。
C、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正确。
D、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最终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锌的质量多,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B。
11.解: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随着反应进行,红磷质量减小,最终红磷过量,该选项正确;
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程中二氧化锰质量始终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③生铁中含有铁和碳等物质,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最终固体有剩余,该选项正确;
④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增大,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2.解:(1)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纯度,说法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说法错误;
C、密封在塑料袋里的少量干冰在室温下塑料袋很快鼓起,说明干冰升华为气体,说法错误;
D、白磷易自燃,通常保存在水里,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C;
(2)①A为固液不加热装置,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需要做到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需要保证固液可以分离,因此固体不能进去注射器,所以反应物中的固体为块状或者颗粒状;故答案为:反应物是颗粒状或块状的固体和液体;
②打开弹簧夹,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吸收,内部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内溶液压入制气管中,碳酸钠与氯化钙接触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可以看到烧杯内溶液进入制气管,且生成了白色沉淀;故答案为:烧杯中溶液进入制气管且产生白色沉淀;
③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和氯化氢,吸收氯化氢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水蒸气利用浓硫酸,而干燥气体需要放在最后收集气体之前,避免前面其他吸收剂带出水蒸气,同时为了确保充分流经吸收剂,需要从长口进气,短口出气,所以A出来后先进去g,接着是h,然后为e,再是f,最后进行收集进去i;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此时先在底部聚集,所以将气体从长口i进气,所以补充D为i为长导管,j为短导管,D图为;故答案为:g;h;e;f;i;;
(3)①由于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如果反应后锌过量,则再和硝酸铜反应,由图象看出,a点时为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故答案为:Zn+2AgNO3=Zn(NO3)2+2Ag;
②根据以上分析,b点时,锌与硝酸银恰好反应,锌过量,因此烧杯底部的金属固体有银和锌;故答案为:锌、银(或Zn、Ag);
(4)设需要消耗铝的质量为x。
2Al+Fe2O3Al2O3+2Fe
54 112
x 2.24kg
x=1.08kg
答:需要消耗铝的质量为1.08kg。
13.解:(1)A.甲图中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不可能都有剩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乙图中反应结束后稀硫酸一定都没有剩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甲图中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乙图中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如下所示:
Zn + H2SO4 ═ ZnSO4+H2↑,
65 98 2
15.6g 23.52g 0.48g
锌消耗硫酸质量:23.52g÷19.6%=120g,
即锌质量是15.6g,由于锌和镁质量相等,因此反应的镁质量也是15.6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如下所示:
Mg +H2SO4 ═ MgSO4 + H2↑,
24 98 2
15.6g 63.7g 1.3g
则镁消耗稀硫酸质量:63.7g÷19.6%=325g,
关系图如下所示:。
故答案为:
化学反应曲线与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