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国际部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国际部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3 10:2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国际部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0分)
1. 公元前3500年左右,西亚地区产生了最初的文明。古代西亚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其中包括(  )
①《汉谟拉比法典》
②楔形文字
③狮身人面像
④史诗《吉尔伽美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帝国皇帝,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下列属于西欧封建社会表现的是(  )
①政治上形成封君封臣制度
②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③基督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④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3. 早期殖民扩张中,在亚、非、拉美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马尼拉、墨西哥等,从而控制了太平洋的海上通道的国家是(  )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英国 D. 荷兰
4. 恩格斯称赞某人:“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所说的“他”是指(  )
A. 但丁 B. 薄伽丘 C. 彼特拉克 D. 莎士比亚
5. 在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美国人特别担心中央政府中总统权力过大。为了克服上述担心,美国实行(  )
A. 共和制 B. 联邦制 C. 君主立宪制 D. 三权分立制
6. 哪一国家突出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这一特点(  )
A. 英国 B. 德国 C. 法国 D. 俄罗斯
7.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提出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制度的口号;英国宪章运动提出了年满21岁的男子都有普选权,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等。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工人运动(  )
A. 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B. 逐渐走向了国际联合
C. 深入到争取政治权力的斗争 D. 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8.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于(  )
A. 16世纪中叶 B. 20世纪初 C. 19世纪中期 D. 20世纪末
9. 一战是一场持续了四年之久的世界大战,1916年是一战中最为关键的一年。下列战役发生在1916年的是(  )
①日德兰海战
②凡尔登战役
③马恩河战役
④索姆河战役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0. 二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同盟变成冷战对手,造成两大国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这始于(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发生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11. 下列属于灿烂的古希腊文明的是(  )
A. 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B. 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C. 首创“历史”一词 D. 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12. 下列关于波斯帝国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政教合一制度
②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
③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④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穆斯林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3. 在马蒙哈里发时期,阿拉伯帝国在巴格达建立起了“智慧宫”。这既是一个图书馆,也是一个高等学术研究机构,还是一个翻译中心。众多拥有不同信仰的学者皆汇聚于此,将学术推向新的、更有活力的方向。由此可知
(  )
A. 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B. 阿拉伯商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 阿拉伯人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D. 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14.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下列对日本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7世纪,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大化改新”
B. 12世纪末,源赖朝建立自己的军事机构——德川幕府
C. 幕府政治体制下,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实权
D. 19世纪,日本丰臣秀吉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
15. 16世纪,欧洲的黄金数量从大约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公斤;白银数量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谷物价格上涨5倍多,英、法、德三国物价平均上涨2倍多。这一现象出现导致(  )
A. 新航路开辟发现新大陆 B. 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动
C. 地中海贸易中心的巩固 D. 工业革命时代迅速到来
16.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促进了全球物种的大交换。下列来自于美洲的有(  )
①大麦②番茄③香料④玉米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7. 某一思想解放运动,一方面将对腐朽制度的仇恨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完全对立起来;另一方面,把自然问题同社会问题视为性质上近似的问题。下列对这一运动解释正确的是(  )
①其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②思想家相信进步,相信社会将趋于完美
③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武器
④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促进了该思想运动的出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8. 某文献明确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该文献是(  )
A. 《罗马民法大全》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人权宣言》 D. 《法国民法典》
19.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该发明的创立者是(  )
A. 哈格里夫斯 B. 贝尔 C. 阿克莱特 D. 瓦特
20. 下列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注“工人生计”的有(  )
①发表《共产党宣言》
②创建“新和谐公社”
③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④改组“正义者同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1.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和平制度”是指(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冷战格局
C. 华盛顿体系 D.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2. “在殖民地或前殖民地,它启示了一个新的开端,不通过资本主义或西方模式而走向现代化的一条新道路”。“它”最有可能是是(  )
A. 日本明治维新 B. 俄国十月革命 C. 美国南北战争 D. 埃及民族独立运动
23.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重大事件是(  )
A.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B.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C. 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D. 《联合国宪章》签署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地进行不同程度的政策调整。其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调整的核心是强化(  )
A. 市场经济 B. 计划经济 C. 国家干预 D. 国际协调
25. 据统计,1940年到1952年,苏联农业总产量(按可比价格计算)仅增加10%,工业产量则增加1.3倍。还有数据表明,苏联城市人口从1926年到1952年增加了两倍以上。面对经济困局,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有(  )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推行农业集体化
C. 改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为收购制 D. 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5.0分)
26. 从古罗马开始,欧洲尤其是西欧,渐渐在世界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的描绘是: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
一一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城在当时的地位,举出在罗马帝国之前横跨欧亚非的两大帝国的名称,并结合所学,分析罗马帝国在公元1-2世纪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 1066年10月,诺曼底公爵威廉加冕成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随后又经过五年的战争彻底征服了英格兰。这样,欧洲大陆的封君封臣制被导入不列颠。威廉王意识到,必须打破大陆的那种将权利义务限定在直接的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封建原则,以便有力地控制封建贵族。由此,他于1086年8月召开誓忠会,让所有等级的领主前来对他行“臣服礼”并宣誓效忠。封建制初期在欧洲大陆通行的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封君统辖封臣的原则,在英国却变成“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的原则。
一一整理自孟广林着《世界中世纪史》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古时期的欧洲王权出现的变化,列举王权出现变化的四个国家名称,并概括王权变化对西欧的影响。
27. 世界近现代史上,革命和战争日益剧烈,不断影响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残酷的战争激化了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机会来了。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 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
一一核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俄国革命的世界意义。1918年-1937年间,为了解决“国内发展问题”,苏俄(苏联)先后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和方针。
材料二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的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二十世纪初,西欧北美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孕育了空前的内部危机:首先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集团之间争夺市场的斗争白热化,加之军国主义兴起与经济军事化,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其次是首次席卷全球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是法西斯主义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反动而猖獗一时。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的“新因素”,列举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护国际经济秩序而建立的三大国际经济组织。
材料三世界史大事年表(部分)
1500年前后 新航路的开辟
14-16世纪 意大利文艺复兴
16世纪 宗教改革
1640年-1689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18世纪 启蒙运动
18世纪60年代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
1775年-1783年 北美独立战争
1787年 美国宪法颁布
19世纪早期 圣西门、傅里叶、欧文创立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9世纪中叶 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世界工厂”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3) 根据材料三,任选三个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进行阐释。(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典,楔形文字是由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苏美尔史诗,①②④均属于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故B正确;
狮身人面像属于古埃及文明成就,③不符合,故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考生需要结合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的能力。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政治上形成封君封臣制度;②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③基督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④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均是西欧封建社会的表现,A正确;
BCD均和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结合中世纪欧洲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世纪欧洲,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A.结合所学可知,早期殖民扩张中,在亚、非、拉美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马尼拉、墨西哥等,从而控制了太平洋的海上通道的国际是葡萄牙,故A项正确;
B.西班牙不曾控制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故B项错误;
C.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并非英国殖民扩张的特点,故C项错误;
D.马尼拉、墨西哥等并非荷兰的殖民地,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了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答案】A
【解析】但丁的《神曲》是作者通过描述自己梦中幻游地狱、炼狱和天堂的经历,揭露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弊端和丑恶,特别是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堕落,并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感悟,对于意大利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追求真理、追求“至善“的信心,被称作欧洲人从中世纪走向近代社会的标志,故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侧重于考查的是但丁。
本题考查的是但丁的历史地位,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系数易。
5.【答案】D
【解析】题干美国人担心中央政府中总统权力过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三权分立”对总统的权力进行制约,故D正确;
AB与题干无关,排除;
君主立宪制主要是对国王进行限制,英国是典型代表,故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依据材料“美国人特别担心中央政府中总统权力过大”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美国1787年宪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6.【答案】B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它具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如:由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其中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B项正确;
英法俄等国的工业革命都不能突出体现材料中的特点,排除AC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重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较快的典型国家。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提出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英国宪章运动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等”可知,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人运动,深入到争取政治权力的斗争,C项正确。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
早期工人运动还没有走向国际性联合,排除B项;
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的伟大尝试,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早期工人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早期工人运动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早期工人运动,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中叶时,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日益联系成一个整体,但尚未形成殖民体系,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崩溃,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的表现,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的表现,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故排除③;
①②④均发生在1916年,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一战的重大战役,依据题干要求“战役发生在191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一战的情况,旨在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难度偏低。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47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后这一指导思想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A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的第一次重大国际危机,于1948年6月爆发,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于1949年4月正式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需要考生掌握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C
【解析】A.两河流域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排除;
B.古埃及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排除;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创制了“历史”一词,C正确;
D.中国人发明了按位计值的方法,排除。
故选:C。
本题侧重于考查古希腊文明,解题关键在于对所学知识的把握。
本题侧重于考查古希腊文明,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低。
1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波斯继承了西亚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①错误;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②正确;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③正确;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④错误,因此D正确;
ABC与史实不相符,排除。
故选:D。
本题侧重于考查波斯帝国,解题关键在于对所学知识的把握。
本题侧重于考查波斯帝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3.【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还是一个翻译中心”“众多拥有不同信仰的学者皆汇聚于此,将学术推向新的、更有活力的方向”可以得出,阿拉伯帝国笼络被征服地区的学者,并翻译和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故D正确;
材料体现的文化成就,而不是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故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东西方交往和对西欧文化的影响,故排除BC。
故选:D。
本题考查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考生需要结合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及贡献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4.【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大化改新”,仿照唐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A正确;
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今东京)开设幕府,至1868年江户开城,江户幕府共经十五代征夷大将军,历时265年,排除B;
幕府政治体制下,天皇为首的朝廷实际上是幕府将军的傀儡,并没有掌握实权,排除C;
公元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日本仿效唐制的改革,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日本仿效唐制的改革,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A.新航路开辟发现新大陆是价格革命的背景,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
B.根据材料“16世纪”“英、法、德三国物价平均上涨2倍多”可知,价格革命导致靠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地主阶级地位下降,而从事工商业的资产阶级地位上升,故B项正确;
C.新航路开辟导致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C项错误;
D.工业革命出现于18世纪后半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6.【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番茄、玉米等美洲特产传播到其他大洲,②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
大麦原产于西亚地区,香料在东南亚地区早就出产,排除含有①或③的A、C、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一方面将对腐朽制度的仇恨和.......质上近似的问题”信息可知,这一思想解放运动是启蒙运动,它推崇理性,其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①正确,启蒙思想家相信进步、相信社会将趋于完美,②正确,启蒙思想后来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武器,③正确,综合起来,A项正确;
启蒙运动发生的时间在17世纪,而工业革命最早发生于18世纪(1765年),因果倒置,④错误,②③④三项组合不合题意,排除B项;
①②④三项组合不合题意,排除C项;
①②③④四项组合不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需要结合启蒙运动的特征和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C
【解析】材料“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是法国《人权宣言》的内容,C正确;
A是奴隶社会法律,没有“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排除A;
BD均不全面,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法国《人权宣言》,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法国《人权宣言》,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A正确;
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物,发明的是电话,排除B;
CD均不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0.【答案】C
【解析】据材料“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关注“工人生计”的有发表《共产党宣言》,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①符合题意;
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③符合题意;
帮助德意志流亡工人的组织“正义者同盟”改组,④符合题意;
“新和谐公社”的创建者是欧文,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②不符合题意,综上,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1.【答案】A
【解析】A.由“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可知,题干中的是战后和平制度指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新秩序;
B.这是二战后的世界体系;
C.选项表述不完整,除了华盛顿体系,还有凡尔赛体系;
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一战之前的帝国主义集团。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要求学生结合一战后世界格局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一战和二战后世界格局的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22.【答案】B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现代化,从而开辟出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新的发展道路,故答案为B项;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排除A项;
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南方的奴隶制,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排除C项;
埃及民族独立运动胜利后并没有摆脱西方模式走向现代化,不属于“新道路”,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生可根据材料“在殖民地或前殖民地,它启示了一个新的开端,不通过资本主义或西方模式而走向现代化的一条新道路”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属于一道典型试题。
2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故A项正确。
1945年英美苏召开雅尔塔会议,1943年苏美英召开德黑兰会议,世界反法西斯不断走向胜利,排除B、C两项;
《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结合《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结合世界反法西斯的进程进行分析解答。
2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恢复发展经济,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进行不同程度的政策调整。20世纪五六十年代调整的核心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调整的核心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非市场经济,故A项错误;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借鉴计划经济模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错误;
国际协调不是经济发展模式,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本题考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5.【答案】C
【解析】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故C正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实行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
斯大林模式建立过程中推行农业集体化,排除B项;
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40年到1952年,苏联农业总产量(按可比价格计算)仅增加10%,工业产量则增加1.3倍。还有数据表明,苏联城市人口从1926年到1952年增加了两倍以上”。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6.【答案】【小题1】地位: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之一。名称: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原因:帝国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奴隶和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的发展;军事力量强大,行政制度完善。
【小题2】变化:王权由软弱到加强。名称:英格兰王国、法兰西王国、西班牙、葡萄牙。影响:有利于促进国家的统一,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帝国和中古时期西欧王权的强化。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罗马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古代世界大帝国以及罗马帝国发展繁荣的原因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中古时期西欧王权强化的表现和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罗马帝国和中古时期西欧王权强化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7.【答案】【小题1】世界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榜样;为民族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范式。经济政策和方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小题2】因素:两次世界大战;全球经济危机;法西斯主义猖獗。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组织。
【小题3】示例:
主题: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
选择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论述: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运动,它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反对中世纪神学、宗教对人性的束缚,提倡人们对现世生活的值求,促进了人的觉醒。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17一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其核心思想是“崇拜理性”,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次运动有力批判了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人文主义达到顶峰,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总之,这三大运动使西方人文主义发展迅速,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世界现代化。第一问要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来解答;第三问要结合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特点来解答。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世界现代化,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