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应当坚持正义》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人应当坚持正义》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2 13:1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人应当坚持正义》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册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苏格拉底 亲爱的格黎东啊,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我们首先必须考虑是不是应当照你说的那样做。因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我不能由于遇到灾难就把自己所讲过的道理抛开,我认为那些道理还跟过去一样真实,我仍旧跟过去一样重视它们,尊重它们。如果我们在现在的情况下不能说出更强的道理来,我是肯定不会对你让步的,哪怕众人对我施加更大的恫吓,如同以妖怪吓儿童那样,声称要监禁、处死、没收财产等等。现在我们能够怎样研究最恰当呢?首先可以提起你对意见所说的那些话,看看我们是不是有理由说有些意见我们应该注意,也有些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是不是在我被判死刑前这话说得对,到现在就显然成了空谈,无非是戏言和废话而已?我希望和你一道弄明白,在我现在的情况下,格黎东啊,我们说的那个道理究竟是变了,还是仍然有效,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那些思想严谨的人,曾经多次断言在人们的意见中间有些必须高度重视,有些不必理会,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格黎东啊,神灵在上,你不觉得他们说得对吗?从人情上说,你并没有明天就要死掉的危险,你的判断不应该为那种局面所左右。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你以为如何?这话说得不对吗?
格黎东 说得很对。
苏格拉底 那就该重视好的意见,不管那些坏的意见吗?
格黎东 是的。
苏格拉底 好的意见不就是明白人的意见,坏的意见不就是糊涂人的意见吗?
格黎东 当然是。
苏格拉底 在这方面,我们该怎么说呢?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
格黎东 只听从一个人的。
苏格拉底 那他就该畏惧那一个人的责备,喜爱那一个人的赞美,而不理会众人之见啰?
格黎东 很明显。
……
苏格拉底 很好。如果我们由于听从外行的意见而毁掉了我们那个为健康所改善、为疾病所破坏的部分,在这个部分毁掉之后我们还能活吗?这个部分就是身体,对吗?
格黎东 对的
苏格拉底 身体坏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
格黎东 不能。
苏格拉底 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
格黎东 不。
苏格拉底 比身体贵重吗?
格黎东 贵重得多。
苏格拉底 我最好的朋友啊,那我们就不能听从众人对我们的说法,只能听从那一个深知道义和不义的人的说法,听从真理本身了。所以,你一起头的提法是不对的,你说我们应当考虑关于正义、美、好及其反面的意见。也许可以说,众人是有权置我们于死命的。
格黎东 这很显然,苏格拉底,你说得对。
苏格拉底 可是,我了不起的朋友啊,我觉得我们刚才说过的话现在还照样有效。请看一看,我们是不是还主张: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
格黎东 我还是这样主张。
1.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苏格拉底说的“哪怕众人对我施加更大的恫吓……声称要监禁、处死、没收财产等等”分析,与被施以死刑相比,苏格拉底更害怕没收财产的处罚。
B.苏格拉底以应该听从大众提出的追求为依据,断然拒绝了朋友格黎东劝他越狱的建议。
C.在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使用了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使自己的议论非常有气势,以至使格黎东不好再反驳苏格拉底的观点。
D.从对话的最后来分析,虽然格黎东试图劝说苏格拉底越狱保全性命,但是他也认同苏格拉底越狱后的生活质量会大不如前。
2.下列论断和苏格拉底在文中阐述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正义是人类最大的利益。(韦伯斯特)
B.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C.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莱辛)
D.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刘禹锡)
3.下列对苏格拉底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语气果断坚决)
B.因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理性而不失谦逊)
C.那他就该畏惧那一个人的责备,喜爱那一个人的赞美,而不理会众人之见啰?(循循善诱,说理不失和气)
D.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不使用直接定义高尚美德的词语,避免显出孤高的态度)
4.“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二、语言表达
5.根据内容,回答问题。
三段论是人类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的论证。
例如:大前提: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苏格拉底是会死的。
有两户人家都生了儿子。有一家的孩子死了,就将另一家的孩子偷偷地抱回自己的家。另一家发现后与这一家争吵得不可开交,于是告到官府。有一个知县对两个妇女说:“你们两人一人拉住孩子的一条胳膊,谁把孩子抢到手,孩子就属于谁。”大堂上,两个妇女就动手拉了起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其中甲妇女开始时还使劲,听到孩子哭喊后,就不使劲了。而另一个乙妇女则拿出吃奶的劲,眼看就要把孩子抢到手了。这时,知县大叫一声“停!”然后平静地说:“我现在知道孩子的真正母亲是谁了。”他用手指了指那个不使劲的甲妇女说:“她是真正的母亲。”
请根据所给参考示例,分析以上材料,写出知县断案的三段论推理过程。(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柏拉图说:“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②卢梭谈到:“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他就什么也不能忍受了。”
③鲁迅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回答。
(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
(2)柏拉图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
卢梭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
7.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历来广受赞赏,但也有人认为,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罪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不值得赞赏。你怎样看?为什么?可以根据不同观点组成两个小组展开辩论。
三、小阅读-课内
8.苏格拉底是如何理解“正义”的?请结合课文所涉及事件的背景简要分析。
9.通过提问,苏格拉底是如何一步一步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的?
10.苏格拉底之所以能说服格黎东是因为他的坚持,从课文内容来看,他的坚持是什么?
11.韦伯斯特说:“只要提着正义之剑攻击,再柔弱的手臂也会力大无穷。”“正义”作为名词,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作为形容词,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现代汉语词典》)请结合苏格拉底的选择和当今的社会现实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正义”?《人应当坚持正义》
12.《人应当坚持正义》中,苏格拉底提出的“正道”“道理”“道义”的内涵是什么?
13.《人应当坚持正义》中,苏格拉底在这场提问中先后提出了哪些观点?
14.通读《人应当坚持正义》全文,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15.从《人应当坚持正义》这篇文章来看,苏格拉底提问的方法有哪些特点?
16.《人应当坚持正义》中,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17.苏格拉底在与格黎东的对话中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18.苏格拉底坚持真理、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感动;但也有人认为,他应该越狱逃跑,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请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谈谈你的观点。《人应当坚持正义》
19.苏格拉底提问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20.苏格拉底在这场提问中先后提出了哪些观点?(《人应当坚持正义》)
21.苏格拉底提出的“正道”“道理”“道义”的内涵是什么?(《人应当坚持正义》)
22.在文中第四处对话中,苏格拉底以从事体育锻炼并以此为业的人听从众人的建议,还是听从医生和教练的建议设问,在论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人应当坚持正义》)
23.通读全文,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人应当坚持正义》)
24.《人应当坚持正义》【难点1】请归纳概括苏格拉底式提问的环节。
25.【重点】在面对朋友格黎东的劝说,苏格拉底是如何层层铺垫,步步设问,并最终带格黎东到了自己的逻辑轨道的?
26.【难点2】《人应当坚持正义》中,苏格拉底的提问给我们哪些启示?
四、小阅读-课外
2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对话人:苏格拉底(以下简称“苏”),普若第库斯(以下简称“普”)
苏 此外还有一种痛感和快感的混合。
普 是哪种呢?
苏 这一种就是心灵所常感受到的。
普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苏 像愤怒、恐惧、忧郁、哀伤、恋爱、妒忌、心怀恶意之类情感,你是否把它们看作心灵所特有的痛感呢?
普 对,我是这样看。
苏 我们不是也觉得这些情感充满着极大的快感么?是否需要提醒你这样描写愤怒的诗句“愤怒惹得聪慧者也会狂暴,它比滴下的蜂蜜还更香甜”,以及我们在哀悼和悲伤里所感到的那种夹杂痛感的快感呢?
普 不用你提醒,事实确实如此。
苏 你想到人们在看悲剧时也是又痛哭又欣喜么?
普 当然。
苏 你是否注意到我们在看喜剧时心情也是痛感夹杂着快感呢?
普 我还不大懂得。
苏 我们刚才提到的心怀恶意,你是否认为它是一种心灵所特有的痛感呢?
普 对。
苏 但是心怀恶意的人显然在旁人的灾祸中感到快感。
普 的确如此。
……
苏 那么,我们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推理线索:我们耻笑朋友们的滑稽可笑的品质时,既然夹杂着恶意,快感之中就夹杂着痛感;因为我们一直都认为心怀恶意是心灵所特有的一种痛感,而笑是一种快感,可是这两种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同时存在。
普 不错。
苏 所以我们的论证所达到的结论就是这样:在哀悼里,在悲剧和喜剧里,不仅是在剧场里而且在人生中一切悲剧和喜剧里,还有在无数其他场合里,痛感都是和快感混合在一起的。
普 不同意这个结论是不可能的,苏格拉底,尽管一个人很想持相反的意见。
(朱光潜译)
读了以上文字,你想到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哪种教育原则?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5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D 2.C 3.A 4.被判处死刑的苏格拉底如果选择活着,他就要违反法律,放弃自己高尚的道德,同意朋友向狱卒行贿,越狱逃命,在他乡隐姓埋名度过残年。选择接受刑罚,清高地死去,则保全了一生的名誉,维护了道义,坚守了正义。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苏格拉底更害怕没收财产的处罚”错,曲解文意,“声称要监禁、处死、没收财产等等”是恫吓的方式,推断“苏格拉底更害怕没收财产的处罚”,没有合理的依据。
B.“应该听从大众提出的追求为依据”错,无中生有,根据原文“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你以为如何?这话说得不对吗?”原文没有对“大众提出的追求”的表述,苏格拉底也没有听从众人劝他越狱的建议。
C.“非常有气势”错,苏格拉底说话谦和,以理服人,议论没有明显的气势。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强调正义的重要性。
B.强调为人要善良、高尚。
C.“本性流露”即提倡真诚,文中没有阐述。
D.贞烈之士之所以不同于常人,是因为他们保持节操,合乎正义。强调保持远大的志向,就会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A.“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说这句话的前面还有一句“亲爱的格黎东啊”,句子中用了表示假设的“如果”,使得语气谦和,而不是果断坚决。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理解重要句子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论点。
文章的内容主要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在狱中与格黎东会面,两人对于应不应该越狱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谈话一开始,苏格拉底就表明了观点:“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合乎正道的就听从,不合乎的就不听从。接着,“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如果我们由于听从外行的意见而毁掉了我们那个为健康所改善、为疾病所破坏的部分,在这个部分毁掉之后我们还能活吗?”苏格拉底用一个运动员应该听从医生或教练的意见,而不是众人的意见,否则就会损害他的健康;从而驳斥了格黎东关于苏格拉底不逃跑众人就会对苏格拉底的朋友产生不好的看法的理由。所以苏格拉底是不赞成越狱的,他最后对格黎东说“我们是不是还主张: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
苏格拉底认为“活得好”比“活着”更重要。苏格拉底已经被判处死刑,如果他想“活着”,就要向狱卒行贿,越狱逃命,在他乡隐姓埋名度过残年,这与他追求的正义、高尚是相违背的,也是他不愿意的。如果他选择“活得好”,他就要接受刑罚,清高地死去,这样他就能保全一生的名誉,维护了道义,坚守了正义,这样他就可以活得问心无愧了。
5. 亲生母亲都怕拉伤自己的孩子; 甲妇女怕拉伤孩子; 甲妇女是孩子的亲生母亲。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本题要求学生以三段论的推理方法和过程,也就是运用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的论证,来论证知县断案的三段论推理过程。
该材料是县官断案,关于一真一假两个母亲争夺孩子的事。由材料“他用手指了指那个不使劲的甲妇女说:‘她是真正的母亲’”可知,县官推断的结论是不使劲的女人是母亲;得出这一结论有两个前提,大前提是从母亲这一角度出发的,凡是亲生母亲都怕拉伤自己的孩子,小前提是从甲妇女的表现出发的,即甲妇女怕拉伤孩子所以不使劲,因为这两个前提,所以得出结论——甲(妇女)是孩子的亲生母亲。
6.(1)人要有勇气(2)人要有勇气战胜自己。没有勇气的后果。人要有勇气面对不幸。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三个名家名言都是在说“勇气”,只不过柏拉图和鲁迅是从正面论述,卢梭是从反面论述,关键是抓住每个名言的关键词语。柏拉图名言的关键词语是“征服自己”,卢梭名言的关键词语是“惧怕”,鲁迅名言的关键词语是“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概括三个名言就可以找到答案。
7.示例
据说苏格拉底生得丑,但是死得很美。他被当时雅典的民主制度判处了死刑,造就了西方哲学史乃至思想史上的一大公案。
苏格拉底之死是一出悲剧:城邦出于维护城邦利益的原因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苏格拉底也是为了城邦的利益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以身殉道。
苏格拉底受到人们起诉的时候,已经70岁了。令人不解的是,苏格拉底给城邦造成麻烦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换句话说,城邦容忍他已几十年,却在苏格拉底晚年行将就木的时候判了他死刑。人们起诉他的直接罪名有两条,一条是苏格拉底教唆年轻人反对他们的长辈,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教唆犯”,一条是苏格拉底引进新的神灵,不信城邦的守护神。实际上,这两条都有向传统观念和习俗挑战的因素。苏格拉底认为尊重长辈但不能盲从,需要判断是非对错,首先应该遵从真理。苏格拉底还认为,每当他需要决断时,心灵中总有一个守护神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这就意味着他只相信自己的守护神而不尊重城邦的守护神。实际上,在这一案件的背后是两种从根本上对立的原则,一方是苏格拉底,一方是城邦民主制。
城邦民主制是哲学诞生的摇篮,城邦民主制也是后来政治思想家们一致赞颂的政治制度。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且不说我们可能将古代的民主制度过分美化了,因为它并不完美,即便我们以之为理想,仍然有一些致命的障碍,使后人难以在现实中实现这一理想。这就是为什么十七世纪的哲学家、思想家都以希腊民主制为理想,但是除了个别的例外(如卢梭),都不约而同地提倡法制的代议制政府的原因:城邦的直接民主制要所有的公民都民心淳朴,富有正义感,这样才能比较合理地决定城邦大事,否则会出现什么结果是可以想象的,智者的诡辩正是民主制败坏的产物。人们凭话语的力量参加并且影响政治决策,逐渐地人们不再在乎事情本身的合理性,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提案能否通过,于是论辩述和修辞学就获得了重要的地位,智者的工作就是教授人们论辩术和修辞学,使他们在公民大会上有能力说服别人。于是,公民大会的政治生活便失去了它的合理性,完全变成了诡辩的市场。由此可见,城邦民主制的原则是合理的,但是现在它失去了积极的作用。换言之,雅典的城邦民主制的确曾经是光辉的典范,但已经是过去的辉煌。
苏格拉底正处在这样一个雅典民主制衰落的时期。
再看苏格拉底。表面看来,苏格拉底提倡的原则即使不是反民主制的,也是非民主制的,至少在雅典人看来是这样的。城邦民主制的基本原则是每一个公民都有参加政治生活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是说,他们用不着学习就天生禀赋正义感,就知道怎样决定城邦的大事,这可以说是雅典民主制的根本原则。然而苏格拉底可不这么看。他认为雅典之所以衰落了,根本原因就在于民主制的原则出了问题。正如做鞋子的工匠必须懂得做鞋子的知识一样,管理城邦也需要专门的知识。如果让不懂得治国的民众决定城邦大事,不可能治理好城邦。所以,苏格拉底鼓吹专家治国论。但是,雅典人无论如何难以接受苏格拉底的理论,因为那完全违背了民主制的基本原则。显然,这种专家治国论与城邦民主制是相互矛盾的。
因此,苏格拉底与城邦的矛盾,是两种原则的冲突,它们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相互之间有一个“时间差”或“时代差”,碰到一起当然要发生矛盾。民主制是合理的,但是这种合理性已经过去了。苏格拉底的原则也是合理的,但那要等到上千年以后才会成为现实的原则。这就是说,苏格拉底生不逢时,他的原则是希腊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所以,苏格拉底必死。
在某种意义上说,苏格拉底也是在自己“找死”。由500人组成的陪审团,280人认为苏格拉底有罪,220人认为人无罪,实际上只有30票的差距。按照雅典的法律,苏格拉底并不一定承受死刑,他可以交付罚金,以罚代刑。可是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没有罪,声称不交罚金。不仅如此,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阿波罗太阳神给雅典人的恩赐,所以不但不应该被判处死刑,城邦还应该为他提供免费食宿。不用说,苏格拉底的态度激怒了评审团,吵吵嚷嚷的法庭最终判处他死刑。由于此时雅典朝拜德尔菲神庙的船只尚未返回,按照习俗,这期间是不执行死刑的,所以苏格拉底有充分的时间逃走,他的学生们已经买通了看守,准备护送苏格拉底离开雅典。但是却被苏格拉底拒绝了,他说尽管评审团的判决是错误的,但是我作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却没有理由不服从它。所以,他拒绝逃走。有一种观点认为苏格拉底是有意激怒评审团来判处他死刑的,因为他要以自己的死唤醒雅典人。
苏格拉底属于那种实践哲学家,他一生探索真理,虽然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却留下了许多故事。在城邦民主制度衰落的背景下,苏格拉底试图通过知识来挽救雅典。在他看来,对任何事物,我们只有具有了知识才能知道怎样做和做得更好。所以,他给自己安排的工作就是在任何一种公共场合与人交谈,刺激人们的求知欲,让人们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他自比牛虻,说雅典这匹马太迟钝了。需要有人时不时地刺激它一下。从某种意义上说,苏格拉底企图通过自己的死来唤醒雅典人的良知,雅典人后来也的确觉悟了,为苏格拉底平了反,也惩罚了起诉苏格拉底的人:按照雅典的法律,你起诉他人如果败诉,你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换言之,你起诉别人,如果别人没有问题,那就是你有问题。可惜的是,即使雅典人觉悟了,也仍然无能为力。
【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个性化解读和微写作的能力。
我们可以只要结合材料中提到的“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历来广受赞赏,但也有人认为,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罪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不值得赞赏”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说明理由即可。正方:我们赞赏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舍生取义的精神。一个人能够坚守他自认为的做人的底线,是可敬的;不管在别人看来他所坚守的底线是不是正确。因为相对于那些做人毫无原则、没有底线的人来说,像苏格拉底这样的人,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守住自己做人的底线,确实难能可贵。试问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种人有几许?人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要求苏格拉底,甚至反对苏格拉底“殉道”, 这本身就是荒谬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站在苏格拉底的立场,想他之所想,虑他之所虑。如此,便不难领会苏格拉底的精神世界,尊重他的选择也许就是必然的了。反方:我们认为,苏格拉底欣然接受雅典法庭对他的指控和死刑判决是不值得人们赞赏的。这里的关键是,雅典法庭对苏格拉底的判决是非正义的。从苏格拉底的辩解来看,他确认这一点。既如此,按照苏格拉底的原则-一人应当坚持正义,他就应该坚持他的“正义”, 不屈不挠,誓与敌人斗争到底,永不妥协。这种做法,才是维护正义的举动。而屈服,是向“非正义”低头,恰是非正义的表现。苏格拉底从自身的原则出发,遵从自己内心的召唤,似乎是舍生取义的“大义”之举,殊不知,他没有看到雅典法庭的“不义”, 不懂得对抗“不义”, 慷慨赴死,死得无意义无价值,死不得其所,岂不悲哉!从而得出答案。
8.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他本人和他的很多朋友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公正的判决。在行刑前,他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狱中,告诉他其他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帮他逃跑。面对格黎东让他逃跑的劝说,他首先考虑的,不是生或死的结果,而是正义与否的理性判断。苏格拉底唯一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定执行判决,接受死刑。他要听从道义而不是其他,“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如果接受格黎东等人的建议逃跑,免于死刑,就违背了自己的原则,损害了法律,就是对国家的不正义。苏格拉底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脑袋里只有正义原则指导下的正义或不正义的抉择,至于世人看重的生与死,则显得那么的无足轻重,这就是一代哲人超脱生死,始终遵守法律追求正义的至高精神。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鉴赏文本思想内容的能力。
从文中看,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他本人和他的很多朋友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公正的判决。在行刑前,他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狱中,告诉他其他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帮他逃跑。面对格黎东让他逃跑的劝说,苏格拉底说出了自己对正义的理解,他首先考虑的,不是生或死的结果,而是正义与否的理性判断。“在这些事情上我们应当听从众人的意见,对众人的意见诚惶诚恐,还是应当只听那一个内行的,对他毕恭毕敬胜于他人?我们如果不听他的,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难道不是这样吗?”“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与不义相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我最好的朋友啊,那我们就不能听从众人对我们的说法,只能听从那一个深知道义和不义的人的说法,听从真理本身了。”苏格拉底唯一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定执行判决,接受死刑。他要听从道义而不是其他,“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如果接受格黎东等人的建议逃跑,免于死刑,就违背了自己的原则,损害了法律,就是对国家的不正义。“请告诉我:是不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是不是在某某情况下可做,在别的情况下不许做?是不是像我们以前曾经多次同意,而且现在刚刚说过的那样,在任何情况下做不正当的事都是既不好又不美的?”苏格拉底将“正义”“道义”视为自己尊崇的绝对原则,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脑袋里只有正义原则指导下的正义或不正义的抉择,世人看重的生与死,则显得那么的无足轻重,他认为“人应该坚持正义”,勇于择死,这就是一代哲人超脱生死,始终遵守法律追求正义的至高精神。
9.面对格黎东让他逃跑的劝说,他首先提出格黎东的关怀是否合乎“正道”的问题,即是否符合他所服从的“道理”。然后苏格拉底又谈到应该听从内行,否则“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他把“道义”和“不义”对举,突出了道义对于人的重要意义,得到了格黎东的肯定。接着苏格拉底由身体到灵魂,步步深入,谈到我们必须听从“真理”,就是听从我们一贯遵循的“道理”。最后又回到格黎东的提议上,是否逃离需要看是否正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做不正当的事情。
苏格拉底开始并没有否定格黎东的建议,而是以此为基础,抛出“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深入,将格黎东的思路引入自己的逻辑轨道。
【详解】本题考查情节发展中人物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
看题干要求,要回答苏格拉底如何一步一步使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的,要结合他提问的内容来看。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格黎东劝说他逃跑,苏格拉底的问题是针对该不该逃跑展开的。要分析他提问的内容涉及几个层次。第一层,从原文“亲爱的格黎东啊,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我们首先必须考虑是不是应当照你说的那样做”看,他首先问的一个问题是格黎东的关怀是否合乎“正道”的问。“如果我们在现在的情况下不能说出更强的道理来,我是肯定不会对你让步的,哪怕众人对我施加更大的恫吓……”“现在我们能够怎样研究最恰当呢?首先可以提起你对意见所说的那些话,看看我们是不是有理由说有些意见我们应该注意,也有些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格黎东啊,神灵在上,你不觉得他们说的对吗?”“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你以为如何?这话说得不对吗?”问话得到了格黎东的肯定。第二层,“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你以为如何?这话说得不对吗?”“很好。他如果不服从那一位内行,不理睬他的意见和赞许,而听信另外一些外行的话,不是要遭到损害吗?”“你说得对。别的事情岂不也是这样吗,格黎东?我们用不着一一枚举,可以总起来看。例如正义和不正义,丑和美,好和坏,这都是我们现在所考虑的事情……难道不是这样吗?”通过这些提问,苏格拉底谈到的是应该听从内行的观点,否则“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他把“道义”和“不义”对举,突出了道义对于人的重要意义。第三层,“比身体贵重吗?”“身体坏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你是不是也承认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从这些问题看,苏格拉底由身体到灵魂,步步深入,引领这格黎东的思路谈到我们必须听从“真理”,就是听从我们一贯遵循的“道理”。第四层,“根据我们所同意的看法,我们首先应该研究一下,我试图未得雅典人同意释放便离开此地是不是正当。如果正当,就该试它一下;如果不正当,就该打消此念。”“我的好朋友啊,我们一块儿研究吧。要是你对我说的话有异议,请提出反驳吧,我会听的。要不,你就别再向我重复那句话,要我违背雅典人的意愿跑掉……”苏格拉底的问话最后又回到格黎东的提议上,他要格黎东明白,是否逃离需要看是否正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做不正当的事情。整体看,苏格拉底开始并没有否定格黎东的建议,而是以此为基础,抛出“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深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我想你说得对,苏格拉底。你看我们该怎么办。”“我试试看”“看来不行。”“当然不正当。”“你说得对。”格黎东的回答也说明了苏格拉底将格黎东的思路一步步引入自己的逻辑轨道,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劝说艺术非常高超。
【点睛】
10.①他坚持的是正义。
在课文中,苏格拉底提到的“正道”“道理”“道义”“正当”等,都可以认为是他从不同侧面对“正义”的诠释,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正义”的代称。他在对话的一开始就亮明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围绕这一立场,他层层铺垫,步步引导,最终在他对“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这一观点的坚持中结束对话,足可见他对“正义”的坚持。
②他坚持认为人的灵魂比身体重要。
苏格拉底是个在乎灵魂的人,他向格黎东提问:“身体坏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格黎东回答:“不能。”这说明苏格拉底对身体、生命的珍重。但接下来,他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在得到格黎东的否定回答后,又抛出“比身体贵重吗?”的问题,可见苏格拉底对灵魂、信仰的珍重程度超过了他对身体、生命的珍重,所以才会为了灵魂中对正义的坚持,而放弃了逃生的机会。
苏格拉底对正义和灵魂、信仰的坚持,使他拥有了非凡的人格魅力。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重点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
苏格拉底之所以能说服格黎东是因为他的坚持,从课文内容来看,他的坚持是什么,可从他的观点中去提炼。在文中,苏格拉底并不同意格黎东的让他逃跑的建议,他通过层层铺垫,步步设问,阐述了自己的道德信念,让我们看到他的坚持。他坚持正义,坚持认为人的灵魂比身体重要。“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他在对话的一开始就亮明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围绕这一立场,他层层铺垫,步步引导,从不同侧面对“正义”的诠释,最终在他对“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这一观点的坚持中结束对话。另外一方面,他提到“身体坏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你是不是也承认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从这些问题看,苏格拉底由身体到灵魂,谈到我们必须听从“真理”,就是听从我们一贯遵循的“道理”。可见苏格拉底对灵魂、信仰的珍重程度超过了他对身体、生命的珍重,他舍生取义,舍生求道、舍生为尊,这份信念和精神令人感动,对正义和灵魂、信仰的坚持,使他拥有了非凡的人格魅力。
【点睛】
11.观点一:遵守法律就是追求正义。
面对不义的城邦,苏格拉底始终坚持正义原则,追求正义。法律是人们相互之间订立的协议,苏格拉底认为,在城邦中,法律就是最广泛的正义。尽管现实城邦存在各种不足,但是在城邦中追求正义首先就是要遵守和维护法律。在苏格拉底看来,遵守法律能够使人们团结,使城邦强大。法律规定了人们彼此之间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遵守法律就是追求正义,坚持正义原则,就不能随意违背法律。正因为如此,苏格拉底坚持遵守城邦的法律而接受死刑,拒绝了朋友们帮助他逃走的建议。
观点二:正义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人类和谐幸福的行为。
正义是人间正气的凝聚,没有正义,世间将一片黑暗,是正义给了我们战胜邪恶的力量,所以社会需要正义,也呼唤正义。苏格拉底强调人的行为要符合“道理”,人要坚守“正义”,就是主张人要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这样,人才能“活得体面、正派”,社会才能充满正能量。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更应该维护正义,歌颂正义,发扬正义。正义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倡导正义的实质就是倡导真善美;邪恶有时会占上风,但正义必将胜利。社会治安要稳定,必须在社会中营造疾恶如仇的正义风气。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文本的能力。
法律是人们相互之间订立的协议。苏格拉底认为,在城邦中,法律就是最广泛的正义。苏格拉底在认为判决不公正的情况下,拒绝了朋友们帮助他逃走的建议,面对不义的城邦,坚持遵守城邦的法律而接受死刑,没有选择逃跑,始终坚持的是正义原则,即追求正义。尽管现实城邦存在各种不足,但是在城邦中追求正义首先就是要遵守和维护法律。在苏格拉底看来,遵守法律能够使人们团结,使城邦强大,坚持正义原则,就不能随意违背法律,法律就是正义,遵守法律就是追求正义。法律规定了人们彼此之间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坚持正义可以使人形象更强大。联系苏格拉底的选择,可知遵守法律就是追求正义。
在文中,苏格拉底说“正义不正义”是需要考虑的,他强调人的行为要符合“道理”,人要坚守“正义”,就是主张人要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这样,人才能“活得体面、正派”,社会才能充满正能量。可知,这里的正义是一种行为,是有利于人类和谐幸福的行为。正义是人间正气的凝聚,没有正义,世间将一片黑暗,人是需要坚持正义的。韦伯斯特说:“只要提着正义之剑攻击,再柔弱的手臂也会力大无穷。”这句话说明是正义给了我们战胜邪恶的力量,所以社会需要正义,也呼唤正义。正义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倡导正义的实质就是倡导真善美;邪恶有时会占上风,但正义必将胜利。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更应该维护正义,歌颂正义,发扬正义。正义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治安要稳定,必须在社会中营造疾恶如仇的正义风气。
【点睛】
12.是真理,是正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苏格拉底说服朋友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提出了“正道”“道理”“道义”“正当”等理念。如:“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我就听从,否则,难以从命。我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若听从众人的建议,不听从内行人的建议会使身体受损,正义和不正义,丑和美,好和坏的事情若不听从内行的建议会使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受损。”“听从外行的意见会毁掉我们的身体不能活,而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也不能活,它比身体还要贵重。因此我们只能听从真理本身。众人是有权置我们于死命的。”可见,苏格拉底提出的这些理念,实质是真理,是正义。正如他所提出的观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做了就是既不好又不美,邪恶、可耻的。我们根本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也不能以坏报坏。人应当坚持正义,因此我不能照你的建议去做。”
13.(1)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我就听从,否则,难以从命。我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
(2)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若听从众人的建议,不听从内行人的建议会使身体受损,正义和不正义,丑和美,好和坏的事情若不听从内行的建议会使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受损。
(3)听从外行的意见会毁掉我们的身体不能活,而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也不能活,它比身体还要贵重。因此我们只能听从真理本身。众人是有权置我们于死命的。
(4)人最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活得体面、正派。
(5)你向我提出的建议实际是众人的考虑,我们受道理约束,做事要看是否正当。
(6)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做了就是既不好又不美,邪恶、可耻的。我们根本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也不能以坏报坏。人应当坚持正义,因此我不能照你的建议去做。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课文《人应当坚持正义》写的是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判处他死刑之后,他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一步步地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文章中记录了苏格拉底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包括“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
由原文“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同从所有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可知,提出了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我就听从,否则,难以从命。我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的观点。
由原文“他如果不服从那一位内行,不理睬他的意见和赞许,而听信另外一些外行的话,不是要遭到损害吗?”可知,提出了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若听从众人的建议,不听从内行人的建议会使身体受损,正义和不正义,丑和美,好和坏的事情若不听从内行的建议会使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受损的观点。
由原文“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可知,提出了你向我提出的建议实际是众人的考虑,我们受道理约束,做事要看是否正当的观点。也提出了听从外行的意见会毁掉我们的身体不能活,而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也不能活,它比身体还要贵重。因此我们只能听从真理本身。众人是有权置我们于死命的观点。
由原文“是不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古义做不正当的事?是不是在某某情况下可做,在别的情况下不许做?是不是我们必须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者比较轻的刑法?是不是做不正当的事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做此事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是邪恶的、可耻的?”可知,提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做了就是既不好又不美,邪恶、可耻的。我们根本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也不能以坏报坏。人应当坚持正义,因此我不能照你的建议去做的观点。
14.本文选自《柏拉图对话录》,主要讲述在苏格拉底入狱之后,他的朋友格黎东一早来到狱所,劝苏格拉底离开,苏格拉底针对格黎东的劝说,层层设问,一步步铺垫,阐述自己的道德信念,把格黎东带入自己的逻辑轨道,说服格黎东放弃了劝说自己越狱的建议。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况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本文选自《柏拉图对话录》,背景为: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本文叙述的是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
15.①偏重问;②以谦和的态度发问;③提问逻辑性强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相关内容以及写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主要记录苏格拉底被判定为死罪后,他当然不可能心服口服,换作每个人都感到自己蒙受了巨大的冤屈,但换作每个人却不可能像苏格拉底一样接受这样不公正的判罚,本文中,苏格拉底不赞同违背雅典人的意愿而逃跑,针对格黎东提出的如果不逃走的几点后果,他以雄辩的逻辑,通过步步设问一层又一层的铺垫,诱导格黎东放弃越狱的想法,层层铺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苏格拉底的思辨方法,取一种为世人所认定的常识论断,想象一下这一论断可能是错的,尽管说这话的人充满自信,寻找与这一论断可能不对的情境。如果对以上问题找到例外情况,那么原来的定义就是错的或者至少不准确,最初的论断必须考虑到以上例外,并将之精确细腻地表达,如果随后又找到了对以上修正过的论断来说的例外,那么整个过程再重复一遍。苏格拉底的设问源自生活,符合生活常理,所以格黎东没有办法去反驳,反而只能随声附和,如“只听从一个人的”“很明显,怎么不是呢?”“我想是这样”“不能”等,这样的回答显示出他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对话录之所以这样写,正是为了突出苏格拉底辩驳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苏格拉的,在整个对话中没有直接提出任何肯定或否定的观点,而是通过访问和层层深入的追问,一步步引导格黎东通,认识到自己对正义的坚守。这是苏格拉底的论辩艺术及面对问题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层层深入的访问和反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思想的影响,从而放弃自己原来的错误观念,并产生新的观念。可见苏格拉底提问的方法具有的特点是:偏重于问,而不轻易让对方提出问题;②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他则以谦和的态度发问;③所有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对方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最后使对方放弃自己原来的观点。
16.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对人们而言是抽象且深奥的,苏格拉底举“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对人们而言是身边的人和事,比较熟悉。“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要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而非众人的意见。由此及彼,正义和非正义这个问题也应当听从内行人而非外行人的意见。通过这一类比,苏格拉底使自己的观点易于被理解,进而被接受。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中事例论证的作用的能力。
根据苏格拉底说的“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我们用不着一一枚举,可以总起来看。例如正义和不正义,丑和美,好和坏,这都是我们现在所考虑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上我们是应当听从众人的意见,对众人的意见诚惶诚恐,还是应当只听那一个内行的,对他毕恭毕敬胜于他人?我们如果不听他的,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难道不是这样吗”“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不”概括为:“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要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而非众人的意见。由此及彼,正义和非正义这个问题也应当听从内行人而非外行人的意见。通过这一类比,苏格拉底使自己的观点易于被理解,进而被接受。
“那我们就不能听从众人对我们的说法,只能听从那一个深知道义和不义的人的说法,听从真理本身了。所以,你一起头的提法是不对的,你说我们应当考虑关于正义、美、好及其反面的意见。也许可以说,众人是有权置我们于死命的”分析概括为: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对人们而言是抽象且深奥的,苏格拉底举“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对人们而言是身边的人和事,比较熟悉。
17.核心问题: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结论:越狱逃跑的行为是不正当的,苏格拉底宁可被处死,也不能做违背正义的事情。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文章可知,苏格拉底在与格黎东的对话中首先讨论哪些意见该听,哪些意见不该听;然后讨论什么是好的生活,最后讨论了做事正当性的问题,最后归结为一个核心问题: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苏格拉底通过循循善诱的提问,让格黎东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够做不正当的事,而让苏格拉底越狱逃跑的行为是不正当的,苏格拉底宁可被处死,也不能做违背正义的事情。
18.观点一:苏格拉底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感动。因为这个世界上除了生命之外,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追求真理和正义。苏格拉底认为真理和正义被毁所造成的损失比身体被毁所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对于毕生追求真理和正义的苏格拉底而言,越狱逃跑意味着以坏报坏、以不义对不义,这是对真理和正义的破坏。
观点二:格拉底应该越狱逃跑。他本来就是无罪的,强加给他的罪名是莫须有的。而且苏格拉底学识渊博,能言善辩,如果越狱成功,他就能够通过自己的学识影响更多的人,使人们接受他的观点,进而改变社会,改变世界,从这个角度来看,越狱逃跑才是目光长远之举。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个性化理解的能力。
针对两种观点,考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选取其中一个谈自己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苏格拉底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感动。结合文本“因为对人做坏事跟做不正当的事是一样的”“那就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那我们就不能听从众人对我们的说法,只能听从那一个深知道义和不义的人的说法,听从真理本身了。” 可见,苏格拉底认为真理和正义被毁所造成的损失比身体被毁所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越狱逃跑意味着以坏报坏、以不义对不义,这是对真理和正义的破坏。
第二种观点,格拉底应该越狱逃跑。结合课文下方学习提示及课下注释,“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离开雅典,还有很多地方、很多朋友会欢迎苏格拉底的到来”可见,这个罪名只是奴隶主民主制的雅典对追求真理的苏格拉底的莫须有罪名,如果越狱成功,其他地方很多人都会支持他,他就能够通过自己的学识影响更多的人,进而改变社会,改变世界。
19.①一种思想只有和其他思想形成一个网络时,它才能完整地存在。因此,应该把所有的主张都当作引发更多思考的联结点,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我们在交流时,可以这样提问:“如果你所说的属实,那X和Y不也如此吗?”
②所有的思想都需要不断完善。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提问:“你能详细说明你所说的观点,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吗?”
③所有的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思考也是如此。因此,提出问题时,也不要忘了它们会引发的其他问题。比如,“要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还需要回答哪些与它相关的问题呢?”
做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者,我们才能卓有成效地提出问题,才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展开我们对事物的理解的讨论。也可以说,这是做学问所要具备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法贯串于我们的整个学习和生活中,改变我们交流中的被动地位,化被动为主动。
【详解】本题考查个性化解读文本内容的能力。
“首先可以提起你对意见所说的那些话,看看我们是不是有理由说有些意见我们应该注意,也有些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是不是在我被判死刑前这话说得对,到现在就显然成了空谈,无非是戏言和废话而已?我希望和你道弄明白,在我现在的情况下,格黎东啊,我们说的那个道理究竟是变了,还是仍然有效,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那些思想严谨的人,曾经多次断言在人们的意见中间有些必须高度重视,有些不必理会,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格黎东啊,神灵在上,你不觉得他们说得对吗?从人情上说,你并没有明天就要死掉的危险”,由此可见:一种思想只有和其他思想形成一个网络时,它才能完整地存在。因此,应该把所有的主张都当作引发更多思考的联结点,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我们在交流时,可以这样提问:“如果你所说的属实,那X和Y不也如此吗?”
“你的判断不应该为那种局面所左右。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你以为如何?这话说得不对吗”“说得很对”“那就该重视好的意见,不管那些坏的意见吗?是的”“好的意见不就是明白人的意见坏的意见不就是糊涂人的意见吗”“当然是”“在这方面我们该怎么说呢?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只听从一个人的”“那他就该畏惧那一个人的责备,喜爱那一个人的赞美而不理会众人之见啰”“很明显”。“那他就该照着那一位主管和内行的意思行动、锻炼、喝水、吃东西不用理会别人的想法啰”“就是”“很好。他如果不服从那一位内行不理睬他的意见和赞许,而听信另外一些外行的话不是要遭到损害吗”,由此可知:苏格拉底所有的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思考也是如此。因此,提出问题时,也不要忘了它们会引发的其他问题。比如,“要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还需要回答哪些与它相关的问题呢?”
“我们用不着一一枚举,可以总起来看。例如正义和不正义,丑和美,好和坏,这都是我们现在所考虑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上我们是应当听从众人的意见,对众人的意见诚惶诚恐,还是应当只听那一个内行的,对他毕恭毕敬胜于他人?我们如果不听他的,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难道不是这样吗”由此可见:所有的思想都需要不断完善。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提问:“你能详细说明你所说的观点,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吗?”
“根据我们所同意的看法,我们首先应该研究一下,我试图未得雅典人同意释放便离开此地是不是正当。如果正当,就该试它一下;如果不正当,就该打消此念。因为你向我提到的那些考虑,如花钱、名誉和养家等,格黎东啊,实际上都是众人的考虑。他们可以轻易地置人于死地,也可以随随便便地使人复活,只要办得到就干,并不根据道理。而我们则相反,我们是深受道理约束的,一定要像刚才说的那样,慎重考虑我们行事是否正当,如向那些愿意把我放跑的人花钱和致谢,以及自己把自己放跑和接受别人释放之类,要想想自己做这些事实际上是否不正当。如果看出自己这样做只能是不正当的,就不应当考虑自己如果留在这里静坐不动是否必定要死,是否必定要受其他的罪,只该考虑自己这样做不正当的问题”概括为:做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者,我们才能卓有成效地提出问题,才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展开我们对事物的理解的讨论。也可以说,这是做学问所要具备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法贯串于我们的整个学习和生活中,改变我们交流中的被动地位,化被动为主动。
20.(1)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我就听从,否则,难以从命。我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
(2)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若听从众人的建议,不听从内行人的建议会使身体受损,正义和不正义,丑和美,好和坏的事情若不听从内行的建议会使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受损。
(3)听从外行的意见会毁掉我们的身体不能活,而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也不能活,它比身体还要贵重。因此我们只能听从真理本身。众人是有权置我们于死命的。
(4)人最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活得体面、正派。
(5)你向我提出的建议实际是众人的考虑,我们受道理约束,做事要看是否正当。
(6)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做了就是既不好又不美,邪恶、可耻的。我们根本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也不能以坏报坏。人应当坚持正义,因此我不能照你的建议去做。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课文《人应当坚持正义》写的是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判处他死刑之后,他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一步步地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文章中记录了苏格拉底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包括“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按要求在文中筛选即可。
21.是真理,是正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苏格拉底说服朋友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提出了“正道”“道理”“道义”“正当”等理念。如:“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我就听从,否则,难以从命。我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若听从众人的建议,不听从内行人的建议会使身体受损,正义和不正义,丑和美,好和坏的事情若不听从内行的建议会使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受损。”“听从外行的意见会毁掉我们的身体不能活,而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也不能活,它比身体还要贵重。因此我们只能听从真理本身。众人是有权置我们于死命的。”可见,苏格拉底提出的这些理念,实质是真理,是正义。正如他所提出的观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做了就是既不好又不美,邪恶、可耻的。我们根本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也不能以坏报坏。人应当坚持正义,因此我不能照你的建议去做。”
22.通过类比论证,将话题、概念转移,达到层层深入的目的。由不听从内行人意见致身体受损转移到不听从内行人意见致正义受损,并提出坚持正义比生命更重要的道德信念。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作用的能力。
在文中苏格拉底对格黎东说:“在这一方面,我们该怎么说呢?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呢?”说这句话的前提是,苏格拉底对格黎东一开始说的:“你的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在这里,苏格拉底运用类比手法,把他所从事的事业需要得到坚持正义的人的建议,类比为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以此为业的人需要得到医生或教练的建议。引出格黎东的推论,一个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如果不听医生或教练的话,而是听从了一般人的建议,很可能伤害了身体。这样有助于苏格拉底把话题转移到:他所从事的事业需要得到坚持正义的人的建议。从而支持了文章一开始他的观点。
23.本文选自《柏拉图对话录》,主要讲述在苏格拉底入狱之后,他的朋友格黎东一早来到狱所,劝苏格拉底离开,苏格拉底针对格黎东的劝说,层层设问,一步步铺垫,阐述自己的道德信念,把格黎东带入自己的逻辑轨道,说服格黎东放弃了劝说自己越狱的建议。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况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本文选自《柏拉图对话录》,背景为: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本文叙述的是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
24.(1)苏格拉底讽刺。这是第一步,指通过反问揭露对方谈话中的矛盾或漏洞。
(2)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问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3)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苏格拉底辩论的方式可以归结为归谬法,这一方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人应当坚持正义》这篇课文就充分体现了苏格拉底这一辩论特点,因此苏格拉底式提问的环节可概括为:(1)苏格拉底讽刺。这是第一步,指通过反问揭露对方谈话中的矛盾或漏洞。之所以首先要反讥,是为了打掉对方自以为是的做气,迫使他承认对原以为十分熟悉的东西实际上一无所知。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2)定义。这是助产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对所论德性的共同性质作出说明,获得确切的概念性认识,并牢牢掌握它。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问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3)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25.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一问一答,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他主要采用的方式是问答法,即通过发问与回答的形式,运用比喻、启发等手段,使对方对所讨论之问题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得出正确认识。
【详解】本题考查个性化解读文本内容的能力。
本题题干要求分析苏格拉底铺垫设问的方法,需要一步步分析苏格拉底设问的方式,只有理解了他的设问方式后,才能理解他是如何一步步把格黎东引入自己的逻辑的。
文本开始是一大段苏格拉底的阐述,意思是:你的关心如果合乎正道,我就听你的;如果不合乎正道,我不会让步的。接着,苏格拉底问了几个关键问题请他考虑: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在格黎东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后,苏格拉底运用联想谈到了运动员,问及第二个核心问题: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格黎东回答只听从一个人的意见。随后,苏格拉底抛出第三个问题:如果听从了外行人的话,是不是要遭到损害?在格黎东承认会受到损害后,苏格拉底进而腾挪思维,发问:道义与身体谁贵重?格黎东回答道义比身体贵重得多。层层诱导继续进行:活得好比活着更重要。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结论:私自离开是不正当的、邪恶的、可耻的。我们不能做。
多层设问,反复引申,联想对比,迂回曲折,最后水到渠成,辩论至此结束,完美收官,苏格拉底胜出。
26.(1)如果可能,试着去理解一种见解或看法的根本基础,并在以后的问题中遵循这些基础有可能产生的含义。(比如,“你的信念依据是什么?你能更好地解释自己的思想,让我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吗?”)
(2)一种思想只有和其他思想共同形成一个网络时,它才能完整地存在。因此,应该把所有的主张都当作引发更多思考的联结点,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如果你所说的属实,那X和Y不也如此吗?”)
(3)所有的思想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你能详细说明你所说的话,让我更好地理解吗?”)
(4)所有的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思考也是如此。因此,提出问题时,也不要忘了它们会引发的其他问题。(比如,“要回答这个复杂问题,还需要回答哪些相关问题?”)
【详解】本题考查个性化解读文本内容的能力。
本题题干要求“苏格拉底的提问”“给我们的启示”,那么本题可以转换为“苏格拉底的提问艺术有哪些特点,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教益?”我们在通读《人应当坚持正义》后发现,苏格拉底的提问是在不断引导格黎东一步步走入自己的观点之中。苏格拉底的提问总是在用“更好地”“还需要”“如果……”一类的词语,引导格黎东去回答自己的提问,从而让格黎东认同自己的观点。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要想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要巧妙地设置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断完善自己的回答,从而不断走入自己的观点之中。
27.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原则。选文中,苏格拉底巧妙地启发与引导对方,让对方对悲剧与喜剧的认知由无知到有所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比较多,最终使对方豁然开朗,欣然折服。
【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把握文章内容,理清对话的思路。苏格拉底由熟悉的人类情感谈起,从“痛感”“快感”谈到“悲剧”“喜剧”,让对方逐渐了解相关知识。由此揣摩出苏格拉底的谈话艺术是循循善诱,也就是“启发”。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原则。选文中,苏格拉底巧妙地启发与引导对方,让对方对悲剧与喜剧的认知由无知到有所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比较多,最终使对方豁然开朗地说“的确如此”,并且欣然折服,佩服地说“不错”,最终做出“不同意这个结论是不可能的,苏格拉底,尽管一个人很想持相反的意见”的总结。
答案第14页,共19页
答案第15页,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