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党费》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党费》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2 13:2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3《党费》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册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党费(节选)
王愿坚
过了半个多月,听说白匪对“并村”以后的群众斗争开始注意了,并且利用个别动摇分子破坏我们,有一两个村里的党的组织受了些损失。于是我又带着新的指示来到了八角坳。
一到黄新同志的门口,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灯影里,她正忙着呢。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她把这各种各样的菜理好了,放进一个箩筐里。一边整着,一边哄孩子:“乖妞子,咱不要,这是妈要拿去卖的,等妈卖了菜,赚了钱,给你买个大烧饼……”
妞儿不如大人经折磨,比她妈瘦得还厉害。大概也是轻易不大见油盐,两个大眼轱辘轱辘地瞪着那一堆堆的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她爬到那个空空的破坛子口上,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去,用指头蘸点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看了这情景,我直觉得鼻子尖儿一酸一酸的,我再也憋不住了,就敲了门进去,说:“阿嫂,你这就不对了,要卖嘛,自己的孩子吃根菜也算不了啥,别屈了孩子!”
她长抽了一口气说:“老程啊,你寻思我当真是要卖 这是我们几个党员凑合着腌了这点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兴许能给山上的同志们解决点困难。”
我想起来了,第一次接头时碰到她们在摘青菜,就是这咸菜啊!
这时,忽然门外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一个人跑到门口,急乎乎地说:“阿嫂,快,快开拉开门一看,原来就是第一次来时见到的摘菜的一个妇女。她气喘吁吁地说:“有人走漏了消息!说山上来了人,现在,白鬼来搜人了,快想办法吧!”
我一听有情况,忙说:“我走!”
黄新一把拉住我说:“人家来搜人,还不围个风雨不透 快想法隐蔽起来!”
可是怕连累了她,我还想甩开她往外走。她一霎间变得严肃起来,斩钉截铁地说:“按地下工作的纪律,在这里你得听我管!为了党,你得活着!”她指了指阁楼说:“快上去躲起来,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要动,一切有我应付!”
街上吆喝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我上了阁楼,从楼板缝儿里看见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地抱起孩子亲了亲,把孩子放在地铺上,又霍地转过身来,朝着我说“程同志,敌人已经发觉了,看样子是逃不脱这一关了,万一我有个什么好歹,八角坳的党组织还在,反‘夺田’已经布置好了,我们能搞起来!”她指了指那筐咸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
停了一会儿,她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又说话了:“孩子,要是你能带,也托你带上山去,将来咱们的红军打回来,把她交给卢进勇同志。”话又停了,大概她的心绪激动得很厉害,“还有,上次托你缴的钱,和我的党证,也一起带去。我把它放在砂罐里,你千万记着带走!”
话刚完,白鬼子已经赶到门口了。她连忙转过身来,搂着孩子坐下,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四五个白鬼闯进来,劈胸揪住了她问:“山上来的人在哪儿 ”
她摇摇头:“不知道!”
白鬼们在屋里翻了一阵,忽然一个家伙发现了那一箩筐咸菜,一脚把箩筐踢翻,咸菜全撒了。白鬼用刺刀拔着咸菜,问:“这咸菜是哪来的 ”
“自己的!”
“自己的 干嘛有这么多的颜色!这不是凑了来往山上送的 ”那家伙打量了一下屋子,命令其他白鬼说:“给我翻!”
这时,只听得她大声地说:“知道了还问什么!”她猛地一挣跑到了门口,直着嗓子喊:“程同志,往西跑啊!”
两个白匪跑出去,一阵脚步声往西去了,剩下的两个白匪扭住她就往外走。
现在眼看她被抓走了,我能眼看着让别人替我去牺牲 我得去!凭我这身板,赤手空拳也干个够本!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这是我听到她最后的一句话。这句话使我想到刚才发生情况时她说的话,我用力抑制住了冲动。
当天晚上,我把孩子哄得不哭了,收拾了咸菜,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黄新同志的党证和那一块银洋,把孩子也放到一个箩筐里,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
见了魏政委。他把孩子揽到怀里,听我汇报。他详细地研究了八角坳的情况以后,按照往常做的那样,在登记党费的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上:黄新同志1934年11月21日缴到党费……
他写不下去了,久久地抚摸着孩子的头,看着面前的党证和咸菜。然后掏出手巾,蘸着草叶上的露水,轻轻地,轻轻地把孩子脸上的泪痕擦去。在黄新的名字下面,他再也没有写出党费的数目。
(有修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咸菜”在小说中起到了线索作用:开头写黄新整理腌好的咸菜,中间她托付“我”将咸菜带上山,最后“我”将咸菜交给魏政委。
B.“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黄新在敌人赶到门口时沉着镇静的心理,为下文从容应对敌人做了铺垫。
C.“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嘱咐自己的孩子听自己的话,暗指要“程同志”听党的话,不要感情用事。
D.魏政委本来已在登记簿上写了黄新缴党费的部分内容,但看到黄新孩子可怜的情景,实在不忍心再写下去了,就想办法安抚孩子。
2.小说表现了黄新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中如果删去有关黄新孩子的内容好不好 为什么
二、选择题
4.下列各句中,属于反问句的一项是( )
A.到底哪一个是黄新?万一认错了人,我的性命事小,就会带累了整个组织。
B.区长道:“干什么?区公所是骂人的地方?
C.区长问:“你今年多大岁数?”三仙姑说:“四十五。”
D.区长问:“你会下神是不是?”
三、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王愿坚善于通过故事来描绘革命者崇高的思想情操,写出他们对自己子女、亲属的深切感情,表现无产阶级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他在塑造人物时,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都不作全面的历史的______,善于“捕捉性格发出耀眼光辉的那一刹那”。照我们的理解,这光辉的一刹那常常表现为革命者面临生离死别时所__________出的精神火花,作者对此作了__________的描绘,从而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谁能忘掉黄新在被捕前同小妞儿的亲切吻别和她在关键时刻所说的一句语带双关的话:“孩子,好好听妈妈的话”,这不但是她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隐含的暗示,也是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母子间的深情,革命者对党的崇敬热爱,两种情感在这里__________,吻合无间。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勾画 迸发 淋漓尽致 浑然一体
B.勾勒 迸发 栩栩如生 水乳交融
C.勾画 爆发 淋漓尽致 水乳交融
D.勾勒 爆发 栩栩如生 浑然一体
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是经常表现人物性格的横断面
B.而是经常表现人物性格的横断面
C.不是截取人物性格的横断面加以表现
D.而是经常截取人物性格的横断面加以表现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不但是她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也是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强烈的暗示。
B.不但这是她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也是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隐含的暗示。
C.这不但是她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也是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隐含的暗示。
D.这不但是她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强烈的暗示,也是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
四、小阅读-课内
8.小说中如果删去有关黄新孩子的内容好不好?为什么?
9.结合课文分析本文的情节结构有什么特色。
10.对小说中黄新从女儿手中夺下一根腌豆角这一细节描写,有人认为真实生动,使黄新这一人物形象更加感人;有人则认为不够真实,影响了黄新形象的丰满性。你赞成哪一种观点?简要说说理由。
11.《党费》小说表现了黄新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2.《党费》一文中,“我”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以第一人称叙述有哪些好处?
13.女共产党员黄新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党费》
14.本文有多处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说说它对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党费》
15.难点②:作者借小说《党费》想要传达怎样的创作目的?
16.重点③:本文选取咸菜作为党费贯串始终,请说说这样构思有何好处。
17.《党费》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结合文本说说采用这种视角进行叙述有何好处。
18.有人说,写人物必须写出他在生死关头的一刹那间的动摇,才能显得真实,人物才能活起来,写英雄人物时只有给他添加一点缺陷,才能避免公式化、概念化。王愿坚的《党费》塑造了一位集各种崇高品质于一身的女共产党员的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是否有违艺术的真实?
19.《党费》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的形象是怎样的?分析小说是怎样刻画的?
20.《党费》中的主人公是“我”,还是黄新?为什么?
21.《党费》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22.《党费》中,“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3.《党费》这篇小说,虽然有些情节略显夸张,但还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的,如何理解“党费”的特殊意义?
五、微写作
24.微写作。
课文《党费》写到,“我”第二次下山接头遭遇危险,黄新舍身相救,“我”回到山上,“见了魏政委。他把孩子揽到怀里,听我汇报”。而“汇报”的内容没有写出来。请你根据课文相关情节,把“我”给魏政委“汇报”的内容写出来。内容符合课文情节,语言表达简洁、顺畅,300字左右。
试卷第4页,共5页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D 2.①热爱党,忠于党:在极端困难的环境里,她用咸菜来代替银元缴党费,将一颗滚烫的心与党紧紧贴在一起。②机智果敢:当白匪闯进门后,她用话语与敌人巧妙周旋,保护了革命同志。③勇于献身:敌人知道了她的身份,但她毫无畏惧,沉着冷静,义无反顾。 3.不好。原因:①内容上:小说中写黄新的孩子沾盐水、抓腌豆角,表现了在敌人封锁以后,农村群众生活的困苦。②人物上:黄新为了缴党费,不给孩子吃咸菜,通过对比映衬,侧面表现了黄新对党的忠诚。③主旨上:孩子在小说中也有象征意义,让“我”将孩子带上山,意味着党和红军后继有人。
【解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D项,“但看到黄新孩子可怜的情景,实在不忍心再写下去了”分析错误。对魏政委写不下去的原因分析有误,魏政委是被黄新对党的爱和献身精神感动了,他认为一个党员爱党的心和献身精神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
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黄新的形象特征可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概括:
①“她指了指那筐咸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在极端困难的环境里,她用咸菜来代替银元缴党费,连她的孩子想吃一点都被她制止了。可见其对党的热爱和忠诚。
②当白匪闯进门后,她用话语与敌人巧炒周旋。“她猛地一挣跑到了门口,直着嗓子喊:‘程同志,往西跑啊!’”在紧要关头,为了引开鬼子,保护程同志,她十分机智地把鬼子引开了。表现了她的机智果敢。
③当敌人看到五颜六色的咸菜,知道了她的身份,但她毫无畏惧,沉着冷静,义无反顾,机智地引开鬼子,牺牲了自己,保护了程同志。表现了她勇于献身的精神品质。
3.本题考查把握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小说情节,需要关注对形象塑造、结构、主旨的作用。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根据小说的社会环境,从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来刻画人物性格特点,在答题时,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概括。
小说中多处出现有关黄新孩子的内容,这样安排有重要的作用。
①“她爬到那个空空的破坛子口上,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去,用指头蘸点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小说中写黄新的孩子沾盐水、抓腌豆角,表现了在敌人封锁以后,农村群众生活的困苦。“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而黄新为了缴党费,不给孩子吃咸菜,通过对比映衬,侧面表现了黄新对党的忠诚。“孩子,要是你能带,也托你带上山去,将来咱们的红军打回来,把她交给卢进勇同志。”孩子在小说中也有象征意义,作为革命者的黄新,也是一位母亲,同样有着母爱。黄新这样安排孩子,符合人物情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让“我”将孩子带上山,孩子意味着党和红军后继有人。
如果把有关孩子的情节都删掉,就不能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的五种角度:
①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
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
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4.B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句式的判断、辨析能力。
A项,一般疑问句;
B项,反问句,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C项,一般疑问句;
D项,选择性疑问句。
故选B。
5.A 6.D 7.A
【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勾画:勾勒描绘;用简短的文字描写。勾勒:①用线条画出轮廓;双钩。②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原文是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描写,两个词均可使用。
第二空,进发: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爆发: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②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原文说的是精神火花,所以用“进发”。
第三空,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语境说的是描绘得很透彻。所以应用“淋漓尽致”。
第四空,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语境说的是两种情感在那一刻融合为一体,应用“浑然一体”。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从句式照应,语意关联以及关联词语的角度来说,前面有“不作……”,后面当照应“而是……”,由此排除A、C。
从与后文“善于‘捕捉性格发出耀眼光辉的那一刹那’”照应的角度来说,对应“捕捉”的应该是“截取”,排除B。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存在两处语病:
一是重复赘余,“隐含的”与“暗示”语意重复,可删除“隐含的”,或将“隐含的”改为“强烈的”,排除BC。
二是语序不当,“不但是……”与“也是……”后面的内容应互换位置。排除D。
故选A。
8.不好。
原因:①内容方面:小说中写黄新的孩子蘸盐水、抓腌豆角等事,表现了在敌人封锁以后,农村群众生活的困苦。②人物方面:黄新为了缴党费,不给孩子吃咸菜,通过对比映衬,侧面表现了黄新对党的忠诚。③主旨方面:孩子在小说中也有象征意义,让“我”将孩子带上山,意味着党和红军后继有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的把握能力。
首先要表明观点:不好。文章写到妞儿不如大人经折腾,比她妈妈瘦得还厉害,大概也是轻易不大见油盐,两个大眼轱辘轱辘地瞪着那一堆堆的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她爬到那个空空的破坛子口上,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去,用指头蘸点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从而可以看出在敌人封锁以后,农村群众生活的不易,表现处境的艰难。
这一盆咸菜是几个党员凑合在一起腌的咸菜,是想交给党算作党费,兴许能给山上的同志们解决点困难,所以不让孩子吃一根咸菜,通过对比映衬,从侧面间接表现了黄新忠诚爱党、大爱无私。
在敌人发现山上的共产党员进了村,为了保护同志的安全,黄新宁死不屈,并且最后关头交代程同志把孩子和咸菜带上山,咸菜是作为党费解决山上同志的困难,而孩子是作为党的后代培养,意味着党和红军后继有人,革命胜利大有希望。
9.①情节连贯,故事性强。
小说围绕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这一事件单线进行,穿插描绘了三仙姑、二诸葛以及兴旺兄弟的阻挠,情节连贯完整,波澜起伏,故事性强,易被广大读者接受。同时也穿插描写了三仙姑和二诸葛的可笑故事,使得作品情节更加饱满、生动、有趣。
②变幻曲折,巧设关节。
作者继承中国古代小说“无巧不成书”的技法,在“巧”字上做文章,在故事中巧设关节,把故事情节安排得变幻曲折,出人意料。比如,兴旺兄弟捆了小二黑和小芹押送到了区里。这时,作者巧设关节,系上一个“扣子”,并没有接下去说小二黑和小芹送到区里后怎么样了,笔锋一转,却说起二诸葛的神课来了。读小说的人明明急于知道小二黑和小芹的结果,作者却先宕开笔,让读者看看二诸葛请区长“恩典恩典”出的洋相,看看三仙姑羞愧地出了一脸热汗的窘态,最后才知道到底怎么了。如此,变幻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散发出诱人的艺术魅力。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小说主要讲述了能干帅气的民兵队长小二黑与同村聪明伶俐的姑娘于小芹相爱的故事,二人被村里的人们认为是最般配的一对。但是小二黑的父亲“二诸葛’’和小芹的母亲“三仙姑”,这村里的两位神仙却反对他们的结合。小说以二人的恋爱为主线,中间穿插量“家人”的阻挠, 情节连贯又富有波澜,故事性强,吸引读者。三仙姑和二诸葛的可笑故事更为作品增添了乐趣,使情节更丰富、更生动。所以情节连贯,故事性强是其特色之一。
文中金旺对小芹的美貌早已垂涎三尺,但自从碰了小芹的钉子以后,总想设法报仇。一天晚上,小二黑和小芹相约到村外的砖窑里商量第二天到区上登记。他们将这对情人双双拿住,企图诬告。小二黑却一点也没有畏惧,理直气壮,一到区上,两个人就被放了,倒是金旺兄弟两个被押了起来,区上早就听说他们为非作歹,不是东西。两个神仙也被传了来,“二诸葛”拼命哀求区上,不要让小二黑和小芹结婚,说命相不对是一辈子的大事。经过领导的教育,“二诸葛”只好收起那一套阴阳八卦之说。 “三仙姑”到区上来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场面,一身老妖精似的打扮引起了众人的围观,直把她窘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惭愧尚且无暇,自然再顾不上反对儿女的婚事了。小二黑和小芹幸福地结了婚。作品采用扣子式大故事嵌套小故事的艺术手法,巧设关节,使之环环相扣,出人意料又引人入胜。
10.观点一:赞成第一种观点。
①在革命战争的特殊年代,这类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行为屡见不鲜。为了让山上的队伍能多吃一口咸菜,黄新从女儿手里夺下一根腌豆角的细节,充分展示出她为了党、为了革命作出的无私牺牲,使人物形象更加感人。
②咸菜是在敌后坚持斗争的诸多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千方百计凑集的,黄新作为一名思想觉悟很高的党员,不让自己的女儿吃集体凑集的咸菜,是理所当然的,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性。
观点二:赞成第二种观点。
①塑造一个光辉的形象,要想达到感人的目的,就要让人物形象丰满生动,而不能是“高大全”式的扁平化的形象。从“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有气无力”的女儿手里夺下一根腌豆角,固然可以表现黄新一心为了党、为了革命的崇高品质,但让她失去了一个年轻母亲应有的慈爱和柔美的一面,影响了人物形象的丰满,使人物趋于扁平化。
②具有人性美的形象更能感人。然而,黄新的这一动作,显然是置幼小、病弱女儿的健康和生命于不顾,虽然让她身上的革命性和崇高感得到了强化,却失去了人性美的一面,让人物失去了感人的血肉,显得不够真实,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的重要情节的探究能力。
本题要求探究的是小说关于黄新的一处细节描写,当“我”再次登门时就不经意之间目睹了黄新正忙着把腌好的咸菜放进一个个箩筐,甚至夺走了孩子忍不住放进嘴里的一根腌豆角的情形。本题给出了两种观点,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种,首先亮明观点,再结合文本分析人物的塑造。如赞成第一种观点,主要从革命战争的特殊年代以及人物形象的特殊身份等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她对至亲如此“吝啬”,实则源于她心中对党和红军怀揣着的“大爱”,她清醒地意识到唯有党和红军才会拯救天底下更多受苦受难的孩子。她的知大义、明事理、顾大局,毫无疑问给“我”也给读者以猛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如赞成第二种观点,可以结合其母亲的形象,从人性的角度解剖小说人物的塑造,强调真实性不能脱离生活的真实,为了艺术而违背生活的真实,这样的人物缺乏恒久的感染力。
11.①热爱党,忠于党:在极端困难的环境里,她用咸菜来代替银洋缴党费,将一颗滚烫的心与党紧紧贴在一起。
②机智果敢:当白匪闯进门后,她用话语与敌人巧妙周旋,保护了革命同志。
③勇于献身:敌人知道了她的身份,但她毫无畏惧,沉着冷静,义无反顾。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表现了黄新怎样的形象特点。首先明确人物的身份,黄新是一位地下党员;然后结合人物所做的事情以及表现来概括特点。从文中来看,小说主要写黄新用咸菜来交党费、与敌人周旋、保护革命同志等几件事,在这几件事中,先看第一件,用咸菜交党费,“缴党费,不缴钱,缴实用的东西”,而且孩子想要吃咸菜,黄新不让,这些可以看出黄新对党的热爱和忠诚;再看第二件,当敌人闻风而来,她让“我”躲起来,并且告诉“我”“按地下工作的纪律,在这里你得听我管!为了党,你得活着”,让“我”躲在阁楼上,并且故意把敌人往外引,这些可以看出黄新的机智果断;最后看第三件事,当敌人知道了黄新的身份,要翻屋子的时候,“就这么间房子,要翻还不翻到阁楼上来?这时,只听得她大声地说:‘知道了还问什么!”她猛地一挣跑到了门口,直着嗓子喊:“程同志,往西跑啊’”,表现出黄新的沉着冷静以及勇于献身的精神。
12.“我”在小说中起到线索的作用。小说以“我”缴党费引出回忆,以“我”的见闻构成小说的素材,从“我”的角度叙述故事。“我”是连缀小说材料的线索。
第一人称叙述,使读者如同面对面在听一个人讲故事,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写的是“我”的耳闻目睹,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有利于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可以灵活地对小说中的人、事、物抒情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观点立场等。
【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人称叙述的作用的能力。
《党费》是一篇小说,作者王愿坚,记录了红军长征路上一段关于党费的故事。属于“十七年”时期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以王愿坚、峻青为代表的“纪实体”中短篇小说,将时间、事件、人物、环境交代得很清楚,具有很强的纪实性,情节完整。
“我”在小说中起到线索的作用。“每逢我领到了津贴费,拿出钱来缴党费的时候;每逢我看着党的小组长接过钱,在我的名字下面填上钱数的时候,我就不由得心里一热,想起了1934年的秋天”,小说以“我”缴党费引出回忆,以“我”的见闻构成小说的素材,从“我”的角度叙述故事。“我”是连缀小说材料的线索。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讲述式写法,紧紧围绕交纳党费这一典型事件,截取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横断面,着重描写‘我’和黄新的两次会面。首次会面对窝棚、磨损的党证、摘菜妇女等环境、人物的描写,为后一次会面时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埋下伏笔。黄新哼小调和哄孩子的话前后呼应,啃咸萝卜和一筐咸菜等细节首尾映衬。全篇结构严谨,没有冗笔,情节发展曲折变化,人物和事件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
【点睛】叙述人称及视角:第一人称,作用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称,作用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第三人称,作用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
13.①一心向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她把丈夫送去参加红军,“并村”之后又积极组织地下活动。在敌人的严密控制和封锁之下,她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十分焦心;重新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时,又显得异常高兴与激动,渴望重新加入战斗。她不顾自身生活的艰难,省吃俭用,把丈夫留给她安家的两块银洋省下来作为党费,托“我”转交给党组织,以期对党组织有点用处;被“我”拒收后,又用一块银洋买盐腌咸菜以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危难之际,她多次嘱托“我”把咸菜交给党组织,即使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她仍记挂着要缴党费。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她总是一心向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②聪明机警,坚毅乐观。她洒脱干练,斗争经验丰富。她在担任地下党联络员的职务时,能准确识别暗号,保密工作做得也很到位。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时,她始终怀有希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她对革命仍抱有坚定的信仰,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遇到白匪突然搜查时,她临危不乱,沉着指挥,明知自己可能就此牺牲,仍将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③热情质朴,无私赤诚。她第一次与“我”接头时,就张罗着给“我”拿吃的,虽然自己已穷得揭不开锅,但仍倾其所有地招待同志,体现了她热情质朴的特点。黄新五岁的女儿在困苦生活的折磨下,瘦得“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看到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但黄新狠下心来,不让孩子吃一根菜,在,严重困难的关头,为了支援山上的游击队,她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因为她认为“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无论何时,在她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党,是红军,充分表现出了黄新的无私与赤诚。
④临危不惧,不怕牺牲。面对生死关头的严峻考验,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是如何保护革命同志,为了保护同志和党的事业,她已经做好了自我牺牲的准备。面对敌人的搜捕,黄新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同志的安全。这一壮烈的举动,把黄新的思想境界推向最高峰,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最崇高、最纯洁的党性。
【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
小说以“我”与黄新的两次见面为叙述重心。敌人为了整我们,使出了一个叫做“移民并村”的绝招;把山脚下、偏僻的小村子的群众统统强迫迁到靠平原的大村子去了,切断了我们和群众的联系,各地的党组织也被搞乱了,要坚持斗争就得重新组织。于是就出现了“我”与黄新同志的两次见面。第一次着重刻画黄新沉着、机警、和善的性格以及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使“我”与她在感情上有了交流。当我离开时,她又叫住了我,将两块银洋递给我,“程同志,这是妞他爹出征以前给我留下的,我自从‘并村’以后好几个月也没有缴党费了,你带给政委,积少成多,对党还有点用处。”这里是第一次提及党费,在外界环境相当恶劣的情况下,黄新还不忘党费的事,那背后对党的忠诚和那份深厚的党员情可想而知。最后在我的坚持下,没有把钱带走,而是换成了一些实用的东西,当做党费。这里提及党费,也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第二次见面,通过黄新从女儿手里夺下咸菜的感人细节,表现了她为了革命的胜利甘愿忍受生活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进一步坦露了她崇高的精神境界。接着,小说很有层次地描写了黄新在白狗子来搜捕、临刑前的一系列内心活动,她镇定从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为了保护“我”的安全,她选择献出自己的生命。在敌人面前她毫不畏惧,显示了一个党员的高风亮节。
14.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使小说的情节发展得极其自然,同时又节省了笔墨。
小说开头交代了“我”上山之前是干侦察员的,职业敏感使然,对于人物和环境都观察得非常仔细;
魏政委交代黄新的耳朵边上有个黑痣,“我”凭着这一特征很容易地认出了她;
第一次见面时,黄新拿出党证和银洋要缴党费,而我没有收,敌人搜捕前,黄新又嘱咐了党证和银洋的事,“我”在黄新牺牲后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党证和一块银洋;
第一次见面时,几个党员分别拿菜回去腌,也为后面咸菜有不同的颜色以及敌人凭不同颜色的咸菜而发现了黄新的身份埋下伏笔……
“我”初到黄新家时,通过“我”的观察,交代了黄新的住所是“靠房顶用几根木棒搭了个小阁楼,上面堆着一些破烂家具和几捆甘蔗梢子”,这为后面敌人搜捕时,黄新让“我”躲进阁楼做了铺垫。
如果没有前面的交代,后面的情节发展就会显得很突兀,在紧张的气氛中补写环境,也很不和谐,会冲淡紧张的氛围,减弱艺术效果。而前面有铺垫,后面有照应,会使读者内心的悬念得到解决,小说情节发展的来龙去脉也叙述得非常清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细节描写和前后照应写法的能力。
《党费》是一篇小说,作者王愿坚,记录了红军长征路上一段关于党费的故事。“上山以前,我是干侦察员的。那时候整天在敌人窝里逛荡,走到哪里,吃、住都有群众照顾着,瞅准了机会;一下子给敌人个‘连锅端’,歼灭个把小队的保安团,真干得痛快”,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讲述式写法,紧紧围绕交纳党费这一典型事件,截取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横断面,着重描写“我”和黄新的两次会面。
首次会面对窝棚、磨损的党证、摘菜妇女等环境、人物的描写,为后一次会面时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埋下伏笔。黄新哼小调和哄孩子的话前后呼应,啃咸萝卜和一筐咸菜等细节首尾映衬。
借政委的介绍,交代了黄新作为农村骨干、“扩红”时的新媳妇、长征后的军属这段生活史、成长史;“我”潜入村子时先闻其声,“扩红”时期的小调传出的是她的心声;接上关系后她对摘菜群众的疏散,对窝棚破洞的交代,显出她干练的组织才能和高度的警惕性;给“我”窝头咸菜开饭,表现她女性的细心和关怀;领受任务,表明她坚持地下斗争的坚定态度;临别时两块银元交党费的细节,坦露了她对党的拳拳忠心,这些描写使黄新的形象站立了起来。
15.《党费》中,作者把咸菜——这一笔特殊的党费,同支持党的武装斗争紧密联系起来,从一个普通的革命妇女身上,发掘出蕴藏在她心里的伟大的献身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军民鱼水之情上,而且体现在黄新对党赤诚的奉献情怀上,是一种大义凛然的爱憎、一种庄严豪迈的党性与人性交织的革命情感。作者借《党费》是要发掘革命前辈的精神内涵,给人以鼓舞和力量,达到励志教育的目的。
【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本创作意图的能力。
小说表现了黄新热爱党,忠于党:在极端困难的环境里,她用咸菜来代替银元缴党费,将一颗滚烫的心与党紧紧贴在一起。机智果敢:当白匪闯进门后,她用话语与敌人巧妙周旋,保护了革命同志。勇于献身:敌人知道了她的身份,但她毫无畏惧,沉着冷静,义无反顾。体现了人情美和人性美,重温那个时期的历史走近那些英雄人物是必须的,通过对《党费》的学习,可以发掘战争年代的精神宝藏,为我们当今所用,会有人格的感召和引领作用。让无私忘我甘于奉献等革命精神永远闪光,它们将是我们人生之旅中驱散寒冷的不息火焰,坚定信念的强大支柱,增添力量的无穷源泉。
16.《党费》选取了一筐咸菜作为特殊的党费,并以之为主线贯串全篇,展开一系列动人的情节,细腻地刻画了黄新的性格和形象特征,这种艺术构思是新颖、独特的。
缴纳党费,本来是每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而本文却把咸菜这一笔特殊的党费,同支持党的武装斗争密切联系起来。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长征开始之后,留下来的红军游击队在山区坚持与敌人作不懈的斗争,敌众我寡,斗争十分艰苦。敌人采用搜山、烧山、移民并村等残酷的手段,企图割断群众和游击队的联系。在这种严酷而又恐怖的情形下,黄新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村里的党员为缺盐的游击队腌制咸菜,作为党费上缴党组织,最后为掩护战友脱险,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作为一个普通的党员,黄新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这样构思,使得平凡的咸菜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人物的心灵之美和情操之美得以凸显。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构思特点)的分析鉴赏能力。
“咸菜”在小说中起到了线索作用,串联了相关情节:开头写黄新整理腌好的咸菜,中间她托付“我”将咸菜带上山,最后“我”将咸菜交给魏政委。
表现了人物性格利于塑造形象:在极端困难的环境里,她冒着生命危险历尽曲折用咸菜来代替银元缴党费,将一颗滚烫的心与党紧紧贴在一起。可见人物①热爱党,忠于党②机智果敢③勇于献身。
可表现时代特征和背景,比如小说中写黄新的孩子沾盐水、抓腌豆角,表现了在敌人封锁以后,农村群众生活的困苦。《党费》中,在闽粤赣边区,敌人为破坏我军的地下群众组织,采取了“移民并村”活动,加强了对地下革命活动的控制;战争也使边区老百姓物资极度贫困。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黄新守着给山上的战士准备的一箩筐咸菜,却不舍得给自己饿得已有气无力的女儿吃一根腌豆角。为了保护地下组织的联络员“我”,黄新选择了牺牲自己。
手法上黄新为了交党费,不给孩子吃咸菜,通过对比映衬,侧面表现了黄新对党的忠诚。。“咸菜”在小说中起到了线索作用:开头写黄新整理腌好的咸菜,中间她托付“我”将咸菜带上山,最后“我”将咸菜交给魏政委。王愿坚虽主要写的是残酷坚苦的战争,但他的小说却因为这小小的咸菜而充满了人性美和人情味,小中可见大。他写出了恶劣的斗争条件下同志之间缔结的浓厚情谊,也注意写坚强的革命者在亲人、同志面前的柔情。
17.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使读者如同面对面在听一个人讲故事,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写的是“我”的耳闻目睹,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有利于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可以灵活地对小说中的人、事、物抒情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观点立场等。
具体来说,如小说以“我”的视角描写了与黄新的两次会面,既串起了故事,大大压缩了作品的篇幅,同时又起到间接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在第一次会面时,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对黄新简单描绘了几笔,就使读者对她有了印象。另外,对黄新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加深了她与“我”的联系,也加深了读者对黄新的认识。
同时,以第一人称“我”为媒介,作者把对黄新的看法表达出来,也更加细致地刻画了黄新这一人物形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叙述手法的作用的能力。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讲述式写法,紧紧围绕缴纳党费这一典型事件,截取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横断面,着重描写“我”和黄新的两次会面。首次会面对窝棚、磨损的党证、摘菜妇女等环境、人物的描写,为后一次会面时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埋下伏笔。黄新哼小调和哄孩子的话前后呼应,啃咸萝卜和一筐咸菜等细节首尾映衬。
全篇以“我”的视角来进行叙述,“我”是故事情节的见证者、讲述者和参与者,正是因为上级安排“我”去接头,才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18.观点一 不违背。王愿坚笔下的正面人物,形象十分丰满。作者没有写出他们所谓“一刹那间的动摇”,而是按照生活本身的真实写出了英雄本色,写出了他们心灵的崇高。作者在这里是把真、善、美统一了起来。正是生活中的真实,造就了艺术的真实。作者没有拘泥于真人真事,没有单纯地罗列人物的各种言行,而是有生活化的概括,有丰富的想象,通过想象塑造出动人的人物形象,从而借小说创作,发掘并升华革命前辈的精神内涵,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观点二 违背。人性美、人情美的重要性即在于人性、人情的真实性。而《党费》中作者过分注重对中心人物形象的“高、大、全”的塑造,从而忽视了对人性美、人情美的建构,使得人物形象显得有些不真实、不丰满。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题是对“王愿坚的《党费》塑中集各种崇高品质于一身的女共产党员的形象是否有违艺术的真实”的个性化解读,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要结合文本阐明理由。
认为不违背艺术的真实性,就要结合作品从人物形象的本身特点,人物形象呈现的方式和人物形象创作的意义这些角度挖掘。从人物形象本身而言,例如“当我离开时,她又叫住了我,将两块银洋递给我,‘程同志,这是妞他爹出征以前给我留下的,我自从并村以后好几个月也没有缴党费了,你带给政委,积少成多,对党还有点用处’”,通过这些真实情景的再现,可以看出在外界环境相当恶劣的情况下,黄新还不忘党费的事,那背后对党的忠诚和那份深厚的党员情可想而知,这就鲜明刻画了黄新沉着、机警、和善的性格以及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使小说人物形象鲜活饱满。作者按照生活本身的真实写出了英雄本色,写出了他们心灵的崇高。作者在这里是把真、善、美统一了起来。正是生活中的真实,造就了艺术的真实。从小说的呈现方式上来讲,作品中很多都是生活化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这样的创作方式其实拘泥于真人真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上分析,这样品格的人物形象,能更好的发掘并升华革命前辈的精神内涵,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这也是作品的意义所在。
认为违背了艺术的真实性的观点,就要从“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塑造给读者有失真实的阅读感受角度分析。如小说中写黄新连一根五角都不让又饿又馋的女儿吃,如此安排情节,固然可以见证一位革命母亲的伟大,一位共产党员的可敬,但也使得黄新作为一位母亲而言,过于严苛,有失人性、人情的真实性。过于“高、大、全”的塑造,可能忽视了对人性美、人情美的建构,使得人物形象显得有些不真实、不丰满。
19.小说通过讲述在严酷的环境下主人公用咸菜做党费的感人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党忠诚、热爱、坚强无畏、忘我牺牲的党员形象。
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唱《送郎当红军》的歌声的描写,展现了黄新对红军对丈夫的思念。本色不变。
②动作描写。第一次见面中把小油灯遮严了,嘱咐我进屋先观察,写出了她的老练。
③语言描写。“一跟党断了联系,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咱们想法儿把红旗再打起来”,表现了她对党组织的思念,联系上党组织的喜悦激动,继续斗争的坚定。通过她接受任务后的语言描写,写出了她乐观坚定,不怕困难,信心百倍的顽强斗争精神。
④细节描写。对她拿出党证交党费的描写,展现了她一心向党,对党的忠诚;在第二次见面中刻画了两个感人至深的场景,一是母亲将孩子抓到手的腌豆角拿走,为了支援山上的游击队,宁愿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体现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二是为保护同志,她自我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同志的安全。“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表现了对同志的期望与嘱托。讴歌了地下工作者对党的忠诚与忘我牺牲精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以及分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
首先明确人物的身份。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地下党员,她的名字叫黄新。然后结合人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如“我”去找她接头,传达县委的指示的时候,还没有见到黄新其人,先听到她唱的《送郎当红军》,“她把歌子哼得七零八落的呢?看样子她的心不在唱歌,她在想她那在长征路上的爱人”,可以看出她对当红军丈夫的思念;如和“我”第一次见面时,她出去看了下动静,回来后“又关上了门,把小油灯遮严了,在我对面坐了下”,而且嘱咐“我”进屋先观察,这些动作、细节可以看出她的老练谨慎;如“同志,你不知道,跟党断了联系,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真不是味儿啊!眼看着咱们老百姓遭了难处,咱们红军遭了难处,也知道该斗争,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干,现在总算好了,和县委联系上了,有我们在,有你们在,咱们想法把红旗再打起来”“眼里潮润润的,也许是因为太激动了,不多一会儿就撩起衣角擦擦眼睛”,这些语言、动作以及神态可以看出她联系上党组织时候的喜悦激动;如“她揭开砂罐,拿出两个红薯丝子拌和菜叶做的窝窝,又拉出一个破坛子,在里面掏了半天,摸出一块咸萝卜,递到我脸前”“在出门的时候,她又叫住了我。她揭起衣裳,把衣裳里子撕开,掏出了一个纸包。纸包里面是一张党证,已经磨损得很旧了,可那上面印的镰刀斧头和县委的印章都还鲜红鲜红的。打开党证,里面夹着两块银洋。她把银洋拿在手里掂了掂,递给我”“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老程啊,你寻思我当真是要卖?这年头盐比金子还贵,哪里有咸菜卖啊!这是我们几个党员凑合着腌了这点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兴许能给山上的同志们解决点困难”,这些语言动作描写以及敌人来了的时候,她为了保护同志而英勇献身的行为都表现出她对党的忠诚以及忘我牺牲的精神。
20.黄新。①因为黄新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小说通过黄新的所作所为体现了对在艰苦革命斗争中的地下党员的高尚精神的赞美和讴歌。②黄新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着墨最多,体现了一心向党、忠诚坚贞的精神。③“我”虽是故事情节的叙述者,但情节的发展离不开黄新的主导,“我”是次要人物,是来衬托黄新形象的。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鉴赏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主题的能力。
小说以“我”与黄新的两次见面为叙述重心。敌人为了整我们,使出了一个叫做“移民并村”的绝招;把山脚下、偏僻的小村子的群众统统强迫迁到靠平原的大村子去了,切断了我们和群众的联系,各地的党组织也被搞乱了,要坚持斗争就得重新组织。于是就出现了“我”与黄新同志的两次见面。第一次着重刻画黄新沉着、机警、和善的性格以及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使“我”与她在感情上有了交流。当我离开时,她又叫住了我,将两块银洋递给我,“程同志,这是妞他爹出征以前给我留下的,我自从‘并村’以后好几个月也没有缴党费了,你带给政委,积少成多,对党还有点用处。”这里是第一次提及党费,在外界环境相当恶劣的情况下,黄新还不忘党费的事,那背后对党的忠诚和那份深厚的党员情可想而知。最后在我的坚持下,没有把钱带走,而是换成了一些实用的东西,当做党费。这里提及党费,也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第二次见面,通过黄新从女儿手里夺下咸菜的感人细节,表现了她为了革命的胜利甘愿忍受生活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进一步坦露了她崇高的精神境界。接着,小说很有层次地描写了黄新在白狗子来搜捕、临刑前的一系列内心活动,她镇定从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为了保护“我”的安全,她选择献出自己的生命。在敌人面前她毫不畏惧,显示了一个党员的高风亮节。所以,这篇小说中黄新是着力刻画的人物,文中表现了黄新在极端困难的环境里,她用咸菜来代替银元缴党费,将一颗滚烫的心与党紧紧贴在一起,她热爱党,忠于党;当白匪闯进门后,她用话语与敌人巧妙周旋,保护了革命同志,机智勇敢;敌人知道了她的身份,但她毫无畏惧,沉着冷静,义无反顾,勇于献身,进步一表达了对在艰苦革命斗争中的地下党员的高尚精神的赞美和讴歌。而“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参与者,我的参与和见证只是为了衬托黄新的人物形象的。
21.①以“我”来叙事,使内容真实可信。
②以小见大,以这一笔独特的党费有力凸显大主题。
③以对话叙事,表现人物形象。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叙事手法和特点能力。
①以第一人称来叙事,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增强了事件的真实感和可信性。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②以小见大,层层铺垫,白色恐怖高压下,斗争环境恶劣,生存环境恶劣,在这种情况下的这一笔独特的党费有力凸显的文章的大主题。
③在不同场景的见面中以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彰显人物形象。使叙事更加集中。
22.(1)“我”是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便于情感的抒发,真实可信。
(2)“我”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故事情节以“我”的所见所闻展开,黄新因救“我”而献出生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集中紧凑。
(3)“我”是故事的感受者,通过“我”与黄新两次见面的情况有力突出了黄新一心向党、忠诚坚贞、勇于牺牲的崇高的革命精神,有力烘托了人物形象。同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详解】本题考查小说中重要情节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小说故事是采用第一人称回忆式写法,由“我”讲述出来的,这样便于情感的抒发,真实可信。所以我既是故事的亲历者又是故事的见证者。
从情节上看,故事情节是以“我”的所见所闻展开,黄新因救“我”而献出生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集中紧凑。可以说“我”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
从主题上看,通过“我”与黄新两次见面的情况,有力突出了黄新一心向党、忠诚坚贞、勇于牺牲的崇高的革命精神,有力烘托了人物形象。可以说“我”是故事的感受者,并且突出深化了主题——共产党人勇于献身的精神。
23.“缴党费”是那个时代共产党员信仰的具体化,是对党负责任、对受苦受难的人民负责任的表现。现在的共产党员大多没有经受过战火的洗礼,即便如此,也不能丢掉这种信仰,不仅仅是按时缴足党费,最重要的应该是不忘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时刻谨记:自己的存在是为了传承信仰,为人民服务。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缴了“党费”。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现实价值和意义的能力。
“党费”是小说的线索,也是小说的主题。要理解“党费”的特殊意义,就要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红军长征,留下的红军要面临国民党军队和当地的土豪劣绅的围剿,情况十分危急,此时正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党员本色的时候。
小说中的黄新所缴的党费并不仅仅是那筐咸菜,而是自己的生命。所以,“党费”并非是按时所缴的金钱或物品,而是一种责任和信仰,是共产党党员将自己的一切全部奉献给党,奉献给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种行为和意念。综合以上分析并联系当前社会实际组织答案即可。
24.我带着新的指示去见黄新同志的时候,她正在放置腌好的咸菜,那些咸菜是她和几个同志一起腌的,她想把咸菜交给党算作党费,想用那些咸菜给山上的同志们解决困难。她和孩子都特别瘦,但是她舍不得给孩子吃一根咸菜。我们聊到一半的时候,有一位同志来送信,说我到八角坳的消息被泄露了,形势危急。黄新同志让我躲到阁楼里,嘱咐我想着把那些菜带上山去,这是他们缴的党费,黄新同志自己却在外面与敌人周旋。黄新同志怕敌人搜到阁楼上,为了救我,她故意喊“程同志,往西跑啊”,这样她将敌人引到西边去了,保全了我的性命,我本来是想出去跟敌人拼一下的,可是黄新同志临走之际,说:“孩子,好好的听妈妈的话啊!”我只好忍着悲伤,看着黄新同志被敌人带走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表达的能力。
这个写作题,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对课文相关内容进行复述,确切地说,就是改写课文相关内容。因此,首先应找出课文相关内容,即从“一到黄新同志的门口”至“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写作时要有所选择。前面部分,即“我”到黄新家门口看到黄新整理咸菜、妞儿想吃咸菜的内容应该略写,一笔带过,如“那天,我到了黄新家,正为她从孩子手中拿过孩子想吃的一根咸菜而说道时,意外发生了”。写作的重点是黄新的应急处理以及为保护“我”、保护“中心县委”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自我牺牲精神。这部分内容,课文有许多细节描写,但写作时要改为概述,如得知敌人来了后的内容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文字较多,但写作时,只需概述:“我”当即要走,但黄新拦住“我”,让“我”躲到阁楼上,并说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要管,一切有她应付。依此方法完成写作即可。
答案第14页,共15页
答案第15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