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江油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江油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14 17:0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油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
2.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生物体的所有细胞中,全能性最高的是( )
A.卵细胞 B.受精卵 C.胚胎细胞 D.植物花粉
2.下列有关细胞衰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B.细胞中所有酶活性降低
C.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D.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
3.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C.细胞周期由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组成
D.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4.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于( )
A.间期、前期 B.前期、中期 C.间期、后期 D.前期、后期
5.如图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是姐妹染色单体
B.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C.③将在下一阶段分裂为2个
D.④表示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
6.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的细胞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倍增
C.初级卵母细胞中形成四分体属于其细胞周期的行为
D.造血干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约占90%~95%
7.下列有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是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半
B.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均是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半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D.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2个DNA分子
8.受精卵是高等动物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中,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的结构是( )
A.核糖体 B.染色体 C.线粒体 D.中心体
9.同种有性生殖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对此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是( )
A.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B.细胞分化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无丝分裂
10.凤凰花是厦门大学的校花,每年的5-7月是凤凰花盛开的季节,美不胜收,请问凤凰花细胞中,核酸、核苷酸、碱基的种类和遗传物质分别是( )
A.2、4、4、DNA和RNA B.2、8、5、DNA
C.2、8、5、DNA或RNA D.2、8、5、DNA和RNA
11.人、果蝇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
A.DNA B.RNA C.糖类 D.蛋白质
12.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发生转化的细菌和作为转化因子的物质分别是( )
A.R型细菌和蛋白质 B.S型细菌和多糖荚膜
C.R型细菌和DNA D.S型细菌和RNA
13.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是( )
A.DNA B.蛋白质 C.RNA D.糖类
1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获得这一结论的理由是( )
A.DNA是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物质
B.细胞生物都含有DNA
C.只有DNA能够自我复制
D.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15.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
A.DNA B.糖类 C.RNA D.蛋白质
16.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细胞分化降低了生物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细胞分化程度越高,表现出来的全能性就越强
17.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艾弗里的实验证明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采用了“减法原理”
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P标记噬菌体组中,搅拌时间长短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D.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35S标记噬菌体组中,发现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
18.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表归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 观察对象 染色剂 实验结果
①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苏丹Ⅲ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② 梨汁中的还原糖 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③ 活细胞 台盼蓝 活细胞呈蓝色
④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龙胆紫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A.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①②
B.实验③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实验④中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D.检测花生子叶切片中的脂肪时,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19.甲、乙两图均为连续分裂的细胞周期图示,乙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乙中C→B时期会发生着丝粒分裂
B.图甲中b,图乙中B→A时期会出现核仁、核膜
C.图甲中c+d,图乙中A→A均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D.甲中b、乙中的A→C时期细胞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
20.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与机体衰老总是同步进行
B.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减小、细胞体积增大、酶活性降低
C.衰老细胞中由于酪氨酸酶无法合成,所以老年人容易出现白发
D.自由基攻击和破坏正常生物分子或端粒缩短导致DNA序列受损,都可能导致细胞衰老
21.小肠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潘氏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潘氏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溶菌酶等抗菌物质抵抗外来病原体,而小肠上皮细胞与营养吸收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潘氏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出现功能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小肠干细胞分化产生小肠上皮细胞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C.小肠干细胞分化产生的潘氏细胞能抵抗外来病原体,使细胞趋向专门化
D.小肠干细胞和潘氏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22.如图所示,①~④是某动物(2n=4)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示意图,图⑤为这些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图②③所示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①④所示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B.若图⑤为减数分裂,则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de段
C.若图⑤为有丝分裂,则ef段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D.在雌、雄个体生殖器官中都可能同时存在①②③④所示细胞
23.赫尔希和蔡斯在1952年以T 噬菌体为实验材料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亲代噬菌体已用32P 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
B.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的P应含32P标记
C.图中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
D.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
24.如图甲、乙、丙依次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图,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不同分裂时期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细胞对应图乙中的DE段、图丙中的③
B.图甲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图丙中引起①→②变化的是着丝粒的分裂
D.图丙中与图乙中BC段对应的只有②
25.现有新发现的一种感染A细菌的病毒B,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两种方法来探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一段时间后检测甲、乙两组子代病毒B的放射性和丙、丁两组子代病毒B的产生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位素标记法中,若换用3H标记上述两种核苷酸不能实现实验目的
B.酶解法中,向丙、丁两组分别加入DNA酶和RNA酶应用了加法原理
C.若甲组产生的子代病毒B无放射性而乙组有,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若丙组能产生子代病毒B而丁组不能产生,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下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请据图完成下面问题。
(1)就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来说,图中还缺少处于_____期的细胞简图。
(2)图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期,图A细胞中有_____条染色单体。
(3)图C所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期,细胞中有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条染色单体,有_____个DNA分子。
(4)D图细胞中央出现的结构是_____,它会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
(5)该植物有丝分裂分裂期简图的正确排序是_____。
27.下图是某高等雄性动物体内5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戊中进行减数分裂的是___。丁细胞的名称是___。
(2)甲细胞有___条染色体、___条染色单体、___个DNA分子,戊细胞中有___个四分体。
(3)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互换的是__细胞。
(4)图甲中,1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是___。
28.下图为某一雌性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各细胞可在该动物的______(填器官)中找到。
(2)由A形成B的分裂方式为______,其意义是保证了______。
(3)C细胞的名称是______,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______个DNA分子。
(4)由A形成C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______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______,使其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遗传组成具有多样性;此外,部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还可能发生______,进一步使产生的子细胞的种类增多。
29.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具有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清液中,也具有少量的放射性,而下层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________________。该方法叫_________。
(2)在理论上,上清液中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一些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在实验中,若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的时间如果过长,会使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原因:________________,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4)上述实验中,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在_______中含有N元素。
江油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生物答案
1-5:BBACB 6-10:DBBCB 11-15:ACADA
16-20:CBCDD 21-25:DDBDC
26.(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共10分)
(1)间 (2) 前 0 (3) 中 4 8 8
(4)细胞板 (5)B→C→A→D(2分)
27.(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1) 乙、丁、戊 (2分) 次级精母细胞(2分) (2) 8 0 8 2
(3)戊(2分) (4)3号或7号染色体(2分)
28.(每空2分,共16分)
(1)卵巢
(2) 有丝分裂 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3) 初级卵母细胞 2 (4) 分离 自由组合 交叉互换
29.(每空2分,共12分)
(1) DNA 同位素标记法
(2)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有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3)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裂解释放出来
(4) 不能 蛋白质外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