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关键能力提升(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关键能力提升(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2 19:2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关键能力提升
语言运用
综合性学习。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风流人物,灿若繁星。他们曾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精神品格在史书上熠熠生辉,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学校组织六年级全体同学参加“数风流人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议“风流人物”的内涵。
请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的精神内涵。
2.填名著中的“风流人物”。
他隆中献策,三分天下,励精图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流芳百世。他是 。他疾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救金氏父女,拳打镇关西。他是 。
3.赞当代“风流人物”。
例: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淡泊名利,坚持不懈,毕生梦想是消除饥饿,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是袁隆平。
仿照例子,赞一赞你心中的当代“风流人物”。
4.你们的活动获得了媒体的关注,面对记者的采访,请你即兴讲话,发表对此次活动的感受。
对比阅读
(新题型)阅读古诗与文言文,完成练习。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①上:指元世祖。②南乡拜而死:向南方叩拜而死。乡:同“向”。
1.下列对《过零丁洋》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了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曲折。
B.颔联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局势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写出了作者消极的情绪。
C.颈联中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直抒胸臆,以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为整首诗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上知天祥终不屈也( ) (2)安事二姓( )
3.“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中的两个“零丁”分别是什么意思 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①地名,指“零丁洋”。②诗人孤苦伶仃的心情。
前一个“零丁”是( ),后一个“零丁”指( )。
4.“山河破碎风飘絮”一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 比作 ,表达了作者面对“山河破碎”的 之情。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6.“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对后世影响深远。请结合《宋史·文天祥传(节选)》,简述一下文天祥具有哪些品质。
课外阅读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夏明翰
一九二八年二月,夏明翰同志被捕了。
审讯室内,敌人的审问开始了。
“你多大年岁 ”
“我是共产党,共产党万万岁!”
“你老家在哪儿 ”
“革命者四海为家!”
敌人被弄得慌了手脚,又问:“你信仰什么 ”
“共产党人不信神,不信鬼,信仰马克思主义!”
敌人企图从夏明翰口里得到一点情报的梦想破灭了。
敌人用尽各种手段都没能使夏明翰屈服,最后决定杀害他。
二月九日清晨,白色恐怖笼罩江城,夏明翰同志告别狱中难友,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
刑场上,夏明翰昂首挺立,深情地望着祖国大地,望着他熟悉的,印满他 战斗足迹的武汉三镇。执刑官走过来,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讲。夏明翰大声 说:“有!给我纸和笔!”他用戴着手铐的手,饱蘸着浓墨,不,饱蘸着自己的 满腔热血,在雪白的纸上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写完,他将笔一甩,厉声喝道:“开枪吧!”
一条年轻的生命就此告终。这首就义诗读来,胸腔充满热血,其背后是夏明翰传递给国人的无限勇气,是共产党人坚守信仰的一面旗帜、一座丰碑,足以让后来人在开展革命事业时也如同当年的先烈一般,一往无前!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从容不迫:
(2)正气凛然:
2.(新题型)阅读短文,梳理文章大意,完成思维导图。
3.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人物的 和 描写,从中可感受到夏明翰
的精神品质。
4.下列对理解“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分析正确的有( )(多选)
A.为了革命事业和亿万人民的幸福,夏明翰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B.表现了夏明翰坚信前途乐观、革命必胜的信念。
C.夏明翰不怕牺牲,因为还有更多像他一样的革命志士前仆后继地为革命事业斗争到底。
D.夏明翰激励无数志士,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5.“这首就义诗读来,胸腔充满热血,其背后是夏明翰传递给国人的无限勇气,是共产党人坚守信仰的一面旗帜、一座丰碑,足以让后来人在开展革命事业时也如同当年的先烈一般,一往无前!”在革命事业中,还有许多像夏明翰一样的“丰碑”式革命先烈,你还知道谁的故事 他(她)有怎样的精神 仿照例子写一写。
例:刘胡兰像一座丰碑,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面对敌人不屈服,英勇就义。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欧阳海舍身救列车
1963年11月18日。
清晨,轻风扑面,细雨沾衣。欧阳海带领全班,走在野营队伍的最后,担负收容任务。朝前看,嗬!好险的一道峡谷。两道钢轨,明晃晃,亮铮铮,像条弯曲的臂肘,绕过山脚,吃力地延伸过来。
七班战士紧跟着人欢马跃的炮兵连,进入了峡谷。突然,不远处,两山缝隙里,冲出一列火车。列车驶近了,炮兵连的一匹胆小性躁的黑色驮马骤然受惊,背着高大的钢铁炮架,疯狂地窜上铁道,横在路心,竖耳瞠目,瑟瑟发抖,死活不动。
雷霆万钧的车头,喷吐浓烟,鼓起强风,风驰电掣地逼近、逼近……
50米,马不动!40米,马不动!30米,马,还是一动不动!
急转弯!陡坡路!30米距离,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4秒钟后,脱轨覆车的惨祸,即将发生!
列车滚动巨大的钢轮,响声隆隆,排山倒海,越逼越近……
上去,粉身碎骨!不上,车毁人亡!上 不上 在这惊心动魄的时刻,还容人斟酌吗 欧阳海箭步飞身,抢上路心,水淋淋的雨衣,呼啦啦地飘起,高高地扬起在风云变色的天空,他脸不变色,心不跳,豁出性命把战马推离了轨道……
列车停稳了,旅客的危险消除了!
副班长在染血的车轮下,抱着重伤的欧阳海,失声痛哭,呼唤着班长的名字。
风停了,雨住了,雪白的云层里,射出了色彩缤纷的阳光。霞光万道的云空,搭起了虹桥。欧阳海慢慢地睁开眼睛,看看朝夕相处的战友,又看看转危为安的列车,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安详地合上了眼帘。
这位伟大战士的一生,只有23年。
一首时代的颂歌,一支青春的壮曲,在一个战士的英勇献身中谱成!
1963年11月18日,这个难忘的日子,将同一个光辉的名字——欧阳海,一起载入英雄的史册。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1)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
(2)(局势、病情等)从危急转为平安。( )
2.(新题型)根据短文内容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
3.用“ ”画出描写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新材料)“2022年6月,中华大地再次被英雄所感动:2022年6月4日上午,贵广高铁榕江站一动车撞上突发溜坍侵入线路的泥石流,导致7号、8号车发生脱线。值乘司机杨勇在危急时刻果断停车,救下车上143名旅客的生命,自己却不幸殉职。经车载数据分析,杨勇在发现异常的5秒内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列车滑行900多米后停在榕江站,避免了更严重的事故发生。”
结合短文与这则新闻,说一说你对英雄的理解。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
【材料一】《为人民服务(节选)》: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材料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选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任安的回信,在信中他提出了这一著名的生死观,表明自己为实现理想,虽饱经凌辱,但坚强不屈的心志。
【材料三】张思德,1933年参加红军,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在一次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仍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执行烧炭任务时,因窑洞塌方,不幸牺牲,年仅29岁。
1.结合材料一,想一想“为 而死”与“替 去死”这两种说法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谈谈你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理解。
4.依照材料一的写法,用下面的句子作为开头写一段话,谈谈你对“刻苦学习”的看法。
学习必须勤奋刻苦。
(二)
【材料一】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就“青少年追星”相关话题展开了专项调查。在近3000名参与调查的家长中,近八成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有喜欢的偶像,近四成家长表示孩子喜欢的偶像为娱乐明星。追星程度为“经常关注及以上”的孩子占总人数的48%。
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规划指导,化解追星、“饭圈”等负面文化影响。
1.结合材料一和生活实际,针对“青少年追星”这一话题,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青少年追星现象较为普遍。
B.过度“追星”容易导致青少年盲目崇拜,丢失自我。
C.“追星”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D.国家重视“青少年追星”现象,力图化解负面文化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二中漫画的内容。
3.你心中的“星”是谁 他为什么成为你心中闪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