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0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2 16:5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言而喻。后者如陈庆港的《十四家——中国农民生存报告(2000-2010)》,以小见大地反映现
实中国另外的真实存在,展现了更具广泛性,典型性的基层大多数人的生存景象和精神世界。
语文试卷 在题材向现实生活做多向拓展的同时,报告文学作者还致力于从历史的回潮中挖掘材料。
2018年第 7届“鲁迅文学奖”参评报告文学的作品有 230部(篇),其中《西长城》《围困长春》
35 《守望初心》《世界是这样知道长征的:长征叙述史》《此岸,彼岸》《抗战老兵口述历史》《一一、现代文阅读( 分)
Ⅰ 5 19 个戴灰帽子的人》《大写西城》等皆是历史类题材作品,占比也比较大。这些作品对历史的涉面(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小题, 分)
1-5 是多向的,有的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有的则是存留在历史皱褶里的微尘,但却是可以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小题。
见社会巨大存在的化石。
材料一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中国创造的科技奇观以超凡的速度和气魄呈现在世
CRH380A 486 1 “ ” 7020 “ ”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首先是因为历史题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和魅力。现实是历史的流向,人面前。如 动车组跑出 . 公里的时速; 蛟龙 号成功载人深潜 米, 神九 飞船与
…… 历史是现实的背景。读者的精神心理往往存在于历史与现实的勾连之中。其次是全媒体更多关注天宫一号实现手控交会对接 这些科学知识、科学现象在中国当代报告文学中通常以奇观的方式被呈
当下发生的五光十色的新闻,而对沉寂的具有某种弱新闻性的历史题材关注度相对较低。正是在
现,并通过持续不断的阅读融入读者的科学认知。科学奇观,意味着挑战人类既有的感知尺度和感知方
这里,丰富的沉入时间地平线以下的人与事等,成为报告文学不竭的写作资源库藏。
式,为日渐平庸化、琐碎化、常态化的感知注入新的美学元素。报告文学无疑是建构高科技时代奇观美
然而,关于报告文学历史书写的可能性,学界和评论界也存有质疑。“历史题材”的报告文学
学的重要媒介。总体而言,这种奇观美学既具有严密的科学理性,又极富想象力与艺术气息。
创作极难或几乎不可能实现“非虚构”的叙述要求。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特别是场面或细节的描
围绕科技创新主题,近年来的中国报告文学还创造出颇具范式意义的叙述模式,主要表现为:面对
写,在完全失去了采访当事人的情况下,要实现既是“报告”又是“文学”的具体生动的“非虚构”叙
科技难题,科技工作者克服重重障碍,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攻坚克难。显然,创新是驱动情节的动力,而
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有不少史志类作品很明显存在着“穿越”和“演义”,与非虚构的原
攻克一个个科技难关则组成叙述结构。此外,以创新驱动的叙述结构,还包含一条条情感或心灵副线,
则相去甚远。但这又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因为,能采访到当事人,当然更能达成写作的真实性,
它们共同展现出中国科技工作者为追求科学、探索真理、实现中国科技跨越式发展而顽强拼搏的心路历
但这也并不能保证充分的真实性。真实性是一个复杂的命题。报告文学的写作是一种需要作者诚
程。应该说,能否走进科技工作者的心灵世界,是衡量此类报告文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中国天眼:
实的写作,在主观上不能故意虚构。历史写作在实现非虚构方面更具难度,这就需要作者更多地
南仁东传》之所以让人动容,是因为王宏甲深入细致地追踪、复原南仁东不为人知的心灵世界。每一项
采用田野调查、知识考古、文献研读等方式,逼近写作对象,尽可能历史地还原历史存在本身,
高新科技、每一个伟大工程的背后都隐伏着难以计数的心灵秘史,而当每个个体的心灵史汇聚成河,便
不能因为片面求取文学性而伤害其根本的历史性。我们也不能依据普适的文学性标准,来要求报
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创新、赢得尊重的心灵史诗。因此,科技创新类报告文学要提炼出科学家的精神品质
告文学,尤其是历史题材的报告文学。
和家国情怀,这是报告文学责无旁贷的使命与担当。
(摘自丁晓原《论“全媒体”时代的中国报告文学转型》)
(摘自林强《创新报国:当代报告文学的时代主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材料二 全媒体时代新闻多形态传播的强势,改变着既有的传播和接受的格局。这样对原先相对依
A.高科技时代的奇观美学主要借助报告文学得以展现,它具有严密的科学理性,因此极富想象
赖于新闻性题材的报告文学写作必然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早先新闻媒体无法报道的一些材料,可以借道
力与艺术气息。
报告文学的形式推出,现在这种报告题材的初始性基本不再具有。原先报告文学写作比较多地倚重于题
B.受全媒体时代影响,报告文学题材摄取既从现实和历史两个端面作双向拓展,又在其两端各
材的重大,现在由于多媒体对其多维度多形态的挖掘,读者减弱了接受的兴趣和期待。这些情况促使报
自进行再拓展。
告文学在题材摄取方面出现相应的变化。作者注意对写作题材从现实和历史两个端面作总体性的双向拓
C.中国当代报告文学对科学知识与科学现象以奇观的方式加以呈现,是我国读者的科学认知形
展,同时,在现实题材和历史书写两端又各自进行开疆拓土。
成的重要途径。
在现实题材报告方面,既重视重大题材、时代杰出人物等的写作,又不唯重大是取,也关注有价值
D.若一篇科技报告文学表现出科学家在探索创造过程中的内心历程,那么这就是一篇成功的报
的日常生活题材的叙写。前者如徐剑的《东方哈达》、何建明的《浦东史诗》、李鸣生的《震中在人心》、
告文学作品。
陈启文的《袁隆平的世界》、王宏甲的《中国天眼:南仁东传》等作品,分别记写青藏铁路建设、浦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开发开放、汶川大地震和袁隆平、南仁东等重大事件及典型人物,有的作品以史诗之笔书写史诗性的伟
A.通过分析近年中国报告文学叙述模式的范式意义,可见报告文学创作对“创新报国”的时代主
大创造,以宏大叙事的方式,讲述展示中华力量、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国故事,其时代新“史记”的价值不
高二期中 语文学科(共 4 页) 1 20230507
题的响应。 蒸玉米的时间就能坐下来再织一小截布。翁丁织布一直用最古老的腰机织法。腰机由几根木棒、
B.报告文学作品对中国高新科技背后的心路展示越成功,中华民族追求创新与赢得尊重的心灵史诗就 木刀、竹签组成。人坐下后,双脚蹬住撑经木的两端,绷紧经线,然后一遍遍地提综、穿梭、打
越瑰丽。 纬。
C.作者采用田野调查、知识考古、文献研读等方式诚实写作,“历史题材”报告文学便能达到“非虚构” 人们日常的衣服床单围巾背包,哪一样都离不开布,都要女人一毫米一毫米经经纬纬地织出
的要求。 来。布的颜色,没有谁统一规定,织布的女人想怎么织就怎么织,想怎么搭配就怎么搭配,织完
D.若要撰写钟南山院士抗击新冠肺炎这一题材的报告文学,应突出其敢为人先、坚持原则的职业精神。 往那一挂,好看。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当下报告文学在选材方面出现变化的原因的一项是( ) 高山流水里长大的女人,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蓝天白云,红花绿草,看到的都是大自然最
(3分) 本真最纯粹的颜色,对美的感知,是天生就存在于骨子里的。那布是艺术美的范畴,更是寻常百
A.所依赖的新闻性题材的初始性被其他媒体抢占。 姓日子的一部分。翁丁人的日子,都是翁丁人自己一样一样经纬分明地整理出来的。
B.多媒体对重大题材多维度多形态的挖掘。 大木头是经历过世面的,里面有天地日月,雪雨风花。经了沧桑的大木头懂人心。大木头只
C.全媒体对沉寂的历史题材关注度相对较低。 管自己烧,不用人守着。火苗真大,真多。锅底下满满的鲜艳的火苗,锅的四周也是满满的鲜艳
D.创作中“非虚构”的叙述要求几乎很难实现。 的火苗。火燎着锅盖了。翁丁偏,二三十公里外,翻过几座山,就是缅甸了。仅仅七十年前,翁
4.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当下中国报告文学在现实与历史两个题材端面上选材的共同点。(4分) 丁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屋子一律为中国南方典型的杆栏式二层茅草房——一楼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论证思路(6分) 养猪啊,牛啊,羊啊,鸡啊,狗啊,二楼住人。我来的时候,翁丁正值雨季。翁丁的雨,一下就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 是几个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在雨季,只要哪天还没下雨,那一天的夜或黎明就不会按时到来。一天中,一定要等到至少
烟火翁丁 一场雨。也许就是雨的缘故,茅草屋脊陡,坡长,密严,只向天开了一扇小芭蕉叶大的窗,整个
黛安 房屋像一间暗室。可是火让茅草房里明亮起来了。黑篾桌亮汪汪的,黑竹凳亮汪汪的,黑铁锅亮
火塘在屋子正中。没有灶,一只三角铁架支在火上,大锅,小锅,大壶,小壶,做饭,烧水,都在 汪汪的,黑水壶亮汪汪的。竹木的黑立柱亮汪汪的,竹木的黑地板亮汪汪的,竹木的黑墙壁亮汪
这只架子上。它支撑着翁丁佤族一家人的日子。火塘不熄,常年燃着粗而长的木头。北方的乡下,灶膛 汪的,竹木的黑屋顶亮汪汪的,绻在火塘边睡觉的大黑猫亮汪汪的。常年不熄的火塘,日日夜夜
里多是玉米根、玉米秆、玉米槌、麦秸,从灶膛一眼就望见了田野。那些柴禾不耐烧,火苗轻飘,柔软, 的烟熏火燎,屋里什么都成黑的了。翁丁是一幅油画,黑是它的主色调。那是岁月的黑衣衫,是
需要不停地往灶下续柴,人不能离开。偶尔也烧木头,但都是用斧头劈成窄细的木条,或干脆是捡来的 日子的黑包浆,是一个民族的黑皮肤。在色彩的王国,黑侵蚀并战胜了其他任何颜色。黑是一只
枯枝。 罐子,把所有其他的颜色都一一盛在了里面。主人不在跟前,火把主人的日子角角落落旮旮旯旯
翁丁大。翁丁大气。翁丁也种玉米,但秸秆不烧,砍下来任其烂掉肥地,只烧木头。木头粗的仿佛 都照得亮汪汪的了。
人腰,细的也要阔于碗口。而长度,若竖起来,比人高是很寻常的。佤族一词本意即为住在山上的民族。 也有不黑的物件。一摞洗净的瓷碗,亮汪汪的,是月亮栖落在了茅草房里;几瓶去年采的野
翁丁四面皆山,林高树密,有一种树,生来就是为了烧火的,越砍,长得越旺。还有,森林里,总有一 蜂蜜,亮汪汪的,是金子融化在了茅草房里;三两个垂挂在钉子上的七色手织布包,亮汪汪的,
些树在莫名死去,或许是像人一样老死的。死去就要砍下烧火,死去的树在火光中重生。所以,在翁丁 是一抹彩虹升起在了茅草房里。它们是画面恰到好处的点缀。它们让黑的更黑,让黑迸溅出火光
原始部落,随处可见一堆堆码得齐齐整整的木头。走近了,会看见一根木头的年龄。没有两棵树的年轮 来,照进了翁丁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是完全一样的,就像人的指纹。那是翁丁人的日子,是日子里的刻度和温度。 (有删改)
木堆旁边闲置着一把弯刀,一只竹篓,一副篾筐,一绳晾晒的各色衣物,像一张张油画,静立在岁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月里,任时光像一只猫,轻轻在上面走过。 A.文章描述翁丁人平凡朴实的日常生活,生火做饭、耕织养殖、家居环境等,娓娓道来,不急
木头大,人就不会被火拴住了。把添满水淘好米的锅往铁架子上一蹲,就去忙其他活计了。日子一 不缓,处处体现了翁丁的烟火气。
天到晚,也说不上多忙,但也闲不住。猪在圈里,鸡在街上,芭蕉、茶树、水稻、谷子、玉米、菜蔬在 B.翁丁原始部落到处堆放用作烧火的木头,烧火只用木头,自然与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有
地里,地在山上,山在寨子外。每一样都在时空里排好了序,等着人去收拾。织布机随时拉开着架势, 关,但也体现了翁丁人大气的民族特征。
高二期中 语文学科(共 4 页) 2 20230507
C.翁丁女人从小就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着与生俱来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她们织出的布供家庭日 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常使用,同时具有审美价值。 B.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
D.每到雨季,翁丁所处的地域每天必定要下雨。雨季的到来,改变了翁丁人的作息规律。翁丁人居住 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建筑的特点也跟雨季有关。 C.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A.文章对翁丁部落的烧火和北方乡下的烧火进行了比较,让读者对翁丁人火塘烧火有了较为清晰的认 D.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
识。 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B.文章多处使用排比、反复手法,使得语言轻盈跳动,有节奏感,有益于呈现翁丁人宁静、朴实的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活状态。 A.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与本名意思有一定关联的名字,字与名的意思不得相反。
C.文章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以“油画”设喻,都是为了突出翁丁的色彩丰富而又浓烈,表现翁丁人生活 B.门荫,指子孙因先辈有功而获得入仕的权利,是除科举考试之外入仕的一条途径。
的热情。 C.司农,即司农寺,古代官署名,掌粮食积储、仓廪管理等事务,长官为司农寺卿。
D.文章结构较为松散,看似信笔写来,但都围绕翁丁的“烟火”特色展开,体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艺 D.六宫,起初专指皇后的寝宫,有一处正寝和五处燕寝。后来指皇后和妃嫔的住处,也可用于
术特征。 代称皇后和妃嫔。
8.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9.文章结尾两段着重写了翁丁的“黑”与“亮”,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A.杜中立执法严明,重惩不羁恶少。他执法严格,皇帝也有所耳闻;有京城恶少在路上耍杂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言行不羁,他派随从官吏前去抓捕,并处死恶少。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B.杜中立实施新规,防止官员舞弊。有官员舞弊,挪用款项,六宫的饭食钱不能及时下发,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将相关款项收归钱库,及时发放,解决了这一问题。
(杜)中立,字.无为,以门.荫.历太子通事舍人。开成初,文宗欲以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曰:“民间修昏 C.杜中立以船代车,减轻百姓之苦。他任义武节度使时设置“飞雪将”,以船运输物资,改变了
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中立及校书郎卫 徭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状况,减轻了百姓负担。
洙得召见禁中,拜著作郎。月中,迁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尚真源长公主。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 D.杜中立妥善治水,保障治所安全。大中十二年,大水泛滥,多地发生水灾,他亲自巡视,运
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京师恶少优戏道 用导引之法治水,使徐、兖、青、郓四州皆免遭水灾。
中,具驺唱珂卫,自谓“卢言京兆”,驱放自如。中立部从吏捕系,立棰死。迁司农卿。绳吏急,反为中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伤,左徙庆王傅。久之,复拜司农卿,入谢,帝曰:“卿用法深,信乎 ”答曰:“毂下百司养名不肯事, (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4分)
如司.农.尤丛剧。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济。”帝许之。初,度支度六.宫.飨钱移司农,司农季 (2)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4分)
一出付吏,大吏尽举所给于人,权其子钱以给之,既不以时,黄门来督责谩骂。中立取钱纳帑舍,率五 14.杜中立受文宗召见、升任驸马都尉、娶到真源长公主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说明。(3分)
日一出,吏不得为奸,后遂以为法。加检校右散骑常侍。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中立置“飞雪将”数百人,具舟以载,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题。
自是民不劳,军食足矣。大中十二年,大水泛徐、兖、青、郓,而沧地积卑,中立自按行,引御水入之 水调歌头
毛河,东注海,州无水灾。卒,年四十八,赠工部尚书。中立居官精明,吏下寒栗畏伏。中虽坐累免, 蔡伸
及复用,亦不为宽假。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①往岁,千骑云屯平野,
(节选自《新唐书·杜中立传》) 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
A.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 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高二期中 语文学科(共 4 页) 3 20230507
[注]①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A.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时代中,使民众的汉字应用能力有所下降,规范书写受到一定冲击。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B.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民众的汉字应用能力有所下降,规范书写被受到一
A.词的上阕从写景开始,点明了时间、地点,“木叶”“菊花”触发了词人美好的回忆。 定冲击。
B.“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在古球场欢宴的热闹场景。 C.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时代中,民众的汉字应用有所下降,规范书写自然也受到一定冲击。
C.“吊古”两句,具体写当年将士们谈古论今,看剑饮酒的情形。 D.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民众的汉字应用能力有所下降,规范书写也受
D.“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三个短句承上启下,从上阕的激昂慷慨转入下阕的萧瑟凄凉。 到一定冲击。
16.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结合词句加以概括。(6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三)古诗文名句填空(共 6分) 超过 6个字。(6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8分)
(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的书香之味和作者读书之余的自在快乐的句子是“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题。
▲ ”。 文是用眼睛可以看得到的符号,就是字。词不一定是刻出来或写出来的符号,也可以是用声
(2)《归去来兮辞》用“ ▲ , ▲ ”描写了归乡途中的轻舟快水,表现了归程的轻松愉快, 音说出来的符号,语言。( ▲ )。我这样说是因为我想说明的乡土社会,大体上,是没有“文
心灵的充分释放。 字”的社会。在上篇,我从空间格局中说到了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在这里我是想从时间格局
(3)孔子以水为喻,表达对时间的深沉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屈原在《离骚》中也以水为喻, 中说明同一结果。
表达出强烈的使命感的句子是“ ▲ , ▲ ”。
我说过我们要发展记忆,那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有此需要。没有文化的动物,能以本能来应付
20 生活,就不必有记忆。我这样说,其实也包含了另一项意思,就是人在记忆上发展的程度是依他三、语言文字运用( 分)
Ⅰ 3 12 们的生活需要而决定的。我们每个人,每一刻,所接触的外界众多复杂,但是并不尽入我们的感(一)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 小题, 分)
觉,我们有所选择。和我们眼睛所接触的外界我们并不都看见,我们只看见我们所注意的,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题。
的视线有焦点,焦点依着我们的注意而移动。注意的对象由我们选择,选择的根据是我们生活的
汉字诞生后一直( ▲ )而传承使用至今,把数千年的历史生命浸入中华文明的血肉骨髓。但是,
需要。与我们生活无关的,我们不关心,熟视无睹。我们的记忆也是如此,我们并不记取一切的
汉字究竟起源于什么,历来( ▲ ),不过,原始的图画与记号无疑为汉字的萌芽与诞生提供了胚胎
过去,而只记取一切过去中极小的一部分。
和模型。尽管早期原始图画与记号的具体意义尚不明确,但线条多寡不一的相近形象,就已预示着未来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脱胎于之的汉字必将有繁有简。所以说, ① ,在汉字起源之初就已如此。
A.一切文化中既需要“词”,同时也需要“文字”
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民众的汉字应用能力有所下降,规范书写被受到一
B.一切文化中既需要“文字”,同时也需要“词”
定冲击。一方面,电子智能输入给传统书写带来挑战。电子产品、无纸化办公、网络虚拟社交等新事物
C.一切文化中不能没有“词”,可是不一定有“文字”
让人们书写汉字的频率越来越低,提笔忘字、写错字别字的现象 ② 。另一方面,刻意追求标新立异
D.一切文化中不能没有“文字”,可是不一定有“词”
使汉字的应用出现不规范现象。电子产品的使用( ▲ ),但对当下的语言文字工作来说,最为重要
22.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意思,要求表达简洁准确,不超过 25个字。(5分)
的是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与普及。 ③ ,繁体字一直是泱泱文明古国的宝贵文化遗
四、写作(60分)
产,不可能也绝不会消失。繁体字和简体字必将( ▲ ), 世代相传。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的”“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认识事物、了解世界和探
A.绵延不绝 众说纷纭 势不可挡 休戚与共
索未知的时候,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B.绵延不绝 众口一词 势如破竹 风雨同舟
对上述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看法。
C.纷至沓来 众说纷纭 势如破竹 休戚与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D.纷至沓来 众口一词 势不可挡 风雨同舟
息;不少于 800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高二期中 语文学科(共 4 页) 4 20230507
参考答案 故选 D。
【答案】1. B 2. C 3. D 【4题详解】
4. ①兼具大题材与小角度的结合。②都关注对中华力量、时代精神的展示。 每点 2 分。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5. ①先提出问题:在“全媒体”时代,中国报告文学的题材摄取出现相应转型变化。②再从现实题材与 由“在现实题材报告方面,既重视重大题材、时代杰出人物等的写作,又不唯重大是取,也关注
历史题材两个角度,分别阐述选材的特点。③最后对历史题材报告文学存在的“非虚构”叙述要求的争 有价值的日常生活题材的叙写”“历史类题材作品……有的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有的则
议进行探讨,并提出理性的认识态度。每点 2 分。意思正确即可。 是存留在历史皱褶里的微尘”可知,二者选材兼具大题材与小角度的结合。
【解析】 由“在现实题材报告方面……讲述展示中华力量、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国故事”“历史题材……可
【1 题详解】 以洞见社会巨大存在的化石……历史题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和魅力”可知,二者都关注对中华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量、时代精神的展示。
A.“因此极富想象力与艺术气息”强加因果,原句“这种奇观美学既具有严密的科学理性,又极富想象 【5题详解】
力与艺术气息”为并列关系。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C.“是我国读者的科学认知形成的重要途径”错误。原文为“这些科学知识、科学现……融入读者的科 第一段“全媒体时代新闻多形态传播的强势,改变着既有的传播和接受的格局”“这些情况促使
学认知”,是“融入”不是“形成”。 报告文学在题材摄取方面出现相应的变化”,提出在“全媒体”时代,中国报告文学的题材摄取
D.“若……这就是”错误,假设关系不成立,过于绝对。原文只说“是衡量此类报告文学是否成功的重 出现相应变化这一话题。
要标准”,不能决定成功与否。 第二、三段分别从现实题材与历史题材两个角度,阐述选材的特点。第二段,“在现实题材报告
故选 B。 方面,既重视重大题材、时代杰出人物等的写作,又不唯重大是取,也关注有价值的日常生活题
【2 题详解】 材的叙写”,第三段,历史题材“有的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有的则是存留在历史皱褶里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的微尘”。
C.条件关系不成立。原文有“‘历史题材’的报告文学创作极难或几乎不可能实现‘非虚构’的叙述要 最后一段,“要实现既是‘报告’又是‘文学’的具体生动的‘非虚构’叙述,几乎是不可能的”,
求”,“采用田野调查、知识考古、文献研读等方式,逼近写作对象,尽可能历史地还原历史存在本身”, “不能因为片面求取文学性而伤害其根本的历史性。我们也不能依据普适的文学性标准,来要求
只是“尽可能”,不是“便能达到‘非虚构’的要求”。 报告文学,尤其是历史题材的报告文学”,对历史题材报告文学存在的“非虚构”叙述要求的争
故选 C。 议进行探讨,并提出理性的认识态度。
【3 题详解】 6.D(“改变了作息规律”理解有误,曲解文意,原文为“在雨季,只要哪天还没下雨,那一天
的夜或黎明就不会按时到来”是说人们习惯于每天下雨,如果有一天不下雨了,反而觉得不习惯。)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7.C(“都是为了突出翁丁的色彩丰富而又浓烈”错误,原文第一处以“油画”设喻,是为了表
D.“创作中‘非虚构’的叙述要求”是就报告文学的历史题材作品的真实性而言的。它不影响报告文学
现翁丁的日常生活在岁月积淀下呈现出的厚重感;第二处主要是为了突出翁丁“黑”的主色调)
的选材。 8.①使用拟人手法,将“大木头”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其经受过自然风雨的考验和岁月的
高二期中 语文学科(共 4 页) 5 20230507
磨练的特点;②间接表现了经历风雨沧桑的翁丁人,懂得自然并与自然和谐与共。(每点 2 分,意思答 过去服徭役的车有三千辆,每年到海边运盐,百姓深受其苦。杜中立设置“飞雪将”数百人,用
对即可) 船来载运,从此百姓不再吃这份苦,军粮也充足了。大中十二年,大水泛滥于徐、兖、青、郓四
9.①“黑”表面是指翁丁人家中各色物件在长年累月的火塘烟火熏燎下变成的黑色,深层意义是指翁丁 州,而沧州地势低洼,杜中立亲自巡视,将御水引入毛河,向东注入大海,沧州没有发生水灾。
人在经历岁月沧桑后形成的并一直保持到现在的朴实厚重的民族特性;②“亮”表面是指翁丁人家中各 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追赠工部尚书。杜中立为官精明能干,属下官吏害怕顺服。其间即使因受
色物件所反射出来的亮光,深层意义是指翁丁人生活中的安逸、甜蜜、诗意、热情和温暖;③“黑”是 牵累被免职,等到被重新任用,也不因此而有所宽容。
翁丁日常生活永不变更的底色,“亮”是翁丁人的生活追求,两者对比强烈,而又完美融合,深刻揭示 15.B(“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错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出文章的主旨。(每点 2分,意思答对即可) 16.①对亲朋零落,英俊凋亡的喟叹。②对自身年岁已高,漂泊他乡的悲愤。③对自身功业未就
10.B(原文标点: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 ” 的抑郁和遗憾。(每点 2 分)
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三)古诗文名句填空(共 6分)
11.A(字与名的意思可以相反。如韩愈,名愈,字退之。“愈”有超越之意“退之”有后退之意。) 17.
12.D(“使徐、兖、青、郓四州皆免遭水灾”理解错误。根据文意,不属杜中立管辖的徐、兖、青、郓 答案:(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3)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
四州遭受水灾,而杜中立管辖的沧州在他的治理下免遭水灾。) 年岁之不吾与
13.(1)项脊轩一共遭受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的护佑吧。(得分点:“凡”“得”“殆” 18.A(绵延不绝:形容某种物体连续不断地出现,永不停止;也可形容文化文明延续不断,具有
和判断句各 1 分) 活力。纷至沓来:形容人或事物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绵延不绝”。
(2)其问即使因受牵累被免职,等到被重新任用,也不因此而有所宽容。(得分点:“坐”“累”“宽假” 众说纷纭: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众口一词:形容许多人说同样的话。根据语境,
各 1 分,句意 1分) 第二空应填“众说纷纭”。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势如破竹: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
14.①文宗有将公主下嫁士族的想法,并下令选择世家子弟。②杜中立出身世家。③杜中立有才能。(每 利,毫无阻碍。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势不可挡”。休戚与共: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
点 1 分) 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共同经历患难。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休戚与共”)
杜中立,字无为,因祖先的功勋历任太子通事舍人。开成初年,文宗打算把公主下嫁士族,对宰相 19.D(A 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B 项,成分赘余,删掉“被”。C 项,“应用”“下降”动
说:“民间谈婚论嫁,不计较官位品秩而崇尚世家门第。我李家做了二百年天子,反而比不上崔、卢两 宾搭配不当)
家吗 ”于是下诏令宗正卿选择世家子弟上报。杜中立及校书郎卫洙得到皇帝的召见,被授予著作郎之 20.示例:①繁简并存 ②愈发频现 ③我们相信(每处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职。月中,杜中立升任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娶真源长公主为妻。杜中立多次请求自我尝试,闷闷不乐, 21.C(根据上下文可推断出“词”一定要有,而“文字”不一定要有,故答案只能选 C 项。这里
因此说:“朝廷法令详备,我如果不称职,为什么要依靠贵戚扰乱天下法令呢 ”皇帝听后很惊讶,改 一定要注意“词”在《乡土中国》中的特殊含义)
任杜中立为太仆少卿,历任左右金吾大将军。京城恶少在路上耍杂戏,马匹装饰华丽在前面开道,自称 22.和选择注意一样,(2分)我们要根据生活的需要(2 分)来发展记忆(1分)。
“卢言京兆”,策马奔驰自由自在。杜中立部署随从官吏将恶少逮捕拘留,立即用杖刑处死。杜中立升 四、写作(60 分)
任司农卿。制裁官吏心情迫切,反而受到中伤,降为庆王傅。过了很长时间,杜中立第二次任司农卿,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入朝谢恩,皇帝说:“你执法苛刻,确实吗 ”他回答说:“京城百官白养人员不做事,如司农寺尤其 “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的”“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认识事物、了解
世界和探索未知的时候,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严重。陛下不要轻信流言,给臣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扭转这种局面。”皇帝允许。当初,财政部门计算
对上述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看法。
出六宫所需饭食钱的数目如数交给司农寺,司农寺每个季度拿出钱交给官吏支付,其中大吏将拿到的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全部借给他人,用所得的利息支付六宫,这样就不能及时将钱送到六宫,宦官前来督责谩骂。杜中立将 息;不少于 800 字。
钱收入钱库,大致五天支付一次,属吏不能作弊,后来就成为制度。加授检校右散骑常侍。京兆尹缺人,
宣宗准备任用杜中立,宰相认为他年龄小,打算试试他各方面的才能,改变主意派他出任义武节度使。
高二期中 语文学科(共 4 页) 6 2023050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