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度(下)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表为某机构设定的四种情景下土地利用的模拟条件。下图为某地 2030
年两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情况。据此完成 1~2题。
情景类型 土地利用的模拟条件
Ⅰ自然发展 根据历史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进行模拟
Ⅱ经济发展 根据区域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发展政策进行分析预测
严格控制耕地以及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加强对林地、草
Ⅲ生态保护
地、湿地和水源等的保护
追求整体效益,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土地的利
Ⅳ可持续发展
用需求
1.该地可能位于( )
A.内蒙古 B.新疆 C.浙江 D.广西
高二地理 第 1 页 共 8 页
2.乙种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类型属于( )
A.自然发展 B.经济发展 C.生态保护 D.可持续发展
位于东非高原的肯尼亚与我国西北都发展畜牧业,但与我国西北“建设
养畜”模式(国家投资、地方配套、牧民集资,投工投料,建成围栏封育草
场)不同,肯尼亚采用游牧方式发展畜牧业。下图阴影部分是肯尼亚地理位
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3~4题。
3.影响肯尼亚采用游牧方式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势低平 B.干季湿季南北更替
C.植被丰富 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4.与游牧方式相比,我国西北采用“建设养畜”模式的优势体现在( )
A.增强抗灾能力 B.扩大放牧范围 C.降低养畜密度 D.减少人工投入
淮北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为国
家经济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同时,也付出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等沉重
代价。2009年,淮北市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在国家
帮扶政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水平”的原则指导下,徐州市帮扶淮
北市形成结对城市。到 2022年,淮北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转型效果明
显,创新驱动特征逐渐清晰,已从“煤城”转型成“美城”。下图示意淮北
市位置。据此完成 5~7题。
高二地理 第 2 页 共 8 页
5.1957—1965年,淮北建矿建市,煤炭采掘业快速发展,其产值占工业产
值的比重由 1.8%攀升到 74.4%,主要是因为( )
A.国家经济发展快,国内市场大
B.国家政策支持,廉价劳动力充足
C.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质优良
D.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6.十几年来,淮北市由“煤城”转型成“美城”,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其具
体措施包括( )
A.迁出煤炭产业,减轻环境污染
B.注重生态价值转化,推动生态经济化
C.所有采煤塌陷区深挖注水成湖
D.建设环境保护区,严格限制生产用地
7.徐州市帮扶淮北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域文化互补 B.经济水平相近
C.产业相促相融 D.地缘相邻互通
调查人员在甲、乙两地进行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所示,据此完成
8~9题。
8.在乙地区,绿洲面积不断萎缩,除人为原因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 B.沙尘暴频度减少
C.过度樵采 D.河流侵蚀严重
9.在甲、乙两地,如果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发生的生态问题有( )
A.石漠化 B.水土流失
C.次生盐碱化 D.气候变暖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每年 6~10 月定期泛滥,有两条主要的支流,
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青尼罗河上游地处埃塞俄比亚高原,白尼罗河则是两
条支流中最长的,它源于非洲中部的大湖地区。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
面示意图和尼罗河流域图。据此完成 10~12题。
高二地理 第 3 页 共 8 页
10.与白尼罗河相比,青尼罗河开发水能的优势是( )
A.汛期长,发电时间长
B.峡谷多,落差大,水能丰富
C.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
D.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
11.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地区的影响可能是( )
A.海浪侵蚀相对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
B.携带泥沙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C.入海水量增加,三角洲面积变大
D.沿岸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盐碱化减轻
12. 尼罗河枯水期时径流量主要来自白尼罗河的主要原因是( )
①该季节青尼罗河处于枯水期,径流量小②青尼罗河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
候区,蒸发、下渗量大③白尼罗河上游湖泊补给,流量稳定④白尼罗河源
于南半球,此季节得到补给,径流量较大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成立。其所在的
苏伊士湾西北经济特区西距开罗市 120 公里,北距苏伊士城 44公里,是目前
埃及唯一的经济特区。埃及与美国、欧盟、中东、非洲等经济体签订了多个
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在埃及制造的产品可自由进入美国、欧盟、非洲、土
耳其、阿拉伯国家市场。读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13~14
题。
高二地理 第 4 页 共 8 页
13.利用埃及的资源优势,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可以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
A.纺织工业 B.电子工业
C.冶金工业 D.生物制药工业
14.埃及政府持续提升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国际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 )
A.适当降低合作区工业产品价格 B.适时升级相关产业
C.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D.加大对经贸合作区的宣传力度
下图示意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情况,据此完成 15~16题。
时间 世 界汽车产业转移方向
1915 年左右 欧 洲→美国
1970 年左右 美 国→欧洲
1985 年左右 欧 洲→日本
1995 年左右 欧 洲、美国、日本→中国
15.在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生产线纷纷落户中
国,使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
B.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高
C.发达的经济和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D.科技发展迅速,潜在市场广大
16.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高二地理 第 5 页 共 8 页
A.肯定会削弱迁出区的经济实力
B.缩短迁入区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C.增加迁出区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外迁
D.解决迁入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 分)
材料一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面积广,引发了众多
生态环境问题,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年来,国家实施了水土重点建设
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对控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挥了重
要作用。
材料二 鱼鳞坑可储水护坡,是陡坡地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工程措施。
下图为鱼鳞坑剖面示意图(图甲)和景观示意图(图乙)。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8
分)
(3)试分析黄土高原建设鱼鳞坑的生态效益。(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 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下,
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
“珠三角”模式。如下图所示。
高二地理 第 6 页 共 8 页
“珠三角”模式
材料二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其产业结构也不
断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 “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
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上海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
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目前
“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 1%的土地和 6%的人口,创造了 18%的国内生产
总值。
(1)结合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对该地区城市化发展有什么影响?
(6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上海打造大都市圈的有利条件。(6分)
(3)有一位深圳网民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文中提
到一些跨国公司将驻华总部从深圳迁往上海。请你分析其中的地理原因。
(6分)
19.下面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及相关资料介绍,
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图和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6分)
高二地理 第 7 页 共 8 页
材料一 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水资源丰富,但光热资源不足;南部光
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缺乏。由于南部城市和人口多,所以对农产品的需求
量大。为满足需求,美国将北部的水引到南部,灌溉农田,发展亚热带水果、
蔬菜和粮食的种植,使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南部的需求,而且还能向北部输出。
材料二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河流域是世界著名的混合农业
区。随着农业的发展,水资源缺乏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保证区域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不得不从大分水岭东部向西部引水,以解决农业灌溉的用水问题。
(1)为什么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水资源有余,南部水资源缺乏 (4分)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
度大、投资高 理由是什么 (6分)
(3)结合材料分析,美国的北水南调工程对南部地区的有利影响 (6分)
高二地理 第 8 页 共 8 页2022—2023(下)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16×3=48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B A A B C A C B
11 12 13 14 15 16
A B A B D B
二、非选择题答案(52 分)
17(1)气候较为干旱,植被覆盖率低;黄土土质疏松,具有明显的垂直节理性,
抗冲、抗蚀性能弱;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加剧了对地
表的侵蚀;地势较高,地形破碎,更易受到强降水的侵蚀。(任答 3 点,共 6 分)
(2)长期水土侵蚀,塑造多种地貌形态,地形破碎,千沟万壑;土壤肥力降低;
植被难以恢复,植被覆盖率下降;气候趋于干旱;河流含沙量增大,洪涝灾害多
发。(任答 4 点,共 8 分)
(3)鱼鳞坑可拦截坡面径流,涵养水源,提高植被的成活率,提高植被覆盖率;
可降低地表水流速度,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每点 2 分,
共 4 分)
18.(1)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城市用地
规模扩大;(每点 2 分,共 6 分)
(2)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科技发达,人口素养高;经济发达,腹地广
阔。(每点 2 分,共 6 分)
(3)深圳的政策优势减弱或消失(2 分);上海经济腹地比深圳广;产业基础比深圳
好;科技力量比深圳雄厚;大城市依托作用比深圳强(任答 2 点,4 分)。(共 6 分)
19.(1)①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降水较少;②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每点 2 分,共 4 分)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2 分)。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
致(2 分);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2 分)。
(共 6 分)
(3)使南部地区水资源增加;使光热资源优势得以发挥,促进农业发展;为城市提
供生活、生产用水。(每点 2 分,共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