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弹力
1.理解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重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一、新课导入
日常生活中,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撑竿跳高运动员将竿压弯,松手后,撑竿也会恢复原状.这些过程中物体都发生了形变,产生了弹力.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弹力.
二、探究新知
知识模块一:弹力
【学生实验】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利用你身边的东西试一试,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特性?
【学生作答】直尺在轻压时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
【学生作答】用力按皮球时,球会凹下一个坑,松手后恢复原状.
【教师提问】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的例子,这些例子中的物体的共同特性是什么?
【学生作答】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教师提问】我们把物质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大家有没有发现哪些物质发生形变后表现的特性是和弹性不一样的呢?
【学生作答】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变形后就不能恢复原状.
【教师讲解】有些物体,如橡皮泥和泥巴,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归纳总结】弹性形变:物体变形后可以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
塑性形变: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
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也不能完全复原.
【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拉橡皮筋时,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作答】我拉橡皮筋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
【教师讲解】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我们把这种力叫做弹力.
知识模块二:弹簧测力计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力,你知道测量力的工具是什么吗?
【学生作答】弹簧测力计.
【教师讲解】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利用这个原理做成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
【学生实验】阅读教材第7页实验的内容,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感受力的大小,记录好数据,归纳并交流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归纳总结】(1)先要轻轻拉挂钩几次,以避免测量时指针被刻度盘卡住.
(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
(3)认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4)校正零点.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若不在,应调零.
(5)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沿弹簧的轴线方向受力;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三、课堂演练
1.如图所示,用手拉弹簧,弹簧变长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弹簧对手没有产生力的作用
B.两只手的拉力大小不相等
C.手对弹簧的拉力不属于弹力
D.此现象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轻轻一掰,饼干就会变成碎片,说明饼干具有 塑性;轻拉橡皮筋,橡皮筋伸长,松手后橡皮筋收缩回去,说明橡皮筋具有 弹性.
3.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往往要轻轻来回拉动它的挂钩几次,这样做的好处是 可以避免弹簧被卡壳.由图可知它的量程是 0~5 N,其分度值是 0.2 N,图示中的读数为 2.4 N.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不少知识.我们知道了弹性和弹力,了解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知道了它的工作原理,进而总结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五、板书设计
第2节弹力
一、弹力: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
1.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
2.正确使用方法:
①确认量程;
②明确分度值;
③校零;
④测力时,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保证弹簧不套靠在刻度盘上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弹力.课前准备了橡皮筋、直尺和橡皮泥等器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按一按,压一压,感受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不同.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层面上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探究学习的价值,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