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能力提升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能力提升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2 22:3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能力提升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弗如(fú)    支吾(wú)    咧嘴(liě)
B.计策(cè) 引荐(jiàn) 拳头(juàn)
C.桅杆(guí) 放肆(sì) 吓唬(hǔ)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予盾  荣誉  吾辈 B.脚力  船舱  挑逗
C.瞄准  输赢  一艘航船 D.帽子  撕扯  扭动
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物莫能陷也(陷:穿透) B.吾盾之坚(坚:坚硬)
C.吾矛之利(利:锋利) D.楚人有鬻矛与盾者(鬻:买)
4.填在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齐威王 地问田忌:“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人给你 了?”
A.奇怪 出谋划策 B.好奇 出谋划策
C.好奇 运筹帷幄 D.奇怪 运筹帷幄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灵动)
B.田忌如实相告,并引荐了孙膑。(推荐)
C.猴子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模拟)
D.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惊涛骇浪)
6.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C.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7.“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声音的延长
二、填空题
8.读拼音,写词语
máo dùn róng yù zhī zhī wú wú
( ) ( ) ( )
9.选字组词。
[登 凳 瞪]
( )高 长( ) 目( )口呆
[饥 机 讥]
( )笑 ( )遇 如( )似渴
[枫 讽 疯]
( )狂 ( )刺 ( )叶似火
[萝 锣 箩]
( )筐 ( )卜 敲( )打鼓
10.选词填空。
发现 发觉
(1)最近,我( )自己喜欢上英语课了。
(2)世界上从来没有( )过这种动物的足迹。
论点 论证
(3)有时,为了驳倒他的一个貌似正确的( )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去思考和( )。
1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只要……就…… 即使……也……
……因而…… 不但……还……
①( )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 )很难回转身来。
②猴子( )不理,( )撕得更凶了。
③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更加放肆起来。
④孩子( )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 )没命了。
12.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点:①事物的方面或部分:②量词,表示少量或用于事项:③规定的钟点;④指点,启发;⑤一个个地查对。
(1)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 )
(2)这孩子聪明,一点就通了。( )
(3)妹妹的优点很多。( )
(4)吃点儿东西再走。( )
充满:①布满、填满;②充分具有。
(5)这笑声充满了理想。( )
(6)欢呼声充满了整个会场。( )
13.填空。
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猴子在树林中攀缘、穿行。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比作“猴子在树林间攀缘、穿行”生动的写出了体操运动员动作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
课文片段阅读。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 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 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 刚喊出 三 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4.在文段中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5.用“____”画出文段中的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全文思考“正在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向海里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时间的延续。
B.表示解释说明。说明时间很长。
C.表示意思的转折。表明孩子从水里浮上来所用的时间并不长,但大家觉得时间很长。
19.请你说一说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联系全文想一想用枪逼迫孩子向海里跳是不是最好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阅读拓展。
童年趣事
在我小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最使我难忘的是捉蝈蝈。
在一个秋日的下午,爸爸带我去捉蝈蝈。后山上草丛中、灌木丛里的蝈蝈可真多,它们“吱吱吱”的叫声,撩得我心里痒痒的。爸爸很快就捉了好几只。可我却一只也没捉到。正当我要打退堂鼓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只碧绿的大蝈蝈在一根矮树枝上抖动着翅膀“吱吱吱”地叫着。我高兴极了,什么也没想,一下子扑了过去。谁知,蝈蝈一下子蹦得无影无踪。我反而趴在地上“捉”了一手泥巴,弄得我真是哭笑不得。
这时,我听到后面有人哈哈大笑,回头一看,是爸爸在笑我哩!我生气地说:“笑什么,我这是第一次捉嘛。”爸爸却笑着说:“我不是笑你,告诉你吧,捉蝈蝈也要有技巧,不想想办法就去捉,哪能捉得到?记住要眼明手快,悄悄接近,看准了要快速捉,知道吗?”我说:“知道了。”
这时候,我又发现一只蝈蝈在矮树的叶子上叫。我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慢慢地走了过去。可我刚要伸手,机灵的蝈蝈又跳走了,一边跳还一边“吱吱吱”地叫,好像在说:“你捉不着我,你捉不着我。”我不灰心,一直盯着它。最后,它停在小草上。我慢慢张开双手,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慢慢蹲下身子。蝈蝈没看见我,仍在叫,但马上又停了。我想不能再犹豫了,就对准蝈蝈双手猛罩过去。我马上感觉到蝈蝈在咬我的手心,有点儿疼,可我还是喊:“我捉到了,我捉到了!”
后来,我用这个方法连续捉了好几只蝈蝈。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无论干什么,都要先动脑筋。这样,做起事来就简单多了。 (有删改)
2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 )
(2)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 )
(3)古代官吏退堂时打鼓,现比喻做事中途退缩。 ( )
(4)没有一点踪影。 ( )
2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告诉你吧,捉蝈蝈也要有技巧,不想想办法就去捉,哪能捉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我”第一次是怎样捉蝈蝈的?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我”第二次是怎样捉蝈蝈的?请找出有关句子画上“_____”。
25.读完文章说说捉蝈蝈的技巧是什么。请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7.表达与交流。
海底世界是那么神秘,如果你有一次去海底探险的机会,你会和谁一起去呢?你会遇见哪些生物呢?你会不会遇见危险呢?请你合理展开想象,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题目自拟,把内容写具体。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A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字音,这需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
在选项B中,词语“拳头”读作:quán tóu。
在选项C中,词语“桅杆”wéi gān,词语“吓唬”xià hu。
2.A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项“予盾”应改为:矛盾。
3.D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解释。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D项字词解释错误。“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解释为: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鬻”的解释为:卖。
4.B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可以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句意及语境分析作答。
好奇:流露或显示出好奇的;对还不了解的新鲜事物有兴趣的。
出谋划策:制定计谋策略。指为人出主意。
奇怪:稀奇特异;不寻常的人或事物;觉得奇异、惊奇。
运筹帷幄: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结合语境分析可知,本题应是:齐威王好奇地问田忌:“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人给你出谋划策了?”
5.D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近义词就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判断词语之间是否为近义词。
A项近义词对应正确。“灵巧”意思是灵活而巧妙;“灵动”意思是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
B项近义词对应正确。“引荐”意思是推荐(人);“推荐”意思是引荐,介绍。
C项近义词对应正确。“模仿”意思是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模拟”意思是模仿现成的样子。
D项近义词对应错误。“风平浪静”意思是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惊涛骇浪”意思是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风平浪静”与“惊涛骇浪”为反义词。
6.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A项划分错误。“楚人有鬻盾与矛者”意思是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正确划分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B项划分正确。
C项划分错误。“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意思是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正确划分为: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D项划分错误。“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意思是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正确划分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7.A
【详解】本题考查破折号的用法,读清楚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再依据语境选出答案。
句子“四十秒钟”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不是连贯的一个话题,是两个话题,因此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话题突然转变。故选A。
8. 矛盾 荣誉 支支吾吾
【详解】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书写时要注意“矛、盾、誉”容易写错。
9. 登 凳 瞪 讥 机 饥 疯 讽 枫 箩 萝 锣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和组词。
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登高:意思是升至高处。
长凳:长长的凳子。
目瞪口呆:眼睛直盯着不动,嘴张着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
讥笑:(动)讥讽嘲笑
机遇:(名)好的境遇;机会
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如同饿了渴了急需饮食那样。
疯狂:(形)①发疯。②比喻猖狂
讽刺:(动)用含蓄的语言或夸张的手法对不良的或愚蠢的行为进行揭露或批评。
枫叶如火:枫叶红得如火一般。
箩筐:用竹子或柳条等编成的器具,或圆或方,或方底圆口,用来盛粮食、蔬菜等。
萝卜:(名)草本植物,主根肥大,是普通蔬菜。
敲锣打鼓:一般用于表示热烈欢庆的场面。也比喻进行大肆宣扬,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10. 发觉 发现 论点 论证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
发现:经过探索研究认识或找到前人没有认识或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发觉:觉察到(隐藏的或以前没注意到的事)。
(1)结合“喜欢上英语课”选“发觉”。
(2)结合“这种动物的足迹”选“发现”。
论点:议论中自己提出的观点及理由。
论证:逻辑学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是由论据推出论题时所使用的推理形式。
(3)第一空搭配“驳倒”选“论点”,第二空结合“思考”选“论证”。
11. 即使 也 不但 还 因而 只要 就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关联词的运用能力。
“关联词填空”学习方法:第一步:熟记8种类型的名称、前半句与后半句的关系以及这个名称相对应的8种关联词。(至少背一个例句,例句背得越多越好。)
第二步:能够准确地辨别出一个句子的前半句话与后半句话的关系。依据背的关联词,选择最恰当的关联词。
①“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和“很难回转身来”之间表示假设关系,故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即使……也……;
②“猴子不理”和“撕得更凶了”之间表示递进关系,故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但……还……;
③“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和“更加放肆起来”之间表示因果关系,故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而……;
④“孩子一失足”和“直摔到甲板上没命了”之间表示条件关系,故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就……。
12. ⑤ ④ ① ② ② ①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和多义词。
(1)结合“伸出指头点数儿”可知,点数:点数量。点:是一个一个地查对。故选:⑤。
(2)结合“一点就通了”可知,是指一指点,一启发就明白了。点:指点、启发。故选:④。
(3)优点:指的是人的长处、好的地方,其与缺点相对,或者事物实用或者好的方面。故选:①。
(4)结合“吃点儿东西”可知,点的意思是:指东西的数量。故选:②。
(5)结合“笑声充满了理想”可知,笑声里充分具有理想。故选:②。
(6)结合“欢呼声充满了整个会场”可知,欢呼声布满了整个会场。故选:①。
13.灵巧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辨析,结合原句的内容进行分析。
比喻即有本体和喻体的句子,本题中把“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比作“猴子在树林间攀缘、穿行”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动物园灵巧的特点。
14.: “ ! ! ! ! ” “ ” , 15.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示例:莉莉像一阵风一样跑出了教室。 16.指孩子在猴子的挑衅下失去理智,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取帽子而步入险境的时候。 17.因为孩子站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非常危险,一旦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相比之下,跳到海里相对安全一些。 18.C 19.船长是一个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人。 20.示例:我觉得用枪逼迫孩子向海里跳是最好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办法简单易行。还可以派一架直升机去救孩子。
【解析】1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是人物的语言的直接引用。冒号、双引号按常规用法标注,在这里,船长说的话语气坚定,是命令式的,应用上感叹号。
15.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运用。把握住比喻中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这个重点来寻找句子及写句子。
16.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掌握。从上文的描写可知孩子失去理智,走上最高横木,遇到了生命危险。
17.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随时可能掉到甲板摔死,用枪逼迫孩子向海里跳,孩子才能有生还的机会。
18.本题考查破折号理解。结合上下文来帮助理解。
19.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在孩子生死攸关的时刻,船长能够智解危局,
突出其沉着、机智、果断。
20.本题是考查发散思维能力。联系上下文,说明这个办法好在哪,同时还要写出一个能使孩子脱险的方法。
21. 哭笑不得 蹑手蹑脚 打退堂鼓 无影无踪 22.告诉你吧,捉蝈蝈也要有技巧,不想想办法就去捉,不可能捉得到。 23.“我”高兴极了,什么也没想,一下子扑了过去。结果蝈蝈一下子蹦得无影无踪。“我”反而趴在地上“捉”了一手泥巴,弄得“我”真是哭笑不得。 24.我慢慢张开双手,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慢慢蹲下身子。蝈蝈没看见我,仍在叫,但马上又停了。我想不能再犹豫了,就对准蝈蝈双手猛罩过去。 25.眼明手快。 26.无论干什么,都要先动脑筋。这样,做起事来就简单多了。
【解析】21.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根据所给意思,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去文中找词。
2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应从 “哪能捉得到?”这儿入手,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 “哪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3.该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第二段作答。
24.该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第四段作答。
25.该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爸爸说的话作答。
26.该题考查对课文主旨的理解。结合最后一段内容作答。
27.范文:
海底探险记
今天,我刚吃完妈妈做的美味佳肴,就匆匆忙忙的向外跑去,因为我要和好朋友们一起去海底探险。到了海边朋友们拿出新研究的海底泡泡船,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走进了驾驶室。
我们的海底泡泡船渐渐地从海面沉到了海底。这简直是一个神奇的海洋世界,五彩缤纷的珊瑚,随海浪飘动的水藻,还有一个个小巧玲珑的鱼。正在我们看得高兴的时候,泡泡船的警报“叮叮叮”的响起,我的心情也随着警报紧张起来。突然,眼前出现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鲨鱼。顿时,我变得有些慌张,不知所措。朋友们按下了攻击按钮,一个炮弹打到鲨鱼身上,看得我眼花缭乱。过了一会儿,鲨鱼受伤了,但这点伤显然对它来说不算什么。于是,鲨鱼变得更加生气了,两眼怒气冲冲的瞪着我们,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的手随便按下了一个按钮,连我都没想到,泡泡船竟然开口说话了:“你好,我的朋友。”话音刚落,鲨鱼的情绪有所好转,它冲我们笑了笑,摇摇尾巴表示友好,转身走了。看到这一幕,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类要关心每一个动物。只有这样,人类和动物才能友好、和平相处。
这次的海底探险,不仅给我带来了欢乐,还给我带来了启蒙。
【详解】此次作文是想象作文。无论哪类想象作文都必须做到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想象要合理,表达要真实具体。解答此次作文要先想想自己和谁去海底探险,然后想象你会怎样进行你的探险之旅,把故事写完整,想象要合理,表达要真实具体。最后写通过这次探险自己收获了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