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考点解读)
中考对本节知识的考查重点有:(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主要与生活常识结合考查燃烧的条件与灭火方法;(2)与常见易燃易爆物质结合,考查其对应的安全图标,一般在选择题的第2或第5题考查;(3)对化石燃料及新能源的认识,主要在选择题中一两个选项中考查。本节知识整体考查难度不大,主要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
考点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考点2 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
(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⑵ 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1.(2022 贺州)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
A.汽油 B.柴油 C.氢气 D.煤油
2.(2022 江西)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氢气 B.煤炭 C.汽油 D.一氧化碳
3.(2022 无锡)下列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
B.二氧化碳是蜡烛完全燃烧的产物
C.由蜡烛燃烧生成水可推知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D.吹熄蜡烛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4.(2022 湖北)科学用火,可以趋利避害。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可直接用水浇灭
B.室内失火应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5.(2022 玉林)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
A.B. C.D.
6.(2022 西藏)中学生要有防范化学实验安全事故的意识。浓硫酸是化学实验室里一种常见的危险药品,下列安全警示标志与之对应的是( )
A. B.
C. D.
7.(2022 无锡)下列图标表示“节约用水”的是( )
A.B.C.D.
8.(2022 北京)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
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9.(2022 河池)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沼气 B.氮气 C.汽油 D.面粉
52.(2022 内江)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10.(2022 阜新)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D.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11.(2022 绵阳)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1燃烧而白磷2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
B.白磷1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P2O5污染空气
D.通氧气可使白磷2燃烧,升高水温可使红磷燃烧
12.(2022 常州)常州的焦尾琴是四大古琴之一,面板材料取自尾部烧焦的桐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桐木能够燃烧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B.向灶膛扇风可加快桐木燃烧速度
C.桐木烧焦时部分桐木转化为木炭
D.浇水可降低桐木的着火点而灭火
13.(2021 鄂州)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Ⅰ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 。
(3)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
14.(2022 北京)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的现象是 。
(3)热水的作用是 。
15.(2022 贵阳)完成下列实验并解决实际问题。
(1)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1所示实验,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则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图2,回答问题。
①若制取O2,请填写如表
制取气体 反应原理(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应原理对应的制取装置(填字母) 检验该气体方法
O2
②若制取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装置可选用 (填字母)。
(3)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气为燃料,首次实现冬奥会火炬零碳排放、首次开展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水下火炬传递。水下火炬传递上演极富美感的“水火交融”景象,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你认为实现火炬水下燃烧,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
16.(2022 玉林)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氢能 C.生物质能 D.天然气
17.(2022 湘西州)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又伴随着能量变化
B.可燃冰的大量发现表明化石燃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车用乙醇汽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
18.(2022 广州)如图为我国不同年份的能源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呈增加趋势
B.加大水电、风电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C.天然气是比煤炭和石油更清洁的燃料
D.液氢用作火箭燃料是因为氢气易于贮存和加注
19.(2022 宜昌)科技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化学工艺流程。
(1)上述流程对于解决能源问题有重大意义。
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将氢能储存在 (填化学式)中,解决了氢能源不便贮存和运输的问题。
(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上述流程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我们的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减少车辆接送,步行上学
B.正反两面书写,节约用纸
C.勤洗手勤换衣,讲究卫生
D.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利用
20.(2022 天津)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和天然气。
(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影响环境,二氧化碳可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写出葡萄糖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乙醇是常用的燃料,现有9.2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为 g,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
1专题07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考点解读)
中考对本节知识的考查重点有:(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主要与生活常识结合考查燃烧的条件与灭火方法;(2)与常见易燃易爆物质结合,考查其对应的安全图标,一般在选择题的第2或第5题考查;(3)对化石燃料及新能源的认识,主要在选择题中一两个选项中考查。本节知识整体考查难度不大,主要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
考点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考点2 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
(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⑵ 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1.(2022 贺州)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
A.汽油 B.柴油 C.氢气 D.煤油
2.(2022 江西)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氢气 B.煤炭 C.汽油 D.一氧化碳
3.(2022 无锡)下列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
B.二氧化碳是蜡烛完全燃烧的产物
C.由蜡烛燃烧生成水可推知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D.吹熄蜡烛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4.(2022 湖北)科学用火,可以趋利避害。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可直接用水浇灭
B.室内失火应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5.(2022 玉林)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
A.B. C.D.
6.(2022 西藏)中学生要有防范化学实验安全事故的意识。浓硫酸是化学实验室里一种常见的危险药品,下列安全警示标志与之对应的是( )
A. B.
C. D.
7.(2022 无锡)下列图标表示“节约用水”的是( )
A.B.C.D.
8.(2022 北京)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
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9.(2022 河池)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沼气 B.氮气 C.汽油 D.面粉
52.(2022 内江)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10.(2022 阜新)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D.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11.(2022 绵阳)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1燃烧而白磷2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
B.白磷1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P2O5污染空气
D.通氧气可使白磷2燃烧,升高水温可使红磷燃烧
12.(2022 常州)常州的焦尾琴是四大古琴之一,面板材料取自尾部烧焦的桐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桐木能够燃烧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B.向灶膛扇风可加快桐木燃烧速度
C.桐木烧焦时部分桐木转化为木炭
D.浇水可降低桐木的着火点而灭火
13.(2021 鄂州)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Ⅰ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P+5O22P2O5 。
(2)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 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
(3)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
14.(2022 北京)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的现象是 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白磷燃烧 。
(3)热水的作用是 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
15.(2022 贵阳)完成下列实验并解决实际问题。
(1)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1所示实验,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则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与氧气接触 。
(2)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图2,回答问题。
①若制取O2,请填写如表
制取气体 反应原理(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应原理对应的制取装置(填字母) 检验该气体方法
O2 2KClO32KCl+3O2↑或2H2O22H20+O2↑ AE、AC或BE、BC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②若制取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制取装置可选用 B (填字母)。
(3)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气为燃料,首次实现冬奥会火炬零碳排放、首次开展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水下火炬传递。水下火炬传递上演极富美感的“水火交融”景象,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你认为实现火炬水下燃烧,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氧气在水下与氢气接触;水下温度低,如何使温度达到氢气的着火点等 。
16.(2022 玉林)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氢能 C.生物质能 D.天然气
17.(2022 湘西州)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又伴随着能量变化
B.可燃冰的大量发现表明化石燃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车用乙醇汽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
18.(2022 广州)如图为我国不同年份的能源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呈增加趋势
B.加大水电、风电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C.天然气是比煤炭和石油更清洁的燃料
D.液氢用作火箭燃料是因为氢气易于贮存和加注
19.(2022 宜昌)科技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化学工艺流程。
(1)上述流程对于解决能源问题有重大意义。
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②将氢能储存在 CH3OH (填化学式)中,解决了氢能源不便贮存和运输的问题。
(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上述流程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CH3OH+H2O 。
(3)我们的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BD 。
A.减少车辆接送,步行上学
B.正反两面书写,节约用纸
C.勤洗手勤换衣,讲究卫生
D.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利用
20.(2022 天津)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石油 和天然气。
(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影响环境,二氧化碳可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
(3)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写出葡萄糖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6H12O6+6O26CO2+6H2O 。
(4)乙醇是常用的燃料,现有9.2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为 10.8 g,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13.6 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