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把握论说文的内在逻辑
——梳理文章思路(第一课时)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活动导入
逻辑是论证力量的最大保障。我们通过对论说文结构和思路的把握来分析作者的逻辑是否严密、清晰。
论述性文章怎样才能有说服力呢?本单元文章,或阐释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或论述学风改造问题和正确思想的来源,或阐说真理的检验标准,其论证过程是不是足够严密呢?论证是不是有力量呢?
任务一
梳理文章结构,分析论证逻辑
活动过程
用思维导图呈现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篇文章的结构并分析论证逻辑。小组讨论,全班展示并讲解。
跳读:采用首尾跳读法,即速读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每一部分开头的话,迅速找出课文中显示全文结构脉络和内容要点的最重要的句子。
方法点拨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不应当忽视的问题
政治、法、哲学等上层建筑的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但又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人们创造历史的必然性仍然是经济基础,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
点拨
经济关系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技术依赖科学,但更大程度上是技术需求推动科学进步
告诫青年要学习经济史,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
活动过程
引论
本论
结论
演绎
因果
改造我们的学习
引论
本论
结论
提出主张
阐述理由
提出建议
回顾发展的历史
阐明改造的重要
分析存在的现状
强调改造的必要
分析学风的差别
剖析改造的实质
点拨
活动过程
根据目前的形势
指出改造的方向
要改造学习
为何要改造
怎么改造
层进式
主张改造学习
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问题,正反对照
主观主义与马列主义正反对照
提出问题,明确论点
②存在和思想的关系
③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思想——第一个飞跃
④从精神到物质,从思想到实践——第二个飞跃
⑤正确认识的全过程
⑥应对同志进行辩证唯物论教育
点拨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①人的正确思想从社会实践中来
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证明论点
层进式
点拨
活动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因果论证
提出论题
真理标准,拨乱反正
提出观点
演绎论证
因果论证
导语
引论
本论
结论
层层深入
点拨
小结论证思路
活动过程
布局谋篇、建构文章格局,是逻辑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形式的综合运用过程,是利用逻辑思维来驾驭和支配材料,从而充分发挥论证效能的过程。
建构或解构文章,首先需要对文章实质有深刻的理解和总体的把握。对涉及问题构成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内部联系的紧密性都要认真思考。
任务二
分析段内论证逻辑
活动过程
从《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篇文章中选择一篇进行精读,选出段落进行层次与论证逻辑分析。小组讨论,全班展示并讲解。
示范分析第一部分
快速阅读这一部分,找出表明作者观点和思路的主要句子
标题: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
检验路线之正确与否,情形也是这样。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活动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一个理论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门捷列夫、哥白尼事例论证:只有实践才能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是被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
毛泽东思想也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例证法,归纳推理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论证逻辑:
各政党的路线是否正确,也要靠革命实践来检验。
引证法,演绎推理
合作探究第二部分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四人帮”鼓吹的种种伪理论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经过了实践检验,高度概括了实践经验,才上升为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
批判修正主义,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衡量;同时也要结合实践。
新理论是否正确只能用实践来证明
引入虚拟论敌
举例论证
引入虚拟论敌
演绎推理
活动过程
只有坚持实践检验,才会让伪科学、伪真理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
正面立论
举例论证
小标题: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他们所共同创造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是许多事例当中的一个生动的例子。
毛主席一贯严格要求不断用革命实践来检验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路线。
革命导师这种尊重实践的严肃的科学态度,给我们极大的教育。
正是革命导师的这种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才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而永葆其青春。
点拨分析第三部分
活动过程
点拨分析第三部分
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列举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在45年中一直用实践在检验
毛主席一贯严格要求不断用革命实践来检验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路线。
革命导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才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而永葆其青春。
举例论证
归纳推理
举例论证
活动过程
表明作者观点和思路的主要句子
小标题: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
凡经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或者不符合实际的东西,就应当改变,不应再坚持。
“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已被摧毁,但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
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才能够逐步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顺利地进行新的伟大的长征。
点拨分析第四部分
活动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对于“四人帮”设置的思想禁区,要敢于触及,敢于弄清是非。
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因果推理
演绎推理
活动过程
第四部分:
任何思想、任何理论必须无例外地、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
全文论证思路
通读,找出表明作者观点和思路的主要句子。
分析段间逻辑关系
运用逻辑推理知识
活动总结
如何分析论证思路和论证逻辑
段内论证思路
分析句间、层次间逻辑关系
解答论证逻辑问题
仿照《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二部分的论证思路写一段文字,不超过100字。
活动作业
《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二部分的论证思路:
①不注重研究现状(2)
②不注重研究历史(3)
③不注重马列主义的运用(4)
示例:你的成绩上不去,是自己造成的,怨不得别人。你上课时没有专心听讲,老师留的作业没有认真完成,自习课时经常偷玩手机……这些都是学习的绊脚石,都是你的坏毛病,不可等闲视之。
总——分——总
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论点
论证
表现
对前面的总结,并指出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5)
结论
替换新鲜论据
——梳理论证逻辑(第二课时)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情境引入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严畯
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诸葛亮
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任务一
分析论据,讨论使用特点
活动过程
从《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篇文章中任选一篇,对论据选择和使用情况进行表格式分析,小组讨论,全班展示 。
篇目 要证明论点或分论点 选用论据 论据类型 论据使用特点
要使道理更有说服力,除了逻辑上的严密周到外,还需要说理时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即论据充分。能做到这点,除了积累的功夫之外,还需要掌握论据使用的方法。
活动过程
点拨
篇目 要证明论点或分论点 选用论据 论据类型 论据使用特点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 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
它们(上层建筑)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国家就是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发生作用的。 伟大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中的偶然性。 拿破仑之于法兰西共和国。 事例论据
道理论据
事例论据
典型有力
真实准确
这些论据在马克思时代是鲜活新颖的。
切合观点
活动过程
点拨
篇目 要证明论点或分论点 选用论据 论据类型 论据使用特点
《改造我们的学习》 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的结合是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的重要因素。
主观主义是极坏的作风。 事例论据
事实论据
事实论据
典型有力
真实准确
事实论据在延安时期是鲜活新颖的。
理论论据
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教学脱离实际的种种问题
理论和实际分离的恶果
中国共产党二十年来的实践。
列举了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经验和真理三个方面的“极坏的作风”的具体表现。
多样有序
叙述概括
任务一小结:
活动过程
事实确凿,绝不虚构;引用准确,不断章取义。
类 型
选择要求
论据
事实论据(事例论据)
理论论据(道理论据)
真实
典型
新鲜
有代表性、权威性、普遍性,反映事物本质;非偶然、个别、片面。
别人没有用过的、具有时代特点的。
任务二
替换新鲜论据
活动过程
要使道理更有说服力,除了逻辑上的严密周到、说理时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外,最好能运用新鲜的论据,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同理心。然而由于积累不足,很多同学一谈到“勤奋”就是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论及“发现”就是瓦特的水壶、牛顿的苹果。在选材时,也是厚古薄今,大量使用古代的材料,不是司马迁、屈原,就是李白、苏轼等,论据老旧,缺少新意。
活动过程
从《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篇文章中任选一到两则论据,尝试用新鲜的论据去替换,小组讨论,全班展示。
篇目 要证明论点或分论点 原论据 新鲜论据 论据评价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基础
经济归根到底制约历史发展
上层建筑对经济的作用
人们创造历史的必然性仍然是经济基础,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
技术需求推动科学进步
活动过程
分论点
原论据
新鲜论据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基础
经济归根到底制约历史发展
上层建筑对经济的作用
人们创造历史的必然性仍然是经济基础,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
点拨
技术需求推动科学进步
活动过程
分论点
原论据
新鲜论据
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疫情期间,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税收调整。免征货物捐赠增值税、消费税……
国家就是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发生作用的。
拿破仑之于法兰西共和国
马云之于中国电商平台
《改造我们的学习》
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的结合是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的重要因素。
主观主义是极坏的作风
理论和实际分离的恶果
活动过程
分论点
原论据
新鲜论据
《改造我们的学习》
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的结合是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的重要因素。
主观主义是极坏的作风
理论和实际分离的恶果
点拨
活动过程
分论点
原论据
新鲜论据
中国共产党二十年来的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媒体对新闻事件没有深入调查,跟风炒作;“脑残粉”现象
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经验和真理三个方面的“极坏的作风”的具体表现。
在学校教育中,在在职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革命的逻辑……其结果……在延安学了,到富县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
立德树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高分低能,学生综合素养低下
活动作业
勤能补拙
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候口吃,所以登台演说时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毫不气馁,为了克服弱点,每天口含石子,面朝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连爬山跑步也都坚持演说。最后他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说家。
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时间久了甚至将衣服都划破了,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爱迪生夜以继日地工作,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虽经无数次失败,但他不泄气,不放弃,仍然锲而不舍,终于发现了能使灯泡长时间发光的耐用材料——碳化后的竹丝。
判断下面两则材料用来论证“勤能补拙”这个论点是否合适:
活动作业
判断下面材料所能论证的观点并在横线上补充分析。
众人只云梵高的成功是偶然,却不见他付出的努力;众人只知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是受古代医书的启发,却不知她和她的团队在实验室里度过的日日夜夜和经历的一次次失败。
总有一种成功被误读成“偶然”,然而其背后总潜藏着“必然”的辛酸!没有一种成功只倚仗着“偶然”,通向它的路上一定有“必然”的血汗!没有一种成功只青睐着“偶然”,成功往往铺垫着一块又一块努力的金砖!偶然的成功,请用必然的意志去绘就!
论点:看似偶然的成功是用必然的意志绘就的
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1.切合观点
活动总结
2.典型有力
3.真实准确
4.鲜活新颖
5.丰富有序
6.表述简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