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冲刺卷(一)
本试卷共20题,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所示为距今约5300年前的河南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该牙雕由野猪牙雕刻而成,外形为正在吐丝的蚕。据此可知,当时
A.蚕桑文明形态初具B.社会分工十分细致
C.磨制技术应用广泛D.食物供应较为稳定
2.战国时,有思想家指出:“国有礼有乐,有《诗》有《书》,有善有修,有孝有悌,有廉有辩。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必削至亡;国无十者,上有使战,必兴至王……国用《诗》、《书》、礼、乐、孝、悌、善、修治者,敌至必削国,不至必贫国。”由此可知,该思想家主张
A.建立礼乐社会B.严格控制臣民
C.讲究师出有名D.实行军功爵制
3.云梦睡虎地秦简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秦人士伍(无爵者)乙有一件绸面棉衣被盗,盗贼是通过打通侧室北面的墙行窃的;该棉衣用帛做里,装有棉絮5斤,用缪缯(指丝绸)5尺镶边。这一案例从侧面反映出
A.社会治安形势严峻B.家庭手工纺织的发展
C.秦国士兵待遇较高D.丝织品使用较为普遍
4.唐朝一改此前中医民间秘密传承的方式,在中央与地方广设医学校,并规定将临床实习成绩作为考试的参考;学生毕业后,依据考试成绩分别授予医师、医正和医工等职位,成绩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则会被勒令退学。这说明
A.医学成为官员考核内容B.朝廷加强了对医学的控制
C.中医发展受到政府重视D.民间防疫抗灾能力的削弱
5.下表内容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湖北汉阳府部分赋役折银类目统计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A.农民赋税负担不断加重B.政府重视商业税的征收
C.农民人身束缚有所松弛D.国家财政主要依靠南方
6.魏源《海国图志》(1842年)中称西方为“夷”,其《筹海篇·议守上》有万字左右,“夷”字就出现了139次;《瀛寰志略》正式出版(1848年)时,徐继畲将其前稿《瀛寰考略》之“夷”字多数改为“泰西”。这种差异主要反映了两人
A.对西方认知的不同B.受西学影响有别
C.是否认同西方技术D.著书动机的不同
7.民国初年,35个有明确党纲的政党均主张振兴实业、普及教育、中央集权,推崇政党内阁。与此同时,各主要政党的整合也在快速进行。1912年秋,北京政坛上出现了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分庭抗礼的局面。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党派斗争的复杂B.社会转型的加快
C.共和观念的宣扬D.政党政治的活跃
8.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批准农民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的土地”,“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并规定解决地主土地的方式,"一般不是无偿没收,而是通过清算和购买实行有偿转移”。这一指示有助于
A.明确解放区的中心工作任务B.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C.加快对农村社会结构的改造D.推动解放战争进程的转折
9.右图反映了1957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部分事业的发展情况。据此可知,我国少数民族
A.精神面貌焕然一新B.生产关系实现变革
C.区域自治基本实现D.政治地位稳步提升
10.1981年9月,针对当时有人承包鱼塘并雇工养鱼而引发的社会争论,《人民日报》发文表示:“渔业生产的经营管理要因地制宜,着眼于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人民日报》的文章实际上
A.强调政企分开的改革原则B.回应了农民对改革的诉求
C.鼓励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D.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11.雅典公民大会会期一般不能超过一天,在决定是否与科西拉结盟时,公民大会是分两天进行的。若在这两次召集中,公民大会作出了不同决定,则以第二次为准。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密提林事件中。这反映出雅典
A.民主建设的曲折性B.公民参政积极性不高
C.决策机制的局限性D.民众珍视城邦独立权
12.17世纪,葡萄牙人将巴西鼻烟及鼻烟壶从澳门带到广州。有清代史学家称:“鼻烟壶起于本朝。其始,止行八旗并士大夫,近日,贩夫牧竖(牧童)无不握此壶。”由此可知,巴西鼻烟壶的传入
A.冲击了现有的外贸政策B.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C.丰富了民众的日常生活D.缩小了社会阶层的差距
13.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在英国兴起,“宣誓”成为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改革的主要手段。亨利八世先后颁布了12部“叛逆法案”,英国的传教士必须宣誓效忠国王。可见,英国的宗教改革
A.强化了世俗王权的统治B.体现了信仰得救理念
C.抑制了宗教的自由发展D.推动了英国的法治化
14.1970年,英国设立文官学院以开展官员培训活动,其培训课程分为政府与经济、政府与管理等八大门类,有超过500个课程题目可供受训文官选择,这些课程题目几乎涉及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据此可知,文官学院的开设
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道德水准B.丰富了英国高等教育体系
C.有利于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D.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15.美国自由钟是费城的象征,是美国人的骄傲,它参与了美国早期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右图所示为1918年约由25000名新泽西州迪克斯军营官兵摆拍而成的“人类自由钟”,“自由钟”上的“裂缝”清晰可见。当时,“自由钟”的摆拍意在
A.激发爱国主义热情B.警示世界大战风险
C.呼吁美国对德宣战D.强化官兵纪律意识
16.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亚洲合作对话、中阿合作论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受到重视,相关国家间的沟通得到加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这反映了
A.东亚各国经济的活跃B.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
C.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D.新兴国家合作的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思想资料和思维结构方式上,宋明理学是以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为核心,佛学的思辨结构为骨架,并吸收了老庄“道生万物”的宇宙观,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哲学体系。宋明理学中的“理”所表现出来的封建道德和上下尊卑等级关系,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宋明理学家的历史观,说明历史的变化就是“理”的变化与流行。
——摘编自贾顺先《儒释道的融合和宋明理学的产生》
材料二 宋代理学在新的哲学基础上重建了传统的礼治秩序。理学家在人伦关系中强制注入以“理”为依据的尊卑名分,使“礼”的权威性、普遍性和必然性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确认。理学家"明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无疑是对个体独立、自由的严重束缚。在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明清时代,理字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不过,理学在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努力塑造理想人格,也不乏积极意义,中华民族塑成独特的文化性格——重气节、重道德、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显然受到了理学的深刻影响。
——摘编自王家范、张耕华等《大学中国史》
(1)概括材料一中宋明理学的特征。(6分)
(2)简述材料二中宋明理学的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随着1911年武昌起义以及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初具规模,各界人士纷纷结成党政社团,颁布纲领,对中国今后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发表看法,提出各自的主张。在当时的社会上,人们确实对结党结社倾注了极高的热情。自武昌起义到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几个月间,革命派的同盟会和立宪派的宪友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派之间因政见理念不同、利益不同等而不断分化、重组,以至于一时间政党林立,直到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正式成立前后,又形成革命派与立宪派对立的两个大党:前者为国民党,后者为进步党。——摘编自龚佩玉《浅谈民国初年的政党斗争——以唐绍仪出走天津为例》
材料二 在此政体结构内,如果议会较为强大有力,内阁和总理将被引向对议会负责的方向,否则他们就要对总统负责。副署权及政府预算表决权的设置似乎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者最初的动机是要建立一种责任内阁制。然而事实上,围绕权力的争斗以及责任在总统和总理之间的转移,使这一体制既非内阁制亦非总统制,而是责任不明的双重行政体制。这种体制除了使总统和总理之间产生经常性摩擦外,一无所能。
——摘编自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1)简析材料一中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的主要原因。(6分)
(2)概括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政体结构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体在设计上存在的缺陷。(8分)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英国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一个城市化国家,正是源自其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对英国城市化的首要推动作用,就是它的集聚效应导致的经济和人口不断集中,这促进了英国城市化的发生。工业化的自身需求,使得英国工业与城市良性互动,实现发展。工业化带来的交通运输变革,整合了以城市为主体的英国社会经济系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分工和专业化,必然会促使一部分人从事非生产劳动。工业的分工和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后,将极大地促进工农业以外的产业的发展,即工业不仅直接推动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且通过产业连锁反应间接地推动着城市化的发展。
——摘编自赵煦《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
材料二 进入工厂工业时代以后,各种门类、不同规模的工业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和各企业间的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交通运输系统只有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间才能兴建。城市集中了大量的劳动力,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工人大众学习文化的热情也大大提高了。19世纪上半叶,在英国兴起的“宪章运动""工会运动”“合作运动”等工人激进运动,就是这种学习热潮产生的结果。应该说,城市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进而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但城市化也不可避免地会给社会带来某些消极影响。
—摘编自李其荣《世界城市史话》
(1)概括材料一中英国工业化对城市化推动作用的主要表现。(4分)
(2)简析材料二中英国城市化的影响。(6分)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英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据《2022年全球不平等报告》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当今世界面临的任一挑战,提出你的方案,并作简要阐述。(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