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九
(第九单元 二力平衡 )参考答案
提示:
1. 本卷四大题,共30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 请你认真阅读,细心答题,书写工整,把握好时间,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九
(第九单元 二力平衡)
提示:
1.本卷四大题,共30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请你认真阅读,细心答题,书写工整,把握好时间,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受到的平衡力是( )
A.文具盒受到的重力和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
B.文具盒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
C.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
D.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和文具盒对地球的吸引力
2.如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
3.如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推动。则木箱受到的( )
A.推力小于摩擦力 B.推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
C.推力大于摩擦力 D.推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
4.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力计对本块的拉力和木块拉测力计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水平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和木块拉测力计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5.一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如图所示,则关于人的受力分析的叙述中,下列正确的是( )
A.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以及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以及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
D.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电梯对人斜向上与速度方向一致的推力
6.如图表示一个人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电梯上升过程中,人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电梯上升过程中,人的机械能不断增大
C.电梯上升过程中,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做功为零
D.人对电梯的压力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7.如图所示,当你手握饮料罐时,手和罐都在空中静止。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手对罐的压力与罐对手的压力 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
C.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D.罐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8.有甲、乙两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水平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两个物体运动过程中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 )21教育网
A.两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 B.两物体都受不平衡力作用
C.甲受平衡力作用,乙受不平衡力作用 D.甲受不平衡力作用,乙受平衡力作用
9.如图所示,一长方体木块置于同一粗糙水平面上,甲图中竖放,乙图中平放,丙图中平放并在其上加一重物.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匀速拉动长方体所需的水平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21cnjy.com
A.F甲F乙>F丙 C.F甲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与其相关的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汽车受到的阻力
B.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汽车受到的重力
C.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D.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11.如图甲所示,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时间在纸带上打下一个点)与一木块左端相连,木块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沿水平桌面(纸面)向右运动时,就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图乙中①和②是打点计时器先后打出的两条纸带,与其对应的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木块运动的速度分别为v1、v2,那么( )2·1·c·n·j·y
A. F1<F2,v1<v2 B.F1=F2,v1<v2 C.F1=F2,v1>v2 D.F1>F2,v1>v2
12.如图所示,一个工件随着传送带一起匀速向右运动,这时工件 ( )
A.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B.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C.只受摩擦力的作用 D.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如图所示:物体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在物体乙上再放一物体甲,当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甲物体时,甲、乙两物体均保持静止,那么乙物体受到的力的个数为( )
A.5个 B.3个 C.4个 D.2个
14.下列运动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是( )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C.沿光滑斜坡滚动的小球 D.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15.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与电灯受到的重力平衡的力是 ( )
A.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 B.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C.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D.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16.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7.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铁块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块条形磁铁Q,P和Q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别为G和3G,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1·cn·jy·com
A.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G
B.P对Q的吸引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G和2G
C.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G
D.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分别均为2G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图示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为了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
B.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用质量较大的小车
C.调整两边的托盘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
19.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用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
B.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C.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D.滑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省力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将A、B紧靠着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则推力F2 ( ) www.21-cn-jy.com
A.小于12N B.大于12N C.等于12N D.无法判断
二、简答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1.杯子静止在书桌上,桌面对杯子有支持力,与支持力平衡的力是 。
22.质量是50kg的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在100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向西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 。
23.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最好保持物体处于_________状态进行研究。图中(a)、(b)所示的实验过程说明所探究的两个力需作用在_________上,物体才能平衡。图(c)则可验证所探究的两个力必须作用于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24.如图所示,两个重为20N的相同物块A、B叠放在一起,受到1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B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___N。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如图所示,三个钩码的重力为1牛,用三根绳子连接悬挂着,那么a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c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www-2-1-cnjy-com
26.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________(填“加速”、“匀速”、“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____(填“是”、“不是”、“可能是”)一对平衡力。2-1-c-n-j-y
第27题图 第28题图
27.两个物体A、B,其重力分别为GA=15N,GB=40N,现用轻质细绳将两物体通过两个定滑轮分别连接在同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如图所示,B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当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8.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第1s时,物体处于_______状态,第7s时,物体处于 状态,第6s末到第9s末,推力F为 N。
三、分析、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30分)
29.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
实验中,小车应该处于 状态。
(2)实验中,通过调整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 _。
(4)评价:本实验操作简单方便,但最大的缺陷是 。
30.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
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
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
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
的是为了探究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
步的操作是 。
(4)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最好最后验证 。
A.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二力能否平衡
B.不在同一物体上的二力能否平衡
C.大小不等的二力能否平衡
D.方向不相反的二力能否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