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愁》 教 案
执教者: 江素春(水头一中)
教学目标
1、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 品读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3、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图画美
教学重难点
4、 受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图画美
5、 进入“乡愁”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无不浸润着诗歌的印记,它早已深深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潜移默化中流传下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吃饭时不小心浪费了一些粮食,我们的父母会敲敲桌子说(生答: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或当我们因玩耍浪费时间时,长辈们会告诫我们(生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再或者我们取得好成绩时,老师会教诲我们(生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必举更多的例子了,诗歌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因为诗中有爱,有恨,有亲情友情,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之愁。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世界。
2、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孔子曰:读其文,诵其诗,不知其人,可乎?当然不可。
3、 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诗歌的文字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欣赏诗歌正是将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乐章。下面让我们一起奏响诗歌欣赏的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说说从诗歌中读到了什么味道。(学生读后,交流感受)
2、 请两位学生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其他学生点评
3、 听录音范读,学生模仿读,直至把握全诗基调,最后齐读(配乐:二胡《江河水》)
4、 咬文嚼字,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欣赏诗歌除了要掌握朗读技巧,更要理解诗歌内涵,进入诗歌意境。不同的人欣赏同一篇文章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首诗哪一节或哪几个词让你怦然心动?为什么?
师可示范:“小小的邮票”,邮票虽小却把年轻的诗人和他亲爱的母亲远远分隔两地,只能凭借书信遥表思念。
参考答案
a、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词是“乡愁”的具体意象,表现爱国思家的情怀
b、量词“枚、张、方、湾”的使用富于变化,准确地表现了各自的形象
c、叠词美,“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也增加了诗意。
d、四个时间副词,代替四个人生阶段,推动了情感的进程。
(师:怎样理解诗中所说的“一湾浅浅的海峡”?
台湾与大陆的对峙令海外游子有家归不得,令他们忧从中来,这已经不是一湾海峡,而是一条曲折的回家之路,是游子们心中的一道深深的伤痕。这里体现的也不仅是个人之愁,更是民族之愁,国家之愁,这正是这首诗歌意境的高妙之处。)
在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再次齐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5、 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
诗歌是读不尽的,它会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有人评价唐朝诗人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其实这首诗中也蕴藏着四幅画,你能看出来吗?请同学们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用手中的笔描绘出属于你心中最动情的那一幅画。
师提示:可以用四季不同场景来演绎不同的四个阶段
(师也可示范,如第三节可演绎成:秋风吹起,落叶无边,游子归来,母亲却已远逝,再也听不到母亲慈爱的声音了。他来到那矮矮的墓前,泪流满面。周边一片沉寂,他孤立无言,墓亦孤立不语,唯有两相望……)
1、 学生思索、动笔,互相交流品赏
2、 跟录音轻声朗诵,在诗画交融中充分感受淋漓尽致的“乡愁”
6、 迁移映衬,感受诗歌的新奇美
“乡愁”从古至今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话题,游子们的惆怅和忧伤总那么令人牵肠挂肚。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些有关思乡忧愁的诗歌?(学生发言)
参考:
a、李白《静夜思》
b、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7、 结束语
诗歌富有音乐美,图画美,语言美,还有迁移映衬带来的新奇美,正是这一切构成了诗歌的情景交融,构成了诗歌的意境之美。愿同学们多积累,多体验,用诗的眼睛,诗的心灵发现生活的美,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