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江油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江油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12 16:58:42

文档简介

四川省江油市2022 级高一下期半期检测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
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湖南省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北部低平,形成
向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如图为湖南省某年人口密度分布
图,读图完成 1~2题。
1.湖南省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南部人口密度最大
B.西部人口密度较小
C.中部人口密度最小
D.自南向北数量递减
2.影响湖南省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交通 B.经济水平 C.地域文化 D.地形
2020 年 11 月 1 日,我国开始第七次人口普查。据统计,“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出
生人口虽有所上升,但并未出现爆发式增长。2021 年 5 月 3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作出重
磅部署一一全面开放三孩政策。下图为三孩开放前夕,我国“二孩”生育意愿抽样统计。据此完成
3-4 题。
3.“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出生人口并
未出现爆发式增长,主要原因是( )
A.政策适用的人口数量不多
B.人们生育观念发生转变
C.人口政策宜传的不到位
D.养老制度已经趋于完善
4.2021 年提出三孩生育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
①缓解人口老龄化 ②取消了计划生育政策
③提升社会消费能力 ④增加劳动力储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在春运返乡大潮中,外出务工者是最受关注的一个群体。四川省是我国外出务工人口数量较多
的省之一,春节期间人口返乡规模大。图示意 2023 年四川省春节返乡人口数量排名前五名省市分布
情况。据此完成 5--6 题。
试卷第 1页,共 6页
5.与重庆相比,广东吸引较多四川务工人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域文化相似,生活舒适度高
B.相距较近,经济联系多
C.教育水平高,利于下一代成长
D.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6.大量外出务工人员春节返回四川,可能造成当地( )
A.交通拥堵加剧 B.人口老龄化缓解
C.住房价格升高 D.环境承载力增大
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镇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
多人选择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和健康的生活方
式,从而产生了“舒适型移民”。完成 7-8 题。
7.“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原因是地区间存在( )
A.经济水平的差异 B.投资政策的差异
C.环境状况的差异 D.宗教文化的差异
8.下列关于“舒适型移民”对迁入地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劳动力 B.促进矿产资源开发
C.降低住房价格 D.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个体数减死亡个体数)与该
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数之
比。下图为 2014—2022 年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完成 9-11 题。
9.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值的
年份是( )
A.2014 B.2018
C.2020 D.2022
10.推断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
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产业升级和转移 ②国家人口政策限制
③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④中西部就业的机会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关于该省(市)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减轻资源环境压力 B.缓解了人口老龄化
C.人口环境容量降低 D.劳动力素质降低
河南省一些地区目前仍保留着民国前建成的传统村落。
这些村落的建筑风貌、民风民俗保存完好,至今仍能为人们
服务。下图为河南传统村落分布图。据此完成 12-13 题。
12.关于河南省传统村落分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黄河以北多于黄河以南
B.全省空间分布较均匀
C.山区整体密度大于平原
D.多分布在海拔 1000 米以上地区
13.与乙地相比,甲地区传统村落更易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试卷第 2页,共 6页
A.地质稳定,地质灾害少 B.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C.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 D.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
截止 2020 年底,河北省某地区总人口为 711.1 万人。下表为“该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一览表”,
据此完成 14-16 题。
万人/因素 近期(2025 年) 中期(2030 年) 远期(2040 年)
土地承载力 789 792 799
环境容量 1084 1088 1094
水资源承载力 740 770 805
14.基于资源承载力分析,近期该地最大人口规模约为( )
A.711.1 万 B.789 万 C.740 万 D.1084 万
15.研学小组发现,南水北调工程使当地中期人口承载力明显提升。该工程体现的影响环境承载力
因素是( )
A.对外政策 B.资源丰富程度 C.人口受教育水平 D.消费水平
16.远期当地人口承载力提升的关键是( )
A.开垦土地 B.节约用水 C.控制人口 D.发展科技
乡村“产居一体”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乡村的工业生产与居住活动在空间分布上相互混合。
下图示意浙江某山村“产居一体”单元模式的变化。完成 17-18 题。
17.影响该山村“产居一体”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土地 B.运输 C.集聚 D.市场
18.该山村单元模式发生变化,主要是为了( )
A.吸引外来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 B.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生产效率
C.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产业的规模 D.改善乡村生态,提升人居品质
新农村建设是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
优化,最终达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标准。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村落空间
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 19-20 题。
19.该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
结构( )
A.产业结构简单,居住区规模最大
B.农业生产区规模最大,居住区点缀其间
C.各功能区分化明显,界线明确
D.以商业区、往宅区、行政区为主
20.图中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试卷第 3页,共 6页
A.布局合理,方便出行 B.城乡一体,区位优越
C.邻里和睦,环境舒适 D.等级有序,设施完善
地铁站的进出站客流量对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影
响很大,下图是昆明司家营地铁站在某工作日一天中
部分时刻进站和出站的客流量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
21-22 题。
21.推测司家营地铁站周边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 D.交通枢纽用地
22.以下时间点该地铁站周边共享单车在无调度情况
下积压最严重的是( )
A.8 时 B.13 时 C.18 时 D.23 时
南京市某社区始建于 1985 年,近些年来,
该社区出现人口双向迁移的现象,有大量外
来人口迁入该社区,迁出该社区的人口主要
流向新建商品房。示意该社区的空间特构。
据此完成 23-25 题。
23.该社区( )
A.邻近中心城区 B.对外交通便利
C.环境质量较好 D.商业等级较高
24.推测迁入该社区的人( )
A.平均受教育水平较高 B.以中老年人为主
C.对公共服务设施需求高 D.整体付租能力较低
25.近年来,该社区利用率逐渐降低的设施是( )
A.剧场 B.公园 C.医院 D.小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福建东部的古村落多位于丘陵地带,沿海平原和千米以上山地较少。近
二三十年,古村落衰败明显。下图是目前该区域某古村落一角景观图。完成 26-28 题。
26. 图示古村落房屋建造时采用石块作为建筑材料,其
优点是( )
A 保温隔热 B.加固地基
C 防潮防蛀 D.防火防盗
27.历史上,福建沿海平原古村落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
B.平原数量少且面积不大
C.对外交通联系不便
D .易受气象海洋灾害影响
28.近二三十年,该区域古村落衰败明显的根本原因是( )
A.城镇化快,遗弃拆除 B.灾害频发,受损倒塌
C.年代久远,老破失修 D.气候湿热,风化严重
试卷第 4页,共 6页
高等级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差异形成较为合理
的功能分区。高等级城市由于居住外迁或产业外
迁引起居住与工作空间上分离。该分离增加了城
市通勤成本,形成大规模人口每天往返于工作地
点与居住地间的人口,又称为“钟摆人口”。图
示意我国某特大城市工作日某时段人口流动方向
和数量。据此完成 29-30 题。
29.“钟摆人口”主要居住在该城市的( )
A.东部和西部 B.西部和北部
C.南部和西部 D.北部和东部
30.根据进出中心城区的人口数量差异判断,M
轨道线东段终点最可能是( )
A.中心商务区 B.高铁站 C.旅游区 D.水运码
二、非选择题:共 55 分。
31.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 分)
(1)图中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 10人以下的省
级行政区是___ _、__ __。(写简
称)(4 分)
(2)据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4
分)
(3)试说明乙地人口密度小的主要原因。(4
分)
(4)列举提高甲地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性措施。(4 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 分)
材料一:据媒体报道,2017 年,一场在武汉、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间爆发的“人才争夺战”
打响。2018 年初,北京、上海、天津等老一线城市也纷纷加入,“抢人大战”日趋激烈。与此同时,
我国广大农村正承受人才流失之痛,空心化和老龄化严重。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着力通过产业发展、改善人居、建设生态文明等政策,平衡城乡发展。
材料二:借助“大学生凭身份证和学生证即可在线落户”的宽松政策,西安市“抢人”战绩不
俗:仅 2018 年 1~3 月,西安市累计新迁入人口 21 万,直逼 2017 年迁入人口总和。有的网友直言
不看好西安,认为京沪若放开落户限制,人才将再次回流。
材料三:2018 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试卷第 5页,共 6页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流出 流入
跨省流动
人口地区 四川 16.8%、安徽 11.3%、湖南 11.0%、江 广东 36.7%、浙江 9.0%、上海 7.6%、江
构成 西 8.6%、河南 7.4%、湖北 6.3%、其余 38.6% 苏6.4%、北京6.6%、福建5.1%、其余28.6%
乡村 75.6% 22.8%
流动人口
城乡构成 城镇 24.4% 77.2%
2018 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26139 万人
(1)据材料三说明我国近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6 分)
(2)结合材料分析短期内大量人口迁入给西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6 分)
(3)你若作为一名正在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不听从网友的意见而想去西安,你怎样说服自己。(6
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1 分)
材料一:读某地区城市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
题。
(1)该城市拟在①②③④四处建设保障性住房,
简述其选址的共同区位条件。(6 分)
(2)该城市拟在甲处规划建设化工园区,试评价其选址的合理性。(9 分)
材料二:2021 年 7 月 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嘉
兴南湖,中国革命“红船”在此启航。图 b 为嘉兴市城市规
划图
嘉兴将南湖作为城市名片,划定以南湖为核心的文化景
观区;建设以商贸、行政办公、文化、居住为主要功能的综
合组团区;打造放射状绿地;建设“嘉禾新城”,以期打造
全球最佳人居城市。
(3)阐述嘉兴市合理利用城市空间的意义。(6 分)
试卷第 6页,共 6页江油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1-5 B D B C D 6—10 A C D C C 11—15 A C B C B
16—20 D A D B A 21—25 C B B D A 26—30 C D A B B
31.(1) 藏 青
(2)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3)乙地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4)①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
②加强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贸易往来;
③加强环境保护,扩大人口容量。
32.(1)人口流动规模大(或流动人口数量多);流动人口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南沿海地区;从乡村流向城镇(或呈现就近流动趋势)。
(2)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压力,挤占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就业压力增大;抬高房价和物价,提高当地生活成本;城市管理难度加大;环境质量降低。
(3)西安市平均工资虽低,但家庭购房负担轻;物价低,生存压力小;西安市历史底蕴深厚;高校众多,加之有政策优势,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潜力大。京沪就业竞争更加激烈,空气质量差,交通拥堵严重,生活满意度低。
33.(1)位于主城外围,地价较低;位于交通干线附近,交通便利。(注:因果关系要对应)
(2)位于城市盛行风下风向,对城市空气;位于河流下游,水源污染小;靠近河流和铁路,水陆交通便利。(注:因果关系要对应)
(3)划定文化景观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合理规划城市综合功能区,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卫星城,疏解人口产业,缓解城市化问题。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改善生活水平。改善交通条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