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单元写作
第十二课时 文从字顺
今天我们来上一堂“文从字顺”作文课。
教材上是这样解释“文从字顺”的:“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简而言之就是语言要准确,行文要连贯。怎么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呢?让我们从一个故事开启我们今天的写作之旅。
任务一
1.听故事。
昨天晚上,老师突然很想去吃烤鱼,于是通过“大众点评”App找到一家人气很旺、老板姓张的店吃了一次“巫溪烤鱼”,结果这一去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一位同学也来吃烤鱼,他跟老板的对话简直把老师笑喷了。
对话片段——
学生:你好,请问是烤鱼王张老板吗?
老板:对头,欢迎欢迎,请坐,请坐!
学生:张老板,你的名字如雷贯耳哎。听说你曾在美食节上艳压群芳,以咄咄逼人之势击败对手,获得了“烤鱼王”的美誉。今天我专门来品尝您的技艺,期待您露一手哦!
老板:呵呵,我的烤鱼确是一绝,好吃得很。不过你的语文怕是要好好学习啊。
任务二
2.老板为什么说“你的语文怕是要好好学习”?请学生找出语句表达不准确的地方并修改。
任务二
二、根据中心选材
1.选材就是对已有的材料进行一番选择。如果说文章的中心是灵魂,结构是骨架的话,那么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我们一起来比较下面两篇文章的材料,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任务二
(1)艳压群芳:原指某一种花在花丛中特别美丽,现比喻一群女子在一起,其中一个最为漂亮,把其他人给比下去了。它的适用对象是女性。这里用词不准确,应该为“技压群雄”。
(2)咄咄逼人:本义是气势汹汹、盛气凌人,是一个贬义词,改成“以绝对优势击败对手”更为恰当。
(3)品尝技艺:品尝的不能是“技艺”,这是搭配不当。可以换成“品尝手艺”“品尝厨艺”“品尝烤鱼”等。
这就告诉我们,要做到语言准确,就得准确用词,避免语病。有些词有特定使用对象,我们不能张冠李戴,否则会造成歧义;有些词是有褒贬意义的,我们要分辨清楚;还有一些词搭配合不合理,我们也得考虑一下。当然还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啰嗦等问题,我们都要注意避免。总而言之,语言准确,是文从字顺的基础。
语言准确——要准确用词,避免语病。
1.如果说语言准确是文从字顺的基础,行文连贯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
(1)那么,行文又怎么做到连贯呢?现在,让我们去一趟江苏的高邮,去吃一吃那里著名的咸鸭蛋,找一找行文连贯的技巧。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摘自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
任务三
(2)作者写这一段是紧紧围绕哪一句话来展开的?句子里面有哪些核心信息?
任务三
作者写这一段是紧紧围绕“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这一句话来展开的。
核心信息:质细,油多。
(3)这个语段哪些句子是围绕“质细”来写的?哪些句子是围绕“油多”来写的?
任务三
①围绕“质细”来写的句子:“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正是因为它质细,所以吃起来口感才柔嫩。
②围绕“油多”来写的句子:“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这是直说一笔;“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由席间待客的吃法引出平常食用的吃法,引出后面的筷子扎下去红油就冒出来,这是铺垫一笔;“筷子头一扎下去,吱一红油就冒出来了。”这是细绘一笔;“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朱砂是一种红的颜色,前面又说高邮鸭蛋蛋黄都是通红的—蛋黄的通红其实是被红油浸染的结果,写蛋黄之“通红”,最终是为了表现“油多”,这是侧写一笔;“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通过对比,凸显高邮鸭蛋蛋黄之红,目的也是通过蛋黄通红的颜色写“油多”,这是对比一笔。
由此,从这个语段中,我们获得的关于行文要连贯的第一个启示是——行文连贯,要确定一个中心,并始终围绕中心来写。
2.行文连贯,除了紧紧围绕中心写作之外,还要注意照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让我们再次品读《端午的鸭蛋》(片段)。这一个语段先总说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再分说质细和油多。显然,这里先写的是质细,后写的是油多。为何要这样安排,能颠倒吗?
任务三
不能。后面的顺序与中心句“质细而油多”照应,照应好了,前后就连贯了。除了照应,这样的安排还是按照吃蛋的顺序来写的—“质细”的是蛋白,而“油多”中的油又是从蛋黄中冒出来的,所以,先写蛋白质细,后写蛋黄油多。
(2)那么,为了行文的连贯,我们写作时还要注意什么呢?
任务三
注意照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作。
3.顺序这个词,言外之意就是得有多个层次,不同层次要有先后,而且不同层次之间要注意行文连贯,要精心过渡,巧妙关联。
(1)同样在这个语段中,写“质细”是一个层次,写“油多”又是一个层次。那么,这两个层次是如何衔接起来的呢?
任务三
是通过过渡句“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衔接起来的。
(2)通过一个过渡句“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直接过渡到写“油多”,这样,前后两个层次就衔接起来了。过渡句的作用往往是承上启下。但是,这一句好像只能启下,承上并不明显。我们怎么把这个句子改写一下,使它不仅能启下,同时还能承上呢?
任务三
可改为“不但质细,而且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3)这是用的什么方法来实现既承上又启下的?
任务三
运用关联词。由此可见,使用过渡句、关联词也是使文章连贯的有效方法。老师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个大的段落中的几个层次之间可以用过渡句、关联词衔接,可使行文连贯。其实,同一个层次内的几个句子之间,甚至一个句子的内部,同样可如此。
1.接续听故事。
其实老师刚才所讲的吃烤鱼的故事还没完呢。老师当时点了一份招牌烤鱼,吃完之后,大呼“美味美味”“过瘾过瘾”,但因为忙于备课,结账之后竞把张老板交给我的一个重要任务给忘了。什么任务?在“大众点评”App上点赞、给好评啊,这么好吃的烤鱼不给点赞、不给好评,实在愧疚、愧疚。刚刚上课前,老师突然想到了一句开头,现在,想请大家帮帮我,将我的评价补写完整。(特别要说明的是,写作的对象是可以变化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美食,我们可以依据地域的不同来更换写作对象)
任务四
张老板的烤鱼名不虚传,好吃到爆!……
补写要求:文从字顺。
写作策略:
(1)始终围绕中心写作;
(2)合理安排行文顺序,注意照应,用上过渡句、关联词;(3)精选词语,准确使用。
任务四
2.围绕中心写作,前提是得有一个中心。同学们,我们点评的中心有了没有?对了,那就是“好吃”。所以,我们要紧紧围绕“好吃”来写。想一想,“巫溪烤鱼”(可根据地域的不同来更换)好吃在哪些地方呢?
任务四
不同对象:鱼肉、鱼皮、配菜、佐料、汤汁等。不同感官:色(视觉)、香(嗅觉)、味(味觉)等。
好吃的可真多呀!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安排好它们的顺序,注意照应,并用上过渡句或者关联词将它们衔接起来,形成一段文从字顺的话。
3.先写作,然后进行习作展示及点评。
提示: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要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思考。如果你觉得写得好,点评时就请说一说好在哪里;如果觉得写得不好,点评时可先说一说不好在哪里,然后帮着修改修改。
评价的标准是:是否围绕中心来写,层次是否合理,各个层次之间是否有照应、过渡、关联,用词是否准确。
4.结合刚才的点评与提示,修改自己的习作。
5.展示修改后的片段,再次依据评价标准进行点评。
任务四
同学们写得好、修改得好,点评得也很好!看来同学们在课堂上取得了切切实实的进步。把掌声送给自己!我想张老板看了评论,也一定会喜笑颜开、乐不可支吧。正所谓——张老板烤鱼本领无与伦比业界巅峰,诸同学写作能力令人赞叹文坛俊杰。横批:都是人才。
文从字顺口诀:用准词,歧义避。有中心,按顺序。过渡关联加照应,文从字顺也容易。
写作就如同烤一条鱼,写作知识即是烤鱼秘方,写作过程即是烟熏火烤,最后烤制出一份美味的鱼,那就是一段文从字顺的话。
语文即生活,学习即生长
YU WEN JI SHENG HUO XUE XI JI SHENG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