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春季联赛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C A B B A B A C C BD D C BD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求。)
1.【答案】D
【详解】A.尼龙纤维是聚酯胺类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 A 正确;
B..“水滴石穿”过程是水滴在下降过程中与空气中的 CO2结合形成碳酸,接触石头时与之
反应,逐渐将石头“击穿”,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 正确;
C.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 C 正确;
D.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可转化为聚氯乙烯,故 D 错误;
2.【答案】C
14 14
【详解】A.R 为 6C,1 个 6C含 8 个中子,故 14gR 含有的中子数为8NA ,故 A 正确;
B.1 个N2H4分子中含有 5个共价键,故 0.4mol 联氨(N2H4 )中含有共价键数目为 2NA ,
故 B 正确;
C.6.4 g Cu 的物质的量是 0.1 mol,在阴极上 Cu2+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铜单质,在阳极上
不仅溶解铜变为 Cu2+,还有活动性比 Cu 强的金属如锌、铁等溶解,故阳极生成 Cu2+数目小于
0.1NA,C 错误;
D.常温下 1L pH=12 的CH3COONa溶液中,
14
c OH - =c溶液 OH - = Kw = 10 12mol L 1 0.01mol L 1水电离 - 10 ,所以常温下c溶液 H
1LpH=12 的CH3COONa溶液中,H2O电离出的OH 数为0.01NA,故 D正确;
故答案为 C。
3.【答案】A
【详解】A.试管中 KCl 溶液溶液过量,能证明 AgCl 会发生沉淀转化生成 AgI 沉淀,故能证
明溶度积常数 Ksp(AgCl)>Ksp(AgI),A 正确;
B.乙醇具有挥发性,挥发的气体中含有乙醇及浓硫酸与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 SO2
都具有还原性,二者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不能证明反应产生了乙烯,B 错误;
C.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而不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
纸变红色,C 错误;
D.将 CH3CH2Br 与 NaOH 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产生 CH3CH2OH 及 NaBr,冷却后,取出上层
水溶液,先加 HNO3酸化,再加 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即为 AgBr 沉淀,则可说明有溴元素,
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 A。
4.【答案】B
2 2
【解析】反应Ⅰ中S2O8 与 Mn
2+反应生成SO4 和MnO
4 ,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
则氧化性S2O
2 2+ 2+ 3+
8 强于MnO
4 ,反应ⅡMnO
4 与 Fe 反应生成 Mn 和 Fe ,同理可得MnO
4 的
3+
氧化性强于 Fe 。
2+
【详解】A.反应Ⅰ中 Mn 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做还原剂,A 正确;
S O2 2+B 2 8 的氧化性强于高锰酸根离子,故其与 Fe 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能
共存,B 错误;
2 2
C.反应Ⅰ中,氧化剂是S2O8 ,氧化产物是MnO
4 ,故氧化性S2O8 >MnO
4 ,反应Ⅱ中氧
化剂是MnO 3+4 ,氧化产物是 Fe ,故氧化性MnO
3+ 2 3+
4 >Fe ,氧化性:S 2O8 >MnO4 >Fe ,
C正确;
2+ 2+
D.反应 1 中 Mn 被氧化为MnO 4 ,反应中溶液变为紫色,反应 2 中MnO
4 被还原为 Mn ,反
应中溶液的紫色褪去,所以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Ⅱ时溶液颜色均发生了变化,D 正确;
综上所述,错误的是 B 项。
5.【答案】B
【解析】A.绿原酸的分子式为C16H18O9 ,A 选项错误;
B.连接 4 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右侧六元环上与 O 相连的 4个 C 均为手
性碳,共 4个,B 正确;
C.该分子中含有两个酚羟基、一个羧基基、一个酯基,因此 1mol 绿原酸可以消耗 4molNaOH,
C 错误;
D.绿原酸中含氧官能团有羟基、酯基、羧基,但无醚键,D 错误。
6.【答案】A
【详解】A.用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A 正确;
B.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进行加热,B错误;
C.通氨气的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否则易发生倒吸;通二氧化碳的导管应插入液面以下,
否则二氧化碳不易被溶液吸收,影响碳酸氢钠的制备,C错误;
D.在容量瓶中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溶液,最后摇匀,上下摇晃时一手托住瓶底,一手按住
瓶塞,D 错误;故答案为 A。
7.【答案】B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M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 的基态原子的 2p 轨道半充满,
2 2 3
可知 Z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 2s 2p ,Z 的电子数为 7,则 Z 为 N 元素;M 的最高正价与最
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 4,结合主族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
和为 8,可知 M的最高价为+6 价,最低价为-2 价,则 M 为 S 元素;结合由这 4 种元素组成
的一种分子的结构可知,X 形成 1个共价键,且 X 的原子序数小于 Z(N 元素),则 X 为 H 元
素;Y 均形成 4 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小于 Z(N 元素),则 Y为 C元素;综上所述,X、Y、Z、
M分别为 H、C、N、S元素。
【详解】A.一般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而 C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 S元素,则电负性:
M>Y,A 错误;
B.碳元素氢化物可能为固态烃,故 B 正确;
C.N 的 2p 能级处于半充满稳定状态,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
Y
D.X 与 Z、M 形成的化合物 NH4HS 中含有离子键,D 错误;故选 B
8.【答案】A
【详解】A.正反应活化能最小的是反应②,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整个反应由最慢的
一步决定,A 错误;
B.由图可知,三个基元反应中,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
于放热反应,B正确;
-1
C.图中△E=248.3-【-620.9-(199.2)-(-513.5)】=554.9kJ mol ,C 正确;
D.由始态和终态可知,该过程的总反应为 2CO+2NO=N2+2CO2,D 正确;故选 A。
9.【答案】C
【详解】A.Ba OH 2和NaHCO3在溶液中均完全电离,均属于强电解质,A 正确;
B.A→B 加入NaHCO3的物质的量小于Ba OH 2 的物质的量,发生的反应为
Ba2++OH-+HCO-3=BaCO3 H2O,B正确;
C.B→C 时加入的NaHCO3继续消耗氢氧根离子,C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因此 B→C 溶液
中 c OH 减小,C 错误;
D.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A 点溶液中全部是Ba OH 2 ,
水的电离受到抑制,电离程度最小,B点为反应一半点,氢氧化钡还有剩余,C 点Ba OH 2
和NaHCO3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水的电离程度:A<B<C,D正确。答案选 C。
10.【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R3N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R3N H2O R3NH
OH ,故 A正确;
c HCOO Ka
B.由电离常数公式可知,溶液中 =
c(H
,当溶液 pH 为 5时,溶液中
c(HCOOH) )
c HCOO 1.8 10 4
= =18,故 B 正确;
c(HCOOH) 1.0 10 5
C.由图可知,R3N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R3N H O R NH
2 3 OH ,当
废水初始 pH 大于 5 时,平衡向左移动,离子交换树脂活性成分主要以 R3N 形态存在,同甲
酸根静电作用弱,被吸附在树脂上甲酸根的物质的量分数小,故 C错误;
D.由图可知,溶液 pH 为 2.4 时,废水中的甲酸及其盐回收率最高,当溶液中 pH 小于 2.4
时,随溶液 pH 下降,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甲酸的电离被抑制,溶液中甲酸根离子浓度
减小,与R3NH
作用的数目减小,故 D 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有一项或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1.【答案】BD
【详解】A. 实验 1 可得0.1mol L 1Na2SO3溶液中亚硫酸根水解产生亚硫酸氢根,但水解
2- -
程度是微弱的,故: c SO3 >c HSO3 >c H2SO3 ,A错误;
1
B. 0.1mol L NaHSO3溶液的 pH 约为 4,故溶液中亚硫酸氢根的电离大于其水解,故
c SO2-3 >c H2SO3 ,故
c(H+K )c(HSO
-
3) c(H
+ )c(SO2-3 ) c
2 (H+ )c(SO2-3 )
a1 H2SO3 Ka2 H2SO3 = =c H2SO3 c(HSO -3) c H2SO3
= (10
-4 )2 c(SO2-3 ) >10 -8,B正确;
c H2SO3
C. 实验 3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NaHSO3 溶液具有还原性,C 错误;
D. 实验 4 中氢氧化钡的量少,能完全反应,故离子方程式为:
Ba 2 2OH- 2HSO 3 BaSO 3 SO
2-
3 2H2O,D正确;故选 BD。
12.【答案】D
【详解】由图可知,该装置为电解池,石墨电极为阳极,水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
- +
成氧气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 2H2O-4e =O2↑+4H ,Ⅰ室中阳离子电荷数大于阴离子电荷数,
放电生成的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Ⅰ室向Ⅱ室移动,钴电极为阴极,钴离子在阴极得到
2+ -
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钴,电极反应式为 Co +2e =Co,Ⅲ室中阴离子电荷数大于阳离子电荷
数,氯离子过阴离子交换膜由Ⅲ室向Ⅱ室移动,电解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通电
2+ +
2Co +2H2O 2Co+O2+4H 。
【详解】A.由分析可知,放电生成的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Ⅰ室向Ⅱ室移动,使Ⅱ室
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 pH 减小,A 项错误;
B.由分析可知,阴极生成 2mol 钴,阳极有 2mol 水放电,则Ⅰ室溶液质量减少 36g,B 项错
误;
C.若移除离子交换膜,氯离子的放电能力强于水,氯离子会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生成氯气,则移除离子交换膜,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会发生变化,C 项错误;
通电
2+ +
D.由分析可知,电解总反应为 2Co +2H2O 2Co+O2+4H ,D 项正确;答案选 D.
13.【答案】C
【详解】配合物中内界原子不能发生电离,外界离子在水溶液里能发生电离,氯离子可以与
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通过沉淀的质量可以推断出氯离子含量,绿色晶体的水溶
液与AgNO 23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质量为紫色晶体的水溶液反应得到沉淀质量的 ,两种3
晶体分子式均为TiCl3 6H2O,说明紫色晶体中含有 3 个自由移动的氯离子,而绿色晶体
中只有 2 个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即有一个氯原子形成了配合物,因为钛为 6 配位,即配合物
中须有 5 个水,即化学式为 TiCl H2O Cl2 H5 2O ,而紫色晶体的化学式为
[Ti(H2O)6 ]Cl3。
【详解】A.绿色晶体分子式为TiCl3 6H2O,配位数为 6,含 2个氯离子,化学式为
TiCl H2O Cl2 H2O5 ,配体是氯离子和水,它们物质的量之比为 1∶5,A 正确;
B.由 A 知,绿色晶体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TiCl H2O Cl2 H2O5 ,B正确;
C.紫色晶体中含 3个氯离子,配位数为 6,化学式为[Ti(H2O)6 ]Cl3,结合化学式可知,紫
色晶体中含有 6个配位键和 12 个 O-H 键均为σ键,无π键 C 错误
D.配合物中内界原子不能发生电离,外界离子在水溶液里能发生电离,紫色晶体中含 3 个
氯离子,紫色晶体化学式为[Ti(H2O)6 ]Cl3,0.01mol紫色晶体在水溶液中与过量AgNO3作
用最多可得到 0.03mol 沉淀,沉淀质量m=nM=0.03mol 143.5g/mol=4.305g,D正确;
故选 C。
14.【答案】BD
【分析】向某浓度 HA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时,由于二者发生反应,所以 H2A 逐渐减少,
-lgc(H2A)会渐增大,所以图中呈上升趋势的为-lgc(H2A)与 pH 变化关系,标①;
H A H++HA- ,HA H++A2- 2- 2-2 ,A 会渐增大,-lg(A )会逐渐减小,但是不会等于
2-
0,所以呈下降趋势且与横坐标无交点的为-lgc(A )与 pH 变化关系,标②,另一条则是
c(A2- )
-lg[ - ]与 pH 的变化图,标③,以此解题。c(HA )
2- 2- 2-
【详解】A.a到 b的滴定过程-lgc(A )逐渐减小,则 c(A )浓度逐渐增大,A 对水电离其促
2-
进作用,c(A )浓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大,a 到 b 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故 A 错误;
c(H+ ) c(HA ) c(H+ ) c(A2 )
B.电离常数的表达式为:Ka1 , K ,c(H2A)
a2 c(HA )
2 +
K K c (H ) c(A
2 )
2- 2-a1 a2 ④,当 pH=3.05 时,1gc(A )与-lgc(H2A)相等,即 c(A )=c(Hc(H A) 2
A)
2
2-
3.05 2 6.1 c(A )
代入④,可得Ka1 Ka2 (10 ) 10 ,又由图中③可知,当 pH=5.3 时,-lg[ ]=0,c(HA- )
6.1
2- -
即 c(A )=c(HA ),即Ka2 10
5.3
,所以K 10a1 10
0.8,故 B正确;
10 5.3
c(H+ ) c(HA ) c(H+ ) c(HA )
2-
C.a 点溶液中 c(A )=c(H A),a 点时Ka1 2 c(H2A) 2- ,c A
K 0.8a1 c(HA ) 10 102.25 c(HA )>c A2-c(H+ ) c A2- 10 3.05 ,则 ,故 C错误;
- + -
D.NaHA 溶液,由 HA 既存在电离又存在水解,所以 c(Na )>c(HA ),HA H++A 2-,
HA-+H2O H A+OH
- 2- - -5.3
2 ;所以 c(A )与 c(HA )的大小取决于电离和水解的程度,Ka2=10 ,
K 10 14W 13.2 - -
即 HA 的水解常数Kh= 0.8 10 ,所以 HA 的水解程度小于 HA 的电离程度,所Ka1 10
以 NaHA 溶液显酸性 故 D正确;故选:BD。
三、 非选择题(15 题,16 题,17 题考生是必做题,18 题,19题考生任选一题,
共 54 分)
15. (10 分)【答案】
(1)球形冷凝管 (1 分)
(2)圆底烧瓶 (1 分) 节约萃取剂,可连续萃取(萃取效率高) (2 分)
(3)乙 (1 分)
乙为减压蒸馏装置,可以更好的降低蒸馏温度,防止青蒿素失效(2 分)
(4)①.滴入最后半滴 Na2S2O3标准液时,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蓝色 (1
分) ②. 70.5%(2 分)
【分析】青蒿粉末经过索式提取得到提取液,提取液通过蒸馏,分离乙醚和粗产品,对粗产
品进行提纯得到青蒿素;
【小问 1 详解】
装置 a为冷凝管或球形冷凝管;
【小问 2 详解】
青蒿粉末位于索氏提取器,萃取剂位于圆底烧瓶中,提取出来的青蒿素位于圆底烧瓶;与常
规的萃取相比,索氏提取能提高萃取效率,的优点是节约萃取剂,可连续萃取(萃取效率高);
【小问 3 详解】
乙的蒸馏效果好,装置乙用真空泵抽真空,设置了减压蒸馏装置,可以更好的降低蒸馏温度,
防止青蒿素失效;
【小问 4 详解】
碘单质与Na2S 2O3反应得到 I- ,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则滴定终点为滴入最后一滴Na2S 2O3
标准液时,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颜色不恢复;Na2S 2O3滴定三次,除去误差
大的第三次,第一次和第二次两次平均体积为
V( = V1+V2 mL= 40.02+39.98平均) mL=40.00mL, n(I2 ) 2n(Na 2S2O2 ),2 2
n(I ) 12 n(Na2S2O2 )
1
0.04 0.1
mol=2 10 3mol,
2 2
n(青蒿素) n(I2 )=2 10
3mol,250ml 容量瓶中含青蒿素的物质的量为
n(青蒿素) 10n(I 2)=0.02mol ,m(青蒿素) n M=0.02mol 282g/mol=5.64g,青
5.64g
蒿素的纯度为 100% 70.5%
8.0g
16. (16 分)【答案】
(1)研磨粉碎红土镍矿、增大酸的浓度、适当升高温度等(2 分)
2Fe2++H2O
+
2+2H =2Fe
3++2H2O (2 分)
(2)pH>2.2 后,容易形成氢氧化铁的胶体,吸附溶液中的 Ni2+,造成镍的损失 (2 分)
(3)0.21 (2 分)
pH 值过小,F-与 H+会结合形成 HF,导致 Mg2+沉淀不完全;pH 值过大,会形成 Ni(OH)2
沉淀 (2 分)
(4)NaOH 溶液 (2 分) BaCl2溶液 (2 分) 30.8(2 分)
【分析】红土镍矿(主要成分为 NiO,还含有少量 MgO2、SiO2以及铁的氧化物等)中加入硫
酸酸浸,酸浸后的酸性溶液中含有Ni2 、Mg2 、Fe2 、Fe3 等,二氧化硅不溶,形成滤
渣,滤液中加入 H O 将Fe2 2 2 氧化为Fe3 ,再加入 Na2SO4沉铁,得到黄钠铁矾沉淀,向滤液
中加入 MgO 调节溶液 pH,再加入 NaF 溶液沉镁,所得滤液 Y 中含有 NiSO4经分离提纯得到
NiSO4 6H2O。
【小问 1 详解】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有浓度、温度、接触面积、催化剂等,所以为加快红土镍矿的溶解,
在酸浸步骤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是研磨粉碎红土镍矿、增大酸的浓度、适当升高温度等;“预
3+
处理” 中加入 H2O2的目的是将铁元素全部氧化为 Fe ,所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 3+
2Fe +H2O2+2H =2Fe +2H2O;
【小问 2 详解】
3+ 2+
Fe 、Ni 开始沉淀的 pH 分别为 2.2、7.5,沉铁步骤中,若用 Na2CO3作为除铁所需钠源,由
图像可知,pH>2.2 后,不仅有 Fe(OH)3沉淀,同时还可能产生 Fe(OH)3胶体,Fe(OH)3胶体
2+
具有吸附性,可吸附 Ni 使镍的损失率会增大;
【小问 3 详解】
2
“沉镁”时存在反应:Mg 2F MgF2 ,消耗 0.2molNaF,存在平衡
K (MgF ) 7.4 10 11MgF2(s) Mg
2 (aq) 2F (aq) ,c(F ) sp 22 7 0.01mol / L ,c(Mg ) 7.4 10
则应加入 NaF 固体的物质的量为(0.2+0.01)mol=0.21mol;“沉镁”步骤中,若 pH 过小,
- + 2+
F 与 H 会结合形成 HF,导致 Mg 沉淀不完全;若 pH 过大,会生成 Ni(OH)2沉淀,因此“沉
镁”前,应保证 MgO 己将溶液 pH 调节至 5.5~6.0;
【小问 4 详解】
2+
滤液 Y中主要含有 NiSO4,还含有 Na2SO4等杂质,为除去杂质可加入 NaOH 溶液,使 Ni 转
化为 Ni(OH)2沉淀,过滤后洗涤沉淀,检查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向沉淀中加硫酸溶解,蒸发
浓缩,控制温度在 30.8~53.8℃间冷却结晶,趁热过滤,即可得到NiSO4 6H2O。
17.(17 分)【答案】
(1) 小于或< (2 分) 0~1 (2 分)
(2)①.CH2O (2 分) ②. A (2 分)
16
(3)①.催化剂 a (1分) ②. (2 分)
3
(4)①.CH3OH (2 分)
反应 1 是生成CH3OH的反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H3OH的
选择性降低.(2 分)
②.< (2 分)
【小问 1 详解】
平衡常数 K与温度 T的关系可知,反应Ⅰ、Ⅲ的平衡常数自然对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明
反应Ⅰ、Ⅲ均为放热反应,而反应Ⅱ的平衡常数自然对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反应Ⅱ为
吸热反应,则 H1 0、 H 2 0、 H3 0,因此反应Ⅰ的活化能Ea (正)小于Ea (逆);
由盖斯定律可知Ⅰ-Ⅲ=Ⅱ,则 H1 H3 H2 0,因此 H1 H3,由于放热反应的
H
H 1越小,其绝对值越大,则 H 的范围是 0~1。 3
【小问 2 详解】
①由图可知,生成副产物 CH2O 时反应的活化能较大,反应进行较慢,则相对较少,故答案
为:CH2O;
* * * *
②根据图可知合成甲醇的过程中 CO+ OH→ CO+ H2O 的活化能最大,反应速率最慢,决定整体
反应速率,所以主要降低该步骤的能量变化,故答案为:A;
【小问 3 详解】
①根据表格信息,在温度为T3时,H2 的转化率最高,且最先达到平衡,所以催化效率最高
的是催化剂 a;
T H 2②根据表格信息,温度为 5时, 2 的转化率为 66.67%。即转化了 ,列三段式:3
CO2 (g) 3H2 (g) CH3OH(g) H2O(g)
起始浓度(mol/L) 0.5 1.5 0 0
1 1 1
变化浓度(mol/L) 1
3 3 3
1 1 1 1
平衡浓度(mol/L)
6 2 3 3
1 1
c(CH3OH) c(H2O)
3 3 16
该反应的浓度平衡常数Kc= c(CO ) c3
1 1 ;
2 (H2) ( )3 3
6 2
【小问 4 详解】
①反应 1 是生成CH3OH的反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逆向移动,CH3OH
的选择性越低,反应 2 是生成CO的反应,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正向移动,
则CO的选择性越高,因此 a、b表示CH3OH的选择性;
②反应①是左右两边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P 增加,平衡往正向移动,CH3OH的选择性
越高,所以 P1选考题:
18.(11 分)【答案】
(1)加成反应 (1分)
(2)4NA或 2.408×1024 (2分)
(3)
+2Cu OH +NaOH Δ 2
Cu2O +3H2O (2分)
浓H2SO4
(4) (2分)
(5) . 10 (2分) 、 (2分)
【分析】A和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B,B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C,C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D,D
经过和 NaOH、HCl 等反应,最终生成 E,E 被氧化、再酸化得到 F。
【小问 1 详解】
根据分析,A 加成反应反应生成 B;
【小问 2 详解】
根据 D的结构简式 ,π键为 4NA或 2.408×1024 个;
【小问 3 详解】
E中醛基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Cu OH +NaOH Δ 2
Cu2O +3H2O;
浓H2SO4
【小问 4 详解】(2 分)(4) (2
分)
【小问 5 详解 G是比 F 少 5 个 CH2的芳香族化合物,则 G 含有 8 个碳原子,F为酸,根据苯
环上的取代基无环状结构;能与自身 2倍物质的量的 NaOH 反应,说明 G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
有酚酸酯和甲基,或者是两个酚羟基和一个 CH=CH2,或者是 OOCCH3;当是酚酸酯和甲基时,
有邻、间、对三种;当是两个酚羟基和一个 CH=CH2时,两个酚羟基在邻位,有 2种结构,
当两个酚羟基在间位,有 3 种结构,当两个酚羟基在对位,有 1 种结构;当是 OOCCH3时,
有 1 种结构,因此 G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条件的有 10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
峰,峰面积之比为 3:2:2:1 的结构简式为 、 ;
19. (11 分)【答案】
(1)BD (2 分)
(2)> (2 分) 正四面体形(2 分)
480
(3)①. 6 (1 分) ②. 21a3N ×10 (2 分)A
(4)由图可知,FeS2与 O2生成 FexOy的反应为放热反应,FeSO4·H2O 分解生成 FexOy
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有利于吸热反应的进行,有利于反应生成的 SO3
与 H2O反应生成 H2SO4 (2 分)
【小问 1 详解】
A.I 中有 键,还有大π键,故 A错误;B.Se Se 是同种元素,因此 I中的Se Se键为
非极性共价键,故 B 正确;C.烃都是难溶于水,因此 II 难溶于水,故 B错误;D.II 中苯
2
环上的碳原子和碳碳双键上的碳原子杂化类型为 sp ,碳碳三键上的碳原子杂化类型为 sp,
故 D 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D。
【小问 2 详解】
根据非羟基氧越多,酸性越强,因此硒的两种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为H2SeO4>H2SeO3。
SeO2 14 中 Se 价层电子对数为 4 (6 2 2 4) 4,其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故答案2
为:>;正四面体形。
【小问 3 详解】
2-
①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的亚铁离子与位于棱上的阴离子 S 2 离子间的距离最
近,则亚铁离子紧邻的阴离子个数为 6,故答案为:6;
1 1
②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和面心的亚铁离子个数为 8× +6× 2 =4,位于棱上和8
2- 1 3
体心的 S 2 离子个数为 12× +1=4,设晶体的密度为 dg/cm ,由晶胞的质量公式可得:4
4 (56+32 2) 480 480
—21 3 21 21
N ==10 a d,解得 d= a3N ×10 ,故答案为: 3 ×10 ;A A a NA
【小问 4 详解】
由图可知,FeS2与 O2生成 FexOy的反应为放热反应,FeSO4·H2O 分解生成 FexOy的反应为吸热
反应,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有利于吸热反应的进行,有利于反应生成的 SO3与 H2O 反应生成
H2SO4,所以以 FeS2为燃料,配合 FeSO4·H2O 可以制备铁粉精和 H2SO4可充分实现能源和资源
有效利用,故答案为:由图可知,FeS2与 O2生成 FexOy的反应为放热反应,FeSO4·H2O 分解
生成 FexOy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有利于吸热反应的进行,有利于反应生
成的 SO3与 H2O 反应生成 H2SO4。姓名」
座位号
2.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A.已知B+He→R+}H,14gR含有的中子数为8Na
绝密★启用前
B.0.4mol联氨(NH:)中含有共价键数目为2Na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3年春季联赛(高二)
C.精炼铜阴极增重6.4g时,阳极生成Cu2+数目为0.1Na
化学
D.常温下1LpH=12的CH,COONa溶液中,HO电离出的OH数为0.01NA
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至第5页,第Ⅱ卷第6至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第10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向盛有2mL0.1mol·L1KC1溶液的试管中滴
先观察到白色
K (AgCI)>
考生注意事项:
加10滴0.1mol·L1AgNO溶液,待生成白色
沉淀,后沉淀
K (AgI)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已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
沉淀后,再向其中滴加0.1mol·L-1KI溶液
颜色变为黄色
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使酸性高锰酸
将浓硫酸和无水乙醇加热到170C,产生的气体
酸性高锰酸钾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钾溶液褪色的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溶液褪色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气体为乙烯
将浓氨水滴到碱石灰上,产生的气体通人湿润的
湿润的蓝色石
氨气溶于水显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
蓝色石蕊试纸上
蕊试纸变红
碱性
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
将CH,CH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
产生淡黄色
CH.CH:Br
D
稿纸上答题无效。
上层水溶液,加AgNO溶液
沉淀
中存在溴元素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A.A
B.B
C.C
D.D
4.实验室常用MnO,标定(NH)zFc(SO,)2,同时使MnO,再生,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0-16Na-23Mg-24A1-27
说法错误的是
S,08
MnOi
Fe
S-32C1-35.5Fe-56Cu-64Ag-108Zn-65
A.反应I中Mn+是还原剂
反应I
反应Ⅱ
第I卷(选择题共46分)
B.S.O和Fe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Fe
C.由反应I、Ⅱ可知,氧化性:S,O->MnO>Fe+
SO
Mn"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道题考生都必须做答,在每小题给出的
D.发生反应I和反应Ⅱ时,溶液颜色均发生了变化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5.连花清瘟因含连翘、金银花而得名,其有效成分绿原酸的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有关绿原酸的
1.化学和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说法中正确的是()
OH
HO
A.核酸检测时用到的“拭子”由尼龙纤维制成,属于有吸附性的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A.绿原酸的分子式为CH6O
OH
HO
B.“水滴石穿”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B.1个绿原酸分子中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
OH O
C.有人称“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1mol绿原酸可消耗3 mol NaOH
HO
D.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聚氯乙烯为原材料,氯乙烯通过缩聚反应可转化为聚氯乙烯
D.绿原酸含氧官能团有羟基、酯基、羧基、醚键
命题:霍山中学高旭审题:霍邱一中王俊祺青阳中学钱文慧制卷:等高教育第1页(共10页)
命题:霍山中学高旭审题:霍邱一中王俊祺青阳中学钱文慧制卷:等高教育第2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