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它从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海底植物、海底矿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神秘世界,本课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神秘的领域,既好奇又向往。如果我们只是“照本宣科”,那么中低年级的孩子学起来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围绕中心句概述自然段主要内容。
2、认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初步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3、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感知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别找出第四、五自然段的中心句,学习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
2、认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初步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学习,体会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并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进入情境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海底景色的奇异首先体现在(当海面波涛澎湃时,海底依然很宁静;在黑暗的深海中,有像星星一样会发光的深海鱼)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海底游览一番,看看海底还有哪些奇异的景色,哪些丰富的物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9页。
(一)海底的声音(第三自然段)
1、过渡:在黑暗、宁静的深海中,是否一点声音也没有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窃窃私语”。
3、那我们能在海底听到哪些声音呢?根据文段播放相关视频。
4、交流自己所听到的声音,并发挥想象用“有的像……一样……”的句式说说海底还可能有哪些声音。
(二)动物活动(第四自然段)
过渡:这些可爱的常在海底窃窃私语的动物们,是怎样活动的呢?
1、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完成以下任务:
(1)圈出文中给我们介绍的动物,用波浪线画出它们的活动方法,并在旁边标注上相应的说明方法。
(2)按要求填写《同步练》第54页的表格。
2、指名交流,在交流中认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回顾整段,说一说文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4、再次齐读段落,体会写法。
(三)植物差异、矿产丰富(第五、六自然段)
过渡:在这个奇异的海底世界里,不仅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其实也有不少的海底植物呢!
1、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提问: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思考:这一段是从哪两个方面写了海底植物的差异的?
2、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六自然段,思考:海底还藏着哪些“宝贝”。
(2)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总结:海底不仅动物方法多样,植物差异大,就连矿物也很多,难怪作者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学生齐读)。
《二》、总结全文、梳理脉络
梳理课文脉络,明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三》、布置作业
1、围绕“海底的植物真是千姿百态”这一中心句,用“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2、画一画你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或做一期以“海底世界”为主题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