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同步学案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一、内容标准
1.了解:①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起止时间、主要地点、参战部队、指挥官、歼敌人数及其意义);②渡江战役(时间、结果、作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间、意义)。
2.认识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自主学习。
1、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战役
名称
起止
时间
主要
地点
参战
部队
指挥官
共歼敌
意 义
辽沈
战役
(1)
锦州
长春等
(2)
林彪、
罗荣桓
(3)
(4)
(13)
淮海
战役
(5)
徐州等
(6)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7)
(8)
平津
战役
(9)
北平、
天津等
(10)
(11)
(12)
2、渡江战役
(1)军事基础:
(2)时间:
(3)结果: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 。
三、合作探究
1.三大战役的首战,突破点为什么选在东北战场?
2.平津战役当中,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3.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和国民党部队失败的原因。
四、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平津战役 B.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 D.辽沈战役
图一 图二 图三
2.“钟山风雨起苍皇,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是描写下列哪一次战役( )21教育网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二)材料解析题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人
1亿多人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材料一告诉了我们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何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3)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两者间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五、自主学习参考答案
1.(1)1948年9月至11月(2)东北解放军(3)47万余人(4)解放东北全境
(5)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6)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7)55万余人
(8)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9)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10)华北解放军、东北解放军(11)52万余人(12)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3)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2)1949年4月21日
(3)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六、合作探究参考答案
1.在兵力对比上解放军战明显优势,东北是全国五大战场上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十分狭小,补给非常困难,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或撤或战,举棋不定;解放军各方巩固,支持战争的物资力量雄厚;歼灭东北敌军,还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21cnjy.com
2.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共产党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顺应了民心;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护古都的文物古迹免遭战争破坏;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的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七、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一)1.A 2.D
(二)3.(1)内战爆发前夕,国民党军队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装备上明显优于人民解放军。
(2)事件: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意义: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而国民党为了维护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这是不得人心,而共产党为了人民利益,尽最大可能争取和平、民主,赢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