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梦》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22 16:2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梦》 同步练习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现在这位艺术家开始用那枝铅笔在墓碑上方写字了;墓碑很高,他根本用不着弯腰,但是他得探身前倾,因为那座坟头将他和墓碑隔开了,而他又不愿意踩那坟头。于是,他就踮着脚,左手撑住墓碑。他以其精湛的技艺,用那枝普通的铅笔写出了金色的字母;他写道:“这里安息着——”,每一个字母都显得那么清晰、秀丽,深深地镌刻在墓碑上,金光闪闪。他写完那五个字后,回头看了看K;这时K正焦急地等着看碑文的下文,根本没有注意那个人,两眼只顾盯着那块墓碑。果然,那个人又开始往下写了,但是他写不下去,出现了什么障碍。他放下铅笔,再次向K转过身来。于是K也望着艺术家,发现那个人面带窘色,但是却说不出他为什么感到窘迫。他先前的全部活力消失了。因此,K也陷入了窘境;他们相互递着无可奈何的眼色;显然这是一场令人难堪而又无法消除的误会。这时送葬乐队的小钟也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可是,艺术家举起手使劲地挥了两下,制止住了钟声。过了一会儿,钟声又响起来了;这次非常轻微,而且未经人制止自己便突然停住了,好像它这一次只是为了定定音。看到艺术家的这种窘况,K很伤心,他哭了起来,抱头呜咽了很长时间。艺术家等到K平静下来以后决定不顾一切继续写下去,因为他没有别的办法。他写下的第一小笔就使K喜出望外,可是,艺术家显然是违心地写下这一笔的;字体也不那么秀丽,而且失去了那种金色的光辉,显得苍白无力,整个字母倒是很大。那是一个大写的字母J,就在那个字母快要写完的时候,艺术家怒气冲冲使劲一脚踩进坟头里,踩得四周的泥土都飞了起来。K终于明白艺术家的意思了;可是,已经来不及请求他宽恕自己了;艺术家用双手刨土,几乎毫不费劲地刨开了;看来一切都预先准备好了,那层薄薄的表土只是用来做做样子的;刨开这层表土,一个墙壁陡峭的巨大墓穴就显现了出来,这时,K感到被一股轻飘的气流从背后一推,便一下坠进了那个墓穴。在下面,他的脑袋还竖立在颈脖上呢,便很快被这无底的深渊吞没了,而在上面,石碑上已经很快地写上了他那遒劲而秀丽的名字。
看到这个情景,他兴奋得醒了过来。
1.“这是一场令人难堪而又无法消除的误会。”这个“误会”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艺术家需要埋葬的是K,而K却不知埋葬的是自己,及为何要埋葬自己。
2.“钟声又响起来了;这次非常轻微,而且未经人制止自己便突然停住了,好像它这一次只是为了定定音。”钟声的再一次响起,仅仅是为了定音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钟声的响起,是在提醒艺术家不要忘了他是来埋葬K的。再一次响起,似乎是在催促艺术家抓紧时间把K埋葬,也似乎是在催促K最好自己明白怎样去做。
3.为什么看到艺术家写下第一笔后,K喜出望外,而艺术家却怒气冲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K以为是在为自己立碑,他不能理解立碑的真实目的是埋葬他,在艺术家与他对视许久之后,他没能像想象的那样自觉地跳进坟中,因而艺术家怒气冲冲。
4.为什么莫名其妙地将K埋葬后,却要艺术家为他立碑并写上遒劲秀丽的名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K被莫名其妙地埋葬,这是残酷的,但残酷的事实却要用艺术的“善”来掩盖,从而让我们透过层层虚假去透视这个社会的真实面目。
二、语言运用
5.在《现代汉语辞典》中,“同情”指的是对于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下面出自课文中的形象,你最同情哪一个?请说明理由。(100字左右)
祥林嫂 鲁侍萍 玛蒂尔德 约瑟夫·K 项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耗用了十年艰辛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这几乎要毁掉她的一生。可贵的是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恪守道义,默默承受,体现出诚实的美德和奋斗的精神,因此她最值得我同情。
(2)约瑟夫·K,作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小人物,生活艰难困苦,没有社会地位,没有人生归宿,没有生存空间,成为一个被当时社会环境包围了的孤立而绝望的人。在面临厄运时,不是恐惧或抗争,而是希望它尽快降临,与其说是对苦难的解脱,不如说是对生活的绝望。因此他令我深深同情。
6.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蝴蝶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没得到的总比已有的好,拥有了又怀念失去的。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踮脚(diàn) 旗帜(zhì)
湍急(tuǎn) 灌木(ɡuàn)
B.撑住(chēnɡ) 精湛(zhàn)
冲劲(chōnɡ) 呜咽(yè)
C.镌刻(juān) 刨子(páo)
遒劲(qiú jìn) 深渊(yuān)
D.薄情(báo) 窘境(jiǒnɡ)
宽恕(shù) 跪着(ɡuī)
解析:选B。A项,“踮”应读diǎn,“湍”应读tuān;C项,“刨”应读bào,“劲”应读jìnɡ;D项,“薄”应读bó,“跪”应读ɡuì。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诱惑  婉若  响彻  前顷
B.清淅  深渊  脏款  褶皱
C.难堪  装祯  松驰  抱复
D.神采  震撼  精炼  简练
解析:选D。A项,婉-宛,顷-倾;B项,淅-晰,脏-赃;C项,祯-帧,驰-弛,抱-报或复-负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系着围裙的奶奶,不仅是好厨师,在我们孩子的眼里,简直________神奇的魔术师。
②有了裂纹的宝玉,用绸缎包裹,日夜不离身,那美玉得了人的体温________,就会逐渐弥合,直至________。
③新加坡旅游局曾打报告给总理,认为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的海浪,要发展旅游事业,实是________。
A.又是 滋养 天衣无缝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更是 滋润 完好无缺 赶鸭子上架
C.更是 滋养 天衣无缝 赶鸭子上架
D.又是 滋润 完好无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解析:选A。又是,表并列关系;更是,表递进关系。滋养,滋补养育,提供营养;滋润,增加水分或不使干枯。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完好无缺,完完整整,没有欠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赶鸭子上架,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公安干警已把一名同案犯当场抓获,其余的也将在劫难逃。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煕煕攘攘,不绝如缕。
C.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式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D.敬爱的周总理一直用“艰苦朴素”的思想教育我们,并且身体力行。
解析:选D。A项,“在劫难逃”旧指命里注定的灾祸,无法逃脱。B项,“不绝如缕”指像细线那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①形容局势十分危急;②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C项,“俯拾皆是”指只要弯下腰来拾取,到处都是。形容数量非常多,到处都能得到。D项,“身体力行”指亲身体验,努力实践。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解析:选B。A项,“反而”使用不当;C项,“改善”缺宾语,应在“缺乏”后加上“的情况”;D项,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应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约瑟夫·K做了一个梦:
①那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K想散散步。可是他刚刚走了两步就来到了一座公墓。这里有许多条人工铺设、弯弯曲曲、不便行走的道路,他就在其中一条这样的路上摇摇晃晃地向前滑行着,宛若漂浮在一条湍急的河流上。远处一座新堆成的坟头映入他的眼帘,他想在那座坟头旁歇脚。那座坟头对他几乎有着一股诱惑力,他恨不得一下子就滑到它跟前。可是,有时候他又几乎看不见那座坟头,②很多旗帜遮挡着它,那些旗帜飞舞着、翻卷着;③虽然看不见旗手,但是仿佛那边响彻着一片欢呼雷动之声。
6.结合文段,理解文中画线句子①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事实正是如此,墓地往往与“风和日丽”有紧密的联系,阴森恐怖就包蕴在晴空万里之中。或者说,任何一种恐怖都是以明媚的形式来打头的,它是一种装饰,这种装饰构成了恐怖的支撑点。
7.作者对阴森森的墓地的道路作了较细致地描写,有何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生的路都是这样弯弯曲曲、不便行走的,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一条路上随波逐流,不由自主、浑浑噩噩、艰难地生活着,作者运用比喻,形象地把这一过程写了出来。
8.句②中“旗帜遮挡着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正是“旗帜”挡住了人类的目光,致使人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样“旗帜”上面写着的“法制、公平,正义、秩序”都可能只是一个虚伪的道具。
9.句③中的“旗手”“欢呼雷动之声”在当时社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旗手”操纵了整个社会的运行制度,打出“法制、公平、正义、秩序”的旗帜,但操纵者却隐身之后,蒙蔽世人,这些“旗手”借助于“欢呼雷动之声”义正词严地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2题。
胖子和瘦子
契诃夫
尼古拉铁路①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相遇: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上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火车上下来,拿着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他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他背后站着一个长下巴的瘦女人。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高身量的中学生,眯细一只眼睛,是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见瘦子,叫起来,“真是你吗?我的朋友!有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了!”
“哎呀!”瘦子惊奇地叫道,“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这是从哪儿来?”
两个朋友互相拥抱,吻了三次,然后彼此打量着,眼睛里含满泪水。两个人都感到愉快的惊讶。
“我亲爱的!”瘦子吻过胖子后开口说,“这可没有料到!真是出其不意!嗯,那你就好好地看一看我!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啊,天主!嗯,你怎么样?很阔气吗?结婚了吗?我呢,你看得明白,已经结婚了……这就是我的妻子路易丝,娘家姓万采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这个人,纳法尼亚②,我小时候的朋友!我们一块儿在中学里念过书!”
纳法奈尔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
“我们一块儿在中学里念过书!”瘦子继续说,“你还记得大家怎样拿你开玩笑吗?他们给你起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托斯③,因为你用纸烟把课本烧穿一个洞。他们也给我起个外号叫厄菲阿尔忒斯④,因为我喜欢悄悄到老师那儿去打同学们的小报告。哈哈……那时候咱们都是小孩子!你别害怕,纳法尼亚!你自管走过去,离他近点……这是我妻子,娘家姓万采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嗯,你的景况怎么样,朋友?”胖子问,热情地瞧着朋友,“你在哪儿当官?做到几品官了?”
“我是在当官,我亲爱的!我已经做了两年八品文官,还得了斯坦尼斯拉夫勋章。我的薪金不多……哎,那也没关系!我妻子教音乐课,我呢,私下里用木头做烟盒。很精致的烟盒呢!我卖一卢布一个。要是有人要十个或者十个以上,那么你知道,我就给他打个折扣。我们好歹也混下来了。你知道,我原来在衙门里做科员,如今调到这儿同一类机关里做科长……我往后就在这儿工作了。嗯,那么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我亲爱的,你还要说得高一点才成,”胖子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有两枚星章了。”
瘦子突然脸色变白,呆若木鸡,然而他的脸很快就往四下里扯开,做出顶畅快的笑容,仿佛他脸上和眼睛里不住迸出火星来似的。他把身体缩起来,哈着腰,显得矮了半截……他的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也都收缩起来,好像现出皱纹来了……他妻子的长下巴越发长了。纳法奈尔挺直身体,做出立正的姿势,把他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
“我,大人……很愉快!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现在忽然间,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您老!嘻嘻。”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眉头说,“何必用这种腔调讲话呢?你我是小时候的朋友,哪里用得着官场的那套奉承!”
“求上帝饶恕我……您怎能这样说呢,您老……”瘦子赔笑道,把身体缩得越发小了,“多承大人体恤关注……有如使人再生的甘霖……这一个,大人,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的妻子路易丝,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新教徒……”
胖子本来打算反驳他,可是瘦子脸上露出那么一副尊崇敬畏、阿谀谄媚、低首下心的丑相,弄得三品文官恶心得要呕。他扭过脸去不再看瘦子,光是对他伸出一只手来告别。
瘦子握了握那只手的三个手指头,弯下整个身子去深深一鞠躬,嘴里发出像中国人那样的笑声:“嘻嘻嘻。”他妻子微微一笑。纳法奈尔并拢脚跟立正,把制帽掉在地下了。三个人都感到愉快的震惊。
1883年
【注】 ①尼古拉铁路:在莫斯科和彼得堡之间的一条铁路,以沙皇尼古拉一世命名。②纳法尼亚:纳法奈尔的爱称。③赫洛斯特拉托斯:希腊人,公元前356年放火烧掉了以弗所城狄安娜神庙,因而闻名。④厄菲阿尔忒斯:希腊人,公元前5世纪,为波斯军队带路,出卖同胞,引敌入境。
10.胖子后来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在此之前,小说在哪些地方对胖子的身份作了伏笔暗示?请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上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与瘦子的“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对比,暗示胖子的经济情况远远好于瘦子。②通过瘦子之口描述胖子的形貌穿戴:“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这也隐隐约约暗示了胖子的地位和身份不简单。③“胖子”。在那个时代,高官和财主的体形多肥胖。
11.简析“三号人物”纳法奈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从表现手法分析,小说四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通过行为动作反映心理。在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有两处:“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心里犹豫,不想太靠近。知道之后也有两处,写他挺直身体,立正的姿势,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还紧张得把制帽掉在地下了。过分的崇敬,也不是正常心理。②从人物结构关系分析,讽刺地写“三号人物”纳法奈尔,是从侧面烘托了“一号人物”瘦子的形象。③从人物塑造的社会价值分析,说明崇拜权力的思想意识已经深入下一代。
12.有人说,小说写三品文官胖子十分看重小时候的友谊,而八品文官瘦子却是一副奉承阿谀、低首下心的丑相。这是否表示作者对待胖子和瘦子的态度不一样?小说为什么把讽刺的主要矛头对准“小人物”瘦子而不是达官贵人胖子?请你谈谈作者这种艺术处理的得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批判等级森严的社会的角度看,作者对待胖子和瘦子的态度是一样的。一开始,两人都十分重视小时候的友谊;变化是从胖子得意洋洋地宣布“已经做到三品文官……有两枚星章了”开始的,尤其是最后胖子“扭过脸去不再看瘦子,光是对他伸出一只手来告别”。小说对胖子口头上说不要官场奉承,行动上却用这种居高临下的官场作派对待老同学作了重重的鞭挞。 这篇小说的写作意图主要是对人物人格进行刻画。人格的高低贵贱,与官阶的大小本无必然关系。但是两人从见面的三次拥抱接吻到告别的握三个指头的变化,正是由于官阶大小引起的。这种前后变化在小人物身上体现得更充分,更有戏剧性。因此,作者把讽刺的矛头集中在瘦子身上,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和对人物的真实描绘,折射出畸形的社会心态,鞭挞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具有深刻的审美意义。
三、语用创新
13.(原创)把下列句子组合成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
①一般情况下,人们对某一事物越熟悉,掌握的相关信息越多,论述这一事物时就越自信,越有话想说、可说。
②作为官方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内容丰富,品味高尚,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时政热点等问题都有全面、深刻的反映和阐述,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声音。
③只有了解相关问题的背景情况,答题时才能滔滔不绝,而不至于大脑一片空白,不知从何说起。
④考生只有熟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对当下诸多问题的观点,答题立意才能与官方吻合,进而达到分析透彻、论证缜密的程度,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
⑤这已被大量实践证明是一条迅速提高考生作答综合分析类试题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捷径。
⑥而坚持每日阅读《人民日报》,可以使考生轻而易举地掌握国家主流观点和相关问题资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①④③⑥⑤
1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著名电影演员李雪健因扮演焦裕禄而荣获“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在颁奖仪式上,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所有的苦和累都让焦裕禄受了,所有的荣誉都让一个傻小子得了。”
李雪健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焦裕禄的事迹太感人,我获奖只是沾了扮演角色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