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22 16:2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同步练习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我终于注意到身着白色长袍、翅膀也是白色的那些精灵比其他精灵升得高,我想到天使是白色的。我这时只想看到自己,而当我发现我像被地狱之烟熏过一样是黑色时,我害怕极了。看到其他人到达无限快乐的时刻,我感到一阵酸楚。我灰心丧气,收住翅膀,任凭自己从一个空间滑向另一个空间,而不问自己去向何方,也不问上帝的慈悲能否垂顾我,把我从包围我的虚无之中解救出来。
我又一次堕入我不知是什么的无名的深渊之中,黑暗在其中迎接我,像裹尸布一样把我紧紧包住。
一道微弱光线在深渊的蓝色深处摇曳,我似乎从梦中醒来,我环顾四周,看到我脚下是令人胆战心惊的悬崖峭壁。我坐的岩石窄长,突出朝向深渊,深渊底部像燃烧的血一般的烟雾腾腾的红色波涛在汹涌咆哮。我的上方,天空在夜幕中隐没,它刚刚透过错落岩石的缝隙向我显现。
然而,因为仰视暗淡无光的苍穹,我看见天上闪耀着一颗蓝色的星星,一开始,它的光那么微弱,以致它总是从我的视线中消失,我相信我曾梦见过它。但,星光一点一点地扩大,明亮又灿烂。它光亮的光环越来越大,似乎把一束天光倾泻到我的身上。我又有了勇气,重新开始飞行。但是,同样凛冽的狂风从深渊大张的洞口呼啸而出,不断把我向大地深处压将过去。我每一次新的努力抗争的结果,都是再次筋疲力尽地倒在嶙峋乱石之上;我的沾满灰尘的黑翅膀像蝙蝠翅膀一样悬挂在深渊突起的峭壁上。这地下暴风雨中发出的声音使我从心里感到刺骨的恐惧与忧伤。这声音狂哮着坠入并被压缩在无声的牢狱之中,它爆发出恶魔般的呼叫震撼着重叠的群山。
这可怕的声音却具有一种令我放心的、庄严凝重的意味。我想象这是从天而降的声音,它会应允给我以救助。我又开始我的斗争。熊熊火焰从黑暗深处向我扑来,火山的红色浓烟令我窒息,悬崖峭壁上流淌着滚烫的岩浆。
突然,响起一声号角。这是大天使的号角,是最后审判的信号。我的牢狱像易碎的水晶破裂了,在我周围成为碎片。我又一次孤独又自由地置身于天上的平原之上。但这一次,我很快地毫不费力地向天主飞去。柔软的云,有的白如鹅绒,有的如朝阳下的海水一样闪着金光,它们在我下面翻滚,我朝着更美妙、更纯洁的天空飞去。我感到一阵疲惫无力。我像凭风而行的燕子、随风飞舞的羽毛飘游空中,清冽宜人的泪水在我身上流淌,冲走了包裹着我的黑颜色。我渐渐变白了,像一朵百合花。我看见周围那些幸福的精灵拉着手同声赞美上帝。天幕渐渐半开,我听到一个声音从高处传来:“来吧,我的强者,去休息吧。”但我什么也没看见,因为交响乐结束了。
1.文中“蓝色的星星”象征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象征了希望,它给了“我”搏击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2.“我又一次孤独又自由地置身于天上的平原之上”,此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与第一次孤独的心情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次处于迷茫彷徨状态,感到很失落和恐惧。第二次“我”突破了牢狱,通过努力向天空飞去,这时的心情是自由、豪迈的。
3.最后写道:“我渐渐变白了,像一朵百合花。”由“黑”变“白”,“我”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成了一个战胜厄运的强者,“我”为此感到十分自豪和幸福。
二、语言运用
4.下面是《<贝多芬传>序》一文中的一个段落,请把其中的两层意思概括出来。
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折磨;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之破裂,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者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膝上休息一会吧,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传记中的人物由于毅力、更由于灾患而成为伟人;②不幸的人们应汲取伟人的勇气作为养料。
5.(2011年高考辽宁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他的著作用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就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长句变短句,首先要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主干,再将修饰成分相应变成几个短句,并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做到句意顺畅、结构完整。
答案: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阐释的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阐释的内容既有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焦躁(zào)       和煦(xù)
聆听(línɡ) 蝙蝠(biǎn)
B.投奔(bèn) 堵塞(sè)
摇曳(yè) 嶙峋(lín)
C.干劲(jìn) 咆哮(xiào)
窒息(zhì) 破绽(zhàn)
D.缥缈(piāo) 酝酿(niànɡ)
桎梏(ɡù) 发颤(chàn)
解析:选A。蝙-biā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和煦  堵塞  嶙峋  隐没
B.咆哮  呼啸  强劲  漂游
C.聆听  焦燥  苍穹  震撼
D.垂顾  凛冽  静穆  窒息
解析:选C。“焦燥”应为“焦躁”。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乐声很轻,和风不时打断它的曲调,并把它________到浩茫的宇宙之中。
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过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________,我们精神上才有了华夏儿女的文化印记。
③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中国在________过程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
A.飘散 熏陶 筹措     B.扩散 熏陶 筹办
C.扩散 熏染 筹办 D.飘散 熏染 筹措
解析:选B。“扩散”指扩大分散出去;“飘散”多指(烟雾、气体等)飘扬散开。“熏陶”指由于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熏染”指由于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两者的感彩不同。“筹办”指筹划办理,对象是事情;“筹措”指设法弄到,对象是财物等东西,如款子、粮食等。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首先看到广阔的平原:空荡、平坦。我认为它是灌木叶腐殖土层,很干燥,平原上没有羊群,也没有人。
B.与此同时,大地似乎后退了。我感到自己坠入到虚空之中,而且不知发生了什么奇迹?我竟稳立于天地之间。
C.我时而因为我的孤独,时而又因这些不计其数的飘游的人们而恐惧,他们和我一起堵塞了通向永恒的道路。
D.天幕渐渐半开,我听到一个声音从高处传来:“来吧,我的强者,去休息吧”。但我什么也没看见,因为交响乐结束了。
解析:选A。B项,问号改为逗号。C项,第一个逗号改为顿号。D项,第一个句号应放在引号左边。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道微弱光线在深渊的蓝色深处摇曳,我似乎从梦中醒来,我环顾四周,看到我脚下是令人胆战心惊的悬崖峭壁。
B.乔治·桑属于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最早的欧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C.我不得不随机在这些方队之中心慌意乱地飞来飞去,它们和我一样失落、不安,它们发出的悲哀或野蛮的声音充满了层层乌云。
D.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德国相继诞生了七位作曲家。他们是:巴赫、亨德尔、格鲁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人们常为这群音乐巨星的光彩夺目而惊叹。
解析:选B。B项中“最早的”应放在“反映”之前。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然而,一种我不知是什么翅膀扇动的声音从空间深处飞快地向我靠近。我看见从天空的各个角度走过来许多如带羽翼的阴暗方队,最初只像一群飞鸟。后来,它们的样子改变了,我很清楚地看见了它们。但是,我却不能描述它们,因为我一看不见它们,就会忘记它们的形状。
我只知道,它们成群结队而来,就像沙漠商队一样:有雪白的队伍,也有乌黑的队伍。这千军万马滚滚而来,而且每时每刻又有那么多新的队伍涌现,以致天空为之昏暗,我要在其中维持飞行看来是不可能的了。我不得不随机在这些方队之中心慌意乱地飞来飞去,它们和我一样失落、不安,它们发出的悲哀或野蛮的声音充满了层层乌云。
这是长时间的焦躁不安。这是一种忧惧交加的混乱。有人会把这比作暴风雨冲散的一群海鸥。这些飞舞的精灵都在寻找天路,但却没有一个问路。它们相互碰撞,失去了同伴,那些白如鸽子的精灵和墨如乌鸦的精灵并肩飞行。
风刮得越来越猛,那些方阵队伍随时可能如同杨树叶一般被秋日晨风卷走,消失得无影无踪。
狂风暴雨中响起浑厚的声音,这声音压倒其他一切声响传入我的耳中。“去吧,我的精灵们,”这可怕的声音说,“勇敢地战斗吧!我的暴风雨凶猛异常,但你们生性坚强。我的手将使你们通过考验。战斗吧!经受暴风雨的冲击,我歇息之后的和平与我的天空的荣光只属于强者。而滑向我脚下的那些地方将是弱者的避难处。”
他才说过这些话,暴风雨变得愈加疯狂,而与此同时精灵们勇气倍增,斗志更强。狂风刮得昏天黑地,以致我一时感到这茫茫之中我是那么孤单。与我一起搏斗的伙伴们在难以看清的那些地方消失了,可突然又会在逆风的推动下回转过来,成群结队占据了我在其中飘游的地区。我时而因为我的孤独、时而又因这些不计其数的飘游的人们而恐惧,他们和我一起堵塞了通向永恒的道路。
我终于注意到身着白色长袍、翅膀也是白色的那些精灵比其他精灵升得更高,我想到天使是白色的。我这时只想看到自己,而当我发现我像被地狱之烟熏过一样是黑色时,我害怕极了。看到其他人到达无限快乐的时刻,我感到一阵酸楚。我灰心丧气,收住翅膀,任凭自己从一个空间滑向另一个空间,而不问自己去向何方,也不问上帝的慈悲能否垂顾我,把我从包围我的虚无之中解救出来。
我又一次堕入我不知是什么的无名的深渊之中,黑暗在其中迎接我,像裹尸布一样把我紧紧包住。
6.作者在写飞鸟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刻画了一群心慌意乱,在迷惘、焦躁中“寻求天路”的飞鸟。作者借此生动形象地描摹出听音乐的感受。
7.选文最后一段中写“暴风雨变得愈加疯狂”,在文中有什么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中的“暴风雨”指的是对“寻找天路”的“精灵们”的种种考验和磨炼,这将使生性坚强的它们勇气倍增,斗志更强,作者借此描写突出音乐震撼人的心灵,给人以巨大的前进力量。
8.“我”发现自己是黑色时“害怕极了”,“我”为什么害怕?这时“我”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上文叙述了“我”害怕的原因,下文则通过“酸楚”“灰心丧气”等词句表现了“我”的精神状态。
答案:在“我”看来,白色是天使的颜色,那些白色的精灵比其他精灵飞得更高,而自己的黑色是地狱的颜色,这当然令人害怕。这让“我”失望伤心,灰心丧气,失去了继续搏击风雨的勇气和信心。
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荣光属于强者。坚强的飞鸟经受暴风雨的洗礼,最终幸福地拉着手同声赞美上帝。人生不就是飞鸟“寻求天路”吗?只有那些敢于挑战风雨、顽强搏击的人才能收获荣耀,暴风雨是人生路途上激励我们奋然前行的一首钢琴曲。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2题。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将鼓棰子轻轻地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自己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①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②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地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③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④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选自《明湖居听书》,有改动)
【注】 ①骋:放开。②周匝:环绕一周。③花坞:指长满花的山坳。④霍然:突然。
10.“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句话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写声音的?这样写的作用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句写听王小玉说书的感受,本身是写听觉感受,但是却用“熨斗熨过”(视觉)、“吃人参果”(味觉)来表现,这是特殊的比喻——通感。
答案:这句话是运用通感的手法来写声音的。“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用视觉来比喻听觉感受。“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用味觉来比喻听觉感受。
作用:将听觉上的感受与各种感觉沟通起来,把无形无味的声音写得有形有味,把美妙动听的境况写得具体生动,活灵活现。
11.写王小玉越唱越高,用视觉感受来比喻演唱声音之高之尖的句子是哪一句?用视觉感受比喻歌声的千回百折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明确比喻的是声音的“高、尖”和“千回百折”,然后据此寻找文本中形象性和动作性较强的句子即可。
答案: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12.节选自《明湖居听书》的这两段文字与《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相比较,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两者都运用了通感,这是相同的地方。《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以描绘作者想象的画面为主,《明湖居听书》有正面描写,也有不少侧面描写(烘托)。
答案:相似之处:都运用了“通感”,把由听觉获得的声音,转换为用其他感觉器官可感知的具体形象,这样使读者能够利用“通感”功能再将由其他感觉器官获得的具体形象转换成用听觉感知的声音,从而欣赏到美妙绝伦的演唱和气势恢宏的交响乐。
不同之处:《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作者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构建强大的意境把自己的欣赏感受描写出来,借以反映乐曲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明湖居听书》所选文段除运用“通感”手法外,还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王小玉演唱技艺的高超。
三、语用创新
13.(原创)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落叶飘零的情景时写道:“一片片的落叶,轻轻悠悠地飘向原野、大道,也飘在人们身上。”请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将这句话修改得形象些,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片片落叶,像蝴蝶拍打着金灿灿的翅膀,轻轻地飞向原野,飞向大道,飞落在人们身上。
14.将下面两句话重组,按指定的要求分别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
①耳聋并未妨碍贝多芬音乐天才的表现。
②贝多芬生活中的重要乐趣和友谊被耳聋剥夺了。
(1)突出贝多芬内心的寂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出贝多芬伟大的天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耳聋并未妨碍贝多芬音乐天才的表现,却剥夺了他生活中的重要乐趣和友谊。
(2)耳聋剥夺了贝多芬生活中的重要乐趣和友谊,却并未妨碍他的音乐天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