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同步训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5分)①约为婚姻 ②臣战河南 ③沛公居山东时 ④项伯许诺 ⑤所以遣将守关者 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⑦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⑧君王为人不忍
A.①④⑧ B.②③⑥
C.②⑤⑦ D.④⑥⑧
解析 ①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指结婚,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②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③古义:崤山以东的地区。今义:山东省。⑤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⑦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A.沛公则置车骑 置之坐上B.乃令张良留谢 哙拜谢
C.樊哙从良坐 因击沛公于坐
D.毋内诸侯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解析 D项都作通假字,通“纳”,接纳;A项放弃/放;B项辞谢/道谢;C项坐下/座位。
答案 D
3.下列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A.为击破沛公军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窃为大王不取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C.君王为人不忍 为之奈何
D.客何为者 何辞为
解析 A项都作“替”讲;B项前一个“为”是“认为”,后一个“为”是“被”;C项前一个“为”是“对”,后一个“为”是“对付、处理”;D项前一个“为”是“做、干”,后一个“为”是“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
答案 A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②长于臣
③得复见将军于此 ④樊哙覆其盾于地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解析 ①对。②比。③④在。
答案 D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5分)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④沛公军霸上 ⑤范增数目项王 ⑥籍吏民,封府库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 ⑧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⑩吾得兄事之
A.①⑤⑥/②③④⑧⑨/⑦⑩
B.①④⑤⑥/②③⑧⑨/⑦⑩
C.①④⑤⑥/②③⑨/⑦⑧⑩
D.①④⑤⑥/②⑧⑨/③⑦⑩
解析 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
答案 B
6.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5分)
A.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B.亚父者,范增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窃为大王不取也。
解析 A、B、C三项均为判断句。
答案 D
7.(4分)《史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体裁,共________篇,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纪 世家 列传 书 表 130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8.补写下列名句。(2分)
(1)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
(2)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礼不辞小让 (2)其意常在沛公也
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9~13题。
(甲)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禽也。”
(《史记·高祖本纪》)
(乙)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及羽背关怀楚(背关:背约不王高祖于关中;怀楚:思东归而都彭城),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史记·项羽本纪》)
9.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选一个正确答案。(6分)
(1)有功者害之 ( )
A.杀害 B.迫害
C.害怕 D.妒忌
(2)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 )
A.经办营造 B.治理
C.筹划营造 D.经办经济
(3)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 )
A.错 B.经过
C.过分 D.过去
答案 (1)D (2)B (3)A
10.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1)无敢隐朕 (2)皆言其情
A.(1)没人敢对我隐瞒 (2)都把那实情说出来
B.(1)不要瞒我 (2)都要说出你们的真心话
C.(1)不要瞒我 (2)都把那实情说出来
D.(1)没人敢对我隐瞒 (2)都要说出你们的真心话
答案 B
11.对“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这就是他最终被我擒获的原因。
B.他就是最终为我而去擒敌的人。
C.他就是凭借这一点成为我的俘虏的。
D.这就是他最终被我消灭的根本原因。
答案 D
12.两段文字都谈到刘邦胜利而项羽失败的原因。下面的说法中,不是两文所说的刘胜项败原因的几项是 ( )(5分)
A.刘邦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B.刘邦与天下同利,项羽不能与天下同利。
C.刘邦能任用豪杰,项羽妒贤嫉能。
D.项羽是舜的后代,而刘邦不是。
E.项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
F.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G.天亡项羽,并非项羽作战失误。
答案 ADG
13.细读语段,用四字短语填空。(3分)
(1)刘邦论成败强调了____________。
(2)项羽论成败强调了____________。
(3)司马迁论成败强调了____________。
答案 (1)用人之道 (2)天意所归 (3)仁义与否
【参考译文】
(甲)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项羽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打了胜仗不给人计功,得到土地却不给人好处,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宝,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乙)太史公(司马迁)说:我叫周先生说:“舜的眼睛好像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项羽难道是苗族(舜)的后裔吗?(要不)怎么兴起得这么快呢!等到项羽怀念楚国离弃关中(回到楚国),放逐了楚怀王而立自己为王,(却要)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难啦。(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张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自认为是霸王的伟业,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五年(内)最终亡了他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这都是)过错啊。竟然说“天亡我(啊),不是(我)用兵的罪过啊”,这岂不是谬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