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张衡传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22 13:4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张衡传 同步训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璇机 (xuán)    骸骨(hái)   河间相(xiànɡ)
B.属文(zhǔ) 蟾蜍(chú) 连辟公府(bì)
C.逾侈(chǐ) 卷帙(yì) 合契若神(qì)
D.伺机(sì) 驿站(yì) 骇人听闻(hài)
解析 “帙”读zhì。
答案 C
2.下列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公车特征拜郎中
B.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不好交接俗人
解析 古今都指“违反法纪”。A项古为“官署名”,今为“公家的车”;C项古为“方向”,今指“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D项古为“结交”,今为“移交和接替”
答案 B
3.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4分)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解析 A、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B项为宾语前置。
答案 B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作者是班固。“两都”与“二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解析 A项《左传》改为《春秋》;B项《两都赋》作者是班固,《二京赋》作者是张衡;C项“拜”意为“授予官职”
答案 D
5.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4分)
A.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B.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C.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D.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解析 A项“员”通“圆”;B项“尊”通“樽”;C项“禽”通“擒”。
答案 D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例句: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A.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B.日薄西山
C.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D.时天下承平日久
解析 与例句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A项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看;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D项名词作状语,当时。
答案 B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圆周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像个酒樽,(外表)用篆体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2)用已发生的情况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符合,真是灵验如神。从书籍文献记录来看,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
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李商隐,其先赵郡人。弱冠明经累举,补下邽主簿。景龙①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②,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商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诸御史惮昭泰刚愎,皆称病不敢往。商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俄而崔湜、郑愔等复用,商隐自殿中侍御史出为伊阙令,怀让为魏县令。湜等既死,商隐又自定州司马擢拜吏部员外郎,怀让自河阳令擢拜兵部员外郎。商隐累迁御史中丞。时御史王旭颇用威权,为士庶所患。
会为仇者所讼,商隐按之,无所容贷,获其奸赃巨万,旭遂得罪。商隐寻转兵部侍郎。十三年夏,刘定高夜犯通洛门。商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临行,帝③使谓之曰:“知卿公忠,然国法须尔。”因赐杂彩百匹以慰之。俄又迁广州都督,仍充五府经略使。及去任,有怀金以赠商隐者,商隐固辞之,曰:“吾自性分,不可改易,非为慎四知④也。”竟不受之。
(《旧唐书·李商隐传》)
【注】 ①景龙:唐中宗李显的年号。②员阙:指官员数额和官职空位。③帝:指唐玄宗李隆基。④四知: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5分)
A.诏御史按覆之      按覆:审问核实。
B.会为仇者所讼 会:聚会。
C.商隐坐不能觉察所部 坐:因犯……罪。
D.商隐固辞之 固:坚决。
解析 会,恰逢。
答案 B
9.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6分)


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解析 第一个“其”是代词,“他们”,第二个“其”是代词,“他的”。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答案 C
10.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5分)
A.其先赵郡人。
B.湜等遂下狱推究。
C.会为仇者所讼。
D.商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
解析 A项是判断句,B、C、D三项均为被动句。
答案 A
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2分)
(1)俄而崔湜、郑愔等复用,商隐自殿中侍御史出为伊阙令,怀让为魏县令。(7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自性分,不可改易,非为慎四知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久,崔湜、郑愔等人恢复官职,李商隐从殿中侍御史调出朝廷做伊阙县令,李怀让做魏县县令。
(2)这是我自己的天性,不能改变,不是因为谨慎“四知”啊。
【参考译文】
李商隐,他的祖先是赵郡人。他二十岁左右已通晓经书,多次被举荐,委任为下邽县主簿。景龙年间做左台监察御史。当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湜和吏部侍郎郑愔同时主管选用官吏,他们倾向依附有权势、地位的人,提前使用了三年的官员数额和官职空位,士人和百姓都忧叹愤怨。不久,他们相继主持政事(为宰相),李商隐与同位的御史李怀让在殿廷上揭发他们,崔湜等人于是被关进监狱审问查究,终于贬黜了他们。当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县令李师等二百多家,说他们邪恶为逆,皇帝下令御史审问核实这个案情。几位御史害怕冯昭泰刚愎自用,全称病不敢前去。李商隐叹息说:“难道能让好人受到冤屈刑罚却不为他们申明吗!”于是他越过等级请求前去,终于推究洗刷了李师等人的冤情,奏免了他们的刑罚。不久,崔湜、郑愔等人恢复官职,李商隐从殿中侍御史调出朝廷做伊阙县令,李怀让做魏县县令。崔湜等人死了以后,李商隐又从定州司马被提升任命为吏部员外郎,李怀让从河阳县令被提升任命为兵部员外郎。李商隐逐级升为御史中丞。当时御史王旭大肆施用威势权力,被士人和百姓怨恨。
正赶上王旭被仇人诉告,李商隐审问他的案子,也毫不宽容,查获他的不合法赃财数额上万,王旭于是获罪。李商隐不久转为兵部侍郎。十三年夏天,刘定高夜晚侵犯通洛门。李商隐因不能觉察刘定高指挥的队伍而获罪,被降职为桂州都督,临行时,皇帝派人对他说:“知道您公正忠诚,然而国法必须这样。”于是赐给各色丝绸百匹来安慰他。很快又提升为广州都督,仍充任五府经略使。等到他离任时,有人怀带金钱来送给他,商隐坚决推辞,说:“这是我自己的天性,不能改变,不是因为谨慎‘四知’啊。”终于没有接受这些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