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同步练习
一、阅读下文,回答1~4题。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合:________ (2)糊突:_______
(3)错勘:_______ (4)怎生:________
答案:(1)应该 (2)同“糊涂”,混淆
(3)错误地判断 (4)怎么
2.对这节文字中人物情感的变化,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
①:______ ②:______ ③④⑤⑥:_______ ⑦:_______
答案:希望 困惑 控诉 怨叹
3.【滚绣球】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反问、反复、呼告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有冤难诉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4.如何理解开头两句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把它们视为神圣,而后面又说“你不分好歹何为地”“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来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二、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5~8题。
5.窦娥的三桩誓愿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6.“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说明窦娥坚信自己的冤屈定会得以昭雪,表现了她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7.窦娥的三桩誓愿全都应验,这种写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说明了窦娥确实蒙受了千古奇冤;②体现了劳动人民对黑暗统治的憎恨和对不公平社会现实的诅咒;③使剧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8.【煞尾】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凄凉、悲伤。
【素能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盗跖(zhí) 嗟怨(jiē) 前合后偃(yǎn)
B.罪愆(qiān) 衔冤(xián) 湛湛青天(zhàn)
C.错勘(kān) 亢旱(kànɡ) 苌弘化碧(chánɡ)
D.埋怨(mái) 尸骸(hái) 刽子(ɡuì)
【解析】选D。“埋”应读mán。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混淆)
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只当是)
B.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糊涂)
你道是暑气暄(温暖)
C.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清明)
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常常)
D.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操劳家务)
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抵御旱灾)
【解析】选A。B.暄:炎热;C.“每”同“们”;D.亢旱:大旱。亢,极。
3.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望帝啼鹃 ②苌弘化碧 ③六月飞霜 ④亢旱三年
A.①邹衍 ②苌弘 ③燕惠王 ④东海孝妇
B.①邹衍 ②庄周 ③燕惠王 ④窦娥
C.①杜宇 ②苌弘 ③邹衍 ④东海孝妇
D.①杜宇 ②庄周 ③邹衍 ④窦娥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成语典故和传说的相关知识的了解。
4.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术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外,“外末”的简称,扮演青年男子;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
B.科,指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
C.【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均是曲牌名。
D.折,相当于现代的“幕”,所有的杂剧都只能是四折。
【解析】选B。A项,外末,扮演老年男子。C项,正宫是宫调名。D项,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折连演。
5.名句默写。
(1)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叫声屈动地惊天 (2)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则公益广告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让小狗替你照顾老人,常回家看看吧。
取消文理分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留文理分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热点文化现象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压缩内容、提取要点并整合语言文字的能力。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要注意对文段作细致的分析,分清层次,然后归纳、提取关键词或句,力求全面,不超字数。
答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尊重选择,减轻负担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所给材料按内容分为概念、起源与形成、唱腔(唱、调)与伴奏、行当四个部分。做题时从这四个角度精确概括、简洁表述即可。
答案:示例一:粤剧是吸收梆子、南戏等元素而形成的最具有广东特色的剧种。唱腔以梆子、二黄为主,唱、调还有细分,伴奏用二弦等乐器;行当分生、旦、净、末、丑等十余种。
示例二:粤剧是以梆子、二黄为基础,融合昆曲、南音等形成的最具广东特色的剧种。唱有大喉、平喉、子喉之分,调有正线、反线、乙反线之别,伴奏用二弦等乐器;行当分生、旦、净、末、丑等。
示例三:粤剧起源于明代,受昆曲、南戏影响,是最具广东特色的剧种。唱腔以梆子、二黄为主,唱分为大喉、平喉、子喉,调有正线、反线等。伴奏用二弦等乐器;行当分生、旦、净、末、丑等十余种。(所给材料按内容分为概念、起源与形成、唱腔〈唱、调〉与伴奏、行当四个部分。答案只要包括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且语言表达正确即可)
9.【梅花酒】曲中“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唱词比第三折(即课文节选内容)中的“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一句揭露得更深刻,试简析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能力。要放在原文中,结合具体的语境,紧扣全剧的主旨进行分析。
答案(参考):“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仅是对当时司法黑暗的揭露,“不打不招”这是当时司法审理案件时采用的首要方法,这方法不知使多少人屈打成招或冤死在刑棒下,而“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揭露了官吏们敷衍公事、草菅人命的罪恶。据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可知,昏庸的官吏审理案件往往根据屈打成招的供词就草率判决,而公正的官吏则不轻信这屈打成招的供词,还要进行覆勘才定案。所以后一句比前一句揭露得更深刻。
10.【收江南】曲中“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由俗语“衙门从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改造而成的,前者比后者反映的当时现实更深刻,结合《窦娥冤》简析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俗语反映了当时存在官府腐败这一现象,而曲中的这句曲词集中反映了当时官府断狱冤案层出不穷,“无个不冤”进一步指出了腐败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提示:据《元史·成宗纪》载,大德七年,一次就查出贪官污吏18 473人,而这些贪官污吏往往是造成冤案的罪魁祸首。)
答案(参考):后者仅揭露贪赃枉法的现象,而前者进一步揭露了贪赃枉法造成的严重后果,指出元代黑暗社会无官不贪、无案不冤的社会现象,《窦娥冤》就是典型的一例,它进一步把笔锋引向对封建吏治的鞭挞谴责。
11.你如何理解作者借窦娥之口为当时社会开出的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句话实际上是作者对改变现实的一种期盼,要理解此句,需结合关汉卿的生平及思想,结合《窦娥冤》的写作背景。
答案(参考):这表现了关汉卿对变革黑暗现实、改造吏治的渴望,但却把这一理想寄托在清官身上,表明关汉卿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无法超越历史。
12.【鸳鸯煞尾】曲中“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一次展示了窦娥善良的心灵,请联系窦娥悲剧简析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句展示了窦娥的善良,而善良孝顺的她却被冤杀,这就是悲剧,同学们可以联系本文的主旨和刻画人物的需要进行分析。
答案(参考):这几句唱词,进一步表明了窦娥那颗金子般的心。她孝顺婆婆至死不变。除了平反冤案外,她想的不是自己的父亲,也不是自己,而是无依无靠的婆婆。这样使窦娥孝顺、善良的品格再一次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同时,也加重了窦娥悲剧的悲剧性。一个具有为他人而甘愿自我牺牲的弱妇,却无端地被黑暗势力吞噬,真、善、美被假、恶、丑无情地扼杀掉,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悲剧啊!这大概就是《窦娥冤》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