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刻舟求剑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22 16:1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刻舟求剑》教案
备课时间:2012年9月17日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1.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最好能背诵。
2.识记书下注释,并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了解故事的大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郑人买履》,抽查重要词句的翻译。
2.复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板书标出)
(1)读准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2)读懂课文:
“对”(一一对应)、“调”、(调整语序)、“补”(补充成分)
(3)理解课文。
二、了解作家作品。(学生借助书下注释)
1、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语言精练,《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21cnjy.com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自我推荐,读准字音。
涉江(s ) 遽契( )( ) 矣( )
2.集体朗读,读对句读。
其 剑 自 舟 中 坠 于 水。
是 吾 剑 之 所 从 坠。
从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
3.鼓励能背诵的学生展示,发挥榜样的作用。
四、读懂课文。
⑴对照注释,自主疏通文意。
⑵同桌讨论存在的疑惑,组长帮助解决。
⑶班级内交流,教师强调重点词语、句子的翻译。
楚人有涉江者 “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涉江(的)楚人。
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指示代词,这儿。 所从坠,(剑)坠落的地方 这儿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21教育网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其,代词,他。从他所刻的地方下水找剑。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若,像。“不亦……乎?” 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五、理解课文的寓意。
1.试从文中找出动词,体会动词的妙处。
“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写出楚人反应速度之快,“入”“求”又写出其行为的愚蠢。
2.你认为课文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根据客观实际,善于变通,如果脱离实际,自作聪明,必然会弄巧成拙。)
六、课堂内外。
1.如果你在船上,你有办法找到剑吗?比比看谁的方法最好!
2.比较阅读《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矛之坚,物莫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鬻(yù)
译文:在很久以前,楚国有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次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什么东西也刺不破它。”然后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锐利的,任何东西都能刺破。”一个人问:“那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呢?”听了此话后,周围的人都笑了,这个楚国人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七、课后作业。巩固背诵课文。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