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9课时《连除问题》说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教学内容有三个特点:一是选择的素材贴近学生,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二是呈现形式以图文结合为主,寓信息于画面和对话中,能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利用条件的能力。也有个别题是文字叙述的,个别条件较隐蔽,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和思维活动的质量。三是学习方式以学生独立解答和相互交流解法为主。
二、说学情
本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掌握基础乘法的运算,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分析问题的一般策略,会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在探索过程中,理解题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法
教法:
1、引导自学法。
2、引导发现法。
3、组织讨论法。
4、组织练习法。
5、创设情境法。
6、引导探究法。
学法:
1、自主发现法。
2、小组合作交流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一辆卡车一次能运3吨货物,仓库有54吨货物。用这辆卡车几次能运完?
学生汇报:54÷3=18(次)。
说一说解题思路: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我们就按照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情境引入问题。
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你能按照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来解答这个问题吗?
知道了要把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再平均分成3组。问题是“每组有多少人”。
2.解决问题。
方法一:先求每队有多少人。60÷2=30(人)
再求每组有多少人。30÷3=10(人)
方法二:3×2=6(组)
60÷6=10(人)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环节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有一种杯子,6个杯子装一盒,8盒装一箱。960个杯子可以装多少箱?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方法一:(1)960个杯子可以装多少盒?960÷6=160(盒)
(2)可以装多少箱?160÷8=20(箱)
方法二:(1)一箱共有多少个杯子?6×8=48(个)
(2)960个杯子可以装多少箱?960÷48=20(箱)
2.请你选择正确的算式。
一共折了216 只纸鹤。布置教室需要2行纸鹤,每行要4串纸鹤。平均每串有几只纸鹤?
A .216÷2÷4=27(只)
B.216÷2×4=27(只)
C.216÷(4×2)=27(只)
环节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吗?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知道了要把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再平均分成3组。问题是“每组有多少人”。
方法一:先求每队有多少人。60÷2=30(人)
再求每组有多少人。30÷3=10(人)
方法二:3×2=6(组)
60÷6=10(人)或60÷2÷3=10(人)
八、说教学反思
《新课标》提出:计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和运用算用结合,凸显算用结合的优点,值得认真思考和实践。现以《乘血乘减式题》一课设计为例,谈谈一些想法,请同行赐教。本课的教学不如以往《两步计算式题》的教学,"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不是由教师提出和说了算。而是学生从图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列出的算式而进行尝试计算,最后在实际情景(主题图)中得以验证算法,从而得出:"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我认为,这才是本节课算用结合的真谛。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算与用的结合。1、利用主题图,以用引算。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力D、乘减式题,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以用引算。从乘加、乘减式题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2、图式结合,以用明算理。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的验证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二,也是本节课算用的第三次有机结合——以用明算理。我以为,这一结合方法是新教材的特色。当乘加、乘减式题出现之后,无论从顺序上还是直观上学生都觉得应该先算乘法,这一算法正确吗?尽管“先乘除、后加减"是人为规定的,但规定并非想当然,得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在提倡探究、交流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背景下,这就需要让学生进行验证。设计中,我注重学生通过图式结合、心里默算来探究算理这一环节,此举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算理。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