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下边的词语,用线标出注音有错的字,在后边括号里写上正确的拼音。
(1)徘徊 pái húi( ) (2)憧憬 tóng jīng( )
(3)裨益 bèi yì( ) (4)跌宕 diē tàng( )
(5)模拟 mó sì( ) (6)情不自禁 qíng bù zì jìn( )
2.理解词义,可根据上下文推断,还可以把组成词的每个字的意思联系起来思考。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心声。
心声:
(2)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共识:
3.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请说说下边句中加粗的词分别指什么。
(1) 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你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
(2)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
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4.请在下边的横线上填进适当的话,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1)我想叩开文学之门,因为它可以使我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叩开________之门,因为它可以使我________________。
5、下边的句子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为你打开一扇门。
(2)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是何等丰富,人生的旅途又是何等曲折漫长。
6.默写填空。
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二.教材点拨
1.题目“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含义。
“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意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为”字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着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打开”指拉开,使门洞开,“一扇门”告诉读者,这只是无数门中的一扇,世界大着呢,但作者要为你打开的正是无数关闭着的门中特定的“一扇”,可见这扇门是何等的重要。用“门”比做某一领域的入口,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总起来看,“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字面意思是为你(指青少年)打开某一领域的入口,深层意思是让你由此登堂入室,尽情领略某一领域(指文学)的无限风光。
2.内容简析
“为你打开一扇门”这个题目新颖别致,生动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题眼是“打开”二字。围绕它,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使青少年读者渐入佳境。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先以“关闭”引人探求,以两个“只要”激发信心,激励青少年打开种种未知领域的大门。再由“无数”转到“一扇”,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和育人作用,使青少年对文学的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引用先前写的《致文学》一文,用热情奔放的语言从不同角度称道文学的奇特个性,激励青少年亲近文学,走进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不断充实自己,陶冶自己,提高自己。前后两大部分各有所侧重,第一部分重在阐述文学的功能,以理激人,第二部分重在描绘文学的魅力,以情感人,这两大部分在内容上相辅相成,结构上前后照应,语言风格上相互映衬,可谓珠联璧合,浑然一体。
3.中心意思
这是一篇书序,作者凭借对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读这部《文学卷》大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文章用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三.课堂练习
忆 读 书
冰 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本文选用时有删节)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
聊斋( ) 崇拜( ) 寻觅( )
2.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①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知半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世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①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决定咬了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中考链接
(200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题)阅读《书的征服》(节选),完成文后问题。
书的征服
蒋子龙
〈1〉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2〉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3〉书有说不尽的好处。正因为如此,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我怕搬家就是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掉一些书。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里又乱了,主要是书在捣乱,到处是书堆。外出总忍不住要逛书店,逛书店就不可能不买书。新书、准备要看的书、看了一半的书、写作正用得着的书、有保存价值的书,占据了我的房子的绝大部分空间;而且还不断扩展,每时每刻都在蚕食供我存身的那块空间。这不是侵略是什么?我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这种征服和侵略。
〈4〉书不仅征服时间和空间,更征服人的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脑。但是,倘若一个人只是被书征服,而没有征服书,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书虫。正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魅力和价值。
〈5〉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
〈6〉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一册很厚的新书,会愈读愈薄,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剩下那么几道题了。这叫吃透了,掌握了,征服了知识。
〈7〉读其他的书也一样。即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书征服。
〈8〉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9〉读书需要选择。如果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都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读,失去了意义;书,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0〉我的办法是,翻遍所有能接触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书,因为不亲自翻一翻就不知好坏,难以取舍;然后把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书扔掉——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惟一的标准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当它跟系着或捆着的东西发生关系时,它才有意义。同是一本书,对有的人毫无价值,对另外一个人说不定就有点用处。
〈11〉读书的功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这类书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12〉还有一些是供你消遣、娱乐的书,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沉闷无聊的旅途上,在紧张疲劳之后,在工作之余,以及在睡不着觉的时候去读,而不必用正规的时间。我现在真感到时间宝贵,浪费不起,好像一天不再有24小时,只剩下20小时或18小时,其余的时间被电视和其他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活动占去了。我的窗台上和写字台周围书刊堆得过高了,就反省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时间减少了,于是拼上几个晚上,把功课补齐。
〈13〉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需要终生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生活这部活书。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同样,读印刷的书也不能代替读它。
1.作者说,书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书的“征服性”和“侵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作者主张要“征服书”,请结合本文内容,概括出两种“征服书”的方法。
3.第〈11〉段中写道:“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这样的书”有哪些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