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十三岁的际遇 第1学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十三岁的际遇 第1学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22 16:0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 十三岁的际遇 第1学时
学习内容
八 十三岁的际遇 第1学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
2、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理、意、味。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1、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óuchàng(?????? )???安tián(??? )????xié(??? )取
bìng(??? )弃??? ???积zǎn(???? )????qiáng (???? )橹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穹窿( )???涉足( )???徜徉( )??? 絮语( )
 沉淀( )??呜咽( )? ?白驹过隙( )? ?犀利( )
3、作者在入学之初,有一句誓言是什么?
4、读完了本文,你觉得本文的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5、读完本文后,有你特别想知道的吗?写下来
二、课堂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那么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2)、这部分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
2、两年的北大生活使作者对北大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你能说说北大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作者的成长的吗?学生研读第二部分。
学习课文第6--9节,思考:
(1)入学之初,她有一句雄壮的誓言,你知道吗?从中可以看出怎样的思想?
(2)她看到图书馆有那么多书,心里怎么想的?回忆起一件在什么地方的什么往事?
(3)北大的什么为她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对她的影响是什么?
(4)朗读第8、9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对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学习课文第10----12段,思考:
(1)她喜欢北大的哪些人,她看到了什么?
(2)朗读10、11段
小结:北大委于我心的太多,这是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3、朗读课文第三部分,说说这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我是不系之舟”与“我的誓言”有什么关系?。
4、文章使用了许多优美的比喻句,在课文内勾画出来,在全班交流。
三、达标检测: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完成下面的习题。
1、“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诗中的“玫瑰”、“绿荫”、“宁静的港湾”比喻什么?
??
2、“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我是不系之舟”与“我的誓言”有什么关系:
?
3、说北大“是师长”是因为????????????????????????? ,“是朋友”是因为???????????????????????? ,“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是因为????????????????????????????????????? 。
4、最后一节既是对北大表达自己美好的????????? ,也是对北大倾诉自己永远的???????????????????? 。
5、第二节的语言形象生动,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模仿这几句,写两句给你现在的学校。
学习反思:
知识链接:
(一)写作背景
十三岁便进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的田晓菲,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这篇文章时,她已经是三年级的“老生”了。在这篇诗意盎然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二)作者介绍
笔名宇文秋水,1971年生。13岁从天津13中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英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1989年毕业。1991年获得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此后分别在柯盖德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任助理教授,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田晓菲素有“才女”“神童”之称,五岁即会作诗。出版作品有《爱之歌》(诗集,1988),《生活的单行道》(散文集1993),《秋水堂论金瓶梅》(2003),《尘几录:陶潜与手抄本文化》(英文,2005)、《留白:写在秋水堂论金瓶梅之后》(2009,天津人民出版社)等。译著包括《毛主席的孩子们:红卫兵一代的成长与经历》(合译,1988),《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2001),《他山的石头:宇文所安自选集》(2002)。现正致力于梁朝宫廷文化研究。 曾有小说、散文、文学评论、诗集发表、出版;又有译作《后现代主义与通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江苏人民出版社)。现正致力于《尘几录——陶诗论稿》中英文书稿的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