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 教案
学习目标:
1.初步形成“元素”是基于不同原子中最基本的粒子——质子而对原子进行分类认识,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
2.通过对原子和元素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的实质是化繁为简;
3.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
4.能说出元素符号的意义。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①元素、元素符号、元素符号的意义;
难点:①元素概念的建立②元素符号的记忆
实验准备:多媒体、分子模型、元素符号的卡片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导入新课
自然界里形形色色的物质为什么会变化无穷、循环往复?人们很早就意识到,这是因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然而,对于这些元素究竟是什么,人们却众说纷纭。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元素是水、火、土、气,中国古时候也有人认为元素是金、木、水、火、土??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步深入,发现它们仍然是可变的,并不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究竟是什么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投影课题:第四节 元素
过渡语:
请同学们看“活动天地一”。在下面的活动天地里有三种观点,请同学们发表对这些观点的看法。
一.什么是元素
[活动天地一] 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究竟是什么?
1.古人曾经认为水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之一,认为它普遍存在、不易变化。根据你对水的认识谈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2.小明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这些基本粒子才是组成物质的元素”。
3.小丽认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是容易变的;而原子是不变的,并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所以原子才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你认为小明和小丽的观点哪一个更合理?
结论:原子才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
过渡语:
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得到“原子才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成分”。自然界中有无数的原子,为了更方便的研究这些基本成分,我们需要对原子进行分类,请同学们拿出盒子内的分子模型,把他们拆开,并把得到的“原子”进行分类。完成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活动天地二]下面是几种物质的分子模型,你如果把它们拆开能分成几类原子?你分类的标准是什
么?
1.原子的类别
①
② ③ .......
2.你分类的标准
评价学生的分类和分类标准并介绍化学家的分类标准:
原子是没有颜色的。化学家也对原子进行了分类,你知道他们给原子分类的依据吗?化学家是按照原子核内的质子个数对原子进行分类的。请看大屏幕化学家给每一类原子起了一个名字:叫元素。质子个数是1的一类原子为氢元素,质子个数是8的一类原子是氧元素,质子个数是6的一类原子叫碳元素。
3.元素
科学家把具有相同 的原子能归为一类,每一类原子称一种为元素。
4.元素种类
请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参见书本末页),完成下列问题。
①元素周期表中共列出了多少种元素? ②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几个周期?
③每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几个族? ④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格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问题呈现在导学案上)
5.地壳中元素的种类和分布
地壳中的元素有90多种,其中在地壳中占前四位的元素是 、 、 、 。
6.信息冲浪
①请网上搜索一下人体中的元素含量与地球中的元素含量相同吗?
②如果人体缺铁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人体缺钙又会出现什么问题?
点评: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的体系中元素的分布是不同的,各个系统中元素有恒定的体系。
7.走进生活
如果你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许多的饮料、食品和药品他等的包装上写着与化学元素有关的内容,你注意了吗?请试一试举出实例。
8. “元素”的作用——可以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如:
(1)二氧化碳(CO2)是由 元素和 元素组成的。
(2)甲烷(CH4)是由 元素和 元素组成的。
9.整理与归纳——通过学习知道,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等概念都是用来描述物质的,请把以上四个概念填入适当的空格内。
问题:从图上内容可以看出,分子、原子和离子可以描述物质的哪一方面?元素是研究物质的哪一方面?
二.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10. 观察与思考
①观察元素周期表(参见书末)中的元素汉字名称,你能说出它们的造字规律吗?根据这样的书写规律你知道它属于哪类元素吗?
②共同学习认识课本第47页“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由来”内容。
③观察元素周期表(参见书末)中的元素符号,你能说出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吗?请试一试。为什么要创造这些符号?原来的元素符号与现在的元素符号相同吗?
④卡片小游戏——认识常用的元素符号。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请快速完成任务。试试你能行!(课上进行)
11.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你知道吗?
“H”可以表示 ,
还可以表示 。
“C”可以表示 ,
还可以表示 。
结论:从宏观上看,元素符号可以表示 ;从微观看,还可以表示 。
12.思维拓展
你认为“3H”、“5C”、“7Na”、“10Mg”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盘点收获]: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对三种观点的看法。(在实际的课堂中学生了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古人正确,一种是认为小丽的正确。)
拆分分子模型,并分类。(每小组6——8个分子模型)并进行分类。
学生的回答:分三类
分类的依据为①颜色②大小
学生在讲解的基础上对元素的概念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介绍完成左面提出的4个问题:
学生介绍地壳中元素的分布情况。
学生网上搜索人体和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对比。谈一谈从数据对比中得到的启示。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食品或药品包装,说出其中含有的元素的种类。
学生完成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元素组成。
把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四个概念填入相应的位置。
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汉字名称的造字规律,对元素进行分类。
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中符号的书写规律,说出元素符号的写法。
学生通过大屏幕的提示,对元素进行分类。
学生说出元素符号承载的意义。
说出表左边符号表示的意义。
说出表示原子个数的一般方法
学生谈出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发展史,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认识的历史观点。
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表达思想的习惯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
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元素周期表的习惯和能力。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作用。初步学会从周期表中提供信息。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认识元素对人体中的元素组成对生命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知识的习惯,认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认识“元素”概念的作用。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认识的意识,对物质不同角度的认识,需要用到不同的知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进一步渗透分类思想,通过对徐寿的介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问题,认识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初步认识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一步渗透分类意识。
培养学生对符号承载意义的认识,让学生知道符号对客观世界的记载会更简单,更方便。培养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课后反思:本节课经过实施有以下认识。
1.通过对人们认识物质历史变化观点的介绍,最终确定组成物质最基本的成分是原子。
2.在突破元素概念形成的难点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通过对分子模型的的拆分,加深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通过对原子的分类,学生认识到原子分类的依据是原子中质子的个数,而不是颜色或大小,看问题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知道了对每一类原子定名为一种元素的道理。
3.通过对地壳中元素和人体中元素含量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元素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在不同体系中的恒定比例的重要性。
4.注重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对徐寿造字科学史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学习徐寿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志品质。
5.通过卡片的分类游戏,活跃了课堂,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记忆速度。
6.本节课知识内容难度较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大幅度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7.附:PPT课件和导学案。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http://21世纪教育网/wxt/list.aspx?ClassID=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