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燃烧与灭火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燃烧与灭火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7-23 07:5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燃烧与灭火 教案
课题: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内容和学情分析:燃烧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但学生不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的原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把学生所知道的灭火和促进燃烧的方法与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
2学习建议:通过真实的情景,引发学生对灭火的重要性的思考。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悲惨事件的深切同情。让学生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灭火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燃烧的条件去理解灭火的原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所给出的范例。
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3.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4.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引入](出示课件,播放燃烧画面)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物体在燃烧。
(学生分组实验。)
生:木条燃烧时发光了,还产生了热。
生:木条燃的时候还冒烟。
生:我的这根木条,燃完了的变成了白色的灰,没有燃完的变黑了。
生:那是炭。
生:我还发现,木条放在火焰上,不是马上就能燃起来,要过一会才能燃。点燃后,离开火焰,还在继续燃烧。
学生异口同声:能。
(三个同学上台点蜡烛,可只有一个同学点燃了。)
生:燃烧是怎么回事?
生: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生:我认为燃烧必须得有东西,还要有火。
生:我看过钻木取火的故事,燃烧需要摩擦,火柴一擦就能燃起来。
生:做实验。
生:做实验,观察现象,还要对实验进行分析。
(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
生:我发现木条、纸条、木炭燃了,石块、砖块、铁丝、焦炭没有燃。
生:我们把铁丝放在酒精灯上烧,发现它也变红了,但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燃烧。
生:我们把焦炭放在火焰上烧,它没有燃,但我们知道生活中焦炭是能燃烧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生:我们将纸片放在火焰上,一点就燃了,而木条,放在上面过一会才燃起来,烧完后它们都 变成了灰。
生:我把砖块、石块放在火焰上烧了很久,虽然温度很高,有点烫手,但它还是没燃起来。
生:细铁丝放在火上烧,开始变成黑色,过一会儿变成了红色,离开火焰后又不是红的了。
生:纸条、木条燃烧时火焰很大,木炭燃烧时火焰较小。
生:木炭在火焰上点几秒钟就燃起来了,移开火焰还是红的,过一会就变成了白灰。
生:我们可将这些材料根据是不是燃烧了,把它们分成了两类。
生:可以把木炭纸条木条分为一类,它们是可以燃烧的,还有焦炭,我认为它也是可以燃烧的,因为我家的焦炭就可以燃,剩下的是不能燃烧的。
生:我认为细铁丝也可以燃烧,因为它烧红了,而且很热。
生:我们小组认为铁丝虽然烧红了,也发热了,但它不是燃烧。因为它离开火焰就不红了,还是铁丝,没有变成别的东西,所以说它不能燃烧。
生:我们小组同意他们的意见。
生:但在《氧气》一课中,老师让铁丝在氧气里燃烧起来了,说明它也可以燃烧。
生:我认为铁丝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只能在特殊情况下才能燃烧。
生:只有能燃烧的物体才能制造出燃烧
生:我先没将蜡烛点燃,是因为蜡烛没有灯芯,就是没有可以燃烧的物体。
生:可以燃烧的材料。
生:头发、衣服、棉花……
生:是(齐)
生:在火柴皮上摩擦。我们平时就是这样将火柴划燃的。
生:还可以用放大镜汇聚阳光的光线将火柴点燃。
生:我有一次将几根湿了的火柴放在炉子旁烤,过一会,火柴并没有接触到火焰,可是火柴却燃了。
生:在火柴皮上摩擦,跟我前面说的钻木取火是一个道理,因为摩擦能产生热量。比如冬天很冷,我们将两只手互相摩擦,就能产生热。
生:能产生热(齐)
生:那这样看来,燃烧还需要温度这个条件。
生:同意。(板书:温度)
生;不是,要过一会儿才能燃烧起来。(齐)
生:温度不同。
生:刚开始,温度低一些,过一会温度高一些。
生:刚开始,达不到火柴燃烧所需要的温度。
生:在炉子旁边烤火柴,也是因为炉子旁边的温度达到了火柴燃烧需要的温度,所以就燃起来了。
生:说明焦炭燃烧需要的温度高,纸条需要的温度低。
生:纸条需要的温度最低,其次是木条,第三是木炭,焦炭需要的温度最高。
生:说明不同的可燃物,燃烧时需要的温度不同。
生:我在前面没能将蜡烛点燃是因为火机打不燃,不能给灯芯温度。
生:我还知道,磷燃烧时需要的温度很低。比如“鬼火”其实就是死人骨头内的磷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温度时,就自行燃烧起来了。
生:适宜的。
生:合适的。
生:一定的。
生:不行。
比如在学习《氧气》一课的时候,将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盖上,过一会儿,火就熄灭了,说明燃烧还要有氧气。
生:我家的煤炉有时将封口盖的太严密,煤火也会慢慢熄灭,这说明没氧气不能燃烧。
生:必备条件。(板书:氧气)
生:能。(齐)
生:不能发生燃烧。
生:比如说我的衣服是可燃物,空气中有氧气,可衣服没燃起来。因为缺少一定的温度这个条件,所以说这三个条件缺一个也不行。
生:点燃的蜡烛,用烧杯罩住后,火就会熄灭。虽然它有可燃物和一定的温度,但没有氧气,所以还是不能燃烧。
生:做木条燃烧实验时,当木条燃完了,火自然就熄灭了,这说明光有氧气和一定的温度还是不行,必须还要有可燃物。生:缺一不可。
生:必须同时具备。(板书:同时具备)
生:可以烧饭﹑炼钢、可以烧砖﹑取暖。
生:但有时也有危害,如烧毁房屋,森林等。
生:灭火。(齐)(板书:灭火)
生:吹﹑用水浇﹑捏﹑用沙﹑摇﹑杯子罩﹑湿毛巾。
生:喷洒灭火剂
生:吹是为了降低温度。(板书:降温)
生:用水浇也可以降温。
生:破坏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这个条件。
生:用沙﹑湿毛巾也是隔氧。
生:我认为湿毛巾还可以降温。生:灭火就是想办法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
生:我认为破坏两个条件也可以。
生:我觉得只要破坏了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生:用水浇,降低油温。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因为水比油重,油漂在水面上还会继续燃烧,不能灭火。
生;用锅盖盖,可以隔绝氧气,就可以灭火。
生:向锅内倒沙,沙既能降温,又能隔氧。
生:把许多菜倒进锅内,也可以使油温降低下来,火就会灭。
生:如果火势较大。我认为应该先将煤气关上,断绝可燃物来源。生:我同意她的看法,但我觉得还应该将电源也关上。人们在救火时,防止电伤人。
生:用水浇着火的森林,可降低树木的温度。
生;用沙土抛到着火的树上,可以隔氧。
生:让飞机喷洒灭火剂,隔绝氧气灭火。
生:进行人工降雨来灭火。
生:马上组织人力,把大火周围的树砍掉一圈。
生:还要把周围的草也割光。树木和草都运走,这样可断绝可燃物的来源,火势就无法蔓延。
生:用树枝打也可以灭火。我看《赖宁的故事》中,赖宁就是这样灭火的。
生:我不同意,这样做太危险了。赖宁参加灭火,虽然很勇敢,但我觉得他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如果是我,我先要打119电话,向消防叔叔报警。(刚才发言的同学 有所信服)
生:可以用很多强大的鼓风机用劲地吹着火的树木。因为很大的风可以降低温度。
师:你怎么知道这种方法的?
生:我在电视里看到消防叔叔在大兴安岭救火中用过。
学生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生活图片导入,形象直观?
?
?

?
?
这个设计,它的好处不仅是为学生判断什么是燃烧提供了一个前概念水平的标准,避免了一些干扰主要认识的枝节问题(这在后面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到)?
?
?
?
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台下同学议论纷纷,急于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究,学生的兴趣更浓。?
从结构层次上安排了此材料,有能立即燃烧的可燃物,也有短时间不能燃烧的可燃物,有能发热发光却并没有燃烧的细铁丝,这能加深学生对可燃物的理解,又为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做了铺垫。
?
?
?
?
?
学生收集到的材料是相当丰富的,有了这个基础,以后的讨论就比较顺利了。?
?
?
利用材料,质疑促思。这些知识是他们在争论中形成的,将终身难忘。?
?
?
?
?
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创设情境,让学
生想办法去灭火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达到讨论合作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

(板书:燃烧)
师:燃烧是一种自然现象。那么,物体燃烧时有哪些现象发生呢?请各小组同学把桌上的木条点燃,我们仔细观察。
师:同学们发现了哪些现象?
师:刚才大家谈了自己对燃烧的认识,其实燃烧不仅是一种发热发光的现象,而且燃烧过后原来的东西没有了,变成别的东西了,如木条燃烧完了的变成可灰,没有燃烧完的变成了白色的炭。
(教师出示三根蜡烛和三个打火机,其中一根蜡烛没有灯芯,一个火机没有火石。)
师:你们能用打火机将这三根蜡烛点燃吗?
师:由此,同学们对燃烧产生了什么问题?
师:同学们对燃烧有这么多的问题和想法。总的来看,主要是燃烧是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从点蜡烛的情况看,燃烧的确还需要一定的条件。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这个问题。看通过我们的研究,你们能否找到这两根蜡烛不能燃烧的原因。(板书:条件)
师:要了解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应该怎样来研究呢?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分小组实验,通过实验研究燃烧需要的条件。(准备材料:可燃物:焦炭、木炭、纸条、木条。非可燃物:石块、砖块、铁丝。)
师:停止实验,说说你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
师:刚才大家有这么多的发现,能把你们的发现概括一下吗?
师:好,下面请同学针对铁丝烧红了是否就是燃烧了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
师:请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铁丝在特殊的条件下能燃烧。而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燃烧的。就一般情况而言,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不能燃烧的物体。
师:这两类材料对燃烧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呢?
师:由此可见,要制造燃烧必须要有什么?
师:我们将这些可以燃烧统称为可燃物。(板书:可燃物)说说我们周围哪些物体是可燃物。
(教师出示一根火柴。)
师:火柴是可燃物吗?
师:我们刚才做燃烧实验时,这些可燃物都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的。说说火柴不火焰点燃它,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使它燃烧起来。
师:说说这些方法为什么能使火柴燃起来?
师:同学感受一下。
(学生体验搓手能否产生热。)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看法吗?
师:利用放大镜聚光的原理点燃火柴,这个实验大家都玩过吗?
师:那么,我想问大家,你们在做这个实验时,那汇聚的光点一落到火柴上,火柴就燃烧起来了吗?
师:那大家想想,为什么要过一会儿。过一会与刚开始有什么不同?
师:那你们再看看做燃烧实验的记录表。虽然同是可燃物,可有的可燃物能很快发生燃烧,有的过一会才发生燃烧。焦炭是可燃物,我们却没将它点燃,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不错!你真聪明。课外知识真丰富,那么,我们是否该在这温度前面加上些什么呢?是什么样的温度呢?
师:都行。我们就用一定的吧!(板书:一定的)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燃烧需要可燃物和一定的温度这两个条件。那么是否只要有这两个条件,就一定会燃烧呢?
师:由此看来,氧气也是燃烧的____?
师:有了这三个条件,能否发生燃烧呢?
师:如果只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呢?
师:能举例说明吗?
师:这些现象说明燃烧这三个条件____?
?师: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那么你们知道燃烧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吗?
师:先面老师请大家看一段资料。(课件出示:火灾带给人类的危害。)
?师:燃烧对我们有益也有害。但这些有害的燃烧发生后,应该怎么办?
?
?
?
?
师:大家想一下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式有哪些?举例说明
?
?
?
?
师:同学们还有许多方法,我们下去再谈。现在谈谈这些方法的科学道理。
?师:这几种方法都是降温,其实是破坏了什么?
?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你们能把灭火的方法概括一下吗?
?
?
?
?
师:灭火的方法很多,但总的说来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在这些方法中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任取一个。
?【巩固练习】现在我们来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灭火。例如在一家临时餐馆里,它用煤气做燃料,房内电线乱拉。在晚上营业时,师傅不小心让油锅着火了,燃起了熊熊大火,厨房里师傅们都立即行动起来参加灭火。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当火灾发生了,我们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科学地进行灭火。那么,同学们再说说如果你在野外发现有一片森林发生了火灾,你打算怎样去做?为什么?
?师:刚才大家讲的方法都不错,希望大家在今后注意安全,预防火灾。
【小结】从本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
[投影]课中检测???????
1.(2011年福建)“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 )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2.下列有关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图书资料着火,用压缩二氧化碳灭火
3.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做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
A、设计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计使火焰与空气隔绝
C、设计阻止石油喷射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4.(2011年山东)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 )
A.隔绝空气 B.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
C.隔离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5.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花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 ,②铜片上的白磷 ,③水下的白磷 。
(2)B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为 ,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MnO2的作用是 ,C装置中水下的白磷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 和 。
(4)你猜想一下,实验室中白磷应该保存在 中
布置作业:助学88页课中练习1-4
教学反思:这个课题的教学,内容来源与生活,以生活实例导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是学生更具有激情。以探讨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本教案比较详实,学生课堂反映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