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到实验室去: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到实验室去: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7-23 07:5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到实验室去: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步骤。
2.能够分析操作过程中的造成的误差
3.通过亲手操作,达到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培养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步骤
三、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实验,掌握配制溶液的步骤
四、实验仪器及实验药品
100ml烧杯,50ml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细口瓶,广口瓶,量程为100g的托盘天平,氯化钠
五、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
引入
投影展示
合作讨论
实验演示并讲解
提问学生回答
展示
讲解
学生动手实验
自主探究
投影展示
视频展示
课堂练习及
讲解
课堂小结
布置
作业
提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的计算方法
通过知识回顾引出课题:《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例题1:配制50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的氯化钠质量和水的质量。
通过分析得出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第一步是要进行计算
【板书】一、计算
小组合作计算出所需要的溶质质量和溶剂的体积,第二步称量
【板书】二、称量
称量,分两个步骤:称与量。
称的时候,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托盘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以及使用时的方法。左物右码,先大后小。
量取液体药品的时候,先提问学生回答使用量筒时的注意事项:倾倒液体时,倾倒到距离刻线一公分左右的时候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直到凹液面与刻度相切。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
称量好的氯化钠倾倒在烧杯中,量筒中的水要沿杯壁缓缓倒入烧杯中,固体药品要在烧杯中溶解为溶液,也就是第三步,溶解。
【板书】三、溶解
溶解固体药品的时候应该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的速度。
溶解后的液体转移到细口瓶中存放,并贴好标签,标签显示出溶液名称以及质量分数。
【板书】四、储液。
讲解结束后,每个同学亲手操作,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有疑惑的地方及时提问
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用浓溶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溶液
例题2:用5%的NaCl溶液配制50g 1%的NaCl溶液
学生自主探究以后,以视频的方式展示整个实验过程,便于学生发现自己实验中的错误及不足之处
【练习一】.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回答结束后强调瓶塞倒放的原因,提问如果不倒放会产生什么影响?
【练习二】
请找出上图中的错误。
【讲解】
实验都会产生误差,那么实验中什么样的操作可能造成误差呢?
引导学生通过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来分析什么操作能够产生误差,产生什么样的误差。
分析,总结,误差应该从溶质和溶剂的方面来分析。
总结这堂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要点
【布置作业】
发给课代表实验报告单,布置课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思考回答,以巩固学过的知识
应用公式计算
动手操作实验
回答:顺序为4 5 1 2 3
回答:污染试剂,腐蚀桌面。
回答:取用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天平使用时应该左物右码;倾倒液体时应该紧贴烧杯壁。
思考,分析,提出,验证。通过这个过程锻炼自主分析解题的能力。
六、教后反思
通过对溶液配制过程的讲解,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了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知识,将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对误差的分析,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意识,进一步理解溶质质量的数学表达式,利于学生掌握旧知、巩固新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