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各地市2023届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07选择简答(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各地市2023届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07选择简答(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3 10:4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东省各地市2023届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07选择 简答
一、选择 简答
(2023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紊乱____①____,会导致大脑认知能力受损、运动协调性下降、免疫力降低,诱发精神类和心血管疾病等。睡眠到底是如何被调节的?睡眠的调节分为____②____。昼夜节律通过内在的生物钟控制一天中睡眠觉醒的时间;睡眠稳态主要由睡眠压力进行调控,控制机体获得一定的睡眠量。睡眠行为最核心的特征就是睡眠稳态调控。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很困,是因为随着清醒时间的延长,____③____;在睡眠过程中,这种压力则被逐渐清除。睡眠稳态调节系统会在睡眠受到干扰时发挥作用,比如,熬夜之后睡得更“香”,并且时间更长。睡眠调控的神经机制非常复杂,科学团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确定睡眠调控机制的普适性。这将有助于最终揭开“睡眠质量谁做主”这一睡眠领域终极问题的答案。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2.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线句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对于人的教化,主要有三个步骤:“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B.考古,为我们揭示了文明的来处,为我们寻回华夏文明根脉的一块块“拼图”。
C.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925年举办的冰上比赛,成为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冰上运动会”。
D.在中国诗词中,最忌“浅、白、直、露”,而以含蓄内敛为核心审美准则。
(2023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4月24日上午,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21年中国航天日启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开幕仪式上,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
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的掌火之官。 ① ,与我国其他航天器命名思路一脉相承,例如嫦娥、墨子、悟空、北斗等。“祝融号”是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是现代科技成果。 ② ,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从字面上来看,“祝”,表达了对人类踏进星辰大海的美好祝愿,“融”,体现融合、协作,表达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增进人类福祉的格局和愿景。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际探测的首趟征途,计划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这在国际航天界亦属创举。 ③ ,寓意点燃我国行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不断超越。
3.以下各项中,最适合作为本则新闻报道标题的一项是( )
A.中国航天日启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开幕
B.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
C.首辆火星车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D.“祝融号”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表达连贯。要求: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023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给出了明确定义:生长迟缓是指由于膳食的蛋白质或能量、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身高低于筛查标准的年龄别身高(以身高为基础评价儿童青少年体格营养状况的一项指标)界值范围,属长期性营养不良。
孩子生长迟缓, ② 《指南》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的特点,给出了食养店原则和建议,详细描述了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的食物选择和食养方例子,不同证型食药物质推荐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食谱示例和常见食物交换表等工具,希望借此指导家长改善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帮助儿童青少年充分发挥生长潜力。
③ 《指南》指出,定期监测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有助于及时发现孩子生长迟缓。作为家长,要及时了解他们生长发育指标的动态变化,建议依据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和营养状况,至少动态纵向追踪观察6个月(最好 12 个月)以上,根据儿童青少年的生长速率或生长曲线的偏离情况,评估其生长状况,及时调整指导方案。
5.下列句子中括号的用法和文中第一段第三处括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的历流光小,飘飘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虞世南《咏萤》)
B.钠-22,是一种能够自然地放射正电子(电子的反物质)的放射性物质。
C.她展开纸条,只见上面用稚嫩的字体写着:尊敬的阿夷(姨),谢谢您。
D.要能够感受和理解自然环境(如风雪)描写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作用。
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2023届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 ① 。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品茶之风仍然盛行,汉族还有以茶代礼、以茶会友的习俗,潮州工夫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作为中国茶道的代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的煎茶道、中国台湾地区的泡茶道都来源于中国广东潮州的工夫茶。
中国的饮茶文化尤为注重 ② ,当客人来访,可在征求客人意见后选用合适的茶叶和最佳茶具待客,泡茶前要认真清洗茶具。以茶敬客时,要注意茶叶的适当拼配。主人在陪客人饮茶时,要注意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随喝随添,使茶水水温适宜,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一杯茶水,凝聚了中国饮茶文化的待客之道。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因而,中国人热衷于茶艺,不仅是喜爱茶的味道, ③ 。
7.下列子中的“风”和文中画横线的“风”含义相的一项是( )
A.中央号召向孔繁森学习后,全国各地闻风而动。
B.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C.作家水运宪在长沙雨花区采风,用独特视角探寻雨花创新发展的文化价值。
D.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综合检测一)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腊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虽是隆冬,小小腊梅就用枝头萌动的春意、芬芳馥郁的香气悄悄拉开了春的序幕。和许多在春天开花的木本植物一样,腊梅也是先开花后长叶。开花初期,枝头还有少量黄叶留存;待到盛花期,  ①  ,只剩金灿灿的满树繁花。弥漫在空气里的花香,隔着老远都可以闻到。
当然,腊梅令人陶醉的香气本意并不是为了吸引人类,  ②  。但是在冬季,因为气温极低和昆虫活动的减少,大多数的花通常不会选择此时绽放;腊梅却选择了在最冷季节开花,开花后,腊梅花被片基部的蜜腺会分泌花蜜。飘散在空气中的花蜜气味,对于寒冬食物匮乏型的昆虫来说,极具诱惑力。  ③  ,而这些昆虫也帮助了腊梅传宗接代。
虽然说腊梅的芳香并不是为了人类而散发,但人类却被腊梅的芬芳深深吸引,中国“赏梅”的传统足以为证。我们在赏腊梅时,偶尔会发现枝头上零星生长的腊梅果实,形如小坛子模样,那是上一年还未完全干枯脱落的果托。
9.下列句子中的“那”和文中画横线处的“那”,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既然他不来,那我就不再等了。
B.那时候的广州,不叫广州,叫番禺。
C.才刚抹眼泪,又装没事人,那熟练那专业,真让人佩服。
D.回南天结束,抽湿机已经派不上用场了,还买那干啥
1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去,连接汕头湾两岸的通道,主要是海湾大桥和礐石大桥。随着城市扩容提质,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加之汕头地处沿海,台风、暴雨季节的封桥禁行更让交通不便。海湾隧道的开通,不仅解决了恶劣天气下的过海交通问题,更打破了之前需绕行礐石大桥、海湾大桥的局面,将两岸通行时间从40分钟大幅缩短至10分钟以内,为城市发展提速。
2022年9月28日,汕头海湾隧道正式投入运营。据介绍,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上层是排烟通道,中间层是行车层,下层是为综合管廊和应急救援通道。隧道路面采用降噪沥青,隧道两侧采用蓝白相间的装饰板,营造清爽愉快的视觉感受。海湾隧道在南北两岸分别建有64米高的风塔,作为隧道的“呼吸系统”,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而且外形设计别致,灯光美轮美奂,成为汕头新地标。
筑世界工程,圆潮人百年梦想,交通设施的完善,对汕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打造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具有重大意义。
1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一带一路”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你居然在课堂上传纸条,实在是太“勇于发言”了。
B.“希望工程”是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一项公益事业。
C.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真是“恩将仇报”。
D.红军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
1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3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趣味干燥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无论你靠着枕儿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的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本没有秋虫这东西。呵,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留的地方!
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令满耳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地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或者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缓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唯一的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虫儿们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曾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他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节选自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
13.下列句子中的“呢”和文中加点字“呢”表达的语气相同的一项是( )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趣味干燥呢。
A.还有四五个月,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B.你不信吗?院子里还有一棵更老的呢。
C.有什么好玩的等会儿再说,我看书呢。
D.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4.同样是表达这里没有秋虫的意思,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不容留秋虫的地方!”和“秋虫所不屑留的地方!”却有着不同意味。请简要说明。
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论题,众多科学家和艺术大师都曾为此争论。作为人类文化的两大重要分支,由于视角不同,有的人突出强调它们的差别,认为科学的目的是探索自然,而艺术则倾向于探索人类心灵。科学后浪飞速覆盖前浪,而艺术更能青春永驻。另一些人则指出它们的一致性,认为艺术家的构想与科学家的发现极其相似,强调真正的科学与艺术的思维过程 ① 。
其实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他们都对世界的起源和生命的本质着迷,试图通过自己的智慧找到影响宇宙自然和万物命运的那种能量。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运用各自的手段,展现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就像人的左右脑发挥各自功能一样,科学与艺术, ② 而又协同配合。
( ),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新设计格局,融化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冰山。他一生颠覆了六大产业,即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数字出版。他所做的产品都超前于时代,这一点是 ③ 的。包豪斯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深深影响着乔布斯。包豪斯认为,我们应该对丑的事物深恶痛绝,而对美要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1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7.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包豪斯理论的追随者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他完美地诠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和谐关系
B.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是包豪斯理论的追随者,他完美地诠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和谐关系
C.包豪斯理论的追随者乔布斯完美地诠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和谐关系,他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
D.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完美地诠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和谐关系,他是包豪斯理论的追随者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也许有人看到沙漠中的雾凇后,会误认为那是雪。其实, ① 。雪指的是水汽遇冷形成的白色不透明冰晶和其聚合物组成的固态垂直降水,而雾凇指的是低温时,空气中过冷却的水汽在草木等地表物体上凝华形成的乳白色冰晶。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简单的比较: ② ,雾凇是水汽接触到地表物体上的凝结核发生凝华的过程,即水汽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而雪是水汽遇到空中悬浮的凝结核变为固态垂直落下的降水;从形成时间看,雾凇绝大多数都是在日出前两个小时左右形成,中午前即会全部融化, ③ ,只要气象条件合适,便会降雪,也不会在中午前融化完。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对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简单的比较:”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B.电视剧《人世间》着眼于平凡中国人的人间事,写出了平民老百姓骨子里不屈不挠的韧性,引发热议。首播平台:CCTV1台、爱奇艺。
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一个乞丐了。
D.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2023届广东省汕尾市/大湾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衣非常小,常栖息在户外的裸石之上, ① ,很容易忽视它们的存在。然而,就是这微小冷门的物种,却有人甘愿终生以此为志业。这就是中国地衣学科的开创者魏江春。
有人不理解, ② ,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大的精力去研究?在2005年的时候,欧洲宇航局就做了一个地衣的太空试验,把地衣带到太空上之后,经过了十五天的真空、失重和温度的剧烈变化,让科学家特别惊讶的是, ③ ,而且还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眼下,魏江春也在向国家积极申请,把地衣带到太空去,做咱们中国人自己的试验。魏江春指出,地衣有防风固沙的作用,他还提出了沙漠生物地毯工程的概念。用地衣来治理沙漠,这无疑是给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无穷尽的想象。
地衣研究是一条漫长的路,是需要几代人去接力的一项任务,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培养更多的接班人。好在当下中国的地衣学,不再是魏江春一个人的孤勇探索。我们有了专业的科研团队,有了更多敢于攻坚克难的后生加入,并在多个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魏江春用一辈子的时间,将一个荒芜的学科培育成硕果累累的良田、焕发无限的生机与希望。回首一生,他凝缩的不过这样一句寻常话:“人要与人为善诚信在,平等待人和为先;做学问要勤于思考多实践,勇于探索求发现。”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下列句子中,与文中波浪线句子中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
B.福林路工房的两千个左右的包身工人,隶属在五十个以上的带工头手下,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夏衍《包身工》)
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D.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孙犁《荷花淀》)
23.文中划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参考答案:
1.①严重影响身心健康;②昼夜节律和睡眠稳态两个方面;③睡眠压力逐渐增加 2.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此处说睡眠紊乱的坏处,结合后文“会导致大脑认知能力受损、运动协调性下降、免疫力降低,诱发精神类和心血管疾病”可知,会损害身心健康,应填“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②结合后文“昼夜节律通过内在的生物钟控制一天中睡眠觉醒的时间;睡眠稳态”可知睡眠的调节分为两方面,应填“昼夜节律和睡眠稳态两个方面”;
③此处是困的原因,对应后文“这种压力则被逐渐清除”,可知此处说随着清醒时间的延长,睡眠压力增加,应填“睡眠压力逐渐增加”。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例句“熬夜之后睡得更‘香’”,“香”指“睡得踏实”,此处双引号的用法表示“特殊含义”。
A.直接引用;
B.特殊含义;
C.特定称谓;
D.着重论述、强调作用。
故选B。
3.B 4.示例:①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给首辆火星车命名
②以火神的名字命名
③将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拟标题的能力。
新闻稿标题应该突出新闻稿的重点,让读者一眼看出新闻稿的主要内容。根据原文第一段“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可知,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原文第二段“祝融号’是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是现代科技成果”,可知,这是在讲火星车的命名。根据原文第二段“从字面上看,‘祝’,表达了对人类踏进星辰大海的美好祝愿,‘融’,体现融合、协作,表达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增进人类福祉的格局和愿景”,可知,此段依然在讲火星车的命名。第三段主要表达了“祝融”的寓意。本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为,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文“与我国其他航天器命名思路一脉相承,例如嫦娥、墨子、悟空、北斗等”,可知,此处在讲首辆火星车命名的来源,嫦娥、墨子、悟空、北斗等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故填“首辆火星车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第二空:根据前文“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的掌火之官”及后文“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可知,此处既承接上文火神的姓名,又启示下文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故填“以火神的名字命名中国第一辆火星车”。
第三空:根据后文“寓意点燃我国行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不断超越”,可知此处是讲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名字的寓意,故填“将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
5.B 6.①什么是生长迟缓 ②如何通过食养来改善 ③如何及时发现孩子生长迟缓/定期监测有什么用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第一段第三处括号的作用是对前面内容的注释。
A.标示的是出处。
B.与文中第一段第三处括号都标示对前面内容的注释。
C.标示这是订正的文字。
D.标示这是借举例子进行补充说明。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横线位于句子开头,有总领下文的作用,根据“给出了明确定义:生长迟缓是指由于膳食的蛋白质或能量、维生素……”,可知横线处应该是对生长迟缓这个概念的解释,所以可填“什么是生长迟缓”。
②根据后文“给出了食养店原则和建议,详细描述了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的食物选择和食养方例子……”可知这是通过食养来改善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帮助儿童青少年充分发挥生长潜力,这是对横线处做出的回答,所以横线处可填“如何通过食养来改善”。
③根据后文“定期监测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有助于及时发现孩子生长迟缓”可知这是谈定期监测的作用,所以横线处可填“定期监测有什么用”或“如何及时发现孩子生长迟缓”。
7.B 8.①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
②泡茶与敬茶的礼仪(待客之道)
③更是享受饮茶过程中的乐趣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文中画线句的“风”是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风气、习惯等。
A.“风”是指消息,传闻。
B.“风”意思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风气、习惯等。
C.“风”是指与作家创作或研究有关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
D.“风”是自然现象。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推断前文是茶文化历史悠久的意思,故可填写“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
第二空:依据“当客人来访”“泡茶前……”“以茶敬客时……”“一杯茶水,凝聚了中国饮茶文化的待客之道”推断注重的是礼仪,是茶的待客之道,或者说具体是“泡茶”和“敬茶”的礼仪,故可填写“泡茶与敬茶的礼仪”或“待客之道”。
第三空:依据“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以及后文关于饮茶过程乐趣的具体展开,推断不仅喜爱茶,更是把饮茶的过程当做文化和乐趣来对待,故可填写“更是享受饮茶过程中的乐趣”。
9.D 10.(1)秋叶几乎全部凋落 (2)而是为了吸引传粉的昆虫 (3)腊梅为昆虫提供花蜜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的“那”指代前文所说的物体。
A.表示顺着上文或上句话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B.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
C.指代前文所说的情况;
D.指代前文所说的物体。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文说“开花初期,枝头还有少量黄叶留存”,后文又说“只剩金灿灿的满树繁花”,说明此时叶子几乎落光了,故此处可填“秋叶几乎全部凋落”。
第二处,前文说“腊梅令人陶醉的香气本意并不是为了吸引人类”,说明此处应填“而是为了……”,结合后文的“昆虫活动的减少”“飘散在空气中的花蜜气味,对于寒冬食物匮乏型的昆虫来说,极具诱惑力”,说明腊梅散发香气是为了吸引传粉的昆虫,故此处可填“而是为了吸引传粉的昆虫”。
第三处,结合后文的“而这些昆虫也帮助了腊梅传宗接代”,此处说的是“昆虫”和“腊梅”之间的关系,再结合前文的“飘散在空气中的花蜜气味,对于寒冬食物匮乏型的昆虫来说,极具诱惑力”可知,腊梅为昆虫提供了花蜜,故此处可填“腊梅为昆虫提供花蜜”。
11.B 12.①主城区过海交通已成发展瓶颈
②隧道采用三层结构的独特设计
③为隧道输送新鲜空气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双引号的作用有五个,分别是:表示直接引用(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或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表示特定称谓(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表示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表示否定和讽刺;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文中“一带一路”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
A. 表示否定和讽刺。
B. 表示特定称谓。
C. 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D. 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依据“过去,连接汕头湾两岸的通道,主要是海湾大桥和礐石大桥。随着城市扩容提质”“加之汕头地处沿海,台风、暴雨季节的封桥禁行更让交通不便”可知汕头湾两岸交通不便,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因此可填写:主城区过海交通已成发展瓶颈。
②依据“上层是排烟通道,中间层是行车层,下层是为综合管廊和应急救援通道”可知后文是在介绍汕头海湾隧道不同于一般隧道的结构设计,因此可填写:隧道采用三层结构的独特设计。
③依据“海湾隧道在南北两岸分别建有64米高的风塔,作为隧道的‘呼吸系统’”可知风塔主要是要将新鲜空气送入隧道内,并将隧道内汽车废气排出隧道,因此可填写:为隧道输送新鲜空气。
13.B 14.“不容留秋虫的地方”强调这个地方与自然隔绝,缺少生机;“秋虫不屑留的地方”强调这个地方令人厌恶,不值得留恋。 15.①比喻:将秋虫比作神妙的乐师,生动形象地说明每一个秋虫的演奏都非常精妙。②反问:以反问的语气突出强调秋虫的合奏确实属于人间绝响,其美妙无与伦比。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气词含义作用的能力。
用在句末,指明某种事实。
A.用在句末,表疑问。
B.用在句末,指明某种事实。
C.用在叙述句的末尾,表持续的状态。
D.用在句中,表停顿。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着眼点在“地方”,强调这个地方没有容留秋虫的条件,与自然隔绝,缺少生机;
“秋虫不屑留的地方”着眼点在“秋虫”,“不屑留”说明秋虫都不喜欢这里,强调这个地方令人厌恶,不值得留恋。
1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他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运用比喻修辞,本体为“秋虫”,喻体为“乐师”,比喻词是“是”。
句子以神妙的乐师喻秋虫,生动形象地说明每一个秋虫的演奏都非常精妙,就好比是音乐大师。
“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运用反问修辞,表达相反的意思,即秋虫的合奏确实属于人间绝响。此处用反问的语气可以突出强调秋虫的合奏确实属于人间绝响,其美妙无与伦比。
16.①如出一辙(大同小异)
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③有目共睹(毋庸置疑) 17.B 18.把科学的发展比喻成后浪覆盖前浪的过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把艺术拟人化,“青春永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艺术能永远保持鲜活的生命力的特点。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联系语境“指出它们的一致性”,此处是说真正的科学与艺术的思维过程非常相似,可以用“如出一辙(大同小异)”。“如出一辙”: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第一空,联系语境“就像人的左右脑发挥各自功能一样”“而又协同配合”,此处是说科学与艺术在“协同配合”之外的独立特征,可以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各自负责所管理的职务。
第一空,联系语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新设计格局,融化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冰山”,此处是说“他所做的产品都超前于时代”这一点被人们熟知,可以用“有目共睹 (毋庸置疑)”。“有目共睹”:形容人人都可以看到,极其明显。
1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从后文指出包豪斯理论对乔布斯的影响看,此处应强调“乔布斯是包豪斯理论的追随者”,排除A;
结合后面的“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新设计格局,融化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冰山”,从句子结构和表述内容来看,与之衔接的句子应是“他完美地诠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和谐关系”,排除CD。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从“科学后浪飞速覆盖前浪”可知,此处把科学的发展比喻成后浪覆盖前浪的过程,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表达更有感染力。
从“艺术更能青春永驻”可知,此处把艺术拟人化,使“艺术”具有了人的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具体,“青春永驻”写出了艺术能永远保持鲜活的生命力的特点,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更活泼、亲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①雾凇与雪是有明显区别的
②从成因来看
③而雪的形成则没有时间限制 20.A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后文“雪指的是水汽遇冷形成的白色不透明冰晶和其聚合物组成的固态垂直降水,而雾凇指的是低温时,空气中过冷却的水汽在草木等地表物体上凝华形成的乳白色冰晶”从内涵概念角度阐述了雪与雾凇的区别,而前文说“也许有人看到沙漠中的雾凇后,会误认为那是雪”,可知,“其实”后应是对这一误解的纠正,故可填“雾凇与雪是有明显区别的”。
第二空,根据后文分号后的内容“从形成时间看……”可知,此处应是说明比较的角度,而此后具体解释“雾凇是水汽接触到地表物体上的凝结核发生凝华的过程,即水汽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而雪是水汽遇到空中悬浮的凝结核变为固态垂直落下的降水”中则是对两者形成原因的具体分析,故可填“从成因来看”。
第三空,根据后文“只要气象条件合适,便会降雪,也不会在中午前融化完”可知,雪形成时间与雾凇严格限制在中午前有所不同,并没有明显的时间限制,故可填“而雪的形成则没有时间限制”。
20.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简单的比较:”冒号后的内容引出了 “比较”的具体内容,因此冒号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A.用在提示词后,表引出具体内容,此处引出“问”的具体内容。
B.冒号的作用是表示注释和说明。
C.冒号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D.是对何以“不同”的具体解释说明。
故选A。
21.(1)如果不细心观察 (2)地衣这么寻常的生物 (3)地衣不仅存活下来了 22.B 23.①语序不当。应把“一项”提到“需要”之前。
②成分赘余。“目前的当务之急”语义重复,应把“目前的”删去。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句,语境是表示一种假设情况,应该用表假设的关联词“如果”;再根据后文“很容易忽视它们的存在”可知,可用“细心观察”以否定形式与后文“忽略”相对,据此可填入“如果不细心观察”。
第二句,根据后文“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大的精力去研究”可知,前面要填入研究的对象“地衣”,还要填入与“耗费大精力”形成照应的词,可填写“微小”“冷门”“寻常”“普通”等词语,据此可填入“地衣这么寻常的生物”。
第三句,根据语境“让科学家特别惊讶的是”“而且还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可知,应填写包含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且应与下文“光合作用”呈递进关系,据此可填入“地衣不仅存活下来”。
2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文中是比喻。把“学科”比喻成“良田”,“学科成果”比喻成“硕果”。
A.“花白胡子”代指人,属于借代。
B.把“包身工”比喻成“机器”,是比喻。
C.“伟绩”“武功”是反语。
D.“长在水里”属于比拟。
故选B。
2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划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是需要几代人去接力的一项任务”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应该把数词“一项”置于动词“需要”之前。
二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成分赘余,“当务之急”指当前任务中最急切的要做的事,“目前”和“当务之急”语义有重复,可删去“目前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