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课件【高效复习课】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示范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课件【高效复习课】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示范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3 11:4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按社会性质:两大阶段
按历史特征:四大时期
1949年
1956年
1966年
1976年
1978年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探索时期
文革时期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两年徘徊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单元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筹备: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标志:开国大典
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 政治上:西藏和平解放
军事上:抗美援朝
经济上:土地改革
开国大典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议题
重要 决议 1.通过 ,起____________作用;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确定 ,采用______________;
4.决定建立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制度正式确立。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课标
1949年,北平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国歌、国旗、首都
公元纪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开国 大典 时间
盛况 成立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意义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课标
新中国的成立 国内 意义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___(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②推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
③中国真正成为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民从此 了。
国际 意义 壮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涵:结束了________的命运,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____________,成为________的主人。 1949年10月1日
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纪元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独立自主的国家
站起来
世界民主和平和社会主义
被奴役
当家作主
国家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
课标
抗美援朝战争 背景 1.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2.美军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3.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目的
时间
指挥
战斗英雄
意义 国内:抵御帝国主义侵略,捍卫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国际: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大大提高了 。
巩固了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保家卫国
1950-1953年
彭德怀
邱少云、黄继光
人民政权
威望
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课标
土地改革 背景 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土地。
时间
目的 为了满足新解放区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法律依据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仍是私有制。)
历史 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 ,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_______的主人;
3.巩固了 ,农业生产得到______________,为国家的
________________准备了条件。
1950-1952年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封建土地制度
土地
新生的人民政权
恢复和发展
工业化建设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产品分配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阶级
农民
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地主
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
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何异同
1.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所表达的含义是,新中国成为
A.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C.消灭地主阶级的国家 D.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2.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我国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
B.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B】
【B】
3.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A.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4.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
A.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A】
5.邵允振指出,“在朝鲜战争中,我国台湾和东北屡受侵略,苏联在出兵问题上一再出尔反尔,最后仅限于声援,但中国义无反顾独立地制定参战决策并取得战争的胜利,使美国遭到第一次战败,严厉打击了战后美国跋扈张扬的气焰”。中国参加朝鲜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在二战后气焰嚣张 B.苏联在战争开始后无所作为
C.朝鲜领导人向我国求援 D.朝鲜战争威胁我国边境安全
6.歌曲是时代的最强音。下列歌词最能体现新中国成立的是( )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C.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D.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D】
【D】
7.(2022·江苏镇江)在党和政府号召下,青年踊跃参军,1950年底,牡丹江市和海林县共有2278名朝鲜族青年参军,吉林市乌拉街参军人员中满族青年占80%。人民还踊跃捐款,1951年8月底,藏区的康定、甘孜等地捐献50401万元,内蒙捐献460余亿元。少数民族的这些表现,说明( )
A.解放战争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空前支持
B.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C.抗美援朝激发了少数民族的家国情怀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8.“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是组织和心理上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
C.人民公社的成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C】
【A】
9.2021年8月19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不包括( )
A.巩固了新生的国家政权 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C.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D.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10.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做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可见,此战对中国的影响是(  )
A.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拼来了山河无恙与家国安宁
C.加强了中国军队的正规化建设
D.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
【B】
【B】
11. 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解释必须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即“有什么用”的问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49年10月1日隆重举行了开国大典,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C.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最终英勇牺牲
D.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D】
1950年 1952年 人口 比例 土地占 有比例 人口 比例 土地占
有比例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地主、富农 14.5 54.8 7.9 8.6
1.根据图表,指出1950—1952年我国人口与土地比例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到1952年贫农、中农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或消灭了土地剥削制)
原因:进行了土地改革。
2.材料:1950—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设问:根据图表,指出1950—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主要农产品产量迅速增长。
原因:土地改革。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 213 14 369 16 392
棉花 50.2 103.1 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