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寥落(liáo) 辗转(zhǎn) 自省(xǐnɡ) 无端屠戮(lù)
B.仆人(pú) 竹篙(ɡǎo) 厚重(zhònɡ) 理所当然(dànɡ)
C.干练(ɡān) 欹侧(qī) 端倪(ní) 生杀予夺(yǔ)
D.汩汩(ɡǔ) 拖沓(tà) 积攒(zǎn) 应运而生(yīnɡ)
解析 B项“篙”读“ɡāo”,“当”读“dānɡ”;C项“干”读“ɡàn”;D项“应”读“yìnɡ”。21cnjy.com
答案 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戳穿 力挽狂澜 暧昧 食不果腹
B.震撼 融汇贯通 喧嚣 响彻云霄
C.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 雍容华贵
D.凋蔽 哗众取宠 辍学 愤世嫉俗
解析 B项汇—会;C项慨—概;D项蔽—敝。
答案 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______节约,反对浪费,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昨天,我去家俱店______了一套设计新颖的组合柜。
(3)人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应该得到充分的______。
A.厉行 预定 保障
B.厉行 预订 保障
C.力行 预订 保证
D.力行 预定 保证
解析 厉行:严格实行;力行:努力实践。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预先规定或约定;预订:预先订购。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保证:担保,担保做到。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B.大街上,商店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对灾区人民,首先是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然后就是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
D.这部60万字的长篇小说,构思精巧,叙述严密,简直无隙可乘。
解析 C项中的“燃眉之急”指火烧眉毛那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紧急,比喻非常紧迫的事情。A项中的“难言之隐”指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和“苦衷”重复。B项中的“不绝如缕”多比喻极其微弱,随时有中断的危险(或形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D项中的“无隙可乘”指没有空子可钻,比喻没有机会可以利用,可改用“无懈可击”。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其他语文工作者。
B.固体在液体里是沉还是浮,决定于浮力比固体的重量大还是小。
C.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D.祖国的未来是无限美好的,青年的未来也是无限美好的。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
解析 A项并列短语不当,应把“和”改为“等”;B项前后不对应,后一分句应改为“固体比浮力”;C项句式杂糅,去掉“的积极性”。
答案 D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九头鸟形象的出现,最早源于楚人的九凤神鸟。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自战国至汉初时楚人之手的《山海经》,是记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文献。《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
“九凤”所居的“大荒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虽不知其确切范围,却可以肯定包括楚地在内,因为楚人之先帝颛顼,与他的九个嫔妃皆葬于此。《山海经·大荒北经》开篇就说:“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该书《海内东经》则说:“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附禺”即“鲋鱼”,古字通用。楚人血统的屈原,在《离骚》中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这“高阳”即帝颛顼。颛顼葬于汉水,九凤与颛顼同在一地,可见九凤是楚人所崇拜的九头神鸟。www-2-1-cnjy-com
“九凤”的神性,以它的名字即可得到证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凤是我国古代最为崇拜的两大图腾之一,与龙并称。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山海经·南山经》中说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尔雅·释鸟》郭璞注:“凤,瑞应鸟。”《说文》:“凤,神鸟也……见则天下大安宁。”由于凤凰是吉祥之鸟,古代有的帝王,如少昊、周成王即位时,据说都曾有凤凰飞来庆贺。
楚人有崇凤的传统。大诗人屈原在《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骚》中写到神游天国部分时,第一句就是:“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据肖兵同志考证,全世界都十分流行的凤凰涅槃的故事,最早就出自屈原的《天问》。先秦典籍中,多有楚人将凤比作杰出人物的记载,如《论语·微子》中,楚狂人接舆就对孔子作歌云:“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庄子·人间世》中,也有类似的记录。
楚人崇凤心理也得到考古资料的证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1949年2月在长沙陈家大山发掘到的龙凤帛画;1963年和1971年在湖北江陵两次发现的凤踏虎架鼓、长沙马王堆汉墓的非衣帛画等,都是著名的发现。尤其是马王堆帛画,在天堂正中人面蛇身主神周围,就有几只大鸟环绕。而画面中部天堂入口处,也有一只鹰嘴人面怪鸟和两只长尾凤鸟。这与屈原诗中描写的意境十分相似。至今,崇凤心理在民间审美情趣中还占有重要地位。
说过“凤”,再来说“九”。九,在中国古代是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秘的数字,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域广曰九域,数量大曰九钧,时间长曰九天九夜,危险大曰九死一生……就连唐僧取经也是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是九八七十二变。为什么“九”字成为这种神秘的极数呢?据有的学者研究,这乃是因为“九”的本意是“九头龙”(或九头蛇)之故。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九头龙崇拜的神话。如《山海经》中就有“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的神话,“九首人面蛇身面青”的相柳、以及九首食于九山霸九州共工等神话形象。九头龙既为人们所崇拜,九头鸟当然也不例外。【版权所有:21教育】
在楚文化中,崇“九”传统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明显。屈原的十分有名的系列作品,就叫做《九歌》。这是屈原被放逐时,“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故而“更定其词”,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屈原还有一个作品叫《九章》,他的学生宋玉则有《九辩》。《选游》一诗中,屈原曾写道:“朝濯发于阳谷兮,夕晞余身于九阳。”《楚辞》中许多地方用到“九”字,如九天、九畹、九州、九疑、九坑、九河、九重、九子、九则、九首、九衢、九合、九折、九年、九逝、九关、九千、九侯等等;连帝颛顼的后宫,也是“九嫔”。可见“九”在楚地信仰中影响之大。
(节选自《九头鸟与楚文化》)
6.下列关于证明楚人崇凤心理传统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典籍中,把楚人的杰出人物比作凤的记载。
B.湖北江陵的凤踏虎架鼓和长沙马王堆汉墓的非衣帛画。
C.长沙陈家大山发掘到的龙凤帛画。
D.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中凤凰涅槃的故事。
答案 A
7.不属于楚文化中崇“九”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楚辞》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九”字。
B.屈原有《九歌》《九章》,宋玉则有《九辩》。
C.楚人之先帝颛顼有九个嫔妃。
D.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九头龙崇拜的神话。
答案 D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凤象征着吉祥幸福,传说古代有的帝王即位时曾有凤来贺,反映了中国古代崇凤的审美心理。
B.九重、九泉、九域、九钧、九死一生、九九八十一难、九八七十二变以及《楚辞》中的“九”字,都是虚指,用来表示一种极数。21·cn·jy·com
C.九凤的神性在《山海经·南山经》《尔雅·释鸟》和《说文》中均直接得到解释。
D.九头鸟是楚人崇拜的半人半鸟的图腾形象,它是人面鸟身,并有九个头。
答案 A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数有战功。2·1·c·n·j·y
辽与夏侯渊围昌豨于东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希,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倘可诱也?”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豨乃许降。太祖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21*cnjy*com
时荆州未定,复遣辽屯长社。临发,军中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谋反者,夜惊乱起火,一军尽扰。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陈而立。有顷定,即得首谋者杀之。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辽还屯雍丘,得疾。文帝遣侍中刘晔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医视疾。疾未瘳,孙权复叛,帝遣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临江。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辽病笃,遂薨于江都。
(选自《三国志·魏志·张辽传》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署函边曰“贼至乃发” 署:布置,安排。
B.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 陈:通“阵”。
C.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 拔:攻取。
D.疾未瘳,孙权复叛 瘳:痊愈,病好。
答案 A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B.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C.有顷定,即得首谋者杀之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D.署函边曰“贼至乃发”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解析 A项均为连词,因为。B项前“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示代词,那,那些;后“其”,代词,它。C项前“之”,代词,代反叛的人;后“之”,代词,放在动词后,意义虚化,可不译。D项前“乃”,副词,才;后“乃”,连词,于是,就。 21*cnjy*com
答案 A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说明张辽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3分)
①辽欲挑与语,倘可诱也 ②又其射矢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希,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 ③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 ④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 ⑤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⑥张辽虽病,不可当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
解析 ④是曹操的行为 ,⑥表现出孙权对张辽的畏惧。
答案 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官渡之战后,张辽与夏侯渊等率兵围叛将昌豨,曹军攻数月不克,诸将商议,欲引军归还;张辽采取诱降的策略,动员昌豨投降曹操。
B.曹操派遣张辽率军屯驻长社,临出发,军中有人谋反,张辽冷静分析,命令不反者安坐帐中,而且亲自率兵十人巡营,平定了叛乱。
C.孙权率大军十万围攻合肥,张辽与诸将打开曹操留下的密函,对曹操的指示,诸将都疑惑不解,只有张辽理解曹操的用心,坚决主战。【来源:21cnj*y.co*m】
D.孙权再次背叛,曹操让张辽乘船,与曹休一起赶到海陵,到达长江边。孙权很害怕,告诫各将领,张辽虽然有病,仍然勇不可挡。
解析 发生事情的时候应是文帝曹丕。
答案 D
【参考译文】
张辽,字文远,雁门郡马邑县人。 东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末年,并州刺史丁原因张辽武力超过常人,征召他任从事。曹操在下邳打败吕布,张辽率领部众归顺了曹操,被授予中郎将,屡立战功。
张辽与夏侯渊一起在东海围攻昌豨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月不克,军中粮尽,众议撤军退回,张辽对夏侯渊说:“好几天来,我每巡行各营时,昌豨就在城上注视我。而且他们射的箭又越来越少,我估计,这必是昌豨对是战是降还迟疑不决,因此不拼力交战。我想挑明,与他对话,或许能诱降吧?”于是,派人对昌豨喊话说:“曹公有命令,派张辽转达。”昌豨果然出城与张辽谈话,张辽向他说“曹公神明威武,正以德安抚天下,先归顺的受赏”。 昌豨听了才同意投降。曹操责备张辽说:“这不是大将的做法。”张辽谢罪,并说:“因您的威信,名扬天下,我又奉了您的命令,这是昌豨必不敢加害于我的原因吧。”www.21-cn-jy.com
当时,荆州尚未平定,曹操又派遣张辽屯驻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社。临出发前,军营中有人造反,趁夜里放火,军营一时惊乱,全军遭受侵扰。张辽对左右的人说:“不要出动。这不是全营反叛,必是作乱的人,想以此扰乱军心罢了。”于是传令军中:“那些不反叛的安坐营内。”随后,张辽率亲兵几十人,在阵营里居中而立。一会儿军中安定下来,随即找出主谋杀了他。
曹操征讨孙权回去后,让张辽与乐进、李典等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千余人屯驻在合肥。后来,曹操西征张鲁时,留下密令交给护军薛悌,在密令信封旁边写着“敌至才能启封”的字。不久,孙权率领十万之众围攻合肥,于是众将一起拆看密令,密令上说:“如孙权到达的话,张辽、李典二将军出战,乐进将军守护主力部队,勿得与战。”众将都迷惑不解。 张辽说:“曹公远征在外,我们等待救援赶来的话,孙权一定打败我们了,所以曹公的密令指出,趁敌人尚未完全包围我们时,迎战他们,挫其锐气,以安众心,然后能守住合肥。胜败的关键,就在于这一战,诸君何必犯疑呢?”第二天,天亮,张辽披甲执戟,带头冲锋,突入敌阵,连杀敌兵数十,斩敌将两名,大声呼喊着自己的名字冲入敌人大营,直达孙权的帅营。孙权的人马全都溃败,无人敢抵挡张辽。孙权围攻合肥十多天,城没有攻破,只得率军撤退。
张辽退回雍丘屯驻,得病。曹丕 ( http: / / www.21cnjy.com )派侍中刘晔带了太医给张辽看病。病未痊愈,孙权又再次背叛,曹丕让张辽乘船,与曹休一起赶到海陵,到达长江边。孙权很害怕,告诫各将说:“张辽虽然有病,仍然勇不可挡,大家千万谨慎!”这一年,张辽与诸将打败孙权的将领吕范。后不久,张辽病重,就在江都去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每巡行各营时,昌豨总是在城上注视我。
(2)必是作乱的人,想以此扰乱军心罢了。
(3)所以曹公的密令指出,趁敌人尚未完全包围我们时,迎战他们,挫其锐气,以安众心,然后能守住合肥。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自 叙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1)近体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的为偏格,这首诗为________格。(2分)
(2)诗中“闲吟客”,“吟”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容真”,“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此诗描写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3分)
答案 (1)偏 (2)救物济世(忧国忧民) 敢于说真话的正直之士 (3)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而又清高悲愤的知识分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泊船瓜洲》)
(3)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_。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5)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答案 (1)学然后知不足 (2)明月何时照我还 (3)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周郎赤壁 (4)长使英雄泪满襟 (5)心有灵犀一点通21·世纪*教育网
五、(12分)
16.西山公园有一则通告:“公园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严禁打鸟,严禁攀折花木,违者罚款10元,情节严重者扭送公安部门处理。”请你用委婉得体的语言改写这则通告。(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原通告语言过于生硬,容易引起观众反感。可从草木、小鸟本身入手,换用亲切委婉的语气,唤起人们心底的人文关怀。
答案 草木有情,小鸟有意,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7.请为下面的情景中的婚礼主持人设计一段解说词。(不超过80字)(4分)
秋季的一天,婚礼恰好赶上绵绵秋雨,参加者都在埋怨天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即在特定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环境中说符合要求的话。要注意埋怨的原因,“对症下药”,然后展开相似联想,由“秋雨绵绵”联想到“情意绵绵”,把劣势变为优势,换个角度,增加婚礼的喜庆氛围。【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 朋友们,您瞧,今天的天气很有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湿)意啊!这便是,天上秋雨绵绵,人间情意绵绵啊。面对这么光彩照人的情侣,连无比高傲的太阳也自觉逊色,躲到云彩后面去了,这叫做“闭日羞花”啊!
18.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4分)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蝴蝶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寓意表达题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透过现象提取带有普遍性的哲理,二是揭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讽刺意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没得到的总比已有的好,拥有了却又怀念失去的。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9~22题。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香烟头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一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白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样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21教育网
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2-1-c-n-j-y
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代表成熟,对于春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喧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的意义。在人生里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
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惊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华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一九四一年一月
19.“老气横秋”一般是个贬义词,但作者在文中赋予了它新的意义,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解释。(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认为“老气横秋”表现了秋林古色的滋味,古气磅薄。(2)招牌“老气横秋”表现出一种古老和纯熟。
20.文章结尾处作者说“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请具体阐述作者这样说的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邓肯认为秋天比春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秋天给人的感觉更快乐;秋天赠赐给人们更多的爱。
(2)作者和邓肯有同样的感受,非常赞同他的观点。
21.(1)抽烟本来是不良的嗜好,对此我们暂且不谈。就全文来看,作者多次写到抽烟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写出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请具体概括作者笔下的秋天有哪些“况味”?(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文章开头以秋天黄昏抽 ( http: / / www.21cnjy.com )烟的闲适与温暖引发作者的思绪,引出下文。 ②形象地表达作者感悟到的秋天的况味——静寂、温煦,有无穷的意味。
(2)①作者认为最有意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不是晚秋,而是初秋。 ②秋天的况味体现在温和,在成熟,在给人古色苍茏的感觉。③秋天的况味还在于生活的自由闲适。
22.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6分)
(1)简析《秋天的况味》中的作者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秋天的况味》的行文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示 (1)《秋天的况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作者是一个远离现实生活苦难的知识分子形象。他见多识广,好古而不守旧;圆融通达,心境平和,生活自由闲适,很会懂得享受生活。
(2)《秋天的况味》开篇就是一幅悠然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的画面:秋天的黄昏,独自一人在轻松、自由的情绪中,一边抽着烟,一边看缕缕烟丝的飘飞。这好像是在纵意而谈,即兴而作,在消磨闲云般的生活,但是,作者笔锋很快一转,由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引出自己对“秋天”的偏爱。作者把自己心目中的秋和“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加以对比,指出秋并不是只有肃杀和凄凉,它代表的是成熟,是收获,甚至是平和。在此基础上,作者上升一步,谈到人生亦有“秋”这样的纯熟时期,人应该珍惜“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这是在描写“秋”,其实也是在论述一个值得人们细细回味的哲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融”有融化、融合、融洽等之意,冰雪化作春水是“融”,人际关系和谐是“融”,文化交流、思想沟通是“融”……
请以“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角度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本作文话题属于独词型,其特点是宽泛,没有其他词语的限制,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但审题时容易无所适从。对此,开拓思路的方法有四种:
第一种是依托材料中对“融”的解读来打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思路。材料列举了自然界的“融”,人际关系的“融”,文化思想的“融”,这些可以作为思维的触发点,完全可以点燃自己作文构思的篝火。可见学会从材料中捕捉信息,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化虚为实,化难为易。
第二种是添词法,即通过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修饰限制词语或者扩展成短语形式,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融”这个话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细化为“融洽的沟通”,“融合无价”,“莫道不相融”等等,这样来引领思路,构架全篇。
第三种是审题构思中的话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转换。比如“融”,运用添加法,要议论“融合无价”,而融合就是“融洽,和谐”之意,这样我们可以转化为和谐话题进行思考,这样就进行了陌生与熟悉的变换,这样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第四种是设问法,通过固定的设问模式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启自己的行文思路。常见的设问模式有“什么是××”,“为什么要重视××”,“怎样才能做到重视××”等,话题不同,设问方式也相应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就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三种。“融”这个话题,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引导思路,方便实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篇作文同时回答以上所有问题,其优点是层层铺进的结构较鲜明,思路清晰,但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避免给人“遍地开花”“蜻蜓点水”的印象;如果这篇作文侧重一个方面,则较容易深入展开,便于集中论述或表现一个主旨。一般来说,选一个问题来回答,往往从“为什么”的角度来切入更好些。
综上所述,学生如能放开思路,与我们的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大背景对接后,是有好多材料可选的。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充分张扬自己的写作个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