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齐桓晋文之事 同步训练
一、积累应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龁(hé) 觳觫(hú sù) 衅钟(xìn)
B.褊小(biǎn) 忖度(cǔn dù) 便嬖(pián bì)
C.吾惛(hūn) 邪侈(chǐ) 庠序(yánɡ)
D.赴愬(sù) 莅临(wèi) 厌恶(wù)
【解析】 B项忖度(cǔn duó)。C项庠序(xiánɡ)。D项莅临(lì)。
【答案】 A
2.下列句子均出自课文,其中书写无误的一句是( )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长。
B.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帮。”——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C.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源木而求鱼也。”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解析】 A项长—掌。B项帮—邦。C项源—缘。
【答案】 D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然则废衅钟与
B.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C.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D.盖亦反其本矣
【解析】 A项与,通“欤”,疑问语气词,吗。B项说,通“悦”,高兴,喜悦。D项盖,通“盍”,何不;反,同“返”,回到。【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 C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无以,则王乎? B.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C.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D.朝秦楚
【解析】 A项王,行王道统一天下,名词用作动词。C项远,远离,疏远,不接近。形容词用作动词。D项朝,“使……朝见”,名词用作使动词。
【答案】 B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至于,连词)
B.若无罪而就死地(好像,动词)
C.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如果,连词)
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这样,代词)
【解析】 A.像,动词。
【答案】 A
6.对下列句中“之”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②臣未之闻也
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④王见之,曰:“牛何之?”
⑤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A.①②都是助词,③⑤都是代词,④是动词
B.①⑤都是助词,②③都是代词,④是动词
C.①②③都是代词,④⑤都是动词
D.①④都是助词,②③都是代词,⑤是动词
【解析】 之:①的,结构助词。②指桓、文之事,代词。③指保民而王的人,代词。④往,到,动词。⑤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无实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B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B.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C.俯足以畜妻子 D.则牛羊何择焉
【解析】 A项所以,古:……的原因。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示因果的连词。B项于是,古:两个词。于,对;是,代词,这。今:连词,表示承接。C项妻子,古:老婆孩子。今:男子的配偶。
【答案】 D
8.对下列句子的分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坐于堂上(“于堂上”是介词结构,后置于动词谓语之后)
B.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C.臣闻之胡龁曰(“之”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D.将以衅钟(“以衅钟”是介词结构,后置于动词谓语之后)
【解析】 D.本句是省略句,“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
【答案】 D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幼吾幼,______:天下可运于掌。
(2)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1-c-n-j-y
【答案】 (1)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以及人之幼 (2)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来源:21cnj*y.co*m】
10.填空。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舆,______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____”。《孟子》作为一部____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 》《 》两篇以及《 》合称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之一。
【答案】 战国 儒家 亚圣 语录 大学 中庸 论语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7题。
(齐宣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21·cn·jy·com
……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挟太山以超北海 超:跳过
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刑:施加刑罚
C.欲辟土地,朝秦楚 朝:使……朝拜,名词用作使动词
D.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莅:临,这里指统治
【解析】 B.刑,通“型”,典范,用作动词,做榜样。
【答案】 B
1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是( )
A.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B.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C.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D.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
【解析】 A项妻子,古:老婆孩子。今:男子的配偶。C项藏,古:储存货物。今:藏匿。D项中国,古:中原地区。今:中华人民共和国。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B
13.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全都表示动作的一项是( )
①为长者折枝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③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④物皆然,心为甚
⑤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⑥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⑦吾不为是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⑦
【解析】 ①替,给,介词,⑤⑦为了,因为,介词,首先排除;②③⑥,都是“做”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故选。④尤为,表示判断,排除。【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 C
14.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D.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解析】 A项罔,通“网”,用网捕捉,引申为陷害,用做动词。B项颁,通“斑”,一种颜色中夹杂别的颜色。D项已,通“矣”,表示确定语气。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 C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B.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解析】 B.仰,对上,用做状语。其他三项都是名词用做动词。
【答案】 B
1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以挟泰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的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不能做与不去做的根本区别。
B.孟子指出了齐宣王要想治理好国家,需要有善于推恩之心。
C.在上面的选段里,齐宣王的心里已经没有了以武力争霸的想法。
D.孟子不仅强调了经济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了教化的重要性。
【解析】 C.从“王笑而不言”来看,此时他的主要的想法还是要以武力来称霸的。
【答案】 C
1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21*cnjy*com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1cnjy.com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对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做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
(2)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狗、猪这些家禽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8~21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2·1·c·n·j·y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http: / / www.21cnjy.com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收成不好
B.填然鼓之 鼓:战鼓
C.谨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学校
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教导
【解析】 B.鼓,敲起战鼓,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B
19.与“直不百步耳”的“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B.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D.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
【解析】 A项与例句中的“直”都是“只”的意思。B项价值,价钱。C项直接。D项与“曲”相对。
【答案】 A
20.与“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解析】 A项到,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介词。B项比,介词。C项对于,介词,与例句意义相同。D项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介词。www.21-cn-jy.com
【答案】 C
21.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喻,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理解孟子这样说的根本用意。梁惠王感觉自己尽心尽力了,但是,由于他没有抓住根本,所以,并不比别的国家的统治者治理得好到哪里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说明移民种粟皆非为国治本之策,只有施行仁政才是为国治本之策。
22.《孟子》的语言言近旨远,生动诙谐,常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迸射出哲理的火花。其中不少被后人以最简单的短语形式总结成人们喜闻乐见的成语,流传至今。请指出下面的语段分别被概括为什么成语。www-2-1-cnjy-com
(1)“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概括成语为:__________。 21*cnjy*com
(2)“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概括成语为:__________。
【答案】 (1)明察秋毫 (2)缘木求鱼
四、走近高考
(2006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7题。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①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②无走,四顾无告。而君不恤,日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粱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③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及之康④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木尞,使足以毕霖雨。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薪木尞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 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敝撤:艰难的样子。③乐:喜欢、乐意。④康:大路。
2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能歌者 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 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 逮:赶上
D.委之百姓 委:任命
【解析】 D项中“委”应解释为“交给”。
【答案】 D
2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前面“见”表被动,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被”,介词,后面“见”是“拜见”的意思,动词。B项前面“已”意为“停止”,动词,后面“已”意为“太”,副词。C项前面“之”意为“到、往”,动词,后面“之”是结构助词,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协调音节,不译。D项,两个“乃”字意思均为“于是,就,才”的意思。(“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意为:咬断它的喉咙,吃光它的肉,就离开了)
【答案】 D
25.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但)无乐有上矣。 B.(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
C.惟夫子之令(是听)。 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
【解析】 A项省略的文字应是“民氓,百姓”。
【答案】 A
2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解析】 ②句是讲百姓对国君的态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④句是讲国君省悟后的节俭之举,⑤句陈述三天后官吏完成朝廷使命后汇报的事实,这三句都与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事无关,故选C。
【答案】 C
2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解析】 B.文中没有体现出“齐景公的从谏如流”的开明之处。
【答案】 B
【参考译文】
景公在位时,有一年接连下了十七天大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公仍然不停饮酒,夜以继日。晏子请求发粟米给百姓,请求了多次,也没被批准。景公命令柏立即巡视国境之内,征召擅长歌唱的人。晏子听说了,很不高兴,就把自家的粟米分给百姓,又把装粟米的器皿放在路上,步行去见景公说:“已经下了十七天连绵大雨了,数十个地方房屋毁坏,饥饿的百姓每里都有数家,百姓无论老弱,冻得没有粗布衣服穿,饿得连糟糠都吃不上,处境艰难无处可逃,四下张望无人可诉。可君王却不体恤百姓,日夜饮酒,在国内不停地征召歌者。马喂的是府库中的粟米,狗吃饱了肉,多房小妾们也都食足肉饱。(自己)畜狗养马,小妾环立,不太奢侈了吗?普通百姓的生活,不太艰难了吗?所以处境困难却无处可诉,百姓就会抱怨君王了;饥饿难忍却无处可诉,就会对君王不满了。我跟从百官,让百姓饥饿穷苦无处可诉,让君王骄奢淫逸而不体恤百姓,我的罪过太大了。”再拜,行过稽首礼,请求离职,于是就跑了出来。
景公跟着他,一直追到路上也未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追上。就命令驾车追到晏子家,还没能追上。晏子家的粮食都给了老百姓,装米的容器都丢在了路上。景公又赶马去追,终于在大路上追上了晏子。景公下车对晏子说:“寡人有罪,夫子抛下我,不施与援手,而寡人又不能约束自己,夫子难道就不顾及社稷百姓吗?希望夫子能够辅佐寡人。寡人请求把齐国的粟米钱财交给百姓,多少轻重,都听夫子的。”于是景公又在大路上行拜礼,晏子才返回去。命令禀巡视百姓,家中有衣物而无粮食的,给他一个月的粮食;无衣无食的,给他一年的粮食;没有柴薪的,给他柴薪让他足以用到大雨结束。命令柏巡视百姓,房屋不能避雨的,给他钱修复。调查百姓缺衣少食的情况,三日之内结束。超过三日,以不执行命令论处。
景公出去,命令减少肉食撤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酒。第三天,官员报告:贫苦百姓共一万七千家,用去粟米九十七万钟,用去柴薪一万三千车;房屋损坏的有两千七百家,用去三千金。景公然后进去撤走饭食,不弹琴瑟,不陈设钟鼓。晏子请求把左右侍从以及凭唱歌跳舞供君王取乐的人全部屏退。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