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3 19:5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是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本课共四目,分别是辽与西夏、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元朝的民族关系。可整合为:空间的变动、元朝的统治两部分。辽夏金元的统治与两宋的统治为同时间段,又与经济、社会部分构成一体。在整个单元中承上启下,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可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的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生情况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有探究欲望。在思维上开始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具有一定的分析比较能力。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分析能力需要提升。 基于学情,本课拟采用创设历史情境,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史料分析,采用实物教具、图片等多种手段,建构历史思维逻辑体系,帮助学生理解辽夏金元的统治对多民族封建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影响,对经济和社会学习提供知识和情感铺垫。
教学目标 1.从时空角度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文化之间的交往和交流,认识辽夏金元与宋朝的政治、经济联系。 2.了解辽、夏、金、元的相关制度建设,特别是行省制度,认识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族政权的学习基础上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3.了解各政权并立对峙过程中民族交融的历史事实,辩证看待四等人制度,体会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树立正确的国家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辽、夏、金、元的相关制度建设的特点; (2)元朝的民族关系 难点: (1)辩证看待元朝的统治; (2)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课 用下面三句哀叹导入本课: 北宋北面无国防 南宋半壁无江山 崖山之后无中国 过渡:(概念辨析)对“民族交融”和“民族融合”进行区别,并从概念中得出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认同,才能实现民族的交融。 学生思考:这是“正统”思想的哀叹 设置悬疑,激发兴趣。
一、空间的变动 1、游牧民族政权统治区域(超越文明分界线) 教师提供(展示辽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地图),提供相关史料,让学生整理辽、夏、金政权存在时间,以及宋与几大政权的战争时间,形成具体数据。 教师展示辽、夏、金地图,与学生分析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区域分界线,并讲解词分界线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政权存在时间和与宋朝战争时间,进行时间对比,看哪个时间长,找出时间背后的信息,是战争时间长,还是和平时间长? 辽的统治 提供辽政权地图、生活状况图片(展示史料) 教师引导学生整合辽政权统治特色 金政权统治 (1)学生自行阅读课文 (2)结合课件图片总结 夏政权统治 (1)夏政权的沿革 (2)政权特色 整合三个政权之间共性 体悟耶律家族,感受民族交融 耶律家族:辽国皇室; 金国贵族; 蒙元谋士。 过渡:两宋之间,少数民族超越文明分界线,从游牧区进入农耕区,客观实现民族间的交流和交融,继宋之后,元朝是怎样的情况?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整理 政权时间: 辽 209年 夏 189年 金 119年 战争时间: 宋辽 25年 宋夏 不到10年 宋金 16年 学生在地图上画出大致方向:黑河-腾冲线(即胡焕庸线) 学生得出: 宋与辽、夏、金政权之间长时段并存-大体上和平 学生思考:辽政权有城国,还有行国,政治管理实施的是南北面官制度。 小组讨论:农耕畜牧兼具、制度因俗而治, 胡汉分治 小组合作:猛安谋克制(兵民合一) 胡风:军事与社会组织样式 汉雨:政治与典章范式 小组合作: 西夏-唐藩镇 李元昊-北宋藩属 1038年,去“李”建国 师生共同总结: 因俗而治,兼容并蓄,民族交流交融,多元一体 让学生回忆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唐代的民族交融情况,从而引入 以图片为载体,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引导学生熟悉相关地理知识 2、培养论从史出、史料解释、史料实证的能力。 3、培育合作探究精神 1.活动区,引发学生兴趣,并呈现细节历史,丰满人与事。 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加历史活动的积极性。
二、元朝的统治 1、展示元朝地图 2、展示蒙古族扩张四至的材料, 3、提供《元朝形势图》,设问 (1)元朝统治中国遇到的两大历史难题? A少数民族统治大疆域 B少数民族统治多民族 蒙古人现状:没有文字 如果是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我们一起学习元朝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从中找出实施统治的特点: (3)元朝设立的行省制有什么优点,有问题吗? (3)结合所学知识,回顾唐节度使和宋路府州县的制度设计,其主要问题在哪里? 探究:如何辩证地看待元朝的“四等人制”。 过渡:行省的设置合理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行省制既有继承传统地方制度的一面,也有保留民族特色一面。形成元朝地方大而难独的状态,元朝实现“大哉乾元”,多元一体的局面。 1.运用地图了解蒙古兴起的元朝状况。 2、学生了解蒙古四大汗国始末 学生思考,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式。 解决一:传统方式 解决二:…… 元朝解决: ①实施行省制(地方) ②实施四等人制(民族) 具体措施: 京畿:中书省直辖大都附近; 行省:派员代表中书省管理;(省制开端) 台湾:澎湖巡检司;(定期、不定期巡回管理,台湾处于有人管的辖属状态) 西藏:直属中央的宣政院管辖;(供养地) 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 整理分析元朝统治 特点:统合与创新并举; 融合与分化并举。 学生分析: 行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地方管理的突破和创新;----优点 达鲁花赤实行印章控制,使得地方大而难独; ----优点 利用山川形变设省,各省区域犬牙交错,增加管理难度。----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观点一:促进民族融合; 观点二:造成民族隔阂 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多元一体的“大中国”。 1、以地图为载体,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2、形成学生的大历史视角观念 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辩证分析四等人制度,体会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 5、认识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族政权的学习基础上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 6、培养家国情怀,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7.思维导图,宏观、多维度、逻辑性梳理知识。 8、培育合作探究精神
课堂小结 1、学术观点——深度认知(省制深度分析) 2、情感提升 华夏认同--秦汉统一(国家雏形) 民族交融--隋唐统一(国家风骨) 多民族政权--多元一体(乾元气象) 做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忠实践行者。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1、体悟元朝省制,提升史料分析能力。 2、涵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家国情怀。 回扣学习目标。
课堂板书 一、空间变动 二、元朝统治 1、各族政权 1、元朝现状 2、政治制度 2、实施统治
课后反思
1、学生通过认知冲突及地图比较,锻炼了读图、时空定位能力;教具图片解读、思维导图,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逻辑思维。 2、立德树人为引领,情感提升,引导学生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应有贡献,增强民族意识。 3、学生课堂反应比较活跃,但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有待加强和训练,老师要善于引导和培养。 4、待改进之处:知识的深度可再挖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