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圆锥的体积 说课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圆锥的体积 说课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13 12:2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说 课
教法
教材
学法
说课内容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1、教材分析
“圆锥的体积”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基础上,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突出了探索体积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装沙和装米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公式推导。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及认识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转化思想”和“类推能力”。在展开研究中,学生分组操作,通过量一量、倒沙子的实验,亲身感受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3倍关系。
知 识 与 技 能 目 标 :
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 程 与 方 法 目 标 :
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中探索圆锥的体积公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觉养成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3、学习目标
4、教学重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
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我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
在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制的等底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圆柱与圆锥分别装沙实验入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实验操作后总 结实验规律。
在公式运用方面:采取逐步深入的模式,让学生讨论如何使用公式计算。然后通过让学生列举身边的实例,引入实际运用。
  1、学生在学习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小结,最终推导出圆锥的计算公式,从而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索新知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学生能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想,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学生不能想的,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想。
3、教师提出与所学课程内容有关的恰当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在分析、讨论、探索的前提下争取自己解决,对于有一定困难的问题,老师再从中提醒、点拨。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布置作业,形成技能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促进发展
把沙子缓慢倒在桌子上,形成一个近似的圆锥,学生观察是什么形状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圆锥的体积怎么求呢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合理猜想,指引方向
选择哪种立体图形研究圆锥的体积更合适?为什么?
我们用实验法来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师指导,探索实验
实验一 用空圆锥向等底等高的空圆柱中倒沙子。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
(1)用空圆锥装满沙,倒进空圆柱中,可以倒几次?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二 用空圆锥向不等底或者是不等高的空圆柱中倒沙子。你发现了什么?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三: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V柱=3V锥=3Sh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知道底面积和高就可以求出体积,但在实际中,底面积测量不出来时,还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①、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r和高h,如何求体积V?
②、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d和高h,如何求体积V?
③、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C和高h,如何求体积V?
1.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①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7立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②求下面圆锥的体积:
a、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
b、底面周长是62.8厘米,高是30厘米。
以上三道题,要求学生板书解题过程,集体订正。
(3)学习课本中的例3,让学生自己讲,教师加以补充。
2、公式的展示和提升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
1.2米
4米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3、解决实际问题
全课总结,促进发展
1、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互说中系统整理)
2、用什么方法获取的?你认为哪组表现最棒?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想法?还有什么问题?
1、必做题:课本第27页第3题
第28页第8题
2、选做题:
在课外选一个实物圆锥体, 自己测量,算出它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基础练习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