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健康
学科:体育与健康
课型:新授课
授课对象:六年级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体育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在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了解,大部分同学没有上过室内体育课。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是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强,个性突出,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时期,但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喜新厌旧,对什么事情很难提起兴趣,因此课堂气氛要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本节以游戏和动画视频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对个别学生应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不放弃每个孩子,激发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材分析
教材只是一个教学辅助资料,一个教学大纲,具体内容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根据大部分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来定。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甚少,我们老师应该把健康的知识随时贯穿于各科教学中,不单单是班会课和思想政治课。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教学中,充分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育教学中,创编有关心理健康的体育游戏。结合八年级学生的活泼好动特点,组织安排教学有关内容并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展开教学。这节课主要任务是要完成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技能培养目标,二是身心发展目标。通过这两个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正真的健康,走出片面健康的误区。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在室内上体育课,使学生明白体育活动并非只有在室外才可以上,同时明白生活中随时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并非只有体育课上;
2.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及健康的内涵包含几方面;
3.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明白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同等重要,我们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五、重难点
重点:
健康的真正内涵
难点:
什么是心理健康
六、教学过程中的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的确定,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多以直观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亲身体验,总结直接经验。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
2.说学法
在教学中能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衡量一节课的重要因素。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教给学生学会自学,自练,自评的方法很重要,更让学生在联系的过程中边看,边听,边想,边练不仅通过身体去体会,更重要的通过大脑去领悟,使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锻炼身体和心理素质。
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由室外体育课引入室内体育课
2.准备部分(活动操)
头部操——保健操——拍手操——打鼓操(48拍) 3.“大风吹”游戏——引出“什么是健康?”
(二)基本部分
1.观看视频——“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2.小组讨论你认为的健康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3.各小组分享讨论的结果;
4.集体学习健康的概念,及健康的内涵,着重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
5. “1000000”故事,引出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同等重要;
6. 心理素质游戏“蒙眼走—相信他人且相信自己”
A. 两人一组互换角色; B. 两人合作绝对信任——设障碍加难度; C. 游戏结束,谈谈心得体会。
(三)结束部分
1. 引导学生身心放松,缓解恐惧的心理压力; 2. 对照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进行自我检查; 3. 课堂小结,师生互评; 4. 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八、课后小结
1. 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 2. 在室内上体育课,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枯燥无味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3. 目前学生心理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各个学科领域。 4. 不断学习,多点爱心,不放弃每个孩子。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创编有关心理素质的体育游戏,使学生不断健康快乐成长。 5. 给学生适度的自由发展空间,他们会使你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