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三单元综合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三单元综合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3 23:4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阶段性综合练习(考查内容第二、三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罗马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
A.基督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发展
2.《查士丁尼法典》记载:“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A.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法律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 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3.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时期(661~750年),积极鼓励非阿拉伯各族人民改信伊斯兰教,并许诺改宗教信仰后可与阿拉伯穆斯林享受同等待遇,还规定凡官方文件、官场交谈、教育一律使用阿拉伯语言文字。这些措施旨在( )
A.扩大统治基础 B.传播伊斯兰教 C.维护帝国统治 D.推广阿拉伯语
4.下图为《非洲大陆的帝国和商路》,从中能够看出古代非洲( )
①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②封闭落后长期与外部世界隔绝
③一些地区存在繁荣的商业贸易④通过阿拉伯人和亚洲进行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埃及的考古证据表明,6500年前该地区出现了农业,最早的农夫也放牧绵羊、山羊和牛,并在凉爽的季节种植诸如大麦、双粒小麦、亚麻、小扁豆和鹰嘴豆之类的作物。这表明( )
A.非洲是一个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要发生地 B.非洲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C.非洲农作物受到西亚文明的极大影响 D.非洲最早产生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化
6.中国瓷器输入东非以后,东非人也像中国人一样,用瓷器作食具,饮具和装饰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装饰材料,模仿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烧制伊斯兰——斯瓦希里风格的陶瓷。“索马里有一种装潢美观的饮器至今一直叫新纳(sina)。”这表明( )
A.中国与东非文明互相影响和吸收
B.中国瓷器文化影响了东非人民生活
C.东非国家积极学习中国的制瓷技术
D.东非国家为瓷器生产的适宜地区
7.菲利浦·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写到:“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染料….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等。”这体现了阿拉伯帝国( )
A.政治秩序稳定 B.贸易范围广泛 C.政教合一突出 D.文化发展繁荣
8.有学者认为:不同地区各自“发明”了农业;考古证据也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该学者意在说明( )
A.非洲湖区孕育了最初文明 B.世界文明呈多元一体的特征
C.人类早期文明具有独立性 D.早期技术传播存在地理障碍
9.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文中所谓“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
A.麦哲伦、达·伽马 B.哥伦布、达·伽马
C.哥伦布、迪亚士 D.迪亚士、麦哲伦
10.葡萄牙启动了无穷尽的全球交流,这些交流既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葡萄牙人把火器和面包带到日本,把星盘和四季豆引入中国,把非洲奴隶运往美洲,运送茶叶去英格兰,运送胡椒去新大陆。据此可知( )
A.葡萄牙完成了全球物种交流 B.殖民扩张也伴随着文明交流
C.新航路开辟使亚非灾难深重 D.欧洲殖民者获得香料和黄金
11.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材料( )
A.为口述史料,有重要研究价值 B.对于环球航行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C.表明了西班牙成为全球性帝国 D.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
1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造成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迁徙 B.世界物种的大交流
C.英、法、荷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D.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3.价格革命促使16世纪的欧洲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B.封建领主获得暴利
C.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金银贬值,物价下跌
14.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对世界的主要影响是( )
A.世界各地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B.拉开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网络中心 D.刺激中国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
15.钱乘旦认为,1415年起的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政府的支持下进行的。15世纪开始的探险者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新航路开辟( )
A.是国家规模的对外殖民扩张活动
B.强化了封建王权贵族的力量
C.加速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
D.是一场社会合力的经济活动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莱曼东游记》又名《中国印度见闻录》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伊本·白图泰是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足迹遍布穆斯林世界,于1347年到达中国,他的游记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世界多种文字。
——《世界古代近代史》
材料二 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薄伽丘的《十日谈》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阿拉伯著作《一千零一夜》的影响。阿拉伯哲学家伊本·阿拉比著作中关于先知夜间旅行和登霄的说法,成为意大利诗人但丁《神由》的先驱。……亚里士多德等人本是西方古典哲学家,可是在他们的著作被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前,西方几乎没人知道他们是哲学家。
——《世界古代近代史》
(1)请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2)阿拉伯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初,拜占庭文化再次出现西传的高潮……大批珍宝文物、图书和艺术品在西欧各国广泛传播,诸如玻璃制造、地图绘制等科学技术,也于同期从拜占庭帝国传入西欧。拜占庭文化西传的最后高潮出现在14世纪以后,这次高潮出现的原因是土耳其人在巴尔干半岛的军事扩张引起地区性局势动荡,大批拜占庭学者和工匠移居西欧,直接促进了拜占庭文化在西欧地区的传播和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热潮的形成。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材料二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被毁坏并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不但对许多希腊著作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对以后西欧文艺复兴产生很大影响。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的数学等也都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方,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阿拉伯商人频繁来到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
——摘编自孙秉莹等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拜占庭文明传播的区域,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材料三 罪恶的三角贸易(如图)
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他把英国的小刀、玻璃球和酒等商品运到非洲,从部落首领那里换取战俘。
罪恶的奴隶贸易给非洲大陆造成了极其深重的灾难。几百年间,非洲因此丧失约一亿精壮人口,相当于1800年时非洲人口的总和,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什么?
(2)材料二表明“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哪些具体表现?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产生什么影响?
(4)“地理大发现”的世界历史意义是什么?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注释:①1487年,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航行,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者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在他1972年的著作《哥伦布大交换》中,首先提出了“哥伦布大交换”这个概念,指的是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它是人类历史上跨越种族的一个重要事件。在人类历史上,这是关于生态学、农业、文化许多项目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克罗斯比认为:“哥伦布航行带来的改变,最重大的一项,乃是属于生物式的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重大结果之一是:使旧大陆和新大陆的病菌、植物品种进行了交流互换,极大地影响了此后的世界历史。
——摘引自武斌《记疫、祈祷、隔离与共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注释①为例,任选图中②③④的一项进行注释(包含时间、人物、路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美洲传向世界的物种两例,并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可知,拜占庭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希腊文化,但是随着14世纪时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迫使拜占庭学者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这种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广泛传播,表明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了文化发展,D项正确;材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变化,不是天主教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文化中心是否转移,排除B项;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不是材料信息表达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根据“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可得出法律对于国家治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A项正确;唯一的说法太绝对,除了法律还有兵器,排除B项;法律并不能消除矛盾,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当时的作用,而不是对后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伊斯兰教信仰与阿拉伯帝国统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材料中所使用的这些措施有利于帝国内更多的人信奉伊斯兰教,这样可以起到维护帝国统治的目的,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鼓励非阿拉伯各族人民改信伊斯兰教是为了更好的统治,排除A项;根据材料“还规定凡官方文件、官场交谈、教育一律使用阿拉伯语言文字”可知,其目的不是为了传播伊斯兰教,排除B项;根据材料“还规定凡官方文件、官场交谈、教育一律使用阿拉伯语言文字”可知代表的是政府的行为,其目的在于维护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根据题干《非洲大陆的帝国和商路》可知在西非和东非沿岸一些国家的商业非常繁荣,③正确,在东非海岸的海外贸易中主要通过阿拉伯人的单桅三角帆船队,可知通过阿拉伯人和亚洲进行贸易,④正确,C项正确;题干中非洲的帝国疆域均局限在非洲,没有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帝国,①错误,排除AD项;题干中东非海岸的国家通过阿拉伯人与印度和中国存在贸易,并非与外部世界隔绝,②错误,排除B项。故选C项。
5.A
【详解】依据“6500年前该地区出现了农业,最早的农夫也放牧绵羊、山羊和牛,并在凉爽的季节种植诸如大麦、双粒小麦、亚麻、小扁豆和鹰嘴豆之类的作物”和所学知识知识,可知这表明非洲埃及在数千年前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因此非洲可以视作一个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要发生地,A项正确;题干并没有非洲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时间的相关比较,无从得出非洲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排除B项;题干反映出非洲在数千年前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但并没有说明与西亚文明的关联,排除C项;题干没有非洲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无从得出非洲最早产生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化,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东非人也像中国人一样,用瓷器作食具,饮具和装饰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装饰材料,模仿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烧制伊斯兰——斯瓦希里风格的陶瓷”及所学知识可得,中国的瓷器文化影响了东非人们的生活,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国文化对东非的影响,没有体现东非对中国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东非对中国制瓷技术的态度是积极学习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东非国家是否适宜生产瓷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由材料“从中国运来”“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等可知,当时巴格达城贸易范围广泛,商品经济繁荣,B项正确;A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C项;材料信息与文化发展繁荣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有学者认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立创造各具特色的文明,非洲地区也独立创造了非洲人特点的文明,因此该学者意在说明人类文明具有独立性,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非洲湖区孕育最初文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地区独立创造文明的事实,不是“多元一体”,排除B项;材料为涉及文明之间的交流障碍,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美洲,1497年达·伽马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B项正确;麦哲伦船队绕过南美洲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回到西班牙,迪亚士绕过好望角发现非洲东海岸后返航,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殖民扩张时期(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葡萄牙的殖民扩张一方面带有血腥,一方面有利于文明交流,B项正确;“葡萄牙完成了全球物种交流”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不仅提到灾难,而且还提到文明交流,新航路开辟使亚非灾难深重无法反映全部材料内容,排除C项;材料强调葡萄牙带来物种交流,无法体现欧洲殖民者获得香料和黄金,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据材料“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可知,哥伦布航行美洲的目的之一是传播基督教,使异教徒皈依天主教;同时其目的还有就是掠夺财富,为西班牙占有广阔的殖民地,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哥伦布《航海日记》的内容”,不属于口述史料,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进行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B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班牙成为全球性帝国,而是强调哥伦布为西班牙占有殖民地,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正是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影响,D项正确;世界人口迁徙与革命无关,排除A项;世界物种大交流属于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与革命无关,排除B项;商业强国只是商业革命的一部分,不足以成为革命的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价格革命促使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制造商品和销售商品的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一方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高价售出商品,从而获得暴利,实力上升,A项正确;价格革命促使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按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因货币贬值而使实际收入减少,日益衰落,排除B项;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是商业革命的内容,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由于大量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欧洲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海上航路的扩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A项正确;B是新航路开辟造成的,排除B项;C表述错误,随着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C项;D是对中国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据材料“1415年起的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政府的支持下进行的。15世纪开始的探险者大多数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这一活动受到了商人、国王、贵族多种力量的共同推动,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是为了对外殖民扩张,对外殖民扩张是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推动新航路开辟的是国王、贵族和商人,并没有体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BC项。故选D项。
16.(1)原因:①阿拉伯帝国是通过系列民族大征服而建立的一个地垮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被征服的地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地区。②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广泛吸收被征服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文化成就。③阿拉伯人对吸收的文化加以融合与创造。
(2)贡献:①保存、保留了大量西方古典文化。②促进近代西欧文化的发展。③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一座重要桥梁。
【详解】(1)原因:结合所学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可知①阿拉伯帝国是通过系列民族大征服而建立的一个地垮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被征服的地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地区。根据材料“伊本·白图泰是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足迹遍布穆斯林世界,于1347年到达中国,他的游记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世界多种文字”可知结合阿拉伯人的性格可知②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广泛吸收被征服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文化成就。结合阿拉伯文化的特征可知③阿拉伯人对吸收的文化加以融合与创造。
(2)贡献:结合所学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可知①保存、保留了大量西方古典文化;根据材料“ 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薄伽丘的《十日谈》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阿拉伯著作《一千零一夜》的影响”并结合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可知②促进近代西欧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亚里士多德等人本是西方古典哲学家,可是在他们的著作被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前,西方几乎没人知道他们是哲学家”并结合阿拉伯文化的桥梁作用可知③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一座重要桥梁。
17.(1)区域:阿拉伯地区和西欧地区。影响:阿拉伯文明吸收了拜占庭的学术、艺术成果等,推动了文明的传播与交融;西欧在科技、文艺等方面也受拜占庭文明影响;意大利形成了崇尚古典文化的热潮,推动了西欧的文艺复兴。
(2)统一大帝国提供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帝国统治者采取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帝国连接欧亚,地理位置优越;频繁的经济来往;各地文明发展的需求;战争的推动;学者的努力等。
【详解】(1)区域:根据材料“也于同期从拜占庭帝国传入西欧”“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得出拜占庭文明传播的区域是:阿拉伯地区和西欧地区。影响:根据材料“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得出阿拉伯文明吸收了拜占庭的学术、艺术成果等,推动了文明的传播与交融;根据材料“阿拉伯人不但对许多希腊著作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对以后西欧文艺复兴产生很大影响”得出西欧在科技、文艺等方面也受拜占庭文明影响;根据材料“大批拜占庭学者和工匠移居西欧,直接促进了拜占庭文化在西欧地区的传播和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热潮的形成”得出意大利形成了崇尚古典文化的热潮,推动了西欧的文艺复兴。
(2)根据材料“13世纪初,拜占庭文化再次出现西传的高潮”得出统一大帝国提供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结合所学统治者的政策得出帝国统治者采取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结合所学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得出帝国连接欧亚,地理位置优越;根据材料“阿拉伯商人频繁来到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得出频繁的经济来往;根据材料“大批珍宝文物、图书和艺术品在西欧各国广泛传播,诸如玻璃制造、地图绘制等科学技术,也于同期从拜占庭帝国传入西欧”并结合所学得出各地文明发展的需求;根据材料“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被毁坏并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得出战争的推动;根据材料“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得出学者的努力等。
18.(1)新航路开辟。
(2)引起欧洲“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商品流通品种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商业投机出现;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3)由于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人大肆屠杀以及殖民者带来的病毒侵袭,使美洲缺乏劳动力。
影响:对非洲:带来灾难,人口锐减,经济受到破坏;对美洲: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开发;对欧洲: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对世界: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4)世界由长期孤立、分散、隔绝开始走向联系,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地理大发现”指的是新航路开辟。
(2)根据材料“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可知引起欧洲“商业革命”。
具体表现: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可知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商品流通品种增多;根据材料“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可知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商业投机出现;根据材料“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可知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3)结合所学三角贸易的原因可知由于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人大肆屠杀以及殖民者带来的病毒侵袭,使美洲缺乏劳动力。
影响:结合所学三角贸易相关知识从非洲、美洲、欧洲、世界等角度分析,根据材料“罪恶的奴隶贸易给非洲大陆造成了极其深重的灾难”可知对非洲:带来灾难,人口锐减,经济受到破坏;结合黑奴对美洲的开发可知对美洲: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开发;结合三角贸易中欧洲的角色可知对欧洲: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整体分析三角贸易可知对世界: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4)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可知世界由长期孤立、分散、隔绝开始走向联系,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19.(1)②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③1497一1498年,达·伽马率船队从欧洲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④1519一1522年,麦哲伦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人物、路线)
(2)物种:马铃薯、玉米、可可、番茄、甘薯、花生、南瓜、辣椒。
影响:①推动了人口的迁移;②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③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④提升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⑤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⑥证明了地圆学说;⑦促进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等。
【详解】(1)②结合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③结合所学可知,1497一1498年,达·伽马率船队从欧洲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
④结合所学可知,1519一1522年,麦哲伦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
(2)物种:结合所学可知,从美洲传向世界的物种有马铃薯、玉米、可可、番茄、甘薯、花生、南瓜、辣椒。
影响:①结合殖民扩张等史实可分析出推动了人口的迁移;②根据材料“植物品种进行了交流互换”可知,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③根据材料“旧大陆和新大陆的病菌”可分析出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④结合丝银贸易与三角贸易等史实可分析出提升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⑤根据材料“指的是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可分析出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⑥结合麦哲伦环游世界等史实可分析出证明了地圆学说;⑦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促进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等。
同课章节目录